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菏泽市农科所以 Williams、Clark63、SRF 等国外大豆种质作亲本,杂交育成菏7308、菏84-1、菏84-5等8个大豆新品种,已累计推广105万 hm~2,国外亲本遗传贡献率为13/32。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北京、石家庄、三亚三个产地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方法:对三产地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三产地转基因大豆的钙、钾、叶酸含量高于亲本大豆,但均在ILSI推荐的参考范围内;个别产地、个别营养成分转基因大豆与亲本大豆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属于自然变异;其余各营养成分转基因大豆和亲本大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 6和亲本大豆中黄10在营养成分上具有实质等同性。  相似文献   

3.
用SSR标记鉴定大豆杂交组合F1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建立鉴定大豆杂种的方法,采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3对SSR引物,对148个耐盐与盐敏感大豆品种正反交F1植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81.8%的F1为真杂种,且3对多态性SSR引物检测结果一致;在亲本基因型纯合的情况下,采用1对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即可对F1真伪进行准确判断;亲本间分子量差异大的SSR位点可用高浓度琼脂糖电泳进行快速鉴定。利用该方法对2007年参加国家大豆区试的大豆杂交种品系H02—286的50粒种子进行纯度鉴定,进一步验证了SSR标记检测杂种真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亲本接合转移方法,将快生型大豆根病菌B_(52)的基因文库克隆转移到受体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中,获得4株大豆基因工程根瘤菌(32.43、B—2—6、B—3—8)。田间接种试验表明:在大豆分枝期(V2),43和32结瘤效分别比不接种对照增加117.9%和100.4%;在初花期(R_1),32和B—2—6结瘤数分别比对照增加122.5%和91.6%,根瘤固氮酶活性增加233.3%和195.6%;在结荚始期(R3),B—2—6和32结瘤数比对照增加78.5%和70.1%,根瘤固氟酶活性43和B—2—6分别比对照增加53.4%和49.3%。产量统计表明:32、B—2—6和43比对照分别增产16.8%、14.3%和12.2%,亩增收大豆分别为28.2、24.1和20.6公斤。以上三个菌株均比受体菌株2210增产率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优良中间材料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出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黑河38号,审定2年种植面积即达20万hm2。分析了黑河38号的遗传组成,核基因来源于十胜长叶、阿姆索等4份国外品种,盖家屯四粒荚、金元等5份农家品种以及1份育成品种和1份当地野生大豆,细胞质来源于克山白眉。  相似文献   

6.
国外大豆种质资源的基因挖掘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中国已从美国和日本等22个国家引进大豆近等基因系、特殊遗传材料、大豆育成品种等2156份。经过评价已编入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目录。本文对国外引进大豆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在中国研究与利用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提出利用引进国外种质拓宽中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的表型和分子证据,回顾了国外种质在建立大豆抗胞囊线虫、抗疫霉根腐病、脂氧酶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和抗草甘膦EPSP酶等特性的鉴定体系、标记和定位重要性状(耐盐性、抗大豆花叶病、无脂氧酶、无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研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大豆育种的实践证明,国外种质的利用促进了中国大豆新品种产量的增长、品质的改进和抗性的提高。因此,今后重视国外种质资源的有目的性的引进.加强时国外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为国外种质资源在中国大豆遗传育种学、表型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酶学等领域的有效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双抗双高夏大豆种质鲁99-2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优良种质创新是大豆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中间种质创新、亲本筛选、抗性选育、鉴定和品质检验等研究,育成了双抗双高的夏大豆优良种质鲁99-2。其对大豆胞囊线虫1、3、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为1级;对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的抗性也为1级;籽粒脂肪含量平均为22.09%,高值为22.6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29%,高值为45.0%;蛋白质和脂肪合计含量平均为65.38%,高值达66.40%。鲁99-2的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的杂交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等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DNA导入和系选大豆品种及其亲本遗传关系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现有品种的变异进行系选并培育新品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方法。利用SSR标记, 对系选大豆(Glycine max)新品种和其亲本的遗传组成进行分析, 明确二者的遗传关系, 为大豆系选育种提供依据。使用48对SSR引物对22个大豆品种及其亲本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由外源DNA导入育成的3个品种与其亲本的一致性为35.42%–95.83%, 虽然供体相同, 但由于导入的外源DNA不同, 故育成的品种间差异很大。另外19个系选品种与其亲本的一致性为27.08%–89.58%, 其中有6个品种与亲本间的差异小于30%。聚类分析发现, 所有参试品种分为东北春大豆及黄淮和南方大豆2类, 其中有8个品种不能与其亲本聚在一起, 说明系选品种并不完全是由于亲本通过突变获得。此外, 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差异较大, 说明利用有限的农艺性状评价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比较系选品种和亲本之间的保守位点发现, 特定等位变异出现次数≥7的位点有14个, 分布在11个连锁群, 其中有7个位点与产量和抗病性等重要农艺性状有关, 说明DNA导入和系选品种在选择变异性状的同时, 使一些与重要农艺性状有关的等位变异得到了保留。  相似文献   

