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20,(3)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兰州市病例与伊朗输入性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兰州市某医院核酸检测阳性NCP兰州市患者28例,伊朗输入性患者14例,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以及胸部CT表现。结果兰州市病例与伊朗输入性病例的男女比例分别为0.87∶1和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1、P=0.03);兰州市病例与伊朗输入性病例年龄中位数分别为47岁和23岁,兰州市病例年龄跨度较大,以中老年为主;兰州市患者13例白细胞总数(WBC)减少,5例淋巴细胞数(Lym)减少,14例血沉(ESR)、10例D-二聚体(D-Dimer)、9例肝酶、6例肌酸肌酶(CK)、15例C-反应蛋白(CRP)、15例乳酸脱氢酶(LDH)、7例肌红蛋白(Myo)均升高,24例有CT表现;伊朗输入性患者4例WBC减少,3例CRP升高,8例有CT表现;兰州市NCP患者与伊朗输入性患者相比, WBC明显减少且ESR、肝酶、CK、CRP、LDH、Myo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患者多有流行病学史,大部分以发热、干咳为首发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胸部CT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NCP患者,以及有效阻止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总结33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其中16例有家庭聚集情况。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少见可出现腹泻、上腹部不适,罕见头痛、视神经脊髓炎。患者治疗后实验室大部分指标均改善明显,但淋巴细胞以及心肌损伤标记物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hs-cTnT)改善稍晚。97.0 %的患者胸部CT中以磨玻璃影为主,但这与普通病毒性肺炎无明显区别,老年患者可合并胸腔积液。结论:在西安地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多数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但也可累及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出现症状。患者经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大部分改善明显,肺部影像学以磨玻璃样改变居多,也可出现胸腔积液。普通型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4.
5.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21,(1)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血清中新冠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差异和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并以抗体水平变化判断核酸复阳是否为二次感染。方法选取2020年2—3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41例COVID-19患者,共收集其患病15-65天血清标本126份;作为对照,同时选取91例发热门诊核酸检测阴性患者采集血清各1份。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检测血清中新冠病毒IgM和IgG抗体水平,经组间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抗体浓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症状感染者IgM和IgG抗体平均浓度高于阴性对照组,低于普通型和重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患者IgM和IgG抗体浓度均低于重型患者,IgM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gG抗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COVID-19患者急性期的IgM和IgG抗体浓度均高于康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阳后,患者体内IgM和IgG抗体浓度没有增加,持续下降。结论 COVID-19患者的SARS-CoV-2 IgM和IgG抗体浓度,依无症状感染、普通型、重症型患者临床类型逐次升高,康复期逐渐降低,但大部分体内仍存在较高水平的IgG抗体。核酸复阳之后的SARS-CoV-2 IgM和IgG抗体浓度并未增高,说明未发生二次感染。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SARS-CoV-2结合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感染肺部细胞,导致白细胞浸润,血管和肺泡壁通透性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局部的炎症加重引起细胞因子风暴,造成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2019年12月,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了多例新型肺炎,分离并确定了病原体SARS-CoV-2。截至2020年9月13日,全世界216个国家或地区受累,2 860余万人确诊COVID-19,90余万人死于该疾病,病死率高达3.20%。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物可治疗COVID-19,因此解析病毒结构,探索治疗药物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总结了SARS-CoV-2的病毒结构和COVID-19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析了他们之间可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全球大流行疾病。患者呈现出无症状感染、轻症到(危)重症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表现。部分重症患者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而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并最终导致死亡。除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重型感染风险外,宿主先天遗传缺陷也被认为与疾病严重程度(包括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重症患者中,相继发现与病毒识别、杀伤等相关的关键基因(如TLR7、UNC13D等)先天遗传变异。本文主要总结了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机制及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相关的先天变异基因,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干预和分层治疗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不明原因肺炎疫情于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并迅速传播到中国多地及其他国家。目前无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曾有报道,甘草酸具有抗炎、保肝、抗病毒、抗氧化、抗肺纤维化及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为探讨甘草酸二胺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普通型NCP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150mg/次,3次/d),均连续治疗2周。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三项炎性指标以及CD3+、CD4+、CD8+、CD4+/CD8<...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状况,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2020年3月25日—2020年6月18日于定点医院就诊的18~50岁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包括可疑症状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饮食状况,计算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共纳入247人,其中可疑症状患者211人、无症状感染者36人。筛查患者水产类、蔬菜、水果、大豆类存在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畜禽类、蛋类摄入过量;膳食纤维、硫胺素、钙摄入不足;无症状感染者水产类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男性无症状感染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E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女性无症状感染者维生素E及钾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筛查患者蛋白质供能比及优质蛋白比例合理,无症状感染者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结论: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对其进行营养宣教,并根据人群特点调整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收治的一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经验。结果: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治过程中需规范抗炎、抗病毒治疗,选择正确的氧疗方式,着重关注患者的心理及营养问题,准确的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风险,及时的预防和治疗VTE。