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国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都是物种灭绝风险的测度, 前者是全球性评估, 后者则是国别研究。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预警了全球物种的濒危状况,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大数据; 国别红色名录确定了各国物种受威胁状况, 填补了前者的知识空缺, 两份名录互为补充。目前对国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重视不够。基于如下原因, 应当重视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意义: (1)国家是濒危物种保护的行为主体, 物种在一个国家的生存状况是确定其保护级别、开展濒危物种保育的依据; (2)对于仅分布于一个国家的特有物种来说, 其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即是其全球濒危等级; (3)对于跨国境分布的物种来说,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则确定了该物种在本国的生存状况; (4)结合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建立跨国保护地、保护迁徙物种的栖息地与跨国迁徙洄游通道提供依据; (5)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特有的“区域灭绝”等级, 反映了一个物种边缘种群在该国的区域灭绝, 恢复“区域灭绝”物种是该物种原分布国重引入保育工作的重点; (6)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提供了该国物种编目、分类、分布和生存状况的最新信息。然而,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重要性在许多情况下被忽视了。目前正值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 人们正在重新审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我国将修订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与防疫法法律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防控新的人与野生动物共患疾病再次暴发。对于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名录来言, 物种受威胁程度是物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特征之一。重视国别红色名录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狼Canis lupus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LC)物种(IUCN,2017),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在《中国哺乳类红色名录》中为易危(VU)物种(蒋志刚,2015)。中国是野生狼种群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很多国外研究者认为狼仅分布在中国北部(Nowak,2003;Larson et al.,2014;IUCN,2017),或者中国南部历  相似文献   

3.
解焱 《生物多样性》2022,30(10):22445-3254
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全面的关于全球动物、真菌和植物物种灭绝风险状况的信息来源, 是生物多样性健康的关键指标, 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决策的有力工具。本文全面介绍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的发展以及应用状况, 积极推动其在中国的物种评估和广泛应用。总结了IUCN红色名录从依赖于评估专家的主观意志决定物种濒危等级的濒危物种红皮书(Red Data Book)到IUCN受威胁物种等级和标准(3.1版)的客观量化和所有门类使用统一标准的过程。该等级体系可囊括全球所有物种, 其中“受威胁”的3个等级——极危(CR)、濒危(EN)或易危(VU)需使用5个标准进行量化评估, 对评估规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该等级和标准体系不仅适用于全球层面, 同样也适用于地区层面物种评估, 只是在具体物种种群如果和周边其他地区(国家)存在种群交流情况时, 评估结果要进行调整。迄今为止, 全球层面使用该等级体系和标准评估了14万多种(其中在中国有分布的物种10,846种), 100多个国家和地方制定了地区/国家层面的红色名录, 中国红色名录评估了5.5万多种。IUCN红色名录已广泛应用于评估生物多样性变化速度; 为保护规划提供决策信息; 支持履行国际公约、修订国家/地区重点保护物种名录和自然保护地管理等; 指导资源有效合理分配和宣传教育等。广泛应用过程中, 讨论主要集中在获取数据的方法改进上; 另外, 一方面有专家认为标准存在缺陷需要完善, 另一方面有呼吁维持标准的长期相对稳定, 以便进行跨时间、跨区域、跨物种门类的比较。本文提出来了中国红色名录的持续机制和应用建议, 包括建立中国红色名录委员会、建立中国红色名录专业网站、发展评估专家队伍、建立中国红色名录评估更新机制, 以及加强国际协作、促进全球和中国红色名录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隶属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巨蜥科(Varanidae)巨蜥属(赵尔宓等1999,蒋志刚等2016)。该物种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国内野生种群仅见于海南、云南和广西(赵尔宓等1999,徐正强等2006,汪巧云等2017)。虽然该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只被评估为低危级(LC)物种(Quahetal.2021),但在我国由于野外种群数量稀少而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且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级(CR)(蒋志刚等2016)。  相似文献   

5.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已超过600种,是世界杜鹃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本文以杜鹃花红色名录、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以及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为基础,对我国杜鹃花的濒危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极度濒危杜鹃花的最新调查结果,结合IUCN红色名录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标准对它们进行重新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杜鹃花属12个极度濒危物种中,有4个物种降低了极度濒危的等级,1个物种数据缺乏,1个物种灭绝。我国杜鹃花属植物濒危种类近20%,数据缺乏的种类近1/3,资源本底不清,严重威胁我国杜鹃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应加强对杜鹃花本底资源的普查,开展极度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加强园林应用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已超过600种,是世界杜鹃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本文以杜鹃花红色名录、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以及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为基础,对我国杜鹃花的濒危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极度濒危杜鹃花的最新调查结果,结合IUCN红色名录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标准对它们进行重新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杜鹃花属12个极度濒危物种中,有4个物种降低了极度濒危的等级,1个物种数据缺乏,1个物种灭绝。我国杜鹃花属植物濒危种类近20%,数据缺乏的种类近1/3,资源本底不清,严重威胁我国杜鹃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应加强对杜鹃花本底资源的普查,开展极度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加强园林应用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南长臂猿(Nomascushainanus)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是唯一一种中国特有的长臂猿。该研究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基于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的分布数据和影响其分布的环境数据,模拟了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在海南岛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1)海拔、坡度和气温年较差是影响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潜在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所有类别食源植物的潜在物种丰富度均与海拔和坡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年较差呈负相关关系。(2)在海南岛,南部的10个县(市)是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的潜在集中分布区,海南长臂猿取食的果实类和叶类植物、旱/雨季取食和喜食植物的潜在物种丰富度南高北低,但取食的花类植物的潜在物种丰富度中间高四周低。(3)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的潜在丰富度热点区域最多占海南岛面积的25.50%,但在霸王岭片区,除爱取食的果实类、喜食的桑科和樟科植物外,其他类别食源植物的潜在丰富度热点区域面积均占霸王岭片区面积的40.00%以上。该研究提供了不同类别食源植物的潜在集中分布区和潜在丰富度热点区域,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和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8年,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的编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依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对中国野生高等植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编制了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2013年9月,该名录以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第54号公告形式发布,即《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相似文献   

9.
杨永  刘冰 《生命世界》2012,(6):22-25
根据IUCN发布的数据、汪松和解焱(2004)公布的红色物种名录以及已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名录,我们审核发现保护区内珍稀濒危保护物种资源多达25种。  相似文献   

10.
<正>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全球范围内分布很窄,仅分布于中国的贵州、重庆、广西以及越南、老挝的部分地区,分布范围窄与其生活的石山环境和物种形成机制有密切关系(Nadlerand Brockman, 2014),目前全球黑叶猴数量接近2 500~3 000只(黄乘明等,201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中黑叶猴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2)为濒危(EN),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9)Ⅱ物种。随着栖息地质量改善,人为猎杀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