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穆晓清  杨琳琰  徐岩 《微生物学报》2021,61(12):4137-4148
[目的]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辅因子,其细胞内含量对于NAD+依赖型氧化还原反应和有关生化合成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为强化辅因子合成,本文通过不同诱导条件下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与产物合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增加正向关键酶基因拷贝数策略提高胞内氧化型辅酶NAD+的浓度。[方法] 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大肠杆菌NA016为出发菌株,分别从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诱导时机三个方面进行了诱导条件的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代谢改造中的有关过表达基因进行了转录水平分析,确定了NAD+含量与这些过表达基因转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增加对NAD+合成代谢具有正向作用的基因拷贝数以进一步提高胞内NAD+水平。[结果] 通过诱导条件优化实验确定菌株NA016的最适诱导温度,在诱导时机为OD600达到0.6时加入0.8 mmol/L的IPTG可使胞内NAD+含量提高35.37%;转录水平方面分析发现基因nadEpncB的表达对NAD+的合成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加菌株NA016中关键酶基因nadEpncB的拷贝数可使辅酶含量再次提高22.46%,最高可达41.66μmol/g DCW。[结论] 优化诱导条件和增加关键酶基因拷贝数可以提高氧化型辅酶NAD+的含量,这为促进大肠杆菌胞内NAD+合成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外周血分化簇(CD)4+T/CD8+T比例与疾病活动度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LN患者137例(LN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评分分为轻度活动组(52例)、中度活动组(45例)、重度活动组(40例)。随访1年,根据肾脏相关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3例)和预后良好组(94例),另选取同期76名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Ts、TWEAK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比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LN患者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与SLEDAI-2000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N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对LN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N组血清NETs、TWEAK水平升高,外周血CD4+T/CD8+T降低(P<0.05)。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血清NETs、TWEAK依次升高,外周血CD4+T/CD8+T依次降低(P<0.05)。LN患者SLEDAI-2000评分与血清NETs、TWEAK呈正相关,与外周血CD4+T/CD8+T呈负相关(P<0.05)。慢性肾脏病分期4期、SLEDAI-2000评分升高、NETs升高、TWEAK升高为LN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升高、CD4+T/CD8+T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联合预测LN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大于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单独预测的0.790、0.788、0.799(P<0.05)。结论:LN患者血清NETs、TWEAK水平升高,外周血CD4+T/CD8+T降低,与疾病活动度及肾脏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NETs、TWEAK联合外周血CD4+T/CD8+T预测LN患者肾脏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抗VacA+CagA+幽门螺杆菌(Hp)IgY的抗感染作用,以VacA+CagA+Hp为抗原免疫蛋鸡,聚乙二醇法和水稀释法从鸡卵黄中提取抗-VacA+CagA+Hp-IgY,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IgY抗体效价。建立胃腔感染VacA+CagAHp的昆明系小鼠模型,观察抗-VacA+CagA+  相似文献   

4.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前脂细胞为模型 ,以 2′ ,7′ bis ( 2 carboxyethyl) 5 ( 6 ) carboxyfluorescein (BCECF)作为检测胞内pH(pHi)的荧光探针 ,测定不同生长因子刺激下胞内pH的变化 ,证明大鼠肾周前脂细胞质膜存在Na+/H+交换活性 ,胎牛血清(FCS)能快速激活Na+/H+交换 ,导致pHi升高 (约 0 .2pH单位 ) ,并引起DNA合成 .Ethyl isopropyl amiloride (EIPA)抑制Na+/H+交换与DNA合成 .在无血清条件下 ,胰岛素不刺激DNA合成但引起细胞分化 ,表现为胞内脂滴积累和 3 磷酸 甘油脱氢酶(G3 PDH酶 )活性增强 ,同时激活Na+/H+交换活性导致pHi升高 ;EIPA既抑制胰岛素对Na+/H+交换的激活 ,也抑制G3 PDH酶活性增强 .结果证明 :Na+/H+交换的激活不仅与大鼠前脂细胞增殖相关 ,同时也是细胞分化的早期事件 .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外周血CD4+/CD8+比值与腺病毒肺炎(AP)患儿炎性因子和并发喘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7例AP患儿为AP组,根据是否并发喘息分别为喘息组和无喘息组,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收集AP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YKL-40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比例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P患儿血清YKL-40、CD4+/CD8+比值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儿并发喘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组血清YKL-40、外周血CD8+比例升高,CD4+比例、CD4+/CD8+比值降低(P<0.05)。