9.
大豆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大豆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较快。大豆花药,叶片,下胚轴、子叶节,茎尖等外植体均能再生植株。大豆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对大豆的遗传操作和突变体选择都有重要意义。迄今,关于大豆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仅李宝健等人在国外有过报道,而国内尚无成功的报告。本文用大豆幼胚子叶的愈伤组织分离出单细胞,经培养再生成植株。  相似文献   

10.
元素分析法分类大豆根瘤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动元素分析仪,测定细胞成分N、C含量,以N/C比值,将大豆根瘤菌分为三个不同的类群。笫一群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N含量为2.74—4.33%,C含量为50.82—52.73%,N/C比值<10;第二群为慢生型大豆根瘤菌,N含量为5.52—9.00%,C含量为45.14—50.32%,N/C比值为11.43—20.94;第三群为超慢生型大豆根瘤菌,N含量为10.45—11.53%,C含量为42.56—45.31%,N/C比值为24.16—25.44。分析结果表明,本技术为大豆根瘤菌的分类,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李光发 《遗传》1991,13(5):9-11
对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及其杂交后代籽粒进行吸水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吸水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吸水为显性,不易吸水为隐性,并且表现细胞质遗传效应和亲本效应。  相似文献   

12.
优异种质资源克4430-20在黑龙江省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克4430-20的来源及特征特性,研究了克4430-20作为优异亲本的利用情况及其衍生品种的生产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克4430-20是黑龙江省衍生品种最多的大豆种质资源之一,以其作直接或间接亲本共衍生42个高产大豆品种.1个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4个品种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品种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克4430-20在育种中的成功应用,说明优异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选择配合力高的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可有效提高大豆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3.
褐色种皮大豆与其黄色种皮衍生亲本的表型及基因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皮色在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的选择过程中逐渐由黑色变成黄色,是重要的形态标记,因此,大豆种皮色相关基因的研究无论是对进化理论研究还是育种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褐色种皮J1265-2大豆及其衍生亲本黄色种皮大豆J1265-1为材料,通过SSR引物扩增片段,检验遗传背景的异同,同时对控制种皮的候选基因GmF3’H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褐色种皮和黄色种皮材料不仅用161对SSR分子标记检测没有发现差异,其褐色种皮候选基因GmF3’H的编码区及起始密码子上游1465 bp序列也是一致的。因此,证明褐色种皮J1265-2大豆与其衍生亲本黄色种皮大豆J1265-1为近等基因系,其控制褐色种皮的基因型与已报道的基因型不同。  相似文献   

14.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在大豆和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含量丰富。近年研究发现大豆低聚糖在改善肠胃道功能、抗肿瘤、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着重要的生理活性,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大豆低聚糖的研究,不仅能为功能性大豆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也能为人们合理的膳食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低聚糖生理保健机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张德水  庄炳昌 《遗传学报》1997,24(4):362-367
本文研究了大豆56个DNA限制性片长度多态性(RFLP)村记在一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种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25%的RFLP标记表现了偏分离,偏离的方向主要趋于栽培大豆亲本,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存在着配子体选择。这对研究大豆的遗传及育种选择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大豆种植后其外源基因表达产物会以叶片残体等形式暴露于土壤生态系统中,并对土壤动物存在潜在风险.本文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转hrpZm基因抗疫霉根腐病大豆B4J8049、转Cry1C基因抗食叶性害虫大豆A2A8001、转Cry1Iem基因抗食心虫大豆C802及非转基因对照亲本大豆Williams82,采用直接喂饲试验,通过60 d喂饲调查白符跳的存活率、繁殖率、体长变化等,研究3种转基因大豆材料对非靶标生物白符跳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大豆B4J8049、A2A8001和C802残体对环境指示生物白符跳的存活率、繁殖率及生长发育均无显著不良影响.初步确认转基因大豆B4J8049、A2A8001和C802在短时期内对环境无安全性风险,为其推广提供了生态安全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质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027份中国和国外引进的大豆种质进行了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大豆种质的抗病性高于国外引进种质;中国南方的大豆种质抗病性较北方种质强,长江流域大豆中抗病种质比率最高,其次为黄淮海流域种质,而东北地区抗病种质较少;不同省份大豆种质的总体抗病性差异明显;育成品系的抗性好于改良品种和农家种,但不同省份来源的农家种、品系和品种抗性存在差异,黑龙江材料抗病性最低,这也是该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豆籽粒脐色为黄色和褐色的材料中,抗病种质较多。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叶病毒(SMV)的侵染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品种“广吉”感染大豆花叶病毒(SMV)的 Sg和Sh株系后,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Hill反应活性、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明显下降,而在感染Sh株系的病株中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却明显增加。感染Sh株系的病株光合速率下降程度大于感染Sg株系的病株。感染Sg株系的病株在症状开始出现的早期阶段,光合速率出现短时间的增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大豆56个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在一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种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25%的RFLP标记表现了偏分离,偏离的方向主要趋于栽培大豆亲本,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存在着配子体选择。这对研究大豆的遗传及育种选择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大豆3个不同亲本类型的杂交组合F2群体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遗传参数因性状或亲本类型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含有野生亲缘关系的组合,类型间、性状间F2遗传力有较大差异,性状变异幅度增大,相对遗传进度也较大,从而有较广泛的选择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