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和HBsAb共存模式中血清学指标、HBV-DNA和肝酶等指标与自然病程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的血清学指标、HBV-DNA和ALT、GGT检测结果,并对其感染的自然病程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该院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共520例,占全部HBV感染者的2.80%,占总送检标本数的0.42%。可分期的184例双阳性患者中,免疫耐受期47例(25.54%),免疫清除期17例(9.24%),低复制期108例(58.70%),再活动期12例(6.52%),HBsAg、HBsAg/HBsAb比值、HBV-DNA、ALT和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复制期患者HBsAg/HBsAb比值均低于其他患者(P<0.05)。不同分期患者HBsAb、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BsAb水平均较低。284例资料完整HBsAg和HBsAb共存病例中HBV-DNA阳性136例,占47.89%。HBsAg浓度与HBV-DNA载量成正相关(r=0.295,P<0.05),HBsAb浓度与HBV-DNA载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04,P>0.05)。结论 HBsAg和HBsAb共存患者并不少见,与性别无关,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低复制期患者为最多。HBsAg和HBsAb共存患者中HBsAb多以低浓度形式存在,且浓度与自然病程无关。HBsAb的出现并非代表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停止,在诊断及治疗HBsAg和HBsAb共存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时仍需结合HBV-DNA载量来判断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种免疫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我国南方某城市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存在情况。结果在9023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中,共发现17例HBV DNA阳性,隐匿性HBV感染者的发生率为0.19%(95%CI:0.11~0.30%)。序列分析显示其中6例在HBsAg"a"表位(aa124~aa147)存在不同程度氨基酸突变,突变发生率为42.9%(6/14,有3例未扩增出"a"表位片段序列),G145R突变是该地区隐匿性HBV携带者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突变(4/6,66.7%)。隐匿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C的比例(10/17)显著高于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0/15,P<0.01)。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临床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及其抗体的出现已成为重要的疗效指标.本文回顾了HBeAg的发现及其生物学和医学意义,对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阐述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免疫学基础,并对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在安徽省鸡和鸭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采自安徽省205份鸡血清和218份鸭血清进行ARV抗体检测。结果肉鸡阳性率为55.88%,蛋鸡阳性率为92.23%,鸭群感染率为43.12%。结论禽呼肠孤病毒感染在安徽省鸡群和鸭群中感染较为普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102名新生儿出生后至18月龄的HBV血清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婴儿分成乙型肝炎疫苗按种组(63人)和对照组(39人), 观察期间HBsAg始终阴性的70名婴儿,出生后6、12和18月龄的抗-HBc阳性率依次为90%、30%和4.3%;而HBsAg阳转的27名婴儿,18月龄时抗-HBc全都阳性,但仅有6名婴儿在6月龄时测出IgM抗-HBc,疫苗接种组婴儿出生后1、3、6、12和18月龄的抗-HBs阳性率,依次为28.6%、76.2%、77。8%、82.5%和82.5%;对照组婴儿18月龄时抗-HBs阳性率仅为12.8%。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前瞻性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了人群中血清HBsAg消长趋势。观察了3 096名HBV易感者,其人年总感染率为7.0%;HBsAg人年阳转率为0.68%,两者之比为10.3:1.0。HBsAg阳转者中51.2%发生在0~3岁时期。调查了772例HBsAg携带者,其人年标化阴转率为2.01%,阴转者主要发生在10~29岁和50岁以上年龄组,占总阴转数的66.7%。以人群HBsAg阴转率加上因自然死亡而损失的HBsAg携带率和人群中HBsAg年增长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HBsAg在观察点人群中的消长状况是呈上升趋势,即年增加率为0.370%,年减少率为0.264%。