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过敏性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介质共同参与的以气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维生素D最经典的作用是调节钙和磷的吸收,近年来随着对维生素D代谢和生物学效应的深入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人体免疫系统存在更广泛的影响,在大多数疾病中均能发挥作用。维生素D参与哮喘辅助治疗的机制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通过免疫学机制调节Th1/Th2平衡,降低气道重塑的风险。此外,维生素D能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和比例,可能通过“肺—肠轴”缓解哮喘。在此基础上,维生素D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联用,可以增强药效,减少药物用量。本文就维生素D辅助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维生素D的膳食摄入状况,为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4年11月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伴有基础疾病等基本资料,按年龄分成人组(26~64周岁)和老年人组(>65周岁)。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就诊前一天的膳食情况,参考美国农业部发布的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膳食总能量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同时采用简化食物频率法调查过去1个月内患者高维生素D食物的进食频率,同时调查含维生素D膳食补充剂或功能性食品的摄入。结果:糖尿病患者机体维生素D的缺乏普遍存在,且更加严重,成人组和老年人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409±114、362±155nmol/L。由于营养治疗限制了富维生素D食物的应用,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的总摄入(2717±913、3326±1113U)明显低于同龄正常人每日推荐量(400、600U),这对糖尿病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提出了挑战。结论: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摄入明显不足,体内维生素D普遍缺乏,为防治维生素D缺乏,除户外活动动外可能需要膳食补充剂或强化食品额外补充。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缺乏/不足近年来在全世界各年龄段人群中都非常普遍。维生素D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具有骨健康风险,这与维生素D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并发维生素D缺乏的机制是多样的,涉及到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维生素D合成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影响、微血管病相关血流量减少等。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主要会出现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以及系统性的炎症反应三方面的缺陷。维生素D对胰岛素分泌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胰岛素抵抗会引起肠激素抵抗,氧化应激,胰岛B细胞功能失调,以及基因和行为因素,都会促进肥胖个体中糖尿病发展。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独口服乳清蛋白、维生素D或两者联合补充促进绝经期女性骨骼、骨外健康效应及改善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方法:2015—2016年在北京市王佐镇50岁及以上绝经期女性中,筛选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80名,并随机分4组,即对照组(普通膳食组)、维生素D组、乳清蛋白组和乳清蛋白联合维生素D干预组。随访半年,重点监测受试者口服维生素D以及乳清蛋白前后血清1,25-(OH)2D3、血生化指标以及上下肢肌力测定,握力、步速等变化的同时,应用ISCCWG诊断标准进行肌量测定,观察ASM指标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4组间患者前述指标在基线以及给予乳清蛋白和维生素D后变化的差异。结果:通过连续6个月每日单独补充800 IU维生素D,可以使受试人群的体内血清1,25-(OH)2D3水平达到30 ng/mL,且恢复到了正常水平(P<0.05)。当同时联合每日30 g乳清蛋白进行干预,6个月以后其受试者体内的血清1,25-(OH)2D3水平也可达到30 ng/mL。通过干预实验的结果表明,受试人群体内的白蛋白水平、体内血清肌酐、四肢骨骼肌量、步速、握力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尤其在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乳清蛋白后,变化更为显著。结论:维生素D、乳清蛋白的干预对受试人群的四肢骨骼肌量、步速、握力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趋势,尤其在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乳清蛋白后,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 羟维生素D水平与其胰岛素beta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为老年2 型糖尿病的预防和 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3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3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 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25-羟维生素D 的 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beta细胞的功能指数(HBCI)以及空腹胰岛beta细胞的功 能指数(FBCI)评估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eta细胞功能,并分析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 羟维生素D 水平与上述参数 的相关性。结果: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为(10.2± 0.9)n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老年2 型 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 羟维生素D 水平与HOMA-IR 呈显著正相关(r=0.438,P=0.019),与IAI 呈显著负相关(r=-0.392,P=0.023), 与HBCI和FBC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25- 羟维生素D 水平较低,与其胰岛素beta细胞功能 障碍有关,补充25-羟维生素D 可能有助于老年2 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3的经典作用是调节体内钙、磷的代谢平衡和维持骨的健康,有证据显示维生素D3也可调节动物生殖。维生素D代谢酶可合成和降解活性维生素D3及其代谢中间产物,活性维生素D3通过结合至目标组织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以发挥其生物学作用。VDR和维生素D代谢酶在雄性生殖系统中表达,表明维生素D3在雄性生殖生物学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维生素D3与雄性生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推进维生素D3影响雄性生殖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维生素D3、5-氟尿嘧啶单独与联合使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移植瘤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VDR)的作用.随机分为对照组(C)、预处理组(PT)、维生素D3组(V)、5-氟尿嘧啶组(F)、预处理+5-氟尿嘧啶组(PT+F)、维生素D3+5-氟尿嘧啶组(V+F).