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D:一类新的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主要通过Toll样受体(TLR)识别微生物。最近,发现一个新的蛋白质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参与胞内微生物的模式识别。NOD是一类位于胞质有典型的LRR-NBS结构的蛋白质家族,可以识别细菌细胞壁成分——细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活化NF-κB,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并诱导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NOD1和NOD2。最近的研究发现,NOD1和NOD2能识别细菌特殊结构。对该家族的研究将有助于防治胞内病原体感染、探索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 PGRPs)是一类可识别肽聚糖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识别和调节功能。PGRPs通过与肽聚糖结合,诱导激活细菌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 TCSs)如CssR-CssS、CpxA-CpxR等,诱导氧化应激、硫醇应激和金属应激等反应发挥抗菌活性。现对PGRPs的抗菌活性及其与抗生素的杀菌机制进行比较,旨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研究光滑鳖甲Anatolica polita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 PGRPs)基因ApPGRP表达模式及其对下游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重组蛋白ApPGRP与细菌的结合能力。【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pPGRP,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His-ApPGRP,分别测定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肽聚糖(peptidoglycan, PGN)的结合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刺激后,利用qRT-PCR检测光滑鳖甲6龄幼虫体内ApPGRP、抗菌肽基因ApAttacin2和ApAttacin1、防御素基因ApDefensin、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pSP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Serpin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RNAi技术沉默光滑鳖甲6龄幼虫体内ApPGRP基因的表达,并利用qRT-PCR分别检测RNAi处理以及RNAi后再用S.aureus刺激时幼虫体内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His-ApPGRP,其具有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肽聚糖的能力。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检测的光滑鳖甲6龄幼虫免疫相关基因(ApSP除外)的表达都显著上调;RNAi沉默光滑鳖甲6龄幼虫ApPGRP后,其他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其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后的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这些结果表明,ApPGRP在光滑鳖甲免疫防御中起着识别外源微生物,激活信号通路并调控抗菌肽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速泳动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DNA结合蛋白,具有维持核小体结构和调节基因转录的功能,近来发现它是炎性反应强有力的促炎因子。在大多炎性疾病,特别是脓毒症病例中,HMGB1的血清和组织水平均显著升高,而且它与其受体如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TLR4)、Toll样受体2(TLR2)等相互作用促进炎性疾病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HMGB1,本文就HMGB1的结构、生物学活性、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细胞表面受体、以及拮抗HMGB1的药物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昆虫先天免疫主要依赖于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s)通过识别入侵微生物表面的保守分子来区分异己。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PGRP)是这类识别受体之一。抗菌肽是昆虫体液免疫中的重要组分,具有杀死病原体的作用。病原微生物侵染还可引发机体大量合成过氧化氢(H2O2)等活性氧分子。为探究家蝇Musca domestica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SC在应对  相似文献   

6.
噬菌体感染细菌首先要吸附于细菌表面受体 ,从目前报道的细菌与噬菌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现 ,这些受体包括细菌细胞外膜上的蛋白、糖脂结构和鞭毛等。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体 ,高守一等 (副霍乱资料汇编 ,1 984,2 37~ 2 4 5 .)从国内分离并选择出 5株噬菌体 (VP1~VP5 ) ,根据霍乱弧菌菌株对噬菌体的敏感性不同 ,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分为 32个噬菌体型。结合生物学分型方法 ,可区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两类不同菌株 (流行株和非流行株 )和不同菌型。对各种来源的菌株进行分型 ,可作为一种追溯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分析流行形式的流行病学研…  相似文献   

