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入侵植物飞机草的不同时期花蕾为材料,利用RT-PCR法扩增得到了与PCD相关的类Beclin1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大约700 bp),与烟草叶片中的基因序列(AY701316)同源性为95%;North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类Beclin1基因在花蕾发育中期的表达量高于初期和后期;通过DNA ladder检测表明在花蕾发育过程中伴随着PCD的发生,这些结果表明花蕾发育中期是PCD初期发生的活跃期,是绒毡层逐渐退化和花粉不断形成的过程.通过对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初步揭示了飞机草入侵过程与PCD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入侵植物飞机草的不同时期花蕾为材料,利用RT-PCR法扩增得到了与PCD相关的类Beclin1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大约700bp),与烟草叶片中的基因序列(AY701316)同源性为95%;North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类Beclin1基因。在花蕾发育中期的表达量高于初期和后期;通过DNA ladder检测表明在花蕾发育过程中伴随着PCD的发生,这些结果表明花蕾发育中期是PCD初期发生的活跃期,是绒毡层逐渐退化和花粉不断形成的过程。通过对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初步揭示了飞机草入侵过程与PCD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紫茎泽兰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为实验材料,通过光学显微观察、DNA ladder检测表明紫茎泽兰花蕾发育过程中绒毡层有PCD现象发生,自紫茎泽兰花蕾中克隆长为679 bp的Beclin1 cDNA基因部分片段,同烟草叶片的Beclin1基因序列(AY701316)同源性为98%,通过Northern blotting分析,在紫茎泽兰花蕾发育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相关Beclin1基因表达在花蕾发育第Ⅱ期和Ⅲ期较为旺盛,且在花蕾发育第Ⅱ期最强烈。本研究首次克隆并证实紫茎泽兰花蕾Beclin1基因与PCD有一定的相关性,为分析紫茎泽兰入侵机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俐  刘英  姜洋  祁长青  祖元刚 《植物研究》2007,27(5):582-587
以烟草叶片在MS培养基上诱导的10个不同时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荧光染色显微观察到细胞核在形态上发生了缩缢变形,DNA Ladder检测也出现了标志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的DNA片断,表明了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而在诱导的第六个时期(13 d)DNA的脱尾现象最为明显,表明这一时期是PCD发生较为活跃的时期。利用RT-PCR法在诱导的前九个时期,即诱导的第3、5、7、9、11、13、15、17、19 d的叶片的愈伤组织中均扩增出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Beclin1基因的cDNA片段(678 bp),Northen杂交结果显示,在诱导的第13 d,类Beclin1基因表达较强。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诱导前14 d叶片中内源激素ABA的含量变化,在诱导的第六时期ABA含量相对达到了峰值,结果表明:在烟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伴随PCD的发生,在此过程中内源激素ABA与Beclin1基因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克隆了非洲爪蟾的Sox1基因并研究了它在非洲爪蟾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图式,比较了Sox1—3基因在发育的脑和眼中的表达图式。序列比对分析显示Sox1—3蛋白在其HMG框结构域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通过RT-PCR方法分析了Sox1基因在爪蟾早期不同发育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ox1基因从未受精卵到尾芽期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度有所差异。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早期卵裂阶段和囊胚期,Sox1基因主要在动物极表达;从神经板期开始,Sox1基因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眼原基中表达。在蝌蚪期,Sox1与Sox2、Sox3在脑部和眼睛的表达区域有所不同。对于爪蟾Sox1基因时空表达图式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SoxB1基因家族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性别决定与分化发育是同时涉及生命现象中两种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式的惟一的分化发育过程。对该过程中关键基因DMRT1的转录分析,发现位于鸡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分别同时与4号染色体上的CENP C1基因、5号染色体上CD5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37LRP/p40基因发生跨染色体剪接,由此构成了新的跨染色体剪接本DMRT1-CENP C1DMRT1-CD5RDMRT1-37LRP/p40。对其剪接位点的分析,发现两段染色体序列存在的重叠区可能在这种剪接中起着重要作用。DMRT1基因在转录过程中同时与多个染色体上基因发生多次跨染色体剪接的发现,无疑有助于对在转录水平上的多样性基因调控以及性别决定与分化发育等的认识开辟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脊椎动物的Prox1基因,与果蝇的转录因子prospero同源。为了探讨Prox1基因在金鱼眼睛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图式,我们从金鱼眼睛SMART库中克隆了Prox1 cDNA。它全长共2 851bp,编码739个氨基酸。