体外培养人食管癌Eca-109细胞,BALB/c裸鼠皮下荷瘤,2.5μg/kg1,25-(OH)2维生素D3、25 mg/kg 5-氟尿嘧啶单独与联合腹腔注射,观察瘤体生长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瘤体组织VDR mRNA与蛋白的表达.研究发现1,25-(OH)2维生素D3、5-氟尿嘧啶均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T、V、F、PT+F、V+F组瘤体体积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1,25-(OH)2维生素D3单独与联合5-氟尿嘧啶使用后瘤体组织中VDR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且联合用药更为显著(P<0.05).结果表明1,25-(OH)2维生素D3、5-氟尿嘧啶均能抑制人食管癌Eca-1...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维生素 D(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其与D 二聚体(D DI)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包括对照组 49 例、RSA组65例及不孕组65例)患者血浆总维生素D水平和D DI水平。结果:RSA组和不孕组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SA组和不孕组两组患者间维生素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RSA组血浆D DI水平显著高于不孕组及对照组(P<0.05);RSA组维生素D水平与D DI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SA 患者及不孕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的比例较高;RSA组维生素D水平不足及其与之相关的血浆D DI增高倾向,可能参与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营养素,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维生素D对人类健康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已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与多种骨代谢相关疾病有关,并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关系密切。在骨代谢方面,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软骨病、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甚至会导致急性跌倒事件的发生和骨折的形成,而甲状旁腺激素(PTH)是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分子。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代谢过程及维生素D受体多样性及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激素(PTH)相关性,以便有助于探究维生素D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北京市中小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北京市3个城区、4个郊区每区选取小学、初中各4所学校共3 56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抽取静脉血检测维生素D和血生化指标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对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在3 566名中小学生中,血脂异常的有735人(20.6%),维生素D不足的有947人(26.6%),维生素D缺乏的有824人(23.1%)。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地区、体型、尿酸和空腹血糖变量后,发现维生素D不足和维生素D缺乏对总血脂异常发生的风险没有影响;而与维生素D适宜者相比,维生素D不足降低了TC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了TG异常发生的风险;与维生素D适宜者相比,维生素D缺乏降低了TC异常和LDL C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了HDL C异常发生的风险。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血脂异常、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情况均较为严重,需引起重视;在该研究样本中,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对总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没有影响;维生素D不足降低了TC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了TG异常发生的风险;维生素D缺乏降低了TC异常和LDL C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了HDL C异常发生的风险。维生素D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孕妇妊娠早期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正规产检并分娩的非孕前糖尿病孕妇,在其建卡初检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血清25(OH)D3水平;妊娠24-28周行糖筛查及糖耐量试验,诊断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收集并整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维生素D测定孕周与测定季节、孕期维生素D补充情况等信息。结果:1000例孕妇中,GDM发病率为11.5%,维生素D缺乏比例占67.4%;其中,约有54%孕妇常规补充复合维生素,约含维生素400 IU/天,10%孕妇常规补充维生素D。GDM孕妇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7)。维生素D缺乏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是维生素D水平较高组的1.944倍,且在秋冬季更易发生GDM。可以考虑在孕14-16周进行维生素D水平的早期测定。结论:孕妇维生素D缺乏十分普遍。妊娠早期孕妇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孕妇胰岛素抵抗及孕期发生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维生素D,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它最早被发现的作用就是促进钙质吸收和骨骼发育。如果缺乏维生素D,成人就会患软骨病(Osteomalacia)1,小朋友则会更加严重,表现为佝偻病,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2。有研究表明94%的中国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这些人中有42%还有代谢综合征。维生素D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食物摄取,药物补充和日照。因此,营养匮乏的欠发达地区和日照时间短暂的高纬度地区是软骨病乃至佝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是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发生风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9名患者根据眼底检查分为DR组(n=50)和正常眼底(NDR)组(n=159)。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病程、FBG、HbAlC、25(OH)D与DR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居住地(城镇)、与维生素D缺乏、SBP与D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DR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各组患者维生素D缺乏、病程、FBG、HbA1c及25(OH)D对DR的预测价值。