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针对引导序列的5′-引物和针对恒定区的3′-引物,常规PCR程序只使所选5株单抗10个可变区cDNA中的4个得到放大.新设计的程序增设了一个反应时相:94℃ 1 min,37℃ 6-8min,循环1-3次,只加入5′-引物,补充3′-引物后,转入常规PCR循环,10个可变区cDNA均获放大.此程序被命名为“单引物预掺入PCR”.  相似文献   

2.
将分别携带SHIV—KB9(SIV/HIV—1KB9)基因组的3′端和5′端的两个半长克隆,体外连接成SHIV—KB9全基因组克隆。含有全长基因的质粒培养时易发生同源重组和缺失,采用JM109作为宿主菌以及30℃、低转速的培养条件,可保持质粒的稳定性。通过PCR,RT—PCR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gagp27核心抗原滴度检测表明:感染性克隆SHIV—KB9可有效在人、恒河猴及食蟹猴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检测博尔纳病病毒(BDV)RNA的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方法根据已知的BDV p40基因序列设计上游引物sp1;提取BDV(H1766株)持续感染OL细胞的总RNA,用引物sp1和oligo dT进行3′RACE扩增,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并转化到大肠埃希菌中,制备阳性菌落的目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同时对检测BDV RNA的3′RACE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检测BDV RNA的3′RACE技术;所获得的BDV p40基因的3′末端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BDV(H1766株)p4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本方法对BDV RNA(mRNA)具有特异性,但对BDV p40基因重组质粒无扩增结果;并且可以检测到0.04 ng以上含量的BDV感染细胞的总RNA。结论检测BDV RNA的3′RACE技术可以排除实验室污染造成的BDV基因扩增的假阳性,并可用于进一步分析BDV基因序列的特点以及评价BDV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4.
利用Red系统快速敲除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60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ed重组系统和最近构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acmid在大肠杆菌BW25113中快速地敲除BmNPVorf60基因。从大肠杆菌BmDH10Bac中提取BmNPVbacmid,将其电转化到含有质粒pKD46(能表达Red重组酶)的大肠杆菌菌株BW25113中,获得了可用于BmNPV基因打靶的菌株BW25113-Bac。设计一对长63bp的引物(5′端为orf60基因的左右同源臂,长45bp;3′端长18bp,为氯霉素抗性基因(cat)的首尾序列),以pKD3质粒(含cat)为模板,PCR扩增携带orf60左右同源臂的cat,即打靶线性化片段。将该线性化片段电转入BW25113-Bac菌株,在Red重组酶的作用下,线性化片段与BmNPVbacmid中的orf60基因发生同源重组。设计3对特异引物,用PCR方法证明cat成功地替换了BmNPVorf60基因。重组bacmid DNA转染BmN细胞后,Western blot分析未检测到orf60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检测猪FGL2基因cDNA末端序列并对该基因结构初步分析。α-32P dCT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cDNA探针筛选猪基因组DNA文库;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以猪正常小肠及心脏组织提取新鲜总RNA,反转录后作为模板,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Advantage 2 聚合酶混合物进行PCR扩增;依据猪与人FGL2基因3′端已知同源序列设计PCR上游引物,以人FGL2基因3′末端序列设计下游引物,以猪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Advantage 2 聚合酶混合物进行PCR反应;PCR载体重组质粒DNA亚克隆扩增。同位素探针未能筛选到特异阳性克隆,RACE反应检测到特异性转录起始位置及第一个转录终止位置,但仍未检测到第二个转录终止位置。猪基因组DNA行PCR扩增成功检测到猪FGL2基因3′末端未知序列及第二个转录终止位置。  相似文献   

6.