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HBV感染动物模型各有局限,无法全面研究HBV。拟建立人HBV血清感染Babl/c乳鼠的动物模型,以便于研究HBV感染与乳鼠免疫力低下的相关性。方法:将20只Babl/c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PBS组及空白组,通过高压水动力尾静脉注射法将人HBV血清、正常人血清、PBS注入各组乳鼠体内,记录接种后乳鼠体温及体质量。于接种后第7、15、30 d采集血清标本,应用ELISA检测HBs Ag、HBe Ag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浓度。结果:接种后各组小鼠体温及体质量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中共4只乳鼠可检测到HBs Ag为阳性且维持时间长达30 d,但HBe Ag均为阴性,HBV DNA浓度均未达500 IU/ml;余下各组检测HBs Ag、HBe Ag均为阴性。结论:通过高压水动力尾静脉注射法接种人HBV血清,可成功使Babl/c乳鼠感染HBV。本实验证实乳鼠免疫力低下,HBV血清进入体内未能有效清除,对HBV存在易感性,为建立HBV感染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可用于研究HBV对免疫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感染,甚至导致肝硬化或肝癌,其作用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肠-肝轴受到广泛关注,肠道微生态的相关研究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与HBV相关肝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关联.GM可能是了解...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甘肃省现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指标的变化,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个县区1~59岁人群共2200人进行调查。以ELISA方法对血清标本统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显示,甘肃省1~59岁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为3.59%,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49.45%、16.33%;HBV总感染率为27.50%。比1992年HBV总感染率下降了36.48%,HBsAg阳性率下降了45.94%;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仅为1.13%,比1992年(5.34%)下降78.84%。甘肃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抗-HBs阳性率升高,尤其在1~4岁儿童变化更为明显;甘肃省乙肝感染逐步呈现由中高流行转向低流行区的趋势;乙肝疫苗免疫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约7500万,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卫生健康方面主要负担之一。实现慢乙肝功能性治愈可有效避免相关肝病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已成为乙肝领域研究热点。相当比例慢乙肝优势人群经干扰素治疗后可实现安全停药,然而,停药判断缺少简便、可靠、易操作的生物标志物。随着乙肝新药或新药联合治疗方案不断出现,越来越多患者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迫切需要解决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可靠生物标志物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基于乙型肝炎病毒本身的病毒学标志物(如乙肝两对半、HBV DNA/RNA、HBcrAg、HBV cccDNA),以及宿主相关免疫学生物标志物(如乙肝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细胞等)的发展历程与各评价指标的特色,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们的观点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应用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标记的探针,检测了人和鸭的血清及肝脏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并与~(32)P标记的同位素探针做了比较。结果证明,该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同位素探针一致(0.2pg)。它可用于各种核酸杂交试验,如打点杂交、Southern和Northern转印杂交试验等。恰当地从标本中提取待测核酸,是应用该探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技术扩增出HBVDNAC基因片段并与pAT153质粒重组,转化到E.coliRRI中,经体内扩增,提纯,用光生物素标记,制备了C基因的重组质粒探针。该探针检测灵敏度在Southern印迹中达1pg,在点印迹中为5pg。用此探针以Southern印迹方式配合PCR技术检测乙肝病人血清中的HBVDNA,在53例PCR产物电泳检测阴性的样品中,Southern杂交又检出18例阳性。  相似文献   

13.
