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唇犀 (Chilotherium属 )是中国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中占统治地位的类型 ,在亚洲的其他地区和南欧也有广泛的分布。然而 ,有关大唇犀头后骨骼的记述相当少。在山西保德和陕西府谷已经发现了丰富的大唇犀化石 ,但到目前为止仅有安氏大唇犀 (Ch .anderssoni)的少量头后骨骼被记述。维氏大唇犀 (Ch .wimani)最早发现于陕西府谷 ,被记述的材料仅包括头骨标本。最近我们在甘肃临夏盆地发现了大量晚中新世的Ch .wimani化石 ,其中不仅有众多的头骨 ,头后骨骼也相当丰富。本文研究的标本采自临夏盆地内众多的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地点 ,包括和政县的大深沟、南阳山、大山庄、禾托和高家山 ,广河县的后山、兰家山、山庄、寺沟、次滩、沙地沟、阳洼铺子和桥家 ,以及东乡县的双拱北等。在保德的三趾马动物群中 ,大唇犀以Ch .anderssoni和哈氏大唇犀 (Ch .habereri)为代表 ,而在临夏和府谷却是以Ch .wimani为代表。临夏盆地的三趾马动物群中共有 3种无角犀类 ,即Ch .wimani,Acerorhinuscornutus和A .hezhengensis。根据头骨材料的统计 ,Ch .wimani在犀类中占有绝对优势 ,A .hezhengensis和A .cornutus的个体数量很少。与此对应 ,动物群中的无角犀类肢骨明显可以分为 3组 ,其中具中等尺寸的一组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宁夏中宁一板齿犀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野外队与宁夏区测队三分队的部分同志在宁夏中宁干河沟鹰崖采集到一些晚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化石产自一套夹有少量细砾的灰绿、黄色的砂岩层中。采集中有一个相当完整的板齿犀头骨,一枚可能属于三趾马的掌骨及一些碎骨片。板齿犀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板齿犀头骨。  相似文献   

3.
1964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考察队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调查时,在同一层中发现了一个属于Paraceratherium型的巨犀头骨、少量肢骨及一段偶蹄类的下牙床。巨犀化石将茌另文报导;偶蹄类化石,经研究,证实应属于一类原始的鼷鹿化石——嵴齿鼷鹿(Lophiomeryx)。原始鼷鹿化石在我国极少发现,过去仅在内蒙乌拉乌苏发现过一种  相似文献   

4.
张立召 《人类学学报》2009,28(4):432-432
2009年10月2日《Science》杂志第326期刊登了Tim D.white等人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裂谷地区发现并研究的地猿始祖种化石.这些从44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的110件化石标本中可以组合成一副不完整的骨架,包括了头骨的大部分、指骨、趾骨、肢骨和骨盆.研究推测,它是一个身高约120cm,体莺约50kg的女性,其脑量与现生黑猩猩相当.  相似文献   

5.
安徽和县猿人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主要记述了1980年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的一个猿人头骨化石。它是一个男性青年的脑颅,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性状,分类上当属直立人(Homo erectus)。初步研究表明,它在形态上和北京猿人较为相似,但又具有若干较北京猿人为进步的性状。因此,该头骨代表了一种进步类型的直立人。根据目前的认识,它的系统位置似应与较晚的北京猿人相当。  相似文献   

