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改良Knop’s固体培养基、原生境腐殖质土和红壤分别培养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e)孢子,光学显微镜及解剖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比较了3种培养方法对其配子体发育和有性繁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扇蕨的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成熟孢子黄褐色,赤道面观为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毛状体在原叶体阶段出现。有性生殖周期长及配子体发育成幼孢子体的百分率低是扇蕨在配子体世代的主要濒危原因。此外,红壤固有的理化性质导致扇蕨配子体发育极其缓慢、精子器和颈卵器发生的时间间隔过长使其不能受精产生孢子体。原生植被遭受破坏引起的林下腐殖质土消失、红壤裸露,加剧了扇蕨的濒危。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特有珍稀植物蓑衣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var. pendula)的地理分布、自然生境概况及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等种群特性进行研究,并掌握其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及种子散布和萌发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蓑衣油杉在云南省华宁县主要分布于平地和吗哒等山区村寨周边地区;现有蓑衣油杉自然居群均为小种群,高群集分布,年龄结构不合理,种群处于相对不稳定阶段;虽然种子的种翅特征利于远距离传播,但可育种子产率极低,种子向幼苗难以转化使其有性生殖受阻,生活史趋于断裂,是最终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内因之一;自然生境的严重破坏、成年植株的过度采挖对蓑衣油杉种群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也是造成部分野生种群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外因。本文还针对蓑衣油杉的濒危机制提出进行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喙毛茛泽泻的生活史特征及濒危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是1种水生濒危植物,目前我国仅在湖南茶陵的湖里沼泽中生存有1个种群。在自然生境中,它在水深5~10 cm条件下生长良好,植株挺水。该植物以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生殖,无性繁殖体对种群的补充是保持自然种群大小的重要途径。虽然种子产量不是限制因素,但无性繁殖体和种子传播受限制、种子生活力及萌发率低、幼苗生长慢、在自然群落中竞争能力差、生境破坏很可能是导致这种植物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渐危植物格木的濒危机制及其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调查考察格木的地理分布以及定点监测格木天然林的种群结构和动态。人工森的生长与生境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怀及群落特性,并分析了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原因。格木才质优良,人们过度砍伐是其种群数量变小,地理分布变窄的原因之一。格木生境,如温暖、光照强、水分条件好,否则生长不良或难以生存。格木的繁殖依赖于种子,但其种子具有透水的坚硬咎皮,难以萌发,且易曹病菌和蛀虫为害,因而天然更新能力弱,  相似文献   

5.
汪盛  刘恩德  夏漪  戴锡玲 《植物研究》2015,35(4):499-503
研究了重金属铅对水蕨、中华桫椤和扇蕨孢子萌发及其对水蕨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浓度的增加,水蕨、中华桫椤和扇蕨孢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在低于10-4 mol·L-1的环境中,水蕨孢子可以正常萌发;在低于10-5 mol·L-1的环境中,中华桫椤和扇蕨孢子能正常萌发;水蕨、中华桫椤和扇蕨的孢子都对铅具有一定的耐受性;铅对水蕨配子体的发育存在一定影响,铅使水蕨配子体呈不规则的心脏形,多发育为雄配子体;精子器凹陷入原叶体边缘;配子体细胞中叶绿体分布不均匀。本研究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筛选后备植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中华双扇蕨(Dipteris chinensis)濒危原因,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对其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双扇蕨孢子萌发能力较强,萌发方式为Vittaria型,配子体萌发为Marattia型.中华双扇蕨孢子繁殖不受温度影响,而湿度显著影响孢子繁殖过程,湿润环境中孢子正常萌发,并形成心形配子体,顺利...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特有单属种孑遗植物四合木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肇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为高群集分布,种群曲线属Leak凸型.年龄结构不合理,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ê型,且将演化为小种群,群落内的生境异质性显著,种群处于不稳定阶段.四合木从开花期到结果期,生殖分配 (RA) 呈下降的趋势,生殖过程中胚胎发生败育、种子向幼苗难以转化使其有性生殖受阻,生活史趋于断裂,是最终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内因.分布区城市化、工业化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其种群孤立和生境破碎化是物种导致濒危的外因,四合木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下降造成遗传多样性逐步丧失.同时提出对我国特有植物四合木进行异地保护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和随机取样法,对仅产于陕西勉县的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 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W. T. Wang)群落的维管植物组成、垂直结构和分布区类型及其种群特征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该种类的濒危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秦岭石蝴蝶为喜阴植物,仅分布于山体海拔约640 m的区域,种群面积仅约42 m2;土壤为黄棕壤,呈中性(pH 6.50),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低,有效铁、有效镁、有效钠和有效钙含量则较高;秦岭石蝴蝶种群中个体数量约1000株,多生长于覆有土壤或苔藓的岩石上,也有部分成年个体生长在裸露且瘠薄的岩石上。秦岭石蝴蝶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28种,隶属于23科28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4属4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19科23属23种,优势科和优势属不明显。秦岭石蝴蝶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优势种为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灌木层优势种为华西小石积( Osteomeles schwerinae Schneid.),草本层优势种为裂叶荨麻( Urtica lobatifolia S. S. Ying)。该群落维管植物科的分布型以热带分布型科为主,其中泛热带分布型科占明显优势;属的分布型以温带分布型属为主,其中北温带分布型属占优势;中国特有分布的科和属均很少;总体上看,该群落具有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在秦岭石蝴蝶种群的不同样方中,成年个体和幼苗数量均有一定差异,成年个体占14.6%~37.5%,幼苗占61.3%~80.0%,幼苗数量明显高于成年个体;各样方的单株叶片数为7~9,冠幅为6.0~7.2 cm,大多数样方的单株结实量小于4,表明在同一个种群的不同生境中秦岭石蝴蝶的分布和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推测种群规模较小、分布范围狭窄以及人为干扰可能是造成秦岭石蝴蝶濒危的主要原因,而人为干扰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山茶科濒危植物猪血木的生态与繁殖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地区发现濒危和特有植物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80余株个体及其自然居群,通过其生境条件,分布格局,群落组成,物候,种子散布和种子萌发实验等研究。结果显示该植物生长繁殖正常;其种子散布以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等鸟类散布为主,但鸟类消化处理不是其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湿度保持是其种子保持活力的重要条件;其种子无休眠期,同时探讨了该植物的濒危状况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笔者在调查三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及地方特有植物的过程中 ,新发现 2种濒危植物在库区淹没带 1 ) 有分布。由于是永久性淹没 ,必然会造成该区这部分濒危植物种群及其生境的消失 ,应引起有关科研及保护部门的重视。以下就这 2种植物的分布、用途 ,在库区淹没带的生境、种群数量、伴生植物及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引种适应情况等进行介绍。1  松叶蕨 Psilotum nudum(L.) Griseb.松叶蕨 Psilotum nudum( L.) Griseb.又名松叶兰 ,铁扫把 ,是国家第二批重点保护植物 [1 ,2 ] ,松叶蕨科 ( Psilotaceae)附生蕨类 ,分布于台湾、广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