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晓蕾  潘峰  胡丹 《生物磁学》2011,(8):1447-1450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是否有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及其与L一谷氨酸/L一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的关系。方法: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建立成功后,运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改变,免疫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标记,western-blot观察UPR相关因子需肌醇酶1(IRE-1)与GLAST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视神经钳夹伤后IRE-1与GLAST在视网膜Muller细胞上共表达,,术后第一天前呈上升趋势,在第一天达到顶峰,后呈下降趋势,第七天下降明显。结论:视神经损伤后,IRE-1与GLAST的趋势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未折叠蛋白反应可能是调控GLAST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是否有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及其与L一谷氨酸/L一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的关系。方法: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建立成功后,运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改变,免疫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标记,western-blot观察UPR相关因子需肌醇酶1(IRE-1)与GLAST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视神经钳夹伤后IRE-1与GLAST在视网膜Muller细胞上共表达,,术后第一天前呈上升趋势,在第一天达到顶峰,后呈下降趋势,第七天下降明显。结论:视神经损伤后,IRE-1与GLAST的趋势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未折叠蛋白反应可能是调控GLAST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缺氧对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表达的影响,及对谷氨酸摄取的作用.采用出生3~7天的小鼠视网膜组织进行Müller细胞培养,采用125μmol/L的氯化钴(CoCl2)溶液分别进行缺氧干预6、12、24、48和72 h,不加CoCl2溶液培养的Müller细胞为正常对照.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GLAST和GS的表达,并检测谷氨酸摄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缺氧早期GLAST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P<0.001),CoCl2溶液干预12 h后达到最强(P<0.05),之后逐渐降低.CoCl2溶液干预72 h后GLAST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缺氧也使GS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01),CoCl2溶液干预48 h后GS表达最强(P<0.001),之后开始下降.缺氧促进Müller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CoCl2溶液干预48 h后L-[3,4-3H]-谷氨酸的摄取量最大(P<0.005),之后开始下降.CoCl2溶液干预后,Müller细胞死亡数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缺氧能够增强Müller细胞GLAST及GS的表达,增加谷氨酸的摄取.但持续缺氧最终会引起Müller细胞功能失代偿,从而导致谷氨酸的代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培养条件下视网膜Mü ller细胞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和牛磺酸转运蛋白(taurine transporter,TAUT)的表达变化,观察葡萄糖对Mü ller细胞牛磺酸(taurine)转运功能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DR)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高糖培养大鼠视网膜Mü ller细胞,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双染色、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牛磺酸干预下Mü ller细胞GFAP及TAUT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可引起Mü ller细胞GFAP表达增强,TAUT表达减弱;牛磺酸可减弱高糖引起的Mü ller细胞GFAP表达增强,TAUT在0.1mmol/L~10 mmo1/L的牛磺酸干预后表达增强.结论:牛磺酸可以抑制高糖导致的Müller细胞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5.
Müler细胞是视网膜中的主要胶质细胞。除了一般的支持和营养作用外,近年的许多研究表明,在Müler细胞和视网膜神经元之间存在着双向的通讯,它们可以直接通过改变细胞外空间神经活性物质的浓度或间接(通过控制神经元的微环境)调制神经元的活动,因此在视网膜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糖诱导体外培养的小鼠视网膜Muller细胞,通过RNA干扰降低TXNIP的表达,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serine/threonine kinase 1/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AKT/m TOR)的表达。结果:高糖诱导的Muller细胞中TXNIP、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α(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alpha,LC3Ⅱ)、Sequestosome1(p62/SQSTMl)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而TXNIP敲降的Muller细胞中自噬相关特征性蛋白(LC3Ⅱ、P62)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TXNIP可能通过AKT/m TOR信号通路来抑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Müller细胞自噬活性,并引起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对原代培养新生7天SD乳鼠视网膜Mü 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合成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新生7天SD乳鼠视网膜Mü ller细胞原代培养并模拟高糖环境构建乳鼠视网膜mü ller细胞体外高糖环境模型.处理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组,高糖+白藜芦醇干预组.培养时间为24h,通过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对照观察各组Mü 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情况.结果:模拟高糖环境可以造成新生SD乳鼠视网膜Mü 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降低(0.225 fold VS control,P<0.05),并导致其表达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水平的显著降低(0.653 fold VS control,P<0.05);而干预药物白藜芦醇作用后可明显逆转新生SD乳鼠Mü 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 (1.133 fold VS H G group,P<0.05)、谷氨酰胺合成酶(GS) (1.720 fold VS HG group,P<0.05)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模拟高糖环境可以影响视网膜Mü 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其结局可能导致视神经细胞因谷氨酸堆积而导致的兴奋性毒性,白藜芦醇能提高Mü 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从而保护视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培养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和牛磺酸转运蛋白(taurine transporter,TAUT)的表达变化,观察葡萄糖对Müller细胞牛磺酸(taurine)转运功能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DR)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高糖培养大鼠视网膜Mǜller细胞,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双染色、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牛磺酸干预下Müller细胞GFAP及TAUT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可引起Müller细胞GFAP表达增强,TAUT表达减弱;牛磺酸可减弱高糖引起的Müller细胞GFAP表达增强,TAUT在0.1mmol/L~10mmol/L的牛磺酸干预后表达增强。结论:牛磺酸可以抑制高糖导致的Müller细胞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9.