6.
山西榆社盆地中的麂类化石已見記載的有3属10种(P.Teihard de Chardin;M. Trassaert,1937;Zdansky 1925),过去描写的材料比較零碎,多牛仅限于头骨上“角”的部分。 195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陶瓷冶金研究所所长周仁先生贈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批产自山西榆社的化石,其中有一个麂化石的头骨是过去麂化石材料中最完整的。它代表古麂属中一个新种,对于我們了解古麂属的系統关系和头骨上的特性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与头骨化石同层发现的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制品等文化遗物。本文是对该遗址2005—2006年出土动物化石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分析结果。灵井遗址中13%的动物骨骼表面有人工切割痕的产生, 其中切割痕位于长骨骨干部位的约占此类标本总数的98.45%; 同时,在具切割痕的长骨类化石材料中,属于食草动物上部和中部肢骨的分别为34%和41%, 属于下部肢骨的则仅为25%。此外, 灵井动物群中具敲击痕、火烧痕迹、人工使用痕迹的骨骼标本分别占全部观察例数的4.2%、1%、1.32%。总之, 通过对动物骨骼表面保留的上述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与统计分析, 并与埋藏学实验及其他考古遗址相关属性的对比, 表明古人类是这一遗址中大量脊椎动物肉食资源的初级获取者和利用者, 他们是导致这一动物群聚集形成的主要埋藏学因素。同时, 许昌人遗址中大量破碎动物骨骼的出现可能也与古人类敲骨取髓的取食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巨犀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考察队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调查时,根据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同志们所提供的线索,从玛纳斯系褐色层的中部采集到一个相当完整的巨犀头骨和下牙床,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一枚巨犀头骨。在同一层位的另一地点还找到了一段蝽齿鼷鹿的下牙床。这些化石对于确定一直没有化石依据的褐色层的地质时代很有意义。嵴齿鼷鹿化石已经研究发表(邱占祥,1965,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九卷四期);本文是对上述巨犀材料的研究。准噶尔巨犀 Dzungariotherium orgosensis gen.et sp.nov.(图版Ⅰ—Ⅲ)  相似文献   

9.
坦桑尼亚境内的奥杜威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人类化石产地之一,近年来曾陆续发现过不少南猿的化石。1973年秋,考察队在其北部恩杜图(Ndutu)湖沿岸找到了一具直立人的头骨。1976年8月,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关于这次发掘的研究报告指出,这具头骨是一种进化程度相当高的直立人,它代表了一种向智人过渡的类型。这具头骨以及动物化石等是在一个含砂的粘土层中找到的。堆积物可分为上下两层。在上面的一层  相似文献   

10.
陕西府谷晚中新世Acerorhinus属(奇蹄目,犀科)一新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记述的 Acerorhinus fuguensis sp. nov是 Acerorhinus属中一个相当进步的种。府谷 保存完整的标本使我们对Acerorhinus的特征有了更全面且准确的认识。新种以强烈外展的鼓后突和头骨顶面在眶前的骤然收缩区别于塞瓦斯托波尔的A. zernowi和柴达木的A.tsaidamensis。新种下门齿内刃上翻的特点显示Acerorhinus属有向Chilotherium属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天镇的蹄兔化石被定为Postschizotheriumintermedium。这是该属目前所知最好的一批材料,使我们对该属头骨、下颌和牙齿的特征有了更多、更确切的了解。该属头骨吻部拉长变宽,门齿间有长的齿隙;头骨和下颌骨具多个凹陷;上臼齿单面高冠,白垩质发育。这些特征足以把它和所有其他相近的属区别开来。后裂爪兽属似有明显的雌、雄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大小和门齿的形态及粗壮程度上。天镇产后裂爪兽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根据蹄兔化石的进化水平和整个动物群性质判断,比泥河湾典型层位要早,可能应在1。8Ma~2.6Ma之间。  相似文献   

12.
与鄂西巨猿共生的南方古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在非洲。自从1924年达特(Dart)发现第一个南方古猿的头骨以来,已有头骨、肢骨和骨盆等大量的南方古猿材料从非洲的南部和东部发现。从已发现的地理位置来说,这些材料都集中在非洲大陆,它们的分布范围是否更广大?在我国境内有否南方古猿化石存在?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过去,在我国华南的一些洞穴堆积中最常见的高等灵长类化石为猩猩的牙齿,此外就是巨猿下颌骨和大量牙齿的发现。关于巨猿的系统地位至今仍有争论,但除了巨猿以外,在我国有没有可能找到类似南方古猿的化石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孔尼华(G.H.R.Von Koegniswaid,1957)曾经提出在我国华南存在“裴氏半人”的问题。他所列举的牙齿都购自香港中药店,缺乏明确的地点和层位,其形态依据也还有疑问。 1968年春,我所一个野外组在湖北巴东县中药材经理部收集的动物化石中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13.
化石脑颅拥有古动物行为的证据对远古生命的研究来说,化石是必不可少的。一块颌骨——甚至一枚牙齿——就能够指示动物的食性。肢骨可以表明动物的奔跑能力;头骨能够告诉人们动物脑量的大小。不幸的是大脑本身绝不会转变为化石记录的成份,因为神经组织十分敏感,动物死后不久它就腐烂了。然而,古生物学者应用神经生理学家提供的情况,就能研究石化了的大脑解剖构造,从而了解千百万年前就绝灭了的动物的某些行为。  相似文献   

