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球菌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肺炎链球菌上市疫苗包括多糖疫苗(PPSV)和结合疫苗(PCV),它们靶向以荚膜构成为基础的94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中最常见的血清型。然而,据报道,PPSV对2岁以下儿童无效,并且PCV诱导了血清型替代,这意味着在广泛接种疫苗后肺炎链球菌菌群发生了变化,非疫苗血清型引起的侵袭性肺炎球菌病的案例增加。因此,开发新型肺炎球菌疫苗以替代或补充目前的基于多糖的疫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正>尽管中国儿童肺炎球菌疾病负担重,但尚未实施公费资助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接种。作者评估了针对中国婴儿公费资助的PCV-7,PCV-10和PCV-13疫苗接种计划的成本效益。使用Markov模型,模拟了1 600万名中国婴儿队列,从社会角度去评估PCV-7、PCV-10和PCV-13疫苗接种计划的影响。推测健康状态以期估计在一生75年的过程中该计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产量不足,需要一种能提供和已上市的PCVs保护能力相当或者更高产的PCV。印度血清研究所有限公司优化生产效率后的PCV候选疫苗(SIIPL-PCV)具有这一潜力,该疫苗针对的是非洲和亚洲最流行的致病血清型。作者研究了SIIPL-PCV在冈比亚成年人、幼儿和婴儿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该试验先后纳入了34名18~40岁未接种过PCV的成年人、112名12~15月龄的接种过PCV13的儿童以及200名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在马拉维引进了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并将其作为常规免疫的一部分提供给6周、10周和14周大的婴儿。PCV13有望减少疫苗型(VT)鼻咽带菌,从而减少传播并产生群体保护。作者采用横断面分析和纵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马拉维卡隆加农村地区2009—2011年的疫苗接种前和2014年的疫苗接种后的肺炎球菌携带情况。鼻咽拭子标本是从一组母婴和16岁以下的家庭成员中收集的。采用乳胶凝集法对2009—2011年的肺炎球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并通过荚膜膨胀反应进行血清学分型。2014年,两个步骤都使用了乳胶凝集。使用接种疫苗前后的患病率数据,采用对数二项回归法计算携带率,并根据年龄、季节性和家庭组成进行调整。2014年参与研究的婴儿接受PCV13作为常规免疫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挪威自从2006年实施儿童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计划以来,有效地降低了针对该疫苗型别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症(IPD)在各年龄段的发病,另外,非疫苗血清型(NVT)引起的IPD发病率(血清型替换)稍微增加。2011年,用PCV13代替PCV7接种后,IPD发病率的进一步降低可以期待。然而,6个额外血清型诱发的保护为肺炎链球菌提供了新的鼻咽定居和繁殖区,这为血清型转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携带肺炎链球菌是肺炎球菌传播的一个主要来源,也是导致儿童感染的首要原因。前疫苗时代,约30%的肺炎球菌株为 I型菌毛,它有助于肺炎球菌的定植和毒力。此研究中,作者报告了依次实施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PCV7/PCV13对血清型分布的影响,以及前疫苗时代和后疫苗时代肺炎球菌携带者中菌毛株的阳性率。2002—2016年,通过拜访初级保健医生,  相似文献   

7.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简称肺炎球菌)感染是一种引起全球各年龄段人群呼吸系统高发病率及较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为了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已上市2种可预防多种血清型肺炎的多价肺炎球菌疫苗。在评价新研发的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时,疫苗的效力通常取决于接种者疾病发生率的差别。然而,由于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监测难度大,以及现有疫苗接种在人群中诱导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因此对疾病的保护效果评估存在困难。如果能确定疫苗保护效力的血清学替代指标,将极大地提升新疫苗的研发效率。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针对肺炎球菌疫苗的人血清学评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调理吞噬杀菌试验(opsonophagocytic killing assay, OPKA)方法作为该疫苗保护效力的替代指标,并成为其主要评价方法。现就肺炎球菌疫苗人血清学评价方法ELISA和OPKA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感染肺炎球菌的风险很高,因此建议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尽管研究已表明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在某些免疫缺陷成人中的免疫原性比PPV23更高,但既往PPV23免疫的患者接种PCV13可能会降低后者的免疫原性。此研究纳入74例无PPV23接种史和58例既往PPV23免疫1年以上的重度慢性肾病(4-5期)患者,评估其接种PCV13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免疫前、免疫后4周和1年后,定量检测7种肺炎球菌血清型(3、6B、9V、14、19A、19F、23F)的特异性IgG、IgM和IgA。结果显示,在既往PPV23免疫的患者中,大多数血清特异性IgG和IgM以及血清3型特异性IgA的基线浓度高于无PPV23接种史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正>背景:在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后,血清型1,3,5,7和19A型肺炎球菌在所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最为常见。在法国,从2010年6月起就将PCV7改用为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为分析PCV13对CAP的影响,建立了一个主动监测网络。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8个儿科急诊室进行了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观察研究,其中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评估是否可以通过增加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在婴儿体内接种剂次,或者在12月龄时加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PPS),或者在17月龄时再接触小剂量肺炎球菌多糖抗原(mPPS)的措施来增强肺炎球菌特异性抗体IgG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美国每年数百万剂预防疫苗给儿童和成人接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很少见。但是由于疫苗使用量大,包括死亡在内的与疫苗接种时间相关的偶合性不良事件的确发生。当死亡发生在疫苗接种后短时间内,死者亲人和其他人自然而然会质疑死亡是否与疫苗接种有关。大量的证据表明疫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正>背景: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VC13)被批准用来取代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这是根据血清学非劣性标准进行的。迄今还没有对13价结合疫苗进行过随机的包括临床终点观察的儿童现场研究。方法:此项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比较了PCV13  相似文献   

