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精子经已知的致断剂平阳霉素处理后与去透明带地鼠卵受精,继而制备人精子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平阳霉素20μg、40μg、60μg/ml各剂量组均诱发出了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畸变;其畸变精子率依次为39%、44%、52.4%,其断裂均数依次为1.90、2.70、3.86,与对照组的畸变精子率4%和断裂均数0.07分别进行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本研究为检测化学物质对人精子中染色体的致断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离体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2.
丝裂霉素C诱发人精子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天华  刘鸿禧 《遗传学报》1997,24(4):291-295
人精子经最终浓度分别为7.5,15.30μg/ml丝裂霉素C(MMC)处理1h后与去透明带地鼠卵受精,制备第1次卵裂中期相进行核型分析,以探讨MMC对人精子的诱变效应。结果显示明显的量效关系。染色单体型畸变是诱发畸变的主要类型,但仍观察到一定数量染色体型畸变,表明MMC作用于人精子与通常拟紫外线致断剂作用于体细胞诱变的结果并不完全一样。36.89%的诱发畸变为重接型,表明金黄地鼠卵母细胞内的修复系统能够修复MMC所引起的人精子DNA损伤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继证实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PYM) 不仅能诱发高等植物染色体畸变[+j,而且也诱 发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并提高其姊妹染色单 体交换(SCE)频率f21的研究之后,再次通过染 色体畸变和SCE测试体系,进一步探讨了PYM 三种成份A A,和人对CHO-K 1细胞染色体 畸变和SCE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平阳霉素三种成份诱发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抗癌新药平阳霉素(PYM)三种成份(A_2、A_5、A_6)诱发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效应。结果表明PYM的主要成份A_5的诱变能力显著高于A_2和A_6,从而找出了平阳霉素诱变能力大于博莱霉素的原因。同时观察到平阳霉素可诱发出大量特异的散碎型染色体畸变。上述三种成份诱发的畸变绝大多数属于染色体畸变,很少有染色单体畸变。另外并出现大量的微核,证明PYM很可能是一种不依赖S期效应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中国地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髓细胞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的影响.方法:采用80、40、20、10、5μg/mL 5个剂量组的槲皮素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条件下处理体外培养的中国地鼠肺成纤维细胞(CHL)3小时后更换新鲜培养液,恢复生长21小时后收获细胞制片.体内试验以10000、5000、2500mg/kg剂量的槲皮素给ICR小鼠灌胃后取股骨骨髓、两侧睾丸进行制片.观察槲皮素对三种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的影响.结果: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条件下槲皮素在浓度>10μg/mL均能够诱导CHL细胞染色体断裂和交换等,染色体细胞畸变率显著增加(P<0.01);而槲皮素各剂量组未引起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断片、交换、畸变细胞率显著增加,亦未引起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断片、易位、畸变细胞率、常染色体单价体、性染色体单价体显著增加.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槲皮素对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显示出明显致突变性,存在潜在的遗传毒性,对体内哺乳动物体细胞及生殖细胞染色体无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形成的关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0.025—0.4μg/ml),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畸变与不同细胞周期形成的微核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ACF),未经培养的G_0期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NC-MNCF)以及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C-MNCF),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可用幂回归方程描述;(2)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全然无关的NC-MNCF,和C-MNCF一样,与ACF呈良好的正相关;(3)用胞质分裂阻滞(CB)法,检测MMC诱发的CB-MNCF,较C-MNCF无显著提高,MNCF/ACF的比值较小,并随着MMC剂量增加从0.15左右降到0.03。所有上述结果表明,不能简单理解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间的关系,在分裂的细胞群体中,中期染色体畸变可能仅是微核形成的一种来源。  相似文献   

7.