AP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P患儿血清YKL-40与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外周血CD4+/CD8+比值与IL-6、IL-8、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97例AP患儿住院期间喘息发生率为50.52%(49/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衰竭、小气道病变、特应性体质和血清IL-6、IL-8、TNF-α、YKL-40升高为AP患儿并发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CD4+/CD8+比值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AP患儿血清YKL-40水平升高和外周血CD4+/CD8+比值降低,与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和并发喘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D4+/CD8+比值、腺苷脱氨酶(ADA)与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的相关性,分析其对IM患儿肝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2例IM患儿(IM组),另选择同期我科收治的95例EB病毒检测阴性的发热患儿(非IM组)和体检健康的7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肝损害将IM患儿分为肝损害组(61例)和非肝损害组(41例)。比较外周血NLR、CD4+/CD8+比值、ADA与EBV-DNA载量,Pearson法分析NLR、CD4+/CD8+比值、ADA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M患儿发生肝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IM组ADA高于非IM组和对照组(P<0.05),且非IM组高于对照组(P<0.05),NLR、CD4+/CD8+比值低于非IM组和对照组(P<0.05),且非IM组低于对照组(P<0.05),IM组EBV-DNA载量高于非IM组(P<0.05)。IM患儿ADA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r=0.493,P<0.05),NLR、CD4+/CD8+比值与E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419、-472,P<0.05)。肝损害组ADA、EBV-DNA载量高于非肝损害组(P<0.05),NLR、CD4+/CD8++比值低于非肝损害组(P<0.05)。肝脏肿大、高EBV-DNA载量、高ADA是IM患儿肝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高NLR、高CD4+/ CD8+比值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IM患儿ADA增高,NLR、CD4+/CD8+比值降低,与EBV-DNA载量增加以及肝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消疬膏对脾胃虚弱证颈部淋巴结核患者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颈部淋巴结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结核方案,研究组接受消疬膏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相关指标和胃肠激素的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肿疡大小、肿疡皮色、面色、纳呆、倦怠乏力、便溏、舌质、脉象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GAS)水平低于对照组,胃动素(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疬膏治疗脾胃虚弱证颈部淋巴结核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调节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D4+/CD8+比值与继发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53例)及非肺部感染组(44例)。检测两组血清PCT、HMGB1水平以及外周血CD4+/CD8+比值。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HMGB1和CD4+/CD8+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肺部感染组血清PCT、HMGB1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PCT、HMGB1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高CD4+/CD8+比值是保护因素(P<0.05)。PCT、HMGB1、CD4+/CD8+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19、0.761、0.738,联合PCT、HMGB1和CD4+/CD8+比值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清PCT、HMGB1水平增高,外周血CD4+/CD8+比值降低,均与继发肺部感染有关,PCT、HMGB1联合CD4+/CD8+比值可辅助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环化二磷酸腺苷核糖(cyclic ADP-ribose,cADPR)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代谢产物,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内第二信使.在许多哺乳类和无脊椎动物细胞中,cADPR能引起胞内钙库释放钙离子,其可能机制是:cADPR受体结合cADPR,通过Ryanodine受体或类Ryanodine受体介导的钙通道使cADPR敏感的钙库释放钙离子,此外,一条由一氧化氮(NO)、环化鸟苷酸(cGMP)和cADPR组成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存在于许多细胞中.  相似文献   

10.