14.
南京汤山猿人洞穴石笋的铀系年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琪  沈冠军 《人类学学报》1998,17(3):171-176
南京市东郊汤山镇石灰岩洞堆积物中发掘到直立人头骨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本文采集该化石层堆积物顶部钙板上连生的石笋,进行铀系测年,给出了化石层年龄上限在42^+∞-7万年B.P.,提示该地点年人超出原有估计。  相似文献   

15.
张邦启 《化石》2019,(1):28-31
<正>2015年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遗址出土20余件古人类化石,其中1件直立人头骨化石将被命名为"东至人"(通称,非学名)。这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江苏南京之后,成为我国第五处发现较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地点。结合近些年来东至华龙洞遗址考古一系列重要发现及科研成果,本文从遗址位置、化石类型、人属特征以及遗址地层发育、气候环境、动植物分布等角度,探析东至华龙洞遗址出土直立人头骨等人类化石的主要特色及重大学术价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30年楊鍾健教授在他所著:“脊椎动物化石之采集与修理”一书中曾提出利用各种酸溶液溶解包裹于骨化石外的岩体以取得完好标本的方法。最近几年我們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黄土中采集了不少嚼齿类、兔形类化石。这些化石以头骨为主,常被保存于埋藏土壤淀积层的鈣貭結核中。因为被坚固的鈣貭所包裹,所以化石保存良好,但  相似文献   

17.
陕西蓝田公王岭及其附近的旧石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所野外队今年夏天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工作期间,从猿人地点及其附近得到一些旧石器,兹报告如下: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层中的旧石器从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地点发掘所得的旧石器有:刮削器2件,石片1件,石核4件,均发现于含蓝田猿人化石的中更新统下部堆积中。石器与猿人头骨化石分别属于同一套古土壤剖面的 A 层(粘化层)和 B 层(淀积层),因此现有石器都比猿人头骨化石的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云南禄丰晚三叠世(Rhaetic)下禄丰组地层中,采集了不少各类脊椎动物的化石,包括十余个保存完好的小头骨。经过初步修理和观察后,可以确定,其中一部分是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s)的兽形爬行动物。此外,尚有几个是保存相当完好的原始哺乳动物的头骨,根据初步鉴定,都可归入广义的三尖齿兽类(Triconodonta)。有的标本与始齿兽科(Morganucodontidae或Eozost-rodontidae)的已知属种很近似,但保存较完好;另  相似文献   

19.
初步报道了缺缺洞发现的猕猴化石。新材料为一具雄性老年猕猴个体的骨架,保存了几乎完整的下颌、全部7节颈椎、9节胸椎、两侧前肢肢骨、右侧后肢部分肢骨以及绝大部分的腕(跗)骨、掌(蹠)骨和指(趾)骨。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猕猴骨架化石。鉴于化石对比材料的缺乏,仅对下颌及牙齿形态进行了描述,并将之与中国已知各化石种进行了对比。由于中国猕猴属各化石种之间的系统关系尚不明确,暂将这批材料作未定种处理,更加深入的研究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20.
科氏仓鼠(Kowalskia)一新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山东沂南马牧池区双泉西山红棕色角砾岩层中的Kowalskia yinanensis sp.nov.头骨和下颌是该属迄今所发现的最完整的材料。这种仓鼠大小接近波兰晚上新世的K.magna,具有和Cricetinua varians相似性状的头骨及下颌。臼齿尖(嵴)发育程度较捷克最晚上新世的K.intermedia稍原始,时代上大致可与之相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