李欣  郑履康  邓丽霞  张桥 《遗传学报》2001,28(7):589-594
为研究苯系物暴露工人精子常染色体数目畸变.用地高辛标记的9号染色体探针(D9Zl)和生物素标记的18号染色体探针(D18Z1)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测定精子9、1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率.车间空气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86.49mg/m3,高于国家卫生标准1倍,苯暴露工人尿粘糠酸(ttMA)显著高于对照组.共计数14名暴露工人136401条精子,16名对照工人156955条精子.暴露组9、18染色体双体精子率(分别为0.168%±0.063%、0.055%±0.031%)和二倍体精子率(0.073%±0.045%)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数值(分别为0.050%±0.030%、0.033%±0.025%和0.040%±0.036%);暴露组9、18号染色体缺体率(分别为0.206%±0.047%,0.068%±0.044%)高于对照组值(0.067%±0.037%、0.048%±0.034%).总数目畸变率(0.570%±0.144%)亦高于对照组值(0.218%±0.071%).实验表明接触较高浓度苯可引起长期暴露者精子常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TRF1和TRF2在砷致MGC803细胞染色体畸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1和2(TRF1和TRF2)在砷致MGC803细胞染色体畸变中的作用,探讨砷致细胞增殖及癌变的可能机制,以人MGC803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染色体分析检测畸变率及有丝分裂指数(MI)、Western印迹检测TRF1、TRF2、PCNA表达。结果表明,0.625μmol/L As2O3处理MGC803细胞4周后,PCNA表达及有丝分裂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显示细胞分裂增殖增强;染色体分析显示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畸变类型以融合染色体(即双或多着丝粒、环形染色体)为主;同时,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表明TRF1表达上升,而TRF2表达下降。研究结果提示低浓度砷通过上调TRF1表达和下调TRF2表达,导致染色体畸变率增加以及基因组稳定性下降,从而加快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中草药金荞麦的致突、致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荞麦1-5000μg/皿的7个剂量,对Ames 4个标准菌株(±S9)未诱发阳性突变;对正定霉素和甲基甲烷磺酸醋所诱发的TA98和TA100菌株的回复突变,具有杭突变作用;对NIH系小鼠未见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加;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染色体(±S9)无诱发畸变作用;对NIH系小鼠的生殖能力和胎鼠的生长发育未见不良影响,对胎鼠外观、骨骼、内脏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苯系物暴露对工人精子染色体的损伤 ,用 4条DNA探针与间期精子核染色体进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同时检测精子 1号、18号染色体数目畸变和 1号染色体结构畸变 (末端缺失与重复 )。作业车间空气中苯的时间加权浓度 (TWA)为 4 2 2 9mg m3,高于国家卫生标准 (6mg m3)。暴露组工人尿粘糠酸 (ttMA)高于对照组。共计数15例暴露组工人 14 4 2 82条精子 ,14例对照组工人 135 937条精子 ,杂交效率为 99 85 %。非整倍体测定结果 :暴露组精子 1号、18号染色体双体率 (分别为 0 0 88%± 0 0 4 1% ,0 0 87%± 0 0 4 9% )显著高于对照组 1号、18号双体率(0 0 4 5 %± 0 0 2 4 % ,0 0 5 3%± 0 0 2 8% ) ;暴露组 1号、18号染色体缺体率分别为 (0 11%± 0 0 5 9% ,0 0 75 %±0 0 3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数值 (0 0 4 8%± 0 0 18% ,0 0 4 5 %± 0 0 2 4 % ) ;而二倍体精子率 ,两组差别无显著性。结构畸变测定结果 :暴露组 1号染色体的末端重复率、末端缺失率 (分别为 0 16 %± 0 0 37% ,0 14 %± 0 0 5 3% )显著高于对照组数值 (分别为 0 0 82 %± 0 0 2 3% ,0 0 6 9%± 0 0 2 8% ) ;暴露组 1号染色体着丝粒重复率及着丝粒缺失率(0 10 %± 0 0 35 % ,0 10 %± 0 0 4 1% )显著性高于对  相似文献   

11.
史庆华  施立明 《遗传学报》1990,17(4):269-275
本文以C57BL/6J小鼠为材料,以骨髓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和生殖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为指标,对国产减毒麻疹活疫苗的遗传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麻疹疫苗可引起小鼠骨髓微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率以及精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与接种剂量和接种后的时间有关;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氯化二丁基锡对雄性小鼠睾丸和精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玉瑶 《动物学报》2000,46(4):392-398
成年雄性小鼠腹腔注射 0 0 2 5~ 0 40 μg/kg/d氯化二丁基锡 (DBTCl) ,染毒 7d。实验温度 2 2± 2℃ ,光∶暗 =1 2h∶1 2h。结果表明 ,DBTCl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毒性影响很强。在≥ 0 0 5μg/kg剂量作用下 ,小鼠睾丸重量、精子存活率和密度明显下降 ,精子畸形率明显增加。观察发现 ,在 0 0 2 5~ 0 0 5μg/kg低剂量组中精子头部畸形率较高 ,而在0 2 0~ 0 40 μg/kg高剂量作用下 ,精子尾部的畸形率明显增加。剂量大于 0 1 0 μg/kg处理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DBTCl和雄性小鼠生殖指标之间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DBTCl对精子存活率和精子密度 7d的ED50 值分别为 0 1 7和 0 1 9μg/kg。本项研究为有机锡化合物引起哺乳动物精子畸形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60Coγ射线辐射中国水仙的细胞学诱变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60Coγ射线辐射中国水仙三年生鳞茎,首次研究了辐射后中国水仙鳞茎M1代形态损伤、剂量效应曲线、细胞学变化及其与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60Coγ射线抑制细胞分裂,降低细胞分裂指数,引起中国水仙的形态损伤,并诱发中国水仙染色体畸变和核畸变,畸变类型丰富。在染色体畸变中染色体桥的发生频率较高,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染色体断片率提高。细胞核畸变中,微核发生率最高。核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与剂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4、0.9829,线性方程表达式分别为Y=-0.085 1.0385X,Y=-9.6727 2.3697X。间期细胞微核率与分裂期染色体畸变率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BGC823和A549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俊琳  曹波  王应雄 《遗传》2005,27(6):877-881