    
The first nationwid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NAT) for hepatitis B virus (HBV),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of voluntarily donated blood after serological pre-screening and before release of cellular components and plasma for fractionation was implemented by the Japanese Red Cross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 From February 1, 2000 to April 30, 2001, specimens from 6,805,010 units of serologically negative donation were screened in minipools of 50 samples within 24 hr after blood donation by NAT using multiplex HBV/HCV/HIV-1 reagent for blood transfusion including short shelf-life platelets. Among them, 112 HBV DNA-positives, 25 HCV RNA positives and 4 HIV-1 RNA positives were screened out and we could prevent transfusion of these NAT positive units. Subtypes/genotypes of HBV DNA, adr/C, adw/A, adw/B, adw/C, ayr/C and ayw/D were found and adr/C was predominant. A total of 61.6 % of them (69/112) were negative by overnight EIA. Sixth three of HBV NAT-positive samples carried virus loads less than 10(4) copies/mL and 92.1 % of them (58/63) were negative by overnight EIA. The virus growth curves of HBV in 6 cases obtained by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showed exponential straight lin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serological window periods and the log times of HBV growth (10 fold increase) in serological window period were between 4.6 and 7.6 days. NAT screening with highly sensitive reagents in pool of specimens is useful to exclude blood units with low level of HBV and HBV mutants from blood transfus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名HBV感染患者和2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滴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T、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CD8+T细胞亚群则呈现相反趋势,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BeAg阴性组中,HBVDNA水平与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呈正相关(r=0.567,P<0.01),与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比值呈负相关(r=-0.601,P<0.01),而与CD3+T、CD4+T细胞亚群百分数无相关性。HBeAg阳性组中,HBV DNA水平及HbeAg滴度与CD3+T、CD4+T、CD8+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百分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HbeAg阴性的HBV感染患者,其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血清HBVDNA载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名HBV感染患者和2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及HbeAg滴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可、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CD8+T细胞亚群则呈现相反趋势,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BeAg阴性组中,HBVDNA水平与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呈正相关(r=0.567,P〈0.01),与CD47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比值呈负相关(r=-0.601,P〈0.01),而与CD3+T、CD4+T细胞亚群百分数无相关性。HBeAg阳性组中,HBVDNA水平及HbeAg滴度与cD3+1r、cD41、CD8叮细胞百分数及CD47CD8+T细胞百分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HbeAg阴性的HBV感染患者,其血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试纸条的快速、灵敏及可视化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方法。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肝病毒的保守区,其中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修饰异硫氰酸荧光素和生物素。核酸试纸条上的胶体金以及检测线处分别标记有链霉亲和素以及抗荧光素抗体。将扩增产物与展开液混合后点样,10 min后即可用肉眼判读结果。在优化了展开液成分、上样体积以及上样浓度之后,对该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评价。最后收集15例阴性样本及33例HBsAg阳性样本,按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分类后使用核酸试纸条进行检测,并与实时荧光PCR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试纸条检测乙肝病毒核酸的灵敏度为250copies/mL。在临床样本的测定中,该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均为100%。且两种方法检测不同血清标志物类型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结论:核酸试纸条技术能够用于乙肝病毒核酸的可视化检测,与实时荧光PCR相比检测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在基层医院体检使用。  相似文献   

17.
高灵敏可视化核酸试纸条法快速检测HBV 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试纸条的快速、灵敏及可视化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方法.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肝病毒的保守区,其中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修饰异硫氰酸荧光素和生物素.核酸试纸条上的胶体金以及检测线处分别标记有链霉亲和素以及抗荧光素抗体.将扩增产物与展开液混合后点样,10min 后即可用肉眼判读结果.在优化了展开液成分、上样体积以及上样浓度之后,对该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评价.最后收集15例阴性样本及33例HBsAg 阳性样本,按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分类后使用核酸试纸条进行检测,并与实时荧光PCR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试纸条检测乙肝病毒核酸的灵敏度为250eopies/mL.在临床样本的测定中,该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均为100%.且两种方法检测不同血清标志物类型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结论:核酸试纸条技术能够用于乙肝病毒核酸的可视化检测,与实时荧光PCR相比检测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在基层医院体检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四川省自贡地区3~5岁幼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索与感染有关的因素,1985年调查了1167名幼儿,其HBV总感染率为41.13%,HBsAg阳性率12.68%。幼儿的HBV感染与母亲HBsAg阳性密切相关。共检查母亲409例,38例HBsAg阳性,其幼儿HBsAg阳性率为50%(19/38),HBsAg阴性的母亲371例,其幼儿HBsAg阳性率9.97%(37/371),来自HBsAg阳性母亲的阳性子女占33.3%(19/56)。1986年随访HBV易感幼儿448例,HBV年感染率为12.95%(58/448),HBsAg年阳转率3.79%。HBV年感染率与原幼儿班级HBsAg阳性率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