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日咳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疫苗可进行免疫预防策略的疾病之一。近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出现的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现象已引起了全球极大关注。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疫苗接种尤其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APV)诱导产生的免疫力不断衰减有关。血清中的抗百日咳毒素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是最重要的免疫力评价方法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感染百日咳菌或接种百日咳疫苗后的免疫力保护相关机制及评价指标尚无统一的标准。现就国内外百日咳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百日咳(whooping cough)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时可导致婴幼儿死亡。近年来百日咳的复发流行表明,百日咳的防控效果不理想,现有疫苗的保护力衰减是其重要的原因,亟需研发新型百日咳疫苗。现从不同研发角度对加强免疫、提高产能和优化工艺以及对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hole-cell pertussis vaccine,w P)、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 P)的改进,新抗原来源形式、应用新运送系统、新佐剂的新型百日咳疫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小鼠百日咳感染模型评估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加入腺苷酸环化酶毒素的C端结构域(RTX751),能否提升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①用腺苷酸环化酶毒素的C端结构域与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百日咳黏附素...  相似文献   

4.
<正>由博特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百日咳疾病在接种过百日咳疫苗的人群中再度发生。接种了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之后机体内百日咳抗体会迅速衰退,免疫力则主要来自于B细胞和T细胞的长期保护。荷兰根据计划免疫程序,给2、3、4和11月龄的婴幼儿分别接种wP和aP,4  相似文献   

5.
百日咳呼吸道感染模型是研究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致病机制及百日咳疫苗评价的重要手段。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自然宿主,由于受伦理学限制及志愿者重症感染等风险,使人百日咳呼吸道感染模型研究受限。近年来,百日咳呼吸道感染动物模型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应用于百日咳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小鼠、小型猪和狒狒等。现就百日咳呼吸道感染模型在百日咳疫苗临床前研究及有效性评价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百白破疫苗在婴幼儿中长期广泛地应用改变了百日咳疾病的流行模式,即完成免疫程序的婴幼儿可获得免疫保护,由于没有相应的免疫措施致使青少年和成人的免疫保护力迅速衰减。然而这部分人群的感染,导致其成为婴幼儿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另外,尽管百日咳抗体能有效地通过母体胎盘传递给胎儿,但由于母体抗体水平过低且婴儿血清抗体迅速下降,使得新生儿得不到足够的保护。目前,对青少年进行加强免疫及在孕期接种青少年及成人用百白破疫苗(即常规剂量的破伤风和减量的白喉和百日咳抗原配制的百白破疫苗)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现就青少年及成人用百白破疫苗在不同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推荐孕妇接种时间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疫苗是预防百日咳(pertussis)的最有效措施,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免疫力的迅速衰退是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 PT)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分泌的主要毒力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设计初期,为确保疫苗的有效性,抗PT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常被用来检测PT表面重要的抗原表位。研究表明,与天然PT特异性结合的部分单抗无法识别经化学方法脱毒后的PT,提示化学脱毒会改变疫苗中PT的一些抗原表位,进而影响疫苗保护效果。现结合单抗可用来研究抗体干扰PT功能的分子机制,对机体在感染百日咳后的保护性免疫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进一步改进及开发人源化抗PT单抗治疗百日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百日咳是许多国家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预防百日咳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接种百日咳疫苗,百日咳组分疫苗由于其保护效果好、不良反应低、质量稳定可控而成为新一代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首选。本文简要介绍百日咳的病原学、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点,并对中国的百日咳疫苗研发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百日咳是传染性强、感染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引起百日咳的最主要病原菌。近年来世界各地多次出现百日咳暴发,迫切需研制更加有效的新型百日咳疫苗。本研究构建了一株减毒百日咳活疫苗BPTM1,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编码百日咳鲍特菌主要毒力因子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和皮肤坏死毒素(dermonecrotic toxin,DNT)的基因,并用大肠埃希菌的同源基因置换了负责气管细胞毒素(tracheal cytotoxin,TCT)转运的基因ampG。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验证了毒素及相关基因的敲除和置换,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表明PTX的S1亚基未表达。体外生长曲线和体内定植曲线均表明,相比于野生型百日咳鲍特菌BPMM,减毒BPTM1的生长和定植能力未受影响,其所致肺部病理效应减轻,而所诱导的百日咳鲍特菌特异性IgG、IgG1、IgG2a抗体保持高水平。本研究表明,减毒百日咳鲍特菌BPTM1有可能成为百日咳疫苗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0.
在孕期进行免疫接种可保护孕妇、胎儿及婴儿免受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之苦。母体中的免疫球蛋白G可穿过胎盘进行主动转运,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对疫苗的主动免疫发挥效益之前,为其提供被动免疫保护。目前,推荐为孕妇接种流感灭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同时也对其他几种疫苗,包括肺炎球菌疫苗、B型链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在孕期的免疫效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其在孕妇体内均有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可为婴儿提供有效的抗体保护。其他疫苗,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疫苗也具有潜在的发展为孕妇免疫接种疫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