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研制出可在血管内进行“改造”的医用微型机器人,其外形象条毛毛虫,身长仅0.2毫米。它拥有钻机、超声波测量仪、激光器、探照灯、照相机以及测量血压和体温的传感器。更重要的是机器人拥有一合轮斗挖掘机,每秒钟的转速达15万转,井能在一秒的时间里停止,主要用于清除血管壁上的沉积物,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外科手术由于与传统剖腹手术相比具有伤口小、可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因为是一边观察监视器上的图像一边操作手术刀和钳子,往往不能一下子发现病灶,手术时也缺少应有的触感,医生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手术。为弥补内窥镜手术的不足之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按照医生的指令不断调整视野、深入体内帮助医生及时找到病灶的手术机器人。 日前,位于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庆应大学医院,一名外科医生正大声向一台名为“易速普。[自动控制内窥镜手术辅助系统(AESOP)]的手术机器人发出一道  相似文献   

3.
数码技术与心脏起搏器成功嫁接造就的数码心脏起搏器。将帮助心疾患者重新拥有一颗“平常心”。日前,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在本市率先成功安装了一台数码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4.
从1%人类基因组测序到水稻、家蚕基因组测序,从10%人类HapMap项目中国部分到家鸡单体型图,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完成了一系列一流的科研工作,为中国科技界争得了荣誉。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核酸分析平台:拥有ABI3730xl,ABI377,MegaBACE等先进的测序仪共112台,日产可达5千万高质量碱基,单碱基正确率大于99%。拥有SEQUENOM,Illumina等先进的基因分型仪器。强大的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拥有IBM,SUN,SGI,曙光等7台超级计算机,近百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成熟的实验和分析流程:拥有经过大型项目锤炼的基因组测序,基因表达分析,基因分型,基因…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等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呈年轻化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骨状况诊断,拥有一台可以信赖的、可以方便地应用的骨测量仪器显得更为重要。超声波骨测量技术是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一种,本文对超声波测量法的最新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CT发展概况 X线CT是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之一.1972年国际上首次出现后,由于其在医学临床上有显著的实用诊断价值,因而获得了迅速发展。据统计,1974年全世界拥有CT仅60台,而到1983年达到了6900台,在十年中拥有量增加了115倍。历年累计装备情况见表一: 预计目前拥有量约8000台,年产能力2000台左右。X线CT在技术上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在十余年时间里,很快地从第一代产品发展到第四代,扫描时间从2~6分钟缩短到2~5秒钟,每台CT装备的检测器从几只发展到10、10~2甚至10~3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在最深海沟发现罕见细菌海床的平均深度是4 000米,而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谷底深度接近11 km。日本研究人员借助一台远程操控机器人,发现了一个细菌群落正在茁壮成长,这种被称为"异养微生物"的细菌并不能自己产生食物,必须"猎食"水中的其他微生物细菌才能得以生存。  相似文献   

8.
在法国南部已开始使用了一种称为Rosal的机器人来嫁接玫瑰。这种机器立于茎旁,握住茎杆,然后做T形切割。Le-Luc-en-Provence的Selection Meilland和Pellenc、及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其他研究所和公司合作发明了这种机器人。用此机器人操作将一种新培育的玫瑰品种的芽嫁接到砧木上用于销售。  相似文献   

9.
《生物产业技术》2009,(5):11-12
设置在世界各国的大约600台新一代测序仪中.现阶段日本大约拥有20台。日本文部科学省计划在本年度内提出测序基地扩建的补充预算要求。最近十几年间基因测序变得快速化和低成本化,其原因是材料的制作工艺提高以及测序仪的性能提升。最近,  相似文献   

10.
饭来伸手,药来张口,将要变成事实。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病房,病人可以自动地得到护理和享受想要得到的东西。这一设计的初衷是为病人和老人提供自动化服务,后来发现这一技术也可以为卧床不起的病人提供服务。整个病房的各种装置均由中央电脑控制。 病房的关键是拥有一个智能床。智能床有221个小型压力传感器,这样可以得到病人活动的记录数据。当病人对传感器施压时,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汤大同 《生理通讯》2006,25(1):15-16
笔曾于本刊2004年二期撰介绍美、13等国已于近年研制成机器人动物,如机器人鼠(Roborats)、机器人大蟑螂(Robo—roach)等,它能够完成电子机器人所不能涉及的工作。但据我国青岛媒体不久前报道,由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苏学成教授领导的科研人员与医学生理学专家密切合作,已于今年(2005年,笔注)五月填补了我国这项空白,成功地研制成机器人鼠。  相似文献   