癌细胞的一个显著细胞遗传学特征是染色体非整倍性畸变,但其畸变的机制至今仍然不清。因此,本文从与染色体分离直接相关的着丝粒点变异的角度,采用Cd-NOR同步银染技术对BGC823细胞和A549细胞染色体Cd变异进行了分析,以探索癌细胞非整倍性畸变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BGC823细胞染色体Cd缺失率为1.75%、迟滞复制率为0.28%、小Cd率为1.82%、Cd-NOR融合率为0.95%,与正常人胚胎绒毛细胞染色体Cd相比较,BGC823细胞染色体Cd缺失和Cd-NOR融合显著升高(P<0.0125),而Cd迟滞复制和小Cd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2)A549细胞染色体Cd缺失率为2.73%、迟滞复制率为0.94%、小Cd率为1.73%、Cd-NOR融合率为0.71%,与正常人胚胎绒毛细胞染色体Cd相比较,A549细胞染色体Cd缺失和Cd迟滞复制显著升高(P<0.0125),而小Cd和Cd-NOR融合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BGC823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畸变可能主要源于Cd缺失和Cd-NOR融合,而A549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畸变可能主要源于Cd缺失和Cd迟滞复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用~(6O)Coγ线照射一种革螨——上海真厉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用~(6O)Coγ线(剂量1—50Krad)照射雌性革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有:染色体裂隙、断片、微小体、环形染色体、粉碎化和多倍体,染色体断片是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并观察到微核的形成。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剂量与畸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5,P<0.025),配得曲线回归方程为Y=3.27+14.49lg(X+1)。  相似文献   

16.
以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为实验材料,从微核、染色体指标研究大葱提取液对分裂旺盛细胞的致突作用,为开发大葱提取液的药用价值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0%和50%大葱提取液均可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微核、染色体发生畸变,其中20%诱发微核数目最多,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最高。一定浓度的大葱提取液可干扰正在分裂细胞的染色体行为,最终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7.
邓承宗 《动物学研究》1992,13(2):185-192
本文评价了所选用的DNA修复抑制剂对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染色体畸变频率的影响。以拓扑酶Ⅰ的一种抑制剂——喜树碱(0.05—0.3μg/m1)处理HCMV感染的人类PBLs30小时,结果导致HCMV诱发的染色体损伤频率显著的协同性增加(P<0.O1)。另一方面以ADP核糖聚合酶的一种抑制剂——3—氨基苯酰胺(3—AB)(3—30μg/ml),或者拓扑酶Ⅱ的一种抑制剂——新霉素(3—30μg/ml)处理HCMV感染的PBLs30时小,染色体损伤频率未见明显增加。在喜树碱处理的HCMV感染细胞中,染色单体型断裂包括染色体交换是染色体畸变的主要类型,这提示HCMV感染与单链NDA断裂有关,这些发现还提示,HCMV感染不会造成通过3-AB或新霉素敏感途径修复的直接DNA损伤。  相似文献   

18.
稀土元素钬对蚕豆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屈艾  汪承润  薄军 《遗传》2004,26(2):195-201
运用氧化钬与稀硝酸反应制备结晶,以去离子水溶解并且稀释成梯度溶液,对蚕豆根尖染毒6 h,分别修复培养22h和24h,观察根尖变化,统计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有丝分裂指数。结果表明,4mg/L(以氧化钬质量体积浓度计)以下剂量对根尖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递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逐步上升,有丝分裂指数逐步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稀土元素钬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同时,不同修复组在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有丝分裂指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微核率22h修复组低于24 h 修复组,而染色体畸变率和分裂指数均高于24h修复组。微核检测应在染色体畸变检测之后进行。 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金不换鲜三七液特殊毒理学效应的致突变性。以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睾丸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及小鼠致畸试验为指标,研究金不换鲜三七液的安全性。结果:(1)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低,中,高3个剂量组小鼠肌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7%,0.2%和0.9%,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阳性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大大增高。(2)小鼠睾丸减数分别细胞染色体畸变;在本实验条例上,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60Co线引起伤害真厉螨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报道用60Coγ线照射一种地革螨-上海真厉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用60Coγ线(剂量1-50Krad)照射雌性革螨,引起的染色体裁畸变类型有: 染色提裂隙、断片、微小体、环形染色体、粉碎化和多倍体,染色体断片是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并观察到微核的形成。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剂量与畸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5, P<0.025), 配得曲线回归方程为Y=3.27+14.49lg(X+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