组织分布研究表明,Prox1主要分布于眼、脑、心、肝、脾和肾中。整体原位杂交显示,Prox1 mRNA首先是在晶体期的晶体原基中有转录,心跳期则在未成熟晶体的细胞中和视网膜的幼芽区可以检测到。晶体纤维形成后,它主要定位于视纤维层和内网织细胞层。免疫组化显示,心跳期Prox1蛋白的定位与mRNA相同,晶体纤维形成以后,Prox1蛋白主要定位在晶体上皮细胞内侧的晶体纤维上一个环状区域,与Prox1 mRNA的定位不同。这说明,Prox1 基因在晶体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在晶体的不同发育时期起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另外,Prox1在晶体发育过程中有一个从内向外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入侵物种飞机草和紫茎泽兰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菊科(Asteraceae)原泽兰属(Eupatorium)2种植物的核型,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L.) R. M. King &; H. Robinson)2n=60,核型公式为2n=60=32 m+28 sm,核型属于“2A”型,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 R. King &; H. Robinson)2n=51,核型公式为2n=51=30 m+21 sm,核型属于“2B”型。飞机草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较大,紫茎泽兰染色体数目较稳定。紫茎泽兰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飞机草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发芽率低,紫茎泽兰无融合生殖产生的种子发芽率高,但2种植物入侵能力都很强,种子数量与2种植物的入侵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增强竞争能力的进化假说认为,在入侵地外来植物逃离了原产地天敌的控制,把原来用于防御的资源分配到生长、生殖等,从而提高竞争力。为探讨进化在恶性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入侵中的作用,在同质种植园中的两个养分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飞机草原产地和入侵地各8个种群叶片单宁含量,茎和叶片总酚、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以及总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两个养分条件下,飞机草入侵种群和原产地种群总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入侵种群茎和叶片半纤维素含量均低于原产地种群;在高养分条件下,飞机草入侵种群叶片纤维素含量低于原产地种群;在低养分条件下,入侵种群茎和叶片总酚含量高于原产地种群。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入侵地,飞机草未发生加快生长的进化,但数量型化学防御物质发生了遗传变化;降低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可能是对入侵地专性天敌缺乏做出进化响应的结果,提高的总酚含量有利于飞机草防御入侵地的广谱天敌。  相似文献   

10.
外来植物入侵过程是入侵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被入侵生境中的各种要素对这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为探讨入侵植物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在种群和个体水平对不同生境的反应,调查了肿柄菊单优群落、肿柄菊与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共优群落和肿柄菊与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共优群落中肿柄菊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和高度,并开展了一个3因素(小气候、土壤类型和竞争)两水平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单优群落中,肿柄菊的相对盖度和相对密度显著大于其它两种群落中肿柄菊的相对盖度和相对密度;单优群落中肿柄菊的高度显著大于肿柄菊与紫茎泽兰共优群落中肿柄菊的高度,而与肿柄菊与飞机草共优群落中肿柄菊的高度无显著差异;肿柄菊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和高度在两个共优群落间无显著差异。小气候、土壤类型和竞争单个因素对肿柄菊的株高和叶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三者的交互作用却显著影响肿柄菊的株高生长。这些结果表明: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肿柄菊的株高生长。  相似文献   

11.
植物MADS-box基因家族编码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参与了包括花器官发育和开花在内的多种发育进程。为阐释兰科植物成花的分子调控机制,根据MADS-box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用RACE方法从朵丽蝶兰花葶中克隆到1个MADS-box家族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960 bp,包含37 bp 5′UTR,一个73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和185 bp 3′UTR,共编码245个氨基酸。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植物的MADS-box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属于AP1/FUL-like亚家族,命名为DtpsMADS1,GeneBank登录号为JQ06509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DtpsMADS1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根和叶中,DtpsMADS1在花前期和花后期表达量较高;苗期和盛花期表达量较低;DtpsMADS1在花葶中的表达趋势与根和叶相似;而在花器官中,DtpsMADS1只有痕量表达。由此推断,DtpsMADS1可能参与开花进程调控,而不参与花器官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12.
