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好氧反硝化菌的选育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间歇曝气、极限稀释和酸碱指示剂培养基相结合的办法,从池塘底泥中成功分离到好氧反硝化菌株H2,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判断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在室内模拟养殖水体中,菌株H2在15 d中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最高降解速率分别达到0.885 mg/L·d和0.46 mg/L·d,试验结束时,总氮去除率达到45.2%.结果表明,菌株H2具有应用于养殖水体生物脱氮领域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枯草杆菌链霉素基因位点和腺嘌呤基因位点靠近,因此利用它们共同转化频率较高的特性,从链霉素转化体中筛选腺嘌呤缺陷型转化体。用此方法使受体菌株168获得了给体菌株18R_3腺嘌呤缺陷型与产肌苷的遗传特性,并从中进一步筛选获得肌苷产生菌“S14”,它的肌苷产量为给体菌株18R_3的119.5%。  相似文献   

3.
从5种菌株中,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一种变色范围大,产乳酸量高的菌株D(产酸量为69.36g/L),以此菌株作为出发菌,进行紫外诱变育种。从诱变处理后的计数平板上,选取10株hc值大的菌株,通过复筛最终选出了一株平均产乳酸量高的菌株D_6,其产乳酸量平均为71.73 g/L,比出发菌株高出2.37g/L。  相似文献   

4.
植酸酶产生菌黑曲霉N14的诱变选育及其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酸酶产生菌黑曲霉0321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获得了产酶活性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2.3%,达422IU/ml发酵液的突变菌株黑曲霉N14,其最适pH值为2.5,最适温度为50℃。通过对黑曲霉N14植酸酶phyA基因进行PCR扩增,获得了一条长约1.5kb的特异性产物。以pMD18-T为载体,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DNA序列测定表明,目的基因片段含有植酸酶phyA基因的完整序列(GenBank Accession:AY426977),phyA基因全长1506bp,其中包含一段长102bp的内含子,编码467个氨基酸,有10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5’端有一编码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实验结果为植酸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HZ4221(TRARDCPR AMTRhistidase-)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基胍(NTG)诱变选育得到莽草酸缺陷型的渗漏突变株CLW0560,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72h,积累L-组氨酸可达5.31g/L。与亲株相比,L-组氨酸产量提高了32.1%,转酮酶比活力下降84.3%。研究了该菌株利用培养基中碳源情况及菌株遗传稳定性,而且考察了金属离子对CLW0560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在氨基酸产生菌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不产酸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经亚硝基胍处理,在一定浓度的L-苯丙氨酸结构类似物——对氟苯丙氨酸(DLP-Fluorophenylalalline,PFP)存在下,筛选获得了一批能产生与积累L-苯丙氨酸的抗代谢突变菌株,其中PFP-17突变菌株的产物在纸层析谱上L-苯丙氨酸的显色点较深,定量测定产酸为1.5mg/ml经两次自然分离获得的17-3-4菌株产酸特性稳定,在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初糖为4.5%的摇瓶发酵中。产酸可达5.5mg/ml,产物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代鉴测确证其主要产物是L-苯丙氨酸,此突变菌株经进一步选育所得的突变菌株3-PAP-42在提高初糖为6%时,发酵产酸可达8.28mg/ml。  相似文献   

8.
以亚硝基胍(MNNG)诱变处理大肠杆菌ASI.358,获得蛋氨酸缺陷型(Met-)突变株,从中得到一株B2851菌,能在培养基中积累少量苏氨酸。通过连续诱变,得K1-73菌株(Met-),在5%葡萄糖与DL-蛋氨酸舔加量为75mg/l的条件下,能够积累3.5mg/ml L-苏氨酸。同样以MNNG诱变处理钝齿棒状杆菌C. crtenalum ASI.542,获得抗a一氨基一β一羟基戊酸(AHV)突变株1770林,其中6%菌株能够积累少量苏氨酸。选得LR—1458菌产L一苏氨酸(1mg/ml。 对该菌逐步诱变,得一株抗8mg/ml AHV及蛋氨酸缺陷型双重突变株(AHV,Mer) LRA-96,其L一苏氨酸产率与亲株比较有明显提高,达3.5mg/ml。连续再诱变并结合单菌落分离选育,得一突变株m一85(AHV,Met-),能在培养基中积累13mg/ml L-苏氨酸。试验表明,连续诱变处理是选育L一苏氨酸高产菌株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螺旋霉素(spiramycin,以下简称SPM)为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索〔r〕。内酯环C-3位上羟基酰化侧链片段构成SPM不同组分。C-3位上羟基酰化酶的合成受葡萄糖的诱导.该诱导作用受丁酸的抑制〔2〕。SPM的生物合成受高浓度铵离子的抑制。而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经分解代谢可产生乙酸、丙酸、丁酸〔S〕。作为SPM生物合成的前体。本文根据SPM的生物合成途径,采用诱变和耐L-缬氨酸、耐α-氨基丁酸相结合的筛选方法.获得了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光辉指示,进一步提高谷氨酸发酵产酸率,以降低粮食单耗,增加产量,我们于1973年2—6月份,对原谷氨酸产生菌进行了人工诱变,选出1株产酸能力较强的7338号菌,后又开展了中型试验和扩大试验。初步肯定这一诱变菌株谷氨酸产率比原始菌株AS1.299提高10—15%,转化率提高5—10%。  相似文献   

