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化石,通常是指那些从岩层里发掘出来的、坚硬如石的生物遗骸。通常情况下,生物死亡以后,其尸体的有机质部分一般都会在空气的氧化作用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很快腐烂、消失,而躯体的坚硬部分(如贝壳,昆虫的鞘翅等)或生物体活动时遗留下来的孔洞、痕迹及排泄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自然界亿万年复杂而缓慢的石化作用后,最终形成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化石[’],这类岩石上形成的化石也就是古生物学家主要的研究材料。而对于古昆虫学家来说,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那就是琥珀昆虫。1琥珀昆虫的形成及研究概…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生代昆虫化石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1990年以来中国中生代昆虫化石研究的新进展,简述了我国学者在古昆虫分类学、昆虫内部形态学、昆虫系统学、古生态学、昆虫生物地层学、昆虫区系的历史演变、生物古地理学、昆虫与植物的关系等8个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并给出了我国发现的世界最低层位昆虫科级类群表。 相似文献
3.
4.
5.
6.
自林启彬先生1978年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古生代昆虫至今, 中国学者共发表20余篇分类学论著, 描述鉴定我国古生代昆虫共61种, 归属于9目(总目)。这些标本分布于西北、 西南、 华东等9省区, 其中石炭纪47种, 二叠纪14种。本文统计了我国已发现的古生代化石昆虫属种名录以及它们的分布和地质年代, 总结了国内古生代化石昆虫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关于化石昆虫普遍存在的脉序差异问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级阶元的建立应更加慎重。研究表明我国古生代昆虫已经高度分异, 古翅类、 新翅类均已出现, 且代表着有翅昆虫辐射演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昆虫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中国自然条件复杂,昆虫种类繁多,特别是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和云南西双版纳等热带雨林地区昆虫区系丰富多彩,受到国内、外昆虫分类学家的青睐。根据保守估计,中国应有15万种昆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国仅记载20069种昆虫,其中中国人命名的仅204种,绝大多数模式标本及文献资料均散落于国外;分 相似文献
8.
蚜类昆虫化石属种划分和描述中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热河生物群”中蚜类属种进行全面评述,Sinaphis,Tartaraphis不应与Penaphis合并;Paroviparosiphum,Mesoviparosiphum不应与Oviparosiphum合并,P.opimum不应与P.camptotropum合并,M.tuanwangense不能与M.malacum合并;Caudaphis不能与Ellinaphis合并,C.leptoneu 相似文献
9.
10.
过去15年中,我国的化石两柄类和有鳞类研究取得了加速进展。共报道了16种两栖类和22种有鳞类,其中15种两栖类和11种有鳞类为新种,包括我国最古老的四足动物宁夏晚泥盆世的潘氏中国螈,湖北中三叠世的大型全椎两栖类宽头远安鲵,东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多种滑体两栖类(如无尾类三燕丽蟾和北票中蟾,有尾类奇异热河螈和东方塘螈),华北占近纪的蜥蜴类(如淅川短齿蜥和垣曲响蜥),以及内蒙古晚白垩世的多种蜥蜴类等。部分旧属种被修订,多与热河生物群的种类有关,如细小矢部龙过去依据幼年个体被认为是一种小型细弱的蜥蜴,新材料显示它实为大型强壮的种类。一批新的两栖类和有鳞类重要化石点被发现,如辽宁北票市四合屯、陆家屯和葫芦岛市水口子,河北丰宁县炮仗沟以及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和乌拉特后旗巴彦满达呼。我国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栖类和有鳞类对研究滑体两栖类和有鳞类相关类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但系统发育研究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白垩纪缅甸琥珀昆虫化石研究是当前古昆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广腰亚目是膜翅目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研究不仅为探讨膜翅目起源、早期演化、系统发育、不同地质时期古地理、古生态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证据,而且可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重要材料。文中综述缅甸琥珀的研究简史及研究现状,阐述广腰亚目在印痕化石与缅甸琥珀中的特点、分布情况及该亚目在印痕化石与缅甸琥珀间的研究差异,进而探讨膜翅目广腰亚目化石当前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前景,并期望广大研究者增加对缅甸琥珀广腰亚目类群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昆虫分类学发展早期将竹节虫归于直翅目,现多数学者认其为1个独立的目.有关竹节虫目的化石记录大都来源于中生代.本文详细回顾和综述了世界中生代竹节虫目昆虫化石研究简史,列出已发表的化石种类名录、分布及年代,描述了中生代不同地质时期竹节虫目化石的分类单元以及分布特点,初步分析了目前该类群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昆虫标本馆建设与昆虫系统学的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昆虫标本馆是昆虫标本的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实体,代表国家或者区域水平,致力于研究昆虫多样性、揭示昆虫进化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发展服务。