全细胞多重PCR检测蓝藻、微囊藻及产毒微囊藻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三对分别针对微囊藻、蓝藻16S rDNA及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B的保守序列的特异性引物209F/409R、27F1/409R、MTR/MTF,其中409R为一条共用引物。设计并优化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蓝藻和微囊藻的两重全细胞PCR方法和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蓝藻、微囊藻和可产毒微囊藻的三重全细胞PCR方法,并且测试了这两种PCR反应的灵敏度区间,分别为105~103cell·mL-1、105~102cell·mL-1。对采集水库水样检测结果表明双重全细胞PCR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对天然水样的检测,三重全细胞PCR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培养藻细胞的筛查。全细胞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在水体微囊藻毒素检测预警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RD-PCR技术制备HIV基因芯片探针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利用限制性显示 (RD PCR)技术快速分离HIV 1基因片段制备DNA芯片探针 .以Sau3AⅠ酶切HIV基因 ,得到许多大小适合芯片的限制性酶切片段 .然后在片段两端接上接头 ,根据酶切位点、接头的序列设计通用引物 .在该通用引物的 3′端分别延伸一个碱基后 ,通过引物间的两两组合 ,将PCR反应分成 10个亚组 .纯化各组PCR产物 ,克隆到T载体上 .阳性克隆经鉴定、扩大培养后提取质粒 .以质粒为模板扩增靶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 .每个亚型得到了十几个 10 0~ 10 0 0bp的HIV基因片段 .研究表明 ,RD PCR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快速制备基因芯片探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修复突变绿色荧七蛋白(GFP)基因的反式剪接核酶,分别构建包含突变的GFP基因的XYQ5/10-pGEM重组质粒、XYQ5/10—pEGFP—C2重组质粒及用于修复该突变基因的反式剪接核酶载体trans—rib—CMV2。通过对体外共转录XYQ5/10—pGEM和trans—rib—CMV2重组质粒的RNA产物进行RT—PCR检测核酶细胞外剪接效果;通过XYQ5/10-pEGFP-C2和trans—rib—CMV2重组质粒共转染HeLa细胞检测核酶细胞内的剪接效果。结果显示,XYQ5/10—pGEM、XYQ5/10-pEGFP-C2及trans—rib—CMV2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反式剪接核酶在细胞外及细胞内都可以修复突变基因。虽然效率不高,但为今后更大规模地研究设计反式剪接核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证实乙型肝炎病毒( HBV) 3022 ~1787 核苷酸缺失突变体编码蛋白TS′X′( 源于DNA 聚合酶读码框架, T为TP 区, S′为部分缺失的spacer 区, X′为截短的X 蛋白) 具有抗α干扰素( IFN-α) 作用并确定其功能区域,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扩增获得TS′X′全长及片段TS′( 含TP 区及部分缺失的spacer 区) , 并克隆于pcDNA3. 1 /HisC 载体。重组质粒以FuGENE6 转染Huh7 肝细胞,48 h 后裂解细胞, 以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 证实目的蛋白可在Huh7 肝细胞中表达。重组质粒及空载体pcDNA3. 1 /HisC 分别与IFN-α反应报告质粒p6-16CAT按分子数5∶1、10∶1、15∶1、30∶1 共转染Huh7 肝细胞, 转染后48 h 给予终浓度为100 IU/ml 的IFN-α2a 刺激, 作用24 h 后裂解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胞内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 含量。结果显示, 与空白载体相比, 随着TS′X′及TS′重组表达质粒转染量的递增, Huh7 胞内CAT 值逐渐降低( n=6, P <0. 05) , 但TS′X′与TS′之间无显著差异( n =6, P >0. 05) 。本研究证实, HBV 3022 ~1787 核苷酸缺失突变体编码的TS′X′蛋白可抑制Huh7 细胞对IFN-α的反应性, 其活性与其N端TP及部分缺失的spacer 区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从实验感染猪水泡病病毒(SVDV)的乳鼠组织中提取RNA,利用长距离的RACE技术,扩增出覆盖SVDVHK′1/70株全基因组的2个忠实性的cDNA重叠片段(3′PCR片段和5′PCR片段),分别克隆进pGEM-T Easy载体。利用AatⅡ和BssHⅡ酶切含5′PCR片段的重组质粒,回收目的片段,定向克隆于含3′PCR片段的重组质粒,构建出了SVDV HK′1/70株全长cDNA重组质粒,然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K′1/70株基因组全基因组序列长7 401 nt(poly A除外),其中5′NCR长743 nt,该毒株蛋白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为6 558 nt,编码一个长2 185个氨基酸的聚合蛋白,3′NCR长102 nt,其后是至少含有74个A碱基的poly A尾。在HK′1/70株全长cDNA序列的5′端引入了T7启动子序列,在poly A3′端引入了Psp1406Ⅰ识别序列。通过序列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HK′1/70属于第Ⅱ抗原遗传群,SVDV与CB5的遗传关系最近,且位于CB5遗传进化树的分支上。HK′1/70株全长cDNA的序列测定及构建,为拯救SVDV和在分子水平进一步深入研究SVDV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