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瘤胃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纤维素降解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蒙古绵羊瘤胃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纤维素降解细菌WH-1, 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G+C mol%含量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 鉴定为溶纤维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同时, 用Mega 4.1软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菌株WH-1与多株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的亲缘关系最近。对该菌株纤维素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当温度为37°C、  相似文献   

2.
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重双端体测交及RFLP分析,解析了来自小麦品种"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L.cv."Chinese Spring"(CS))×大麦品种"Betzes"(Hordeum vulgare L.cv."Betzes")杂种后代15份材料的遗传组成,鉴定出6个二体异代换系;对与"中国春"重双端体DDT2A、DDT2B及DDT2D测交的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构型进行观察,同时以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鉴定出一套遗传稳定的小麦-大麦2H二体异代换系2H(A)、2H(B)和2H(D).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可作为追踪大麦2H染色体的RFLP标记.从代换系的生长势及其他农艺性状看,大麦2H染色体对小麦染色体2B和2D的补偿作用较好.通过考种观察到携带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的2H染色体导入小麦后,淀粉品质发生了改变,外观品质由原来"中国春"的半粉质转变为代换系的半角质.  相似文献   

3.
小麦-大麦2H异代换系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重双端体测交及RFLP分析,解析了来自小麦品种 “中国春” (Triticum aestivumL. cv. “Chinese Spring” (CS))×大麦品种 “Betzes” (Hordeum vulgare L. cv. “Betzes”)杂种后代15份材料的遗传组成,鉴定出6个二体异代换系;对与 “中国春” 重双端体DDT2A、DDT2B及DDT2D测交的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构型进行观察,同时以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鉴定出一套遗传稳定的小麦-大麦2H二体异代换系2H(A)、2H(B)和2H(D)。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可作为追踪大麦2H染色体的RFLP标记。从代换系的生长势及其他农艺性状看,大麦2H染色体对小麦染色体2B和2D的补偿作用较好。通过考种观察到携带大麦a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的2H染色体导入小麦后,淀粉品质发生了改变,外观品质由原来“中国春” 的半粉质转变为代换系的半角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瘘管羊瘤胃瘘管尼龙袋法,对北疆地区常见的28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瘤胃消化处理,对处理前后种子的长、宽、厚、形状指数、百粒重和萌发率进行了测量,研究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以期丰富北疆地区植物种子消化道传播的内容.结果表明: 除臭草、剪股颖、鳞茎早熟禾、猫尾草和小麦以外,其余23种植物的种子均为椭圆或扁平状种子;小麦和燕麦种子百粒重分别为3.52和1.69 g,其余种子的百粒重均为0.01~1 g,属中等或偏小类型.种子经瘤胃消化后,颜色变深,种子结构被破坏,种子的芒、稃和颖等附属结构的长度随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种子长、宽、厚、百粒重随消化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减小趋势,但变化不显著;种子经绵羊瘤胃消化后,萌发率显著降低,经瘤胃消化6 h后,除鹅观草和燕麦种子萌发率降为0外,其余26种植物仍有部分种子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小麦/玉米轮作是中国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模式之一,目前对小麦/玉米轮作田根际土壤微生物差异变化缺乏全面的了解。【目的】明确小麦/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差异变化并了解其潜在功能。【方法】以小麦/玉米根际土壤为材料,运用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rDNA ITS基因测序,分析小麦/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玉米季微生物丰富度高于小麦季,而多样性无明显差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小麦季和玉米季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门,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小麦季和玉米季共有细菌和真菌分别是631个和261个,小麦季特有细菌和真菌分别是38个和58个,玉米季特有细菌和真菌分别是25个和39个。LEfSe分析(LDA阈值为2)细菌和真菌表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微囊菌目(Microascales)在小麦季富集,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和银耳纲(Tremellomycetes)在玉米季富集。小麦季、玉...  相似文献   