以网纹甜瓜(Cucumis melo L.var. reticulatus Naud.)品种’西域1号’为试验材料,于幼苗3叶1心期喷施浓度为150 mg·L-1的乙烯利溶液进行处理,诱导主蔓形成两性花,以清水为对照,分别对处理和对照植株不同时期的主蔓和侧蔓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经乙烯利处理后,幼苗植株主蔓花原基持续向两性花分化,最终发育形成两性花。未经处理植株的主蔓花原基在分化早期与两性花发育过程相同,但在雌蕊出现后,不再继续发育,最终发育形成雄花。处理植株主蔓两性花发育过程与侧蔓两性花发育过程相同。  相似文献   

13.
以多糖、总黄酮、醇溶物和水溶物的得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考察指标,研究了酒蒸和蜜蒸两种炮制方法对玉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酒蒸炮制玉竹的多糖、醇溶物得率最高,蜜蒸炮制玉竹总黄酮、水溶物的得率最高,比未炮制的玉竹(生品玉竹)中相应成分的得率分别提高了43.86%、29.53%、49.46%和34.66%。将多糖、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总黄酮四者得率相加的和进行比较,蜜蒸最好,蜜蒸为111.069%,酒蒸为107.309%,生品玉竹为80.926%。酒蒸炮制玉竹的多糖、水溶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蜜蒸玉竹和生品玉竹,其DPPHIC50分别为0.345±0.019和0.441±0.022 mg·mL-1;蜜蒸炮制玉竹的总黄酮、醇溶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酒蒸玉竹和生品玉竹,其DPPHIC50分别为0.047±0.011和0.199±0.036 mg·mL-1;在浓度为1 mg·mL-1时,蜜蒸玉竹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为90.29%,超过了浓度为0.05 mg·mL-1的芦丁和槲皮素标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两种炮制方法均提高了多糖、水溶物、总黄酮3种提取物的还原能力,但是降低了醇溶物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鸢尾是世界著名观赏花卉,为研究其花芽分化期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我们以德国鸢尾两季花品种‘常春黄’(Iris germanica cv. Lovely Again)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德国鸢尾‘常春黄’的花芽分化过程。结果表明:整个形态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花序原基分化期、外轮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内轮花被分化期、雌蕊分化期、髯毛形成期。结合上述形态分化过程,分别取其二次花花芽分化时期的顶芽、根茎和叶片部位,以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以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在花序原基分化的初始阶段含量最高,且在3个部位的含量大小关系始终是:根茎﹥叶片﹥顶芽;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的峰值出现于花序伸展初期。  相似文献   

16.
海韭菜的花器官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海燕  苏雪  陈纹  董莉娜  杨霞  孙坤 《植物研究》2008,28(6):653-656
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的花器官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海韭菜花发育是典型的单子叶植物发生模式,即两轮花被片、两轮雄蕊和两轮心皮以三基数轮状交替发生,花器官是以向心向顶的方式发生的,未发现“花被片—雄蕊复合原基”。 发育后期雄蕊和与之对生的花被片之间的共同基部可能是相继向上居间生长的结果。花被片轮和雄蕊轮二者之间在发育位置、时间和速率上存在差异,内轮花被片原基和外轮雄蕊原基的不同发育时间和发育速度使得在成熟花中内轮花被片位于外轮雄蕊的内方。观察结果不支持水麦冬属植物的花是退化(或压缩)的花序侧分枝等假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DP基因属于DP/E2F转录因子家族,其编码的蛋白是E2F蛋白的二聚化分子伴侣,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周期、DNA复制、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细胞进程。根据SGN数据库登录的番茄序列,通过RT-PCR方法从野生型番茄中克隆了一个DP基因,命名为SlDP1。生物信息学预测,SlDP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具有保守的DNA结合域、二聚化区域和C-末端及多个磷酸化位点。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SlDP1蛋白含51.50%的环状结构,34.55%的α螺旋和2.66%的β折叠。荧光定量PCR分析外源激素对野生型番茄SlDP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发现该基因受外源性乙烯前体ACC的诱导。对环境因子应答的RT-PCR结果表明,在伤害和盐处理的叶中该基因表达不受诱导,而盐处理的根中该基因表达量提高。SlDP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根、花、萼片及成熟时期果实中表达量较高。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lDP1基因在番茄生长发育过程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