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生物与环境的主要关系如下表: 1.“群聚”互助①“社会性”群聚:如蜜蜂群,包括蜂王、工蜂等。蚂蚁群、白蚁群,包括蚁王、工蚁、兵蚁等。②“生活性”群聚:如大雁群的南来北往、鱼群的洄游等。 2.“报警”互助如狼在群捕大动物或袭击“敌人”时,用嚎叫引来狼群共同出击(声);乌鸦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种间关系对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不同光照(20%自然光和50%自然光)和不同物种组合下,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常见优势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与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低光下,苦草与穗状狐尾藻混种时,苦草生物量、株高和叶数均没有明显变化,当穗状狐尾藻的比例较高时,苦草根长生长受到抑制,根叶比呈下降趋势;在高光下,穗状狐尾藻比例的增加会促进苦草单株生物量和叶生物量的增加,而对苦草株高、根长和叶数无显著影响;与黑藻混种相比,苦草与穗状狐尾藻混种时,苦草的株高、根长和叶数均无显著差异,而苦草的单株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因此,物种组合和混种比例均会影响苦草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影响沉水植被的群落动态。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系统中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入侵造成湿地植物群落结构退化及功能崩溃,直接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及初级生产力。目前关于凤眼莲的入侵机制有一定的研究,而关于凤眼莲入侵程度对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e)生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相对缺乏。以外来入侵植物凤眼莲,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为研究对象,设计凤眼莲入侵程度(无入侵,轻度入侵对应盖度25%,重度入侵对应盖度75%)交叉定植方式(黑藻单种模式、金鱼藻单种模式,金鱼藻和黑藻混种模式)的控制实验,探究凤眼莲入侵强度对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生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眼莲入侵程度显著降低了金鱼藻的生物量、分枝数;黑藻的株高、分枝数和分节数。无凤眼莲入侵时,两种沉水植物生物量均最大,两者种间竞争关系较强;随凤眼莲入侵盖度增加,两种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先急剧降低后略微增加,种间关系经过微弱促进后又变为竞争作用,其中黑藻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此外,凤眼莲入侵略微降低了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含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凤眼莲入侵以及水体总氮、总磷等水体理化性质对沉水植物生长均有显著负向影响(P<0.05),且水体理化性质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强于凤眼莲入侵。总之,凤眼莲入侵显著降低了金鱼藻和黑藻生长繁殖,随着凤眼莲入侵程度增加,两种沉水植物种间关系由竞争转变为促进再转变为竞争。研究结果为凤眼莲入侵有效控制及湿地沉水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蓝藻胁迫条件下沉水植物生长与基质营养含量的关系,研究了添加相同含量蓝藻后2 种不同基质(较贫瘠的黄色粘土和较肥沃的黑色淤泥)对苦草和伊乐藻2 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伊乐藻相比,苦草的生物量在粘土条件下高于淤泥条件,而基质类型对伊乐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苦草的最大叶片长度(用于表征株高)、无性系新株数目及其干物质重和伊乐藻的株高、分株数目和分枝干物质重也是在粘土条件下高于淤泥条件;苦草的最大根长在粘土条件下显著高于淤泥条件(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蓝藻胁迫的条件下,高营养含量的基质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并且对根生型沉水植物苦草的影响要大于假根沉水植物伊乐藻。  相似文献   

5.
椭圆萝卜螺对两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水生植物与淡水螺类关系的研究国内尚未见直接报道。本文研究了椭圆萝卜螺 (RadixswinhoeiH .Adams)对两种常见的沉水植物———刺苦草 (VallisneriaspinulosaYan)和金鱼藻 (CeratophyllumdemersumL .)生长的影响 ,以明确该种螺的存在是促进还是抑制植物的生长。1 材料与方法实验在湖北鄂州梁子湖进行。采集有 6— 8片叶、株高约 1 2cm的单株刺苦草种于底部有约 5cm厚底泥的塑料桶中 (桶口直径 30cm ,深 40cm) ,加入螺后 ,桶口用网目大小为 1mm× 1mm的…  相似文献   