6.
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染色体N-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染色体Giemsa N-带的研究已有报道。Matsui、Funaki等指出,在许多情况下,N-带显示染色体上某一特殊部位,他们用N-带技术确定染色体上核仁组织区(NOR)的位置。Islam曾利用N-带技术鉴别小麦、大麦杂种附加系中的大麦染色体,Gerlach曾利用N-带技术研究小麦的起源问题,他们的结果指出,在小麦的A、B、D三组染色体中只有全部B组和A组两个染色体(4A、7A)显带,而与供试野生种(Triticum speltoides)染色体显带有相似之处,从而作者认为小麦B组染色体来源于T.speltoides。Islam和Gerlach的结果表明,N-带技术对大麦和小麦染色体上的NOR并不显色。 我们进行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染色体N-带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细胞学方面分析鉴定它门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报道是我们在这方面获得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嗜热菌来源的生淀粉酶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嗜热菌库中分离到两株能水解生淀粉的菌株173和174,通过扩增和测定两株菌的16S rDNA序列并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分离两株菌属于Geobacillus属的细菌.液体摇瓶发酵菌株173、174,其产生的生淀粉酶(简称RSDE173、RSDE174)活力分别达14.5 U/mL和12.9 U/mL.通过生淀粉吸附-熟淀粉洗脱系统和TOYOPEARL HW-55F系统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化的RSDE173和RSDE174,纯化倍数分别为50和29,活力回收率分别为34%和41%.有关RSDE173和RSDE174酶学性质研究显示.对熟淀粉水解的最适作用温度均为70℃,而对生淀粉水解则分别在50℃~60℃和40℃~60℃下表现出高水解活力;对不同底物的最适作用pH值均为5.0~5.5;它们对大多数试验离子的敏感性较低,但个别离子如Co2 、Cu'2 对RSDE173或u'2 对RSDE174的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纯化的这两种生淀粉酶对不同来源生淀粉的底物专一性并不相同.RSDE173底物专一性顺序为红薯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糯米淀粉;而RSDE174的糯米淀粉>小麦淀粉>红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RSDE173对生红薯淀粉有很好的降解,其水解糊化淀粉与生红薯淀粉的比值为1.48;而RSDE174优先降解生糯米淀粉,其相应比值为1.69.  相似文献   

8.
小麦籽粒内AGPase质体型小亚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小麦籽粒中克隆了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的质体型小亚基(SSU II)的cDNA序列.其中间部分与3'端序列与大麦SSU II(Z48563)的同源性高达97%,但在5'端特异的转移肽切割位点却比Z48563缺失一段113 bp序列.本文克隆的SSU II其特异5'端序列与已报道的大麦(Z48563)、小麦(536819)、玉米(AF334960)进行多序列比对和同源性比较显示,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这可能是一个新的SSU II基因.另外,在检测的22个现今推广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中,SSU II 5'端缺失序列的现象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考察不同淀粉种类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糖代谢酶、肝脏组织学和摄食后血糖含量的影响。选用木薯淀粉、小麦淀粉、豌豆淀粉和玉米淀粉为淀粉源,设置相同的淀粉水平(15%),配制4组等氮等脂饲料,饲喂初始体重(7.7±0.1) g的虹鳟56d。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组增重率最高(1049.3%),饲料系数最低(0.83)。各组脏体比、肝体比、全鱼和肝脏常规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豌豆淀粉组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P>0.05)。木薯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肝脏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豌豆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P<0.05),玉米淀粉组肝脏磷酸果糖激酶活性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P<0.05)。摄食后,各组的血糖含量均在7h达到最高,木薯淀粉组在摄食后1—7h内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各组的肝脏组织形态无显著差异。综上,木薯淀粉较其他3种淀粉更适宜作为虹鳟饲料的淀粉源。  相似文献   