β-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是辅酶I——NA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合成的关键中间体,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NAD~+广泛参与体内多种反应,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服用烟酰胺单核苷酸后可以快速提升体内NAD~+水平,从而在体内起到多种关键功能。近年来,研究NMN为年龄相关性功能衰退和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见解。研究发现NMN具有多种功能作用,例如抗衰老,促进心脑健康等。NMN已经成为保健品、食品原料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市场容量增长迅速,目前已有多种以NMN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上市销售。基于NMN持续火热的研究态势以及未来巨大的市场预期,本文较为系统地综述了NMN的研究背景、作用机理、保健功能、全球品牌产品、主要的化学方法与生物学方法的合成路线等,旨在为普及以及推动NMN在人类健康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D4+/CD8+比值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5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组(67例)和轻症组(85例),另选择72例无神经系统损伤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治疗2周后,根据儿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GO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5级,89例)与预后不良组(1~3级,6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PEWS测评和VEEG检查,检测血清NSE水平,计算CD4+/CD8+比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WS、VEEG 及血清NSE、CD4+/CD8+比值预测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重症组PEWS、VEEG重度异常比例及血清NSE水平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轻症组PEWS、VEEG重度异常比例及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PEWS、VEEG重度异常比例、血清N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CD4+/CD8+比值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惊厥、高PEWS、VEEG重度异常、血清NSE水平升高是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CD4+/CD8+比值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联合PEWS、VEEG 及血清NSE、CD4+/CD8+比值预测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859,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高PEWS、VEEG重度异常、血清NSE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联合以上四项指标辅助预测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外周CD4+ T细胞分化及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CD4cre酶介导Hdac3杂合基因缺失小鼠(Hdac3fl/flCD4cre+/-)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小鼠(Hdac3fl/fl,WT),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缺失对外周CD4+和CD8+ T细胞比例和数量的影响;在体外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刺激条件下,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缺失对CD4+ T细胞中IFN-γ、IL-4和IL-17A的表达以及Tfh细胞产生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HDAC3缺失对小鼠血清IFN-γ、IL-4和IL-17表达的影响;分选Hdac3fl/flCD4cre+/-和WT小鼠外周初始CD4+ T细胞,分别在Th1和Th2分化条件下培养,细胞内染色检测HDAC3缺失对Th1、Th2以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其特异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采用Microarray检测HDAC3缺失对CD4+ T细胞分化亚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处理小鼠构建I型糖尿病(TIDM)疾病模型,检测HDAC3缺失对T1DM发病的影响。结果 与WT小鼠相比,Hdac3fl/flCD4cre+/-小鼠外周CD4+和CD8+ 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显著降低。Hdac3fl/flCD4cre+/-小鼠CD4+ T细胞及血清中IFN-γ的表达显著降低,而IL-4和IL-17A的表达显著增加,Tfh细胞比例也显著增加;HDAC3缺失抑制体外培养CD4+ T细胞向Th1分化但促进其向Th2分化;Microarray检测发现HDAC3缺失导致Th1型细胞谱系基因表达降低,而Th2、Th17以及Tfh细胞谱系基因表达增加;在STZ诱导条件下,HDAC3缺失抑制小鼠T1DM的发生和CD4+ T细胞向Th1分化。结论 HDAC3促进外周CD4+ 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并加重T1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降低,并且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这两种酶活性呈高度负相关,而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Na+-K+-ATP酶活性呈正相关。这些变化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以及影响因素,探讨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CD38表达(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诊的442例HIV/AIDS患者(HIV/AIDS组)和163例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HIV/AIDS组扩增pol基因,进行HIV-1基因耐药分析,检测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HIV/AIDS患者HIV-1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HIV/AIDS组442例HIV/AIDS患者中376例获得HIV-1 pol基因序列,HIV-1耐药35例,耐药率9.31%(35/3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感染途径、HIV病毒载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性性传播、注射吸毒、高HIV病毒载量是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的危险因素(P<0.05)。HIV/AID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前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HIV-1耐药率,传播途径、HIV-1病毒载量与HIV-1耐药有关。CD8+T细胞表面CD38过表达与HIV/AIDS 患者CD4+T T细胞的过度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5.