11.
以黄色短杆菌BF42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后,单菌落分离筛选到一株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BF35(Lys-).进一步采用氨基酸结构类似物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α-氨基丁酸(α-AB)进行抗性筛选,获得一株带有遗传标记的L-异亮氨酸高产突变株BF3510(Lys-+AECr +a-ABr).该菌株在培养基未优化的条件下摇瓶产酸量为6.4g·L-1,比出发菌株增加了83%.  相似文献   

12.
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原始菌种发酵单位较低,几年来我们对该菌进行了大量的选育工作,并研究了变异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使发酵单位大幅度提高,成本下降,基本满足了生产需要。现将井冈霉素产生菌的选育工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牛瘤胃内容物为菌源,在高浓度CO2下向培养基额外添加莫能菌素和富马酸钠实现选择性富集培养.溴甲酚绿中性平板变色圈作为筛选标记,以变色区域大小初步筛选得到500株产酸菌株.结合TLC法快速地确定了其中含有28株产琥珀酸菌株.在HPLC和HPCE对发酵液检测的对比过程中优选HPCE法,检测发酵液得到6株优良菌株,其中发现15号菌株琥珀酸产量达11.5g/L,有较少的甲酸和乙酸产生.验证试验表明:该方法对牛瘤胃中的琥珀酸产生菌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的分离筛选,具有很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4.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不同产地天麻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7个分别产自四川荥经县、剑阁县和云南小草坝的野生及引种天麻品种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7种天麻的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含量均较高,其中以四川荥经县野生样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四川荥经县引种云南小草坝样品中氨基酸含量最低.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天麻中氨基酸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木聚糖酶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富集培养、透明圈平板筛选,从长期在其上堆放秸秆的土壤中分离到-株木聚糖酶产生菌黑曲霉C2。对该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然后采用自然选育的方法筛选到-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C2—56,并对该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和酶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2—56三角瓶发酵酶活达656.8U/g,比出发菌株C2提高了140%;发酵条件以80%麸皮和20%玉米芯为培养基,采用3%接种量,在曲盘上发酵72h为宜,酶活达1750U/g;该菌株产生的木聚糖酶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pH稳定性,适宜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pH4.2。  相似文献   

16.
分析黄色短杆菌生物合成异亮氨酸的调节控制过程,结果表明,选育异亮氨酸产生菌,首先应考虑活化PC、AK、HD、TD、AHAS这五个关键酶,并减弱由PK、CS、AD、PS、HT引起的五条分支代谢强度,来强化生物合成异亮酸氨的主代谢流。根据这一思想,以Brevibacterium flavum AS111为出发菌株,利用IABS模型有目的地活化PC、HD和AHAS等酶,筛得23-10变株,产酸率可达20mg/ml以上,25代后产酸能力毫不下降。  相似文献   

17.
异亮氨酸产生菌揄选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聚磷菌的诱变选育及其生长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法:采用氮离子注入技术对巢湖底泥中筛选出的一株细菌进行辐照诱变处理,选育出2株高效聚磷菌,并对这两株菌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生理生化及生长试验,并参照《伯杰氏细菌手册》进行菌种分类鉴定,这两株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并研究了菌量、温度、pH、氧、碳源对两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生长特性及聚磷代谢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诱变后的聚磷率明显高于试验出发菌,为出发菌的1.43~3.89倍。两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和菌量分别为6、8和OD=0.6、0.4。最适菌量在厌氧条件下出现放磷现象,好氧条件下过量摄磷现象,经过先厌氧条件的培养其去磷率明显高于直接好氧培养条件下的去磷率,以乙酸钠为碳源时其聚磷率高于乳糖、甲醇、乙醇为碳源时的摄磷量。  相似文献   

19.
衣康酸产生菌的分离和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从土壤分离衣康酸产生菌的过程和方法,使用Co60与UV-高温复合处理土曲霉野生菌株,获得一些突变体(Mo.82-r17、No.25一13B、No.25—23B and No.25-24B),用正交试验确定较佳培养基组成,在37℃下摇瓶培养No.82一r17,培养液积累衣康酸3.5g/100ml,对供给糖转化率35%,从培养液回收衣康酸与标准衣康酸进行红外光谱测定,比较两者吸收曲线,确证它是衣康酸。  相似文献   

20.
L—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硝基胍处理谷氮酸产生菌T6—13,获得一株苏氧酸缺陷型;它能在发酵液中积累微量的亮氨酸,经过多次诱变并结合抗亮氨菌、缬氨酸结构煎似物的筛选,共获得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1071株,再继续筛选抗一定浓度的缬氛酸突变株,并从多次自然分离和改变培养基中生物素的添加量,最终可使920—36~#号菌株(thr~-、2—TA~r.、β—HL~r.Val~r)在发酵液中积累13.5mg/ml亮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