李含  文益民  张涛  魏祥科  史林 《生物磁学》2013,(24):4620-4623
目的:研究谷氨酸(glutamate,GIu)诱导PCI2细胞损伤后mTOR/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及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谷氨酸作用不同时间诱导PCI2细胞损伤,筛选出合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后,将细胞分为3组进行下一步实验,分别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20mmol/L谷氨酸处理组;C组:20mmol/L谷氨酸+800nmol/L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处理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处理12h后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观察各组处理1h、4h、8h、12h后,P-mTOR,P-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谷氨酸对PCI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C组凋亡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3)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B组各时间点p-mTOR,P.STAT3表达均高于A、c组,并在4h时达到高峰。结论:细胞损伤激活了mTOR/STAT3信号通路,该通路的激活减少了细胞凋亡,对谷氨酸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巩膜外静脉烧烙术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研究小鼠慢性高眼压状态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取C57BL/6J小鼠30只.3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7只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术前用iCare眼压计测量眼压,按巩膜外静脉烧烙法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术后用iCare眼压计每日监测眼压.分剐取空白对照组6眼,术后1w、4 w造模成功的小鼠各8只16眼眼球,石蜡切片行Tunel法,荧光显微镜下采集图像.小鼠眼压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给予巩膜外静脉烧烙术后1d、1w、4w小鼠慢性高眼压眼眼压(11.15±0.98、10.65±0.95、10.35±1.05)与对照眼(6.40±0.95、6.35±1.05、6.50±1.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7~18.08,P<0.001).Tunel法结果显示,正常小鼠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凋亡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慢性高眼压组术后1w、4w可见Tunel阳性表达.而对照组术后1w及4w均未见Tunel阳性表达.结论:巩膜外静脉烧灼法能诱导出持续的肯定的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慢性高眼压状态下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凋亡是小鼠慢性高眼压状态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鱼类和两栖类的视神经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再生的能力。已知在损伤视神经后,对与视神经纤维直接相连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结构,数量和分布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视神经再生过程中细胞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示踪方法和其它技术的发展,结合光镜和电镜,它们仅对神经细胞末梢的精细结构和神经细胞间突触连接构筑等研究较准确详实,但对视网膜神经节细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破坏性疾病,一旦脊髓损伤发生,治疗棘手,对患者家庭、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负担。近年来,通过建立大鼠脊髓损伤细胞相关模型,对于脊髓损伤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星形胶质细胞模型的建立对脊髓损伤治疗有深远意义。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作为靶细胞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或间接对脊髓损伤有双向调控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星形胶质细胞模型培养制备方案等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建立一个客观化、定量化、可模拟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模型提供指导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细胞色素C_3不仅能增进除去铁氧还蛋白载色体的循环光合磷酸化活性的恢复,而且也增进以DCPIPH_2为电子供体,维生素K_3、反丁烯二酸分别为电子受体构成的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活性的恢复。 氩气相下,细胞色素C_3促进正常载色体光合磷酸化活性的最适浓度是1.8 μmol,当PMS存在时,这一促进作用随C_3浓度的增加而直线上升,然后呈稳态。 Antimycin A(10~(-7)mol/L)能充分抑制C_3参与的光合磷酸化活性,这一抑制现象在PMS存在时消失。 o~-phenanthroline(1×10~(-5)mol/L.)对C_3参与的光合磷酸化活性亦具抑制作用,并被PMS的添加而消失,当浓度提高时(10~(-3)mol/L),抑制现象不因PMS的存在而消失。 氢气相下的载色体光合磷酸化活性比氩气相下的低,并且随着载色体贮存(-20℃)时间的增长而急剧下降,24h贮存,丧失活性达60%。C_3对氢气相下的光合磷酸化活性具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铁氧还蛋白则不能,但两者同时存在时,其磷酸化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细胞色素c在后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中的变化。将Sprague-Dawley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缺血后处理(IPOST)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各组大鼠肠黏膜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肠黏膜细胞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发生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大鼠肠黏膜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阻止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抑制凋亡发生,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脊髓损伤后,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紊乱和脊髓损伤后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围绕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在迷走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肠道菌群代谢物3个途径中发挥的作用,及与胃肠道炎症反应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荧光探针在光动力疗法亚细胞损伤位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荧光探针在光动力疗法研究中检测亚细胞损伤位点。