脉冲电场引起的红血球内钠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位移试剂和23Na-NMR的方法研究脉冲电场对正常人红血球内Na+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给出在高强度电场作用下,细胞内Na+浓度增加,并且随脉冲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比指数关系还快.在低强度电场作用下,细胞内Na+浓度减少.乌苯苷能抑制细胞内Na+浓度的减少,抑制程度随乌苯苷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从而证实了低强度的脉冲电场对Na+,K+-ATPase的激活作用,直接测定脉冲电场对红血球血影膜的Na+,K+-ATPase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并对在电场作用下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电场对酶的激活作用及电场等外界物理信号是否能跨过细胞膜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Na+H+逆向转运蛋白对植物耐盐起着重要作用 ,它利用质膜H+ATPase或液泡膜H+ATPase及Ppiase泵H+产生的驱动力把Na+排出细胞或在液泡中区隔化以消除Na+的毒害。主要讨论植物中Na+H+逆向转运蛋白研究在分子水平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五灵胶囊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氧化应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CHB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1,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和研究组(n=61,五灵胶囊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对比两组疗效、氧化应激指标、CD4+CD25+调节性T细胞、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MMP-1、MMP-2、TIMP-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MDA)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治疗后MMP-1、MMP-2、TIMP-1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治疗后TBIL、ALT、GGT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五灵胶囊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CHB患者,可有效减轻机体氧化应激,调节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MMP-1、MMP-2、TIMP-1水平。  相似文献   

18.
Na+/H+交换泵(Na+/H+ exchanger, NHE)是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细胞中的重要跨膜蛋白,该蛋白质涉及细胞的多种功能,包括细胞内pH值调节、细胞体积的控制以及离子转运等.目前已克隆了五个亚型NHE的cDNA,它们构成了脊椎动物细胞离子转运泵的一个基因家族. 这五个亚型的表达水平及活性可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在肿瘤、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中,已发现NHE-1亚型的表达水平和活性显著增高.因此,研究NHE-1的转录及活性调节机制,将可能为这些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王晓冬  王成  马智宏  侯瑞锋  高权  陈泉 《生态学报》2011,31(10):2822-2830
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Na+、K+的吸收和积累规律,以中国春、洲元9369和长武134等3种耐盐性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盐胁迫2 d后的根系K+离子流变化,并对植株体内的Na+、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期(2d)盐胁迫对小麦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对根系的抑制大于地上部,耐盐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盐敏感品种。盐胁迫下,小麦根际的 K+大量外流,盐敏感品种中国春K+流速显著高于耐盐品种长武134,最高可达15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均表现为Na+积累增加,K+积累减少,Na+/K+比随盐浓度增加而上升。中国春限Na+能力显著低于长武134,Na+/K+则显著高于长武134。综上所述,盐胁迫下造成小麦组织器官中Na+/K+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根系K+大量外流和Na+的过量积累,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认为根系对K+的保有能力可能是作物耐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重金属Cd2+和Cu2+胁迫对泥蚶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运用酶学分析的方法,按《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规定的Cd2+、Cu2+最高限量值的1、2、5、10倍设置重金属离子Cd2+、Cu2+浓度及其组合,研究了在重金属Cd2+、Cu2+胁迫下,30d内泥蚶3种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重金属Cd2+、Cu2+或其组合的胁迫下,较低浓度组泥蚶的淀粉酶活性实验前期增强(即被诱导),实验后期减弱(即被抑制),较高浓度组泥蚶的淀粉酶活性从实验一开始就减弱,并保持在较低水平,毒性比较,同一重金属高浓度 > 低浓度,不同重金属及其组合Cu2+ > (Cd2++Cu2+)组合 > Cd2+;泥蚶脂肪酶的活性实验前期增强,实验后期转为微减弱或减弱,毒性比较,同一重金属高浓度 > 低浓度,不同重金属及其组合(Cd2++Cu2+)组合 > Cu2+ > Cd2+;泥蚶胃蛋白酶的活性实验前期增强,且活性呈现升高-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变化,实验后期分别表现微增强、微减弱和减弱,毒性比较,同一重金属高浓度 > 低浓度,不同重金属及其组合(Cd2++Cu2+)组合 > Cu2+ > Cd2+。可见:环境中的Cd2+和Cu2+对泥蚶的消化酶活性起着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