13.
正作者在学步儿童中评估了1剂和2剂量的四价脑膜炎球菌血清组A、C、W、Y群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MenACWY-TT)单独或与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在Ⅲ期开放标记、有对照的多中心研究中,年龄12~14月龄的健康幼儿被随机分成4组,在试验开始时接种1剂MenACWY-TT疫苗,此为ACWY-1组;在开始时接种1剂MenACWY-TT,然后在第2个  相似文献   

14.
肺炎球菌是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病原菌,现有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不能诱发T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免疫效果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制备结合疫苗成为热点,以解决2岁以下儿童的免疫保护。本文主要叙述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质量控制所需考虑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正联合接种疫苗会简化接种过程。DTaP5-HB-IPV-Hib是一种针对六种疾病的全液体联合疫苗。本研究评估了DTaP5-HB-IPV-Hib与两种不同的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MCC)疫苗在婴儿中的相容性。在一项Ⅲ期非盲临床试验研究中,来自英国11个中心的284名健康婴儿在2、3和4月龄接种了DTaP5-HB-IPV-Hib; 在2和4月龄接种了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3月,巴西引入了10价肺炎多糖结合疫苗(PCV10),用于婴幼儿的计划免疫(4剂程序)和23月龄以下儿童的疫苗补种。作者在圣保罗市调查了PCV10对于疫苗型肺炎链球菌(Spn)和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在儿童鼻咽部携带的影响。于2010年(基线)和2013年(接种PCV10后)进行了有代表性的监测。在基层健康中心,作者召集了12~23月龄,此前未接种过PCV的健康幼童,完成了全程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南9个县农村地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第一类替代疫苗现状,为全省提高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和制定第一类疫苗使用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濮阳市、新乡市、南阳市、商丘市、洛阳市5个地市9个县18个乡镇32个村的1 463名2~7周岁农村儿童,疫苗接种知识及主要影响因素从调查儿童监护人获得,疫苗接种记录来自于儿童预防接种证,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9个县农村儿童中第一类替代疫苗率最高的是甲肝灭活疫苗第一针,占20.6%,其次是首针次ACYW135(1)流脑疫苗和AC流脑结合疫苗(1),分别占适龄接种对象的13.8%、12.9%.第二类疫苗以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第一针次接种率最高,达到46.4%,Hib疫苗三针次接种率为12.6%,其次是水痘疫苗接种率为23.2%;口服轮状疫苗(RV)、23价肺炎(PPV23)疫苗接种率较低,分别为9.5%和7.3%.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方式、儿童类别、疫苗价格高低都是影响第二类疫苗接种针次多少的主要因素,乡镇门诊化接种4~6针次和7针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2.5%、6.9%,高于村级接种比例12.8%和1.9%;散居儿童疫苗接种针次高于托幼儿童(P<0.01);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接种通知方式、儿童是否留守等对二类疫苗接种针次影响不大或无影响(P>0.05).结论 不同县第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率和种类不同;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因各地接种方式、价格因素、重视程度和家长认知程度不同而差别较大;扩大以乡为单位接种门诊实施范围、降低第二类疫苗接种价格并加大托幼机构第二类疫苗的宣传等有利于提高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针次.  相似文献   

18.
安全有效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已成为预防婴幼儿肺炎球菌感染的主要手段。目前Prevenar7~?、Synflorix~?和Prevenar13~?的先后上市,仍不能满足全球婴幼儿及高危人群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的需求,这一需求促进了国内外对PCV疫苗的研发。各研究机构采用的结合技术各不相同,但在PCV制备中需考虑的因素有据可循。现对PCV研发策略中需考虑的血清型、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载体蛋白、结合化学的选择,以及中间质控监测和结合物表征方法的选择等作一概述,为新型PCV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群对肺炎球菌疫苗的免疫应答不同于婴幼儿,在对老年人群肺炎球菌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中,临床试验设计和判定标准均有所不同。现将美国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conjugated vaccine,PCV13)在老年人群免疫原性研究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为国内肺炎球菌疫苗在老年人群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2013年9月15日—2018年8月31日期间,上海市闵行区≥60岁老年人群接种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对接种过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60岁老年人群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主动监测的AEFI报告发生率为167.64/10万,未见罕见严重AEFI;被动监测AEFI报告发生率为41.86/10万,主要为一般反应(36.84/10万),以局部红肿和发热为主。54.00%的AEFI发生在疫苗接种后24 h内,且一般反应持续时间均未超过3 d。AEFI报告发生率为2.50/10万,为血管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经统计学分析,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5)。结论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在老年人群中大规模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