方法:传代培养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将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小时后,加入线粒体探针Bhodamine-123、内质网探针DioC6(3)和溶酶体探针Lucifer yellow分别对细胞器染色。首先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光敏剂进行亚细胞定位。应用荧光显微镜汞灯照射激发光敏剂的光动力效应,加入ROS探针H2DCF-DA检测产生的单线态氧。分别在激发前后采集Pdloclamine-123、Lucifer yellow和DioC6(3)的荧光图像。结果:线粒体探针Phodamine-123的荧光图像在光动力损伤前后差异显著,原有形态特点发生明显改变;Phodamine-123在光动力损伤后再分布于细胞核区。结论:血卟啉单甲醚介导的光动力效应导致亚细胞水平多位点损伤,线粒体和核膜可能是PDT敏感位点;荧光探针标记检测光动力损伤亚细胞位点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气道上皮细胞(airway epithelialcells,AECs)损伤修复中的变化。方法利用吸烟/香烟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脂多糖(lipopolysacchor-id,LPS)和博来霉素(bleomycin,BLM)刺激分别建立几种体内、外气道上皮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共聚焦成像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GSK3β在几种不同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①荧光共聚焦成像:GS3β在对照组小鼠AECs胞质内呈均匀分布的红色荧光颗粒,而吸烟、LPS和BLM三种体内模型中AEC胞质内红色荧光均明显减弱;免疫细胞荧光:GSK3β在对照组AECs胞质内呈强阳性均匀分布的红色荧光颗粒,而CSE、LPS、BLM刺激后的三种体外模型GSK3β在胞质内红色荧光均明显减弱。②Western blot:在体内模型中,吸烟组、LPS刺激组及BLM刺激组GSK3β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吸烟1w、LPS刺激1d、BLM刺激7d时表达最低(P≤0.05);而P-GSK3β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吸烟1w、LPS刺激7d和14d达到高峰(P<0.05)。在体外模型中,以上三种刺激均可导致抑制性磷酸化GSK3β的水平升高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GSK3β表达则完全相反,随着浓度的升高趋势越明显(P<0.05)。结论吸烟/CSE,LPS、BLM刺激致AEC损伤修复过程中伴有GSK3β表达的活性改变,提示其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375 在血管损伤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miR-375表达载体;然后将 miR-375 表达质粒转染至血管损伤细胞中,同时分别设立Huvec12对照组,血管损伤细胞组,血管损伤抑制组,Huvec12 转染 miR-375 组。24h 后收集细胞,在mRNA 和蛋白水平检测Mtpn、NFγB、profilin1、sICAM1 的表达,经荧光染色观察细胞F-actin 的 变化,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血管损伤细胞中过表达miR-375后,在mRNA和蛋白水平靶基因Mtpn 下降,NFγB 的表达活性下降,使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标志profilin1 下调;F-actin 表达恢复;细胞粘附因子(sICAM1)表达下降,细胞凋亡减少。 结论:初步证明miR-375 可以抑制AGEs 介导的糖尿病血管细胞损伤的发生,可能成为糖尿病血管损伤并发症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R-375在血管损伤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miR-375表达载体;然后将miR-375表达质粒转染至血管损伤细胞中,同时分别设立Huvec12对照组,血管损伤细胞组,血管损伤抑制组,Huvec12转染miR-375组。24h后收集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Mtpn、NFκB、profilin1、sICAM1的表达,经荧光染色观察细胞F-actin的变化,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血管损伤细胞中过表达miR-375后,在mRNA和蛋白水平靶基因Mtpn下降,NFκB的表达活性下降,使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标志profilin1下调;F-actin表达恢复;细胞粘附因子(sICAM1)表达下降,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初步证明miR-375可以抑制AGEs介导的糖尿病血管细胞损伤的发生,可能成为糖尿病血管损伤并发症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核蛋白17(Kin17)在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采用核糖核苷酸测序(RNA-seq)技术比较A549-KD组细胞与A549-NC组细胞中的信使RNA(mRNA)表达谱,从中筛选出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对A549-NC组、A549-KD组和A549-KD+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组细胞中Kin17、STAT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Twist)和转录因子(Snail)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Kin17和STAT3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结果:与A549-NC组相比,A549-KD组的STAT3表达水平下降(P0.05)。A549-KD组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A549-NC组和A549-KD+STAT3组,而Vimentin、Twist和Snail表达水平低于A549-NC组和A549-KD+STAT3组(P0.05)。A549-KD组划痕愈合率、细胞迁移率低于A549-NC组和A549-KD+STAT3组(P0.05)。Kin17和STAT3蛋白共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Kin17可能通过促进STAT3表达水平以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侵袭和转移,Kin17及STAT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