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义川 《蛇志》2017,(2):250-25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患者61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1例患者中,冠脉再通53例,冠脉再通率为86.89%。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严密观察的,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蛇毒酶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曾自成 《蛇志》1998,10(1):26-27
8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学的研究不断深入,血粘滞、血瘀、冠脉内的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病因得到公认,溶栓疗法即成为AMI治疗手段的首选。笔者从1989年开始采用东北白眉蝮蛇毒制剂,即蝮蛇抗栓酶(清栓酶)为溶栓剂,首先对...  相似文献   

3.
阚群  赵兴银  王丽娜 《蛇志》2004,16(4):56-57
急诊溶栓是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院前或急诊科采取的急救措施,是目前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以下简称急性心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8例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即观察组;与常规治疗后溶栓的29例AMI进行对照,比较两组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和疗效。结果:两组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以及冠脉再通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AMI不但能减少发病至溶栓的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AMI溶栓后的冠脉再通率,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邹仁林 《蛇志》2004,16(4):38-39
东菱迪芙是新型强力单成分溶血栓药,它是丝氨酸蛋白酶的Batrobin中成分制剂,具有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用,适用于急性脑血管病、静脉血栓、急性心梗等病的治疗[1].因为抗血小板药物、右旋糖酐及未足治疗量肝素对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无效[2,3],常用尿激酶溶栓的疗法又会有出血和过敏等副作用.我院应用东菱迪芙治疗静脉血栓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开胸结扎冠状动脉与闭胸明胶海绵栓塞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的特点。方法分别经开胸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主干及闭胸冠脉栓塞的方法阻断冠脉血流;采用单级肢体导联和胸导联方式,在阻断前后监测心电图波形变化;造模72h后取心肌组织行病理切片染色。结果经心电图和病理验证,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制备犬心梗模型,开胸冠脉结扎犬死亡率较高,而冠脉栓塞成活率高。结论相较开胸冠脉结扎法,闭胸栓塞法制备心梗模型对动物损伤小,成活率高,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3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溶栓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发病至溶栓时间6 h)172例、B组(发病至溶栓时间为6~12 h)102例和C组(发病至溶栓时间12 h)40例,比较三组患者溶栓效果、溶栓后ST段回落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梗死冠脉溶通率、溶栓后ST段回落幅度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ST段回落最大幅度所需时间、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梗死冠脉溶通率更高、ST段回落效果更好,可降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几个特殊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恺庆  岑洪 《蛇志》1999,11(2):42-43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大量临床实践已证明,AMI后进行溶栓可使心肌梗死的相关闭塞冠脉再通,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减少心脏破裂、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从而改善急性期[1]及长期预后[2]。其中静脉溶栓具有及时、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评价束支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收治的1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束支传导阻滞有无及类型分为左束支传导阻滞组(1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组(19例)和对照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梗,166例)。分析和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心梗部位、Killip分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病变血管数量、梗死相关冠脉、住院天数及病死率、实验室检查(BNP,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结果:LBBB组AMI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LVEF明显低于RBBB组和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0、0.045),梗死相关动脉以LAD多见。结论:急性心梗伴束支传导阻滞往往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急性心梗合并左束支阻滞较合并右束支阻滞病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王红  周洪梅等 《蛇志》2001,13(1):73-74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主要原因。应用血栓溶解剂于冠状动脉内溶栓( PTCR)治疗已成为近年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合理、恰当的护理是提高溶栓率的可靠保证。通过临床观察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51~ 70岁 ,平均年龄 ( 59.0 6± 5.72 )岁。其中前壁心梗 1 6例 ,下壁心梗 5例 ,侧壁心梗 3例 ,急诊行 PTCR,用药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及冠状动脉灌注压 ,观察病人自溶栓开始 2 4 h内胸痛缓解情况和抬高的 ST段恢复情况。治疗后再通者 1 8例 ,未通者 6例。2 血栓溶解剂尿激酶的…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130多家医院入组93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用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纤溶酶厚激活剂(rt-PA)治疗6693例,阻塞相关血管开通5318俐,开通率为79.46%;死亡293倒,病死率为4.38%;出血550俐,出血率勾8.22%,其中重度出血7例,颅内出血21例(0.31%),再次梗塞60例(0.90%)。超过40家医院对rt-PA(50mg)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进行了比较,共计入组3449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t-PA治疗1689例,先静脉推注8mg,其余42mg在30或60和90min滴注;尿激酶治疗1760例,150万U位滴注30min。结果显示,阻塞相关冠脉血管开通率分别为79.40%(1341例)和5733%(1009例),相差非常显著(P〈0.001)。12家医院研究了rt-PA50-9100m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共计入组1054例患者,其中50mg组487例,100mg组567例,阻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分别为78.85%和82.36%。另有22家医院入组1017倒病人,行rt-PA50mg30rain给药临味试验,冠脉开通率达80.53%;18家医院行rt-PA50mg 60min给药临床试验,入组942例病人,阻塞相关血管开通率为77.92%;50家医院用rt-PA50mg 90min给药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组2768例患者,冠脉开通率为77.89%。6家医院对用rt-PA(50mg)与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关血管开通率分别为81.4%和65.2%22家医院比较了小剂量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作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表明症状发作时间越短,用药的溶栓效果越好。刘光对入院前和入院后用小剂量rt-PA溶栓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入院前溶栓比入院后效果好。对冠脉内输注rt-PA(50mg)和2次静脉推注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蝮蛇毒(清栓酶)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自成  朱惠枚 《蛇志》1993,5(1):50-52