10.
小花假泽兰茎叶中杀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小麦纹枯病原菌为指示菌种,采用活性跟踪法,从小花假泽兰(M ikan ia m icrantha H.B.K.)茎叶中分离出1种对黄瓜霜霉、黄瓜炭疽、小麦赤霉和玉米大斑4种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物质,在供试浓度为0.50 m g.mL-1时,对黄瓜炭疽、小麦赤霉、玉米大斑3种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70%以上.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番茄灰霉病原菌的EC50为0.039 m g.mL-1,组织法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在供试浓度为2 000 m g.k-g 1时,治疗作用和保护作用防效分别达到了68.6%和48.7%,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速克灵的防效.经熔点测定、IR、M S1、HNM R1、3CNM R分析,鉴定该化合物为豆甾醇,其为首次从小花假泽兰茎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通报》2004,39(8):48-49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6分)1.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5.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12.
以细菌人工染色体pECBAC1为载体,构建了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 B oiss)的基因组BAC文库.该文库共包含约17万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104 kb,按野生一粒小麦基因组为5 600 Mb计算,文库覆盖了约3倍的该物种基因组.用大麦叶绿体psb A基因和玉米线粒体atp6基因作混合探针,检测发现该文库中含细胞器基因组同源序列的克隆数小于1% .该文库的建成,为小麦基因的克隆及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选取已定位的大麦1H染色体的STS标记NWG913为引物,在普通小麦(Tritium aestivum L.)及其4个可能的起源种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 T.)、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L)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um S.)、方穗山羊草(Ae.squarrosa L.)上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后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由序列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这几个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普通小麦(Tritium aestivum L.)的A基因组此段序列与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 T.)、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 L.)、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um S.)A基因组此段序列完全相同;普通小麦的D基因组此段序列与方穗山羊草(Ae.squarrosa L.)也完全相同;普通小麦的B基因组此段序列和栽培二粒小麦B基因组此段序列有0.61%的差异。研究结果一方面对现有的普通小麦A、B、D基因组起源和进化理论给予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明,同时也揭示了同一物种不同的基因组化进化速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氮、硫配施对弱筋小麦籽粒淀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硫配施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籽粒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硫及其互作对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和直支比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氮肥对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稀懈值的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硫肥仅对稀懈值和糊化温度的影响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纯氮240 kg(N240)和纯硫20~60 kg(S20和S60)可提高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每公顷施纯氮150 kg(N150)和纯硫20 kg(S20)可以提高峰值粘度、低谷粘度和最终粘度,改善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A1)、小麦-甘薯(A2)、玉米(A3)、小麦/玉米/大豆(A4)和小麦/玉米/甘薯(A5)5种种植模式的根际环境变化特征和根系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与A1、A2、A3和A5相比,A4提高了小麦、玉米、大豆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和根干质量,提高了各作物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各种植模式之间,植株生物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边行>中行.小麦/玉米/大豆(A4)套作模式通过改善3种作物的根际环境,促进了作物地下部根系生长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增加,从而实现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6.
百两金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百两金(Ardisia crispa(Thunb.)A.DC.)的根及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方法鉴定为(7S,7′R)-双(3,4-亚甲二氧苯基)-rel-(8R,8′R)-二甲基四氢呋喃(1),(-)-襄五脂素(2),(7S,8S,7′R,8′R)-3,4-亚甲二氧基-3′,4′-二甲氧基-7,7′-环氧脂素(3),异安五脂素(4),α-菠甾醇(5),26-羟基二十六烷酸甘油酸酯(6),百两金皂苷B(7),岩白菜素(8)。其中有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种间相互作用影响植物氮和磷的吸收量而不是氮磷比 量化不同农艺措施下作物氮和磷吸收量(即从农田中移除的量)的化学计量特征对理解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养分收支和优化氮、磷肥施用至关重要。目前还不清楚在不同的氮肥和覆膜措施下,单作和间作体系作物氮和磷吸收量以及氮磷化学计量特征随整个生长季的变化。本研究探讨了植物种间养分竞争如何对(1) 5种种植模式(小麦、玉米和大麦单作、小麦/玉米和大麦/玉米间作),(2)两种施氮水平(0和225 kg N ha−1)和(3)两种玉米覆膜处理(覆膜和不覆膜)下的作物氮、磷吸收量(以及氮磷比)时间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和大麦的氮、磷竞争能力强于玉米,导致间作体系共生期的小麦和大麦氮、磷吸收量相比于单作增加,而玉米氮、磷吸收量相比于单作减少。3种作物植株氮磷比随作物生长而降低。作物氮磷比不受间作的影响,也不随施氮呈现一致的变化,覆膜降低了玉米的氮磷比。两种间作体系群落水平的氮磷比在成熟期与相应单作不同。由于(1)间作从土壤移除的氮和磷的比例不同于单作,以及(2)作物对氮和磷的吸收在施氮和覆膜下均是不耦合的,这些发现可能对间作系统的养分收支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田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以及玉米秸秆还田与生防放线菌S024同时施用对麦田土壤微生物、小麦纹枯病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秸秆还田同时施用生防菌,拔节期土壤放线菌数量与不还田(对照)相比,平均增加50%,土壤中小麦纹枯病菌的数量与对照相比减少了20%。秸秆还田处理在拔节期对小麦纹枯病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其中生防菌+秸秆加倍还田(9000kg.hm-2)处理的防病效果最好,病情指数减退率达57.4%。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有一定增产作用,其中生防菌+秸秆加倍还田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增产23.1%。  相似文献   

19.
870432通过光合细菌用粗淀粉生产分子氢 Chem一1955,40(11)一3339一3341〔译自CBA,1986,(4),1373〕无硫红紫色光合细菌的两个菌株在光养条件下用来自玉米、马铃薯或木薯的粗淀粉  相似文献   

20.
广西水牛瘤胃中的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水牛瘤胃中细菌的组成及其可能的降解纤维素细菌的主要类群。[方法]提取水牛瘤胃内容物和高效降解滤纸的水牛瘤胃内容物的富集培养物的宏基因组DNA,以宏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该两种样品的细菌的16S rRNA基因文库。通过对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了解这两种样品的细菌群体种类及数量。 [结果] 水牛瘤胃内容物与其富集培养物中均主要含有LGCGPB (low G+C Gram-Positive Bacteria)、CFB (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两大类菌群和少数的螺旋体菌(Spirochaetes),且LGCGPB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LGCGPB在水牛瘤胃内容物细菌中的比例为56.66%,而在富集培养物细菌中的比例升高为73.33%。在水牛瘤胃内容物中,丝状杆菌(Fibrobacteres)占3.33%,但在富集培养物中未被检测到。而在富集培养物中占13.33%的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在水牛瘤胃内容物中未被检测到。本研究还发现了分类地位尚未明确的一菌群(R46)。[结论]细菌类群LGCGPB、Proteobacteria可能在水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水牛瘤胃中的细菌组成和牦牛、牛、羊瘤胃中的细菌组成较相似但比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