7.
昆虫肽聚糖识别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康康  吕志强 《昆虫学报》2014,57(8):969-978
在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中,识别非己是天生免疫反应中的第一步。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必需成分,属于进化上保守的微生物表面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可以被模式识别蛋白(pattern recognition proteins, PRRs)如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 PGRPs)识别。 在昆虫的天生免疫系统中,有些PGRPs能够利用细菌独有的肽聚糖识别入侵细菌,并将细菌入侵信号传递给下游的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 AMP)合成途径,启动抗菌肽基因的转录及合成;PGRPs对肽聚糖的识别也会启动酚氧化酶原途径的激活,引起黑化反应。有些具有酰胺酶活性的PGRPs可以促进吞噬作用;有些可以抑制抗菌肽合成以减弱过度免疫反应带来的损伤。还有一些PGRPs作为效应因子直接作用于细菌将细菌杀死。本文主要从昆虫PGRPs作为识别受体(recognition receptor)、调节子(regulator)和效应因子(effector) 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PGRPs研究中仍不清楚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孕烷醇酮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MS  Zhao H  Xia YH 《生理学报》2004,56(4):471-475
实验探讨了孕烷醇酮(pregnanolone,PGN)对应激性高血压(stress-induced hypertension,SIH)大鼠血压影响的可能机制。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应激刺激的方法制备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每天应激刺激前腹腔注射PGN(0.24 mg/kg)对应激大鼠血压的影响,并观察PGN对应激刺激引起大鼠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含量和大鼠脑内Fos蛋白样免疫反应(FLI)神经元表达的影响。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1 h组、应激1 h PGN组、应激15 d组和应激15 d PGN组。实验结果如下:应激15 d PGN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升高幅值较应激15 d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升高幅值明显降低(P<0.001)。同时,应激1 h组及应激15 d组血中Ang 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均P<0.001);应激1 h PGN组及应激15 d PGN组大鼠血中Ang Ⅱ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应激1 h组及应激15 d组(均P<0.05);应激15 d组血中Ang Ⅱ含量较应激1 h组高(P<0.05)。正常对照组、应激15 d组、应激15 d PGN组大鼠脑内仅见少数FLI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应激1 h组大鼠脑内外侧缰核(LHb)、内侧缰核(MHb)、室旁核(PVN)、杏仁中央核(CeA)和下丘脑外侧区(LH)等部位可见FLI神经元显著增加,而腹腔注射PGN后再应激1 h,可抑制上述效应。结果提示,PGN可抑制SIH大鼠血压升高的程  相似文献   

9.
Gab家族蛋白(Grb2-associated binder family proteins)是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的结合蛋白。在哺乳动物中,Gab家族蛋白包括Gab1、Gab2和Gab3。该家族蛋白可通过介导膜受体与信号转导蛋白间的耦联及各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与信号转导,其主要是通过激活SHP2/RAS/ERK和PI3K/AKT两条经典的信号通路,进而参与一系列的生物应答。研究显示,Gab蛋白的表达或功能异常与肿瘤、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Gab蛋白结构、参与信号转导的调节机制及其在肿瘤、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髓样分化蛋白-2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FL  Li L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2):139-142
Toll样受体 (Toll likereceptor ,TLR)家族作为模式识别受体 ,在天然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髓样分化蛋白 2 (myeloiddifferentialprotein 2 ,MD 2 )可能含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结构域 ,既能与Toll样受体家族中的TLR4、TLR2结合 ,也能与多种配体结合 (包括lipopolysaccharide ,LPS)。这种特殊的结构可能与其三方面的主要功能有关 :(1)MD 2与TLR4结合 ,赋予TLR4对各种配体 (包括LPS)的反应性 ;(2 )MD 2与TLR2结合 ,赋予TLR2对LPS的反应性 ,并增强TLR2对细菌及其胞壁成分的反应性 ;(3)MD 2能促进TLR4和TLR2的表达 ,并且与TLR4在细胞内的分布密切相关。这表明MD 2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直接或间接调控TLRs的功能 :与TLR2 /TLR4结合 ,或调控TLR2 /TLR4的表达与分布。因而MD 2不仅仅是TLR4的辅助分子 ,而且还是天然免疫中的调控分子 ,可能在感染、炎症、免疫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更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