6.
两种沉水植物对间隙水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立志 《生态学报》2015,35(4):1051-1058
为研究两种根系特征的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间隙水中磷浓度的影响,选取根系较多的沉水植物苦草和根系相对较少的沉水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监测底泥中间隙水各形态磷含量及环境因子的变化,探讨不同根系特征沉水植物对间隙水中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藻和苦草实验组沉积物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黑藻和苦草对于稳定水质,减少底泥中磷向水中转移具有明显的效果;沉水植物不同,底泥间隙水中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活性磷(SRP)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结束时黑藻组和苦草组间隙水中DTP的浓度分别为0.24,0.01 mg/L,SRP的浓度分别为0.22 mg/L,0.004 mg/L。间隙水中磷的形态主要以DTP和SRP为主,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相对较低。沉水植物对间隙水中磷的吸收是降低间隙水中磷含量的重要原因,苦草的吸收能力大于黑藻。沉水植物根系通过降低底泥p H值,提高氧化还原电位(Eh)的方式抑制了底泥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中条山中段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取中条山中段植物群落的24个优势种,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Ochiai关联度指数、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有种对中,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所占比率较低,大部分种对呈负联结趋势;2χ2检验只有与Ochiai关联度指数结合,结论才比较合理;3Spearman秩相关分析灵敏度较高,优于Pearson相关分析;424个优势种可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同一生态种组内,各种间具有较强的正联结,表明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不同组间联结较为松散.槲栎、槲树、榛子、连翘等呈独立分布.  相似文献   

8.
珙桐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利君  苏智先  胡进耀  苏瑞军  周良   《广西植物》2006,26(1):32-37,4
用方差比率法(VR)和在2×2联列表基础上应用Jaccard指数、Dice指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珙桐群落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中主要种群在总体上表现出正关联,群落中种间联结的显著度较低,仅有7对联结显著,珙桐与总状山矾呈显著负联结,与稠李呈极显著负联结。大多数种对间关联程度较低,存在极大排斥性的种对较少,暗示目前珙桐群落处于较成熟阶段。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性测定指标结合相关系数分析得出的结果较好,最后对珙桐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芦芽山植物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采用 2× 2列联表的 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 Sperman秩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芦芽山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物种关联程度大小时 ,Sperman检验的灵敏性要高于 Pearson相关 ,使用 Sperman秩相关分析得出的结果较好 ,分层对种间关联性进行的研究发现 ,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种对多发生于各层的优势种及次优势种间 ,并依层次不同而不同 ,其中草本层极显著相关种对最多 ,灌木层次之 ,乔木层最少  相似文献   

10.
昆明按蚊与凉山按蚊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按蚊(Anopheles knnmingensis Dong and Wang 1985)与凉山按蚊(An.liangshanensis Kang et al.1984)的种间关系,一直是蚊虫分类学家和疟疾研究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运用杂交实验、抱握器运动频率、形态分类等方法,对这两种蚊进行对比观察,证实二者为同一种按蚊。  相似文献   