结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仅以肺为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引发心脏、肠道、肾脏等多脏器损害,除常规抗炎、抗病毒、氧疗外,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营养问题及VTE的预防与治疗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感染科确诊的30 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 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结果显示, 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但儿童发病率较高。夏、秋季多发, 集中在7 ― 9 月份, 占全年病例的90% 以上。所有患者均有发热、颅内高压症状, 21 例( 70. 0% ) 有意识障碍, 14 例( 46. 7% ) 出现抽搐, 8 例( 26. 7% ) 出现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阳性20 例( 66. 7% ) , 病理征阳性18 例( 60. 0% ) 。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 白细胞计数均在300 ×106 /L 以下, 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脑脊液乙型脑炎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为100% 。23 例治愈或好转出院( 76. 7% ) , 4 例( 13. 3% )病情加重而自愿出院,3 例( 10. 0% ) 治疗无效死亡。乙型脑炎仍是夏、秋季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流行区的儿童和青少年是易感人群。血液和脑脊液乙型脑炎特异性IgM抗体检查可明确诊断, 对症支持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19年末在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此后两个月疫情进入暴发期。为了科学有效地对疫情发展趋势进行预判,本研究根据国家及各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官方数据建立了COVID-19确诊、死亡及治愈病例的Logistic分段模型。模型预计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将达到81 370~102 800人,累计死亡病例将达到3 177~3 960人,最终病死率约为3.9%。在现有的医疗条件和诊断标准下,预计到2020年5月上旬,全国确诊病例(除死亡外)将全部治愈出院。此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和预测COVID-19疫情的不同传播阶段和发展趋势,将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 19)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 CoV 2)感染导致的肺炎。截至2020年5月21日已造成全球超过496万人感染、30万人以上死亡。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是在发现和检测新冠肺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本文介绍了mNGS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及核心技术特点,并为mNGS在抗击全球疫情中的应用做出技术性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6月龄至5岁儿童。自1965年我国普遍实施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大范围流行得到基本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近年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及人群麻疹抗体滴度下降,各地麻疹疫情相继报道。慈溪市在2004年至2005年间麻疹发病数明显增加,与往年相比处于高发状态。现将本次麻疹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近期在世界范围发生的一种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对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传染性较SARS-CoV、MERS-CoV强,是该病原体最大特点之一,且其感染后进展快、危害大。现已经过我国及全世界科学家努力对该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文旨在对该病的认识进行梳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20,(2)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亦称为COVID-19)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核酸转阴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3日以来漯河市中心医院(隔离病区)确诊的24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感染者,取核酸转阴的中位时间20 d为分界点,<20 d者为A组,≥20 d者为B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24例NCP患者中男性19例(79.12%),女性5例(20.88%),中位发病年龄41岁。15例患者(62.5%)有武汉旅居史,7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有基础疾病者6例(25%)。所有患者入院时白细胞下降7例(29.17%),淋巴细胞下降6例(25%),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增高(>10 mg/L)者16例(66.67%),A组发热的中位时间为6 d,B组为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A组中重症4例,B组重症3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患者应用3种以下抗病毒药物者13例,B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应用激素者4例,B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NCP患者治疗后核酸转阴快慢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武汉旅居史、症状持续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应用激素等均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已经发展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将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COVID-19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COVID-19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有学者认为,避免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治疗COVID-19感染患者的关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可能对预防或减弱细胞因子风暴、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作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2月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来陕西地区就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感染状况、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对其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的1225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占83.51%,平均年龄为(35.55±11.61)岁,50.98%为农民,小学及以下学历占33.55%,经血液途径感染250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916例,其中同性性传播337例,经母婴垂直传播16例,就诊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222.82±190.49)个/μL,56%的HIV/AIDS患者采用的抗病毒方案为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方案。结论:陕西地区HIV/AIDS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加剧,同性性传播比例大幅增加。虽然治疗较为及时,应进一步在高危人群中积极宣传防艾知识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自2019年12月发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以来,由其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的肆意传播已经引起大量人员感染和死亡。由于SARS-CoV-2病毒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在体内复制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突变,毒力更强和传播性更强的变异毒株加剧了疫情的扩散。实际上,COVID-19患者不仅会出现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和发烧等呼吸道相关的症状,还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也会出现恶心、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表明COVID-19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有密切关系。SARS-CoV-2病毒感染后会导致肠道内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结构组成发生变化。因此,通过饮食干预、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进行粪菌移植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干预措施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该文主要综述了COVID-19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肠道菌群变化以及靶向肠道菌群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COVID-19提供新策略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