昆虫系统学研究是昆虫标本馆研究人员的主要任务,它的发展与昆虫标本馆的建设唇齿相依。本文阐述了昆虫标本馆的功能与作用,建设昆虫标本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展望了昆虫系统学的未来以及昆虫系统学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的几种昆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陆相地层产有丰富的昆虫化石,已研究报道的计有8属19种,归于4目5科。其中,Protorthophlebia strigata Zhang,1996和Orthophlebia exculpta Zhang,1996产自乌苏上三叠统小泉沟群;Mesohagla xinjiangensis Zhang,1996,Protorthophlebia latipennis Tillyard,1933,Ortlwphlebia latebrosa Sukatsheva,1985,Orthophlebia colorata Zhang,1996,Mesopanorpa brodiei(Tillyard,1933)Martynova,1948,Mesopanorpa kuliki Martynova,1948,Mesopanorpa obscura(Martynov,1925)Martynov,1927,Mesopanorpa densa Zhang,1996,Mesopanorpa monstrosa Zhang,1996,Fletcheriana jurassica Zhang,1997,Plachutella exculpta Zhang,1997和Pseudocossus strenus Zhang,1997产自克拉玛依下侏罗统八道湾组;Ovivagina longa Zhang,1997,Ovivagina propinqua Zhang,1997和Ovivagina prolixa Zhang,1997产自沙湾县八道湾组;Ovivagina immediata Zhang,1997产自克拉玛依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产自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的同翅目昆虫盖翅标本,建立3新种,即产自沙湾县南安集海八道湾组的Procercopis shawanensis sp.nov.,产自克拉玛依吐孜沟八道湾组的Procercopina delicata sp.nov.,以及产自吉木萨尔县西大沟三工河组的Eofulgoridium tenellum sp.nov.。前两种归入原沫蝉科,最后一种归入短足蜡蝉科;这是Procercopis Martynov和Procercopina Martynov在中国的首次记录。Procercopis shawanensis与P.longipennis Becker Migdisova相似,区别在于新种R脉近末端有一短分支,Rs脉分叉一次,Rs与M脉之间只有一条横脉;Procsrcopina delicata与P.asiatica Martynov的区别在于新种横脉r-rs和r-m没有在一条线上,Rs脉分为2支,M脉后支简单;Eofulgoridium tenellum与E.kisylkiense Martynov的区别在于后者Sc脉在C脉与R脉的中间,M脉三分支。CuA脉在R脉主干分为R与Rs脉之前分叉。 相似文献
15.
16.
17.
蜜蜂总科化石新种(昆虫纲:膜翅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膜翅目熊蜂科、木蜂科和蜜蜂科3属3新种,其中熊蜂科熊蜂属1种:鲁熊蜂Bombus luianus sp. nov., 木蜂科木蜂属1种:硅藻木蜂Xylacopa diatoma sp. nov. 和蜜蜂科蜜蜂属1种:长胫蜜蜂Apis longitibia sp. nov.。所有模式标本均采自山东山旺中新统硅藻土页岩中,现保存在山东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昆虫分类研究的五十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类学是生命科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它是揭示生命现象、研究物种分化与形成机制、探讨阶元内及队元间的演化关系、明确不同阶元的分布格局的基础学科。我国昆虫分类工作起步较晚,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分类工作基本由外国人所做。从30年代始,国人才逐渐涉足本学科,即便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有记载的昆虫──种[1],由国人命名的204种,仅占1%。定名标本、文献资料均需依附于外国[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它给学科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从此,昆虫分类工作进入发展时期。本文就扣年来我国昆虫分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简要叙述了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的现状,包括研究涉及的昆虫类群、核型分析结果、研究方法和手段、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变异、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等。我国学者对昆虫染色体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迄今已对蜉蝣目、蜚蠊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蚤目和膜翅目等10目481种昆虫的核型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蝗虫、蝽类、蚜虫、蚕类、果蝇、摇蚊及实蝇等。在染色体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蚕类和果蝇等有丝分裂;蜚蠊类、蝗类、蝽类和蚕类的减数分裂及性别决定机制;部分昆虫的联会复合体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果蝇和蚊类昆虫的唾腺染色体;果蝇的B染色体;蚕类和蚊类昆虫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等变异;蚕蛾类的数量变异。研究结果多应用于昆虫系统分类和进化的探讨,揭示昆虫遗传与变异规律。通过与国外研究成果对比,提出昆虫染色体研究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未来昆虫染色体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