11.
衰亡期沉水植物对水和沉积物磷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立志  王国祥 《生态学报》2013,33(17):5426-5437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式,分别研究了秋季黑藻、苦草和春季菹草的衰亡过程,分析了沉水植物在衰亡期间水、沉积物中磷与环境因子[pH、氧化还原电位(Eh)和溶解氧(DO)]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沉水植物黑藻和菹草在衰亡期间能显著提高水中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颗粒磷(PP)、溶解性活性磷(SRP)和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苦草在衰亡期对水体各形态磷含量影响不显著,且各形态磷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TP,0.04-0.06 mg/L);环境因子的变化对水中磷含量影响显著,黑藻和菹草水体中TP的含量和环境因子pH、DO和Eh均呈负相关,而苦草组水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受环境因子影响不显著.实验期间不同植物组沉积物中总磷(TP)、NaOH提取磷(NaOH-P)、HCl提取磷(HCl-P)、无机磷(IP)和有机磷(OP)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沉积物IP的含量主要受NaOH-P的影响,OP对TP的影响要大于IP,沉积物OP与OM(有机质)的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照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恢复沉水植物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和维持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其中光照是主要的限制因子.本文系统总结了影响水下光强衰减变化的因素和光强对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机制,重点阐述了常见沉水植物在低光胁迫下体内碳、氮、磷的生理代谢机理,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机制以及色素组成和浓度的变化反馈.此外,本文还列举了常用的恢复沉水植物的工程措施,提出了恢复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物群落的思路.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就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提出建议,为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种沉积物改良措施比较及其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沉水植物的生活史中,沉积物提供植物固着基质和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对沉水植物的兴衰有长期且深远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北里湖沉积物经过3种处理(覆盖砂、锁磷剂、粘土)后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的影响,初步获得该湖生态恢复中适宜沉水植物生长的沉积物的最佳改良措施.结果表明:3种沉积物处理对沉积物的化学性状改变相对不大,而对物理性状改变效果较明显;生长于砂、锁磷剂和粘土处理的沉积物上的苦草株高、生物量和根冠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01);生长在砂处理上的苦草的生物量和株高最高,根系指标(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及长度)也证明砂处理对苦草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锁磷剂和粘土处理对苦草生长效果不明显,甚至抑制其生长.因此,北里湖沉积物的改良采用砂处理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李宽意  张雷燕  刘正文 《生态学报》2009,29(12):6414-6418
动物牧食可以调节植物种间的相对竞争能力,从而改变物种在群落中的竞争地位.外来植物伊乐藻生长迅速、具有较强的光竞争能力,土著种苦草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地下资源竞争能力.选择这两种各具竞争特色的沉水植物为模式生物,通过室外受控实验研究了螺类牧食对两种沉水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有无螺类牧食,伊乐藻的相对生长率为苦草的2~5倍,伊乐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苦草低密度种植时,螺类牧食与种间竞争对其生长没有显著影响;高密度种植时,螺类牧食活动促进了苦草的生长,种间竞争则使苦草的生长率明显降低.无论伊乐藻种植密度如何,螺类牧食均使其生长率明显降低,混栽高密度的苦草也能抑制伊乐藻生长.探讨了螺类牧食对沉水植物的种间竞争关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降水强度和频率发生改变,极端降水事件可使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加,对沉水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然而,沉水植物对氨氮脉冲式变化(浓度与频率)的形态和生理响应机制仍不明确。选取两种常见的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设置不同底质(黏土和砂土)、不同氨氮脉冲模式(CK:对照组,即不加氨氮;P1:低浓度×高频率;P2:高浓度×低频率)和处理阶段(氨氮脉冲阶段和解除脉冲阶段),测定植株形态和生理性状,研究不同脉冲模式的影响差异和脉冲解除后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氨氮脉冲改变沉水植物的形态和生理性状,其中高浓度低频率氨氮脉冲对沉水植物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大。(2)氨氮脉冲解除一个月后,两种沉水植物的生物量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生理性状(如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表明形态性状基本得到恢复,而氨氮脉冲对沉水植物生理性状的影响更为强烈而持久。(3)在解除脉冲阶段,苦草游离氨基酸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黑藻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对照组差异较小,表明黑藻对氮的利用周转效率更高。(4)底质类型影响了苦草生理性状对氨氮脉冲的响应,即砂土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幅度较黏土中更大。因此,氨氮脉冲效应与脉冲浓度和频率、底质类型、植物种类及其形态和生理性状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了沉水植物生理性状作为评估植物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泊生态系统沉水植被的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附着生物对太湖沉水植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草生长比较旺盛的季节(5—6月),以富营养化严重的太湖梅梁湾和水草较丰富的贡湖湾作为采样区域,研究了2种环境状态不同湖区附着生物的现存量及其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富营养化严重水域植物上附着生物的现存量较高,但不同种类植物间有所差异.附着生物显著抑制水生植物光合作用,6月的抑制作用高达91.9%以上.这种抑制作用的大小随附着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强,且受宿主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植物的功能性状是指植物体具有的与生长、存活和繁殖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植物属性,这些性状通常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目前,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已经快速扩展到生态学研究的众多领域。沉水植物是一类与水环境关系密切的生态类群,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意义。之前对功能性状研究主要集中在陆生木本植物,尚无对沉水植物(沉水草本)功能性状的综述。本研究根据沉水草本与陆生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基于陆生植物功能性状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对现有沉水草本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最后对未来沉水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功能性状研究也可用于指导淡水生态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is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ecology.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seasonal variation patterns in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t the fine scale. As such, we conducted seasonal high‐density sampling of the submerged macrophyte community in Hongshan Bay of Erhai Lake in China and used the generalized dissimilarity model (GDM)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geographic distance on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beta diversity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turnover and nestedness components. At the fine scale, taxonomic turnover and nestedness as well as functional turnover and nestedness showed comparable contributions to corresponding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beta diversity, with different importance across seasons. All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dissimilarity metrics showed seasonal variation. Of note, taxonomic beta diversity was highest in summer and lowest in winter, while functional beta diversity showed the opposite pattern.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turnover showed similar change patterns as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beta diversity. Taxonomic nestedness was low in summer and high in winter. Functional nestedness was also lower in summ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under extre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oth turnover and nestedness can exist at the fine scale and season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patterns in submerged macrophyt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uture investigations on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should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long‐term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9.
湖泊底质与水生植物相互作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阐述了湖泊生态系统中底质和水生植物的概念及重要性,综述了底质理化性质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水生植物对底质营养盐的释放和底质再悬浮的作用。通过大量的研究综述回顾论述了不同的湖泊底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适合的底质营养盐范围能促进水生植物生长,不同水生植物对底质营养盐的耐受性有差异。水生植物能促进底质沉降并减少再悬浮,水生植物的存在对沉积物中磷的活性有显著的影响。污染底泥的修复能为水生植物的立地与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底质条件,有利于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