近年来,国内外对急性心肌梗塞(AMI)采用溶栓疗法的报道日趋增多,且大部分采用冠脉内直接给药,静脉内给药国内作过尝试。国外报道了二种给药途径的疗效。溶栓剂均采用尿激酶,链激酶等,个别作者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我们自1989年开始对急性心肌梗塞选择性地应用蝮  相似文献   

13.
溶栓疗法不仅已被常规地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而且也已用于其它血栓病的治疗中,如急性缺血性脑血栓、肺栓塞、急性周围动脉血栓等。尿激酶原是双链尿激酶的单链前体,它主要激活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蛋白原,所以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临床结果表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与t-PA、链激酶或尿激酶伍用均有协同作用。本文综述它了的特性、结构与功能,以及它的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51~70岁。选择同期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年龄51~70岁。排除近1个月内发生感染、炎性肠病及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所有患者按性别与年龄分为A、B、C、D组。直接从患者粪便标本中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后进行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 DGGE分析显示急性心梗患者肠道菌群丰度均较对照组下降。A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电泳条带数为(33.71±4.39)vs(38.71±2.56),t=-2.058,P=0.040;C组患者为(31.14±2.67)vs(35.29±3.55),t=-2.005,P=0.0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与D组中心梗患者肠道菌群丰度亦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PGAM法聚类分析显示除D组外,各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呈现分离现象;急性心梗患者肠道菌群有较高相似性,与非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明显。结论急性心梗与非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存在差异,急性心梗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肠道菌群改变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特点的认识,根据病史、心电图改变、血样进行简单的临床危险分层,按照危险分层,进行急性期处理。加强急性期护理,溶栓护理,介入护理,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护理及健康教育,将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其中对照组39人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临床费用、住院时间和冠脉再通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费用、住院时间和冠脉再通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入选230例,按照医生评估进行分组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和非介入治疗组,介入组患者120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非介入组患者110例,接受非介入治疗。对比分析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介入组中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衰病史患者明显高于非介入组(24.2%vs 20%P<0.05;25%vs 17.3%,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非介入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住院病死率(40.8%vs 71.8%,P<0.05),非介入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介入治疗组(26.7%vs 21.8%,P<0.05),同时非介入治疗组肺部感染及肾衰的发病率较高(11.8%vs 5.8%P<0.05;8.2%vs 2.0%,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虽然介入治疗存在更多的并发症,但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赵一民 《蛇志》1994,6(1):21-22
大剂量清栓酶治疗急性心梗的疗效观察赵一民(广西永福县医院)收集我院88年12月至93年5月底的急性心梗40例临床资料,91年2月以后的22例采用大剂量清栓酶(抚顺市青峰制药厂生产,每支0.25u)静滴治疗急性心梗,与清栓酶的常规用量治疗急性心梗相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我院从 1 996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集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伴 ST段抬高的患者72例。其中 40例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并与常规治疗的 3 2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2例伴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的病人。溶栓组 40例 ,均符合 1 996年 7月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 [1]的标准入选。其中 ,男 2 8例 ,女 1 2例 ,年龄 43~ 87岁 ,平均 6 4岁。对照组 3 2例中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47~ 83岁 ,平均 6 2岁。两组性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需经PCI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PCI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与计帧值(corrected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frame count,CTFC)、ST段回落情况、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isoenzyme-MB,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PCI术后,两组冠脉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CFT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回落50%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K-MB峰值及CK-MB峰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均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在急性心梗PCI后患者的应用中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改善心肌微循环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