结果:DR组的居住地(农村)、FBG、HbA1c、病程等均大于NDR组,25(OH)D水平低于NDR组,DR组维生素D缺乏率大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R与居住地(城镇)呈负相关(P<0.05),与SBP、维生素D缺乏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DR与25(OH)D呈负相关(P<0.05),与病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病程、FBG、HbA1c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D缺乏的T2DM患者DR发病风险是维生素D不缺乏者的22.019倍(OR=22.019,95%CL 2.119~228.77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程、FBG、HbA1c、25(OH)D作为联合变量可有效预测DR,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结论:25(OH)D与DR呈负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T2DM患者D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D对人体的生长、代谢和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D易引起佝偻病。艾滋病病毒(HIV)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HIV感染者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诱导细胞发生自噬,提高抗菌肽表达,对HIV病毒复制起抑制作用。利用维生素D制剂辅助治疗HIV疾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怀孕早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建档的387名孕早期妇女,由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收集其基本信息。早上空复采血后,检测维生素D浓度并收集维生素D代谢相关基因位点的SNPs数据。结果:孕妇维生素D总体水平为(20.13±9.11)ng/mL,维生素D不足率为91.2%。维生素D浓度与年龄、孕前BMI、孕次、产次、GCrs7041多态性等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GCrs2282679多态性相关(P<0.05),与T/T型相比,G/G型维生素D浓度低3.46个单位(95% CI -6.53~-0.39,P=0.027),G/T型维生素D浓度低1.75个单位(95% CI-3.65~0.16,P=0.0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rs2282679的G/G型具有较高的维生素D缺乏程度(OR=0.273,95% CI 0.126~0.592,P=0.001),而高年龄人群具有较低的维生素D缺乏程度(OR=2.679,95% CI 1.040~6.902,P=0.041)。结论:怀孕早期孕妇维生素D普遍不足,且维生素D浓度与GCrs2282679的多态性有关,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儿科疾病,有着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反复呼吸道感染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维生素D具有一系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作用,包括与呼吸道的感染有关。为了分析维生素D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探讨维生素D影响呼吸道感染的机制,本研究通过临床分析了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发生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构建炎症模型,观察了外源维生素D对人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运用ELISA检测了维生素D对人气道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本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并且维生素D能促进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但对人气道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 (vitamin D, VitD)是一类固醇类衍生物,活性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除了与骨骼的生长发育相关之外,其对脂肪、肝脏及肾脏等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肥胖诱导的代谢性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维生素D与肥胖引发的代谢性炎症是否有直接的联系尚不明确。为此,该文对维生素D与代谢性炎症之间的关系作综述,以便揭示维生素D在代谢性炎症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段金楠  蔡群  王浩  盛吉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5):614-617, 封三
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其除了可调节钙磷代谢,参与骨骼生长外,还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抗炎抗纤维化等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ILD)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组肝脏炎症性病变,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AILD存在相关性,AILD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普遍降低,补充血清维生素D可降低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因此,探究维生素D在AI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对维生素D在AIL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生素D补充治疗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并完成随访的76例肥胖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两组患者年龄、BMI间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二甲双胍和达英-35治疗,同时给予适当干预进行体重控制。维生素D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400 IU/粒)口服,2粒/次,1次/日。干预周期为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身高体重,计算BMI,比较治疗前后两组BMI的变化。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维生素D、TC、TG、HDL-C、LDL-C、FPG、FINS水平,计算HOMA-IR,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糖脂代谢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糖脂代谢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BMI均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MI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FPG、FINS、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患者血清TC、TG、LDL-C、FPG、FINS、HOMA-I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补充治疗可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有利于PCOS患者病情控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仍为常见多发的感染性疾病。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固醇类衍生物,参与调节钙磷吸收、免疫与抗炎、细胞增殖与分化等重要生命活动。新近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维生素D普遍缺乏,维生素D又具抗病毒作用,凸显出维生素D与病毒性肝炎的正相关性。本文综述维生素D的代谢补偿途径、受体信号通路与病毒性肝炎发生的分子机制,拟构建基于维生素D的病毒性肝炎发生、诊疗新策略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