12.
生病时,不用忍受打针、手术之苦,只要服下一粒小药丸,里面的微型医疗机器人就会在体内四处游走,消灭病菌;外科手术,不用轻易切肉换骨,医疗机器人会为你"微创"治疗,大大减轻传统手术痛苦;突发疾病,不怕身边没有名医,远程手术机器人会在医生的数字虚拟指挥下为病人治疗……这些从前仅存在于科幻世界的梦想,如今正被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向现实:医疗领域中的医用机器人,已经在运送物品、移动病人、临床诊疗和手术、康复护理和医用教学等方面一显身手,改变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学习——学生的福音。多年的讲学性教学方法让很多学生成了机器人,机械地接受老师传达的内容,刻在脑子里。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而不是拥有了能力。我们不能完全的批判讲学性学习的缺点,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确实是不完善的.。而新课标提出的探究性学习,弥补了讲学性学习造成的不足,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饭来伸手,药来张口,将要变成事实。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病房,病人可以自动地得到护理和享受想要得到的东西。这一设计的初衷是为病人和老人提供自动化服务,后来发现这一技术也可以为卧床不起的病人提供服务。整个病房的各种装置均由中央电脑控制。 病房的关键是拥有一个智能床。智能床有221个小型压力传感器,这样可以得到病人活动的记录数据。当病人对传感器施压时,传感器上的电子信号会发生变化,并传送给监视每个传感器的电脑。电脑按所编的  相似文献   

15.
生物工程研究所中心仪器室于2001年9月引进一台ABI公司2000年推出的新产品3100型遗传分析仪,它采用毛细管电泳方式和先进的荧光检测系统、激光光源双向激发,确保每个样品接受的激光强度均等,从而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运行4个月来,已测试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各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等部门的样品500余个,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分析长度为600~800个碱基,测序准确度不低于98.5%。我们拥有最新型的仪器,我们更拥有已从事测序工作10年的专业人员,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条件和技能来为您完成测序工作。无论是质粒、噬菌体还是PC…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治疗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潜水生理学教研室于1987年5月起,开展高压氧治疗临床疾病的技术服务,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教研室主要任务是从事潜水医学教学、科研,也接受一些潜水疾病例如减压病的治疗。拥有各种类型的加压舱多台,并配有较先进的相关设备。这些设备原只用于模拟高气压环境,借以研究人体在高气压环境  相似文献   

17.
鸽子具有集群和归巢习性,善于远途负重与持续飞行,导航和空间认知能力卓越,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机器人研究。鸽子机器人通过对鸽子脑内特定的神经靶点施加神经信息干预以实现运动行为控制。本文根据鸽脑内的分层多级神经调控靶点分布,分别对基于感觉系统、动机和情绪系统或皮层以及中脑运动区的鸽子机器人研究进展进行分类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利用鸽子机器人开展空间感知、侦察勘测和反恐搜救等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10-I0010
英国一家医院首次采用一个革命性创新机器人进行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时,此机器人能进入心脏,让医生能够随时通过显示屏清楚地看到患者心脏内部的情况,从而下令让机器人精确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越来越严重,医疗护理机器人的开发,今后将会有大量的需求,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医疗护理机器人的开发将是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提出了基于Bayesian正则化的多层感知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提取人体肘关节运动角度,解决了普通神经网络对于表面肌电信号这一复杂亚高斯随机信号泛化能力不强的缺点,有助于将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推向医疗护理机器人研发的实际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灵活准确的运动控制是仿生软体机器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难题.但对全软体动物而言,经过长期进化选择,其神经系统运动控制功能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运动执行功能之间的优越配合,可以产生灵活多样、收放自如的运动,且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因此,对软体动物的运动控制机制进行深度仿生研究可以为提升软体机器人的性能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选择水母、水蛭、线虫、果蝇幼虫等无脊椎全软体动物作为分析对象,介绍其运动行为的神经肌肉基础,并结合相关神经力学模型介绍全软体动物运动神经控制机制的特性.通过对比不同的仿生机器人与全软体动物原型,提出了借鉴神经力学模型对仿生机器人设计进行改进的思路.最后,分析了现有全软体动物运动的神经力学模型的不足,提出了系统性研究全软体动物运动控制机制和神经力学建模的思路,并展望了软体机器人进行运动控制仿生的方式以及高性能软体机器人的潜在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