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茶卡- 共和盆地及其毗邻地区位于青海省的东部, 约处于北纬34°45′~ 37°00′, 东经98°45′~ 101°30′。海拔2 800~5 305 m, 面积约38 300 km2 , 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类型。本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59 科、277 属、854 种。分别占青海省总科数的65 . 56%、总属数的54 .53%、总种数的37 . 37%。区系特征如下:1、种类相对较贫乏, 木本更贫乏。2、就属的层面而言, 本区属于以北温带成分, 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 兼具旱生温性、耐寒温性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3、许多种、属和热带类型均以本区为边缘分布区, 因而区系的边缘性质明显。4、为青藏高原高寒区系、黄土高原温性( 草原)植物区系和亚洲东部荒漠区系在我国的交汇过渡区, 区系的过渡性质明显。5、是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的一部分。6、是青海植物区系或“唐古特植物地区”划分植物亚地区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源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源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约处于北纬31°30′~33°53′,东经92°35′~97°35′。海拔3500~5900m,面积约50590km2,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类型。本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61科、279属、996种。分别占青海省总科数的67.78%、总属数的54.92%、总种数的43.59%。区系特征如下:(1)种类相对丰富,木本较少;(2)就属的层面而言,本区属于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和东亚的中国.喜马拉雅高山成分为优势的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3)许多属和多数种均以横断山地区和西藏东北部高原为传播通道而与喜马拉雅关系密切;(4)为青藏高原主体区系与横断山区系的交汇过渡区,区系的过渡性质明显;(5)是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的一部分;(6)是青海植物区系或“唐古特植物地区”中植物分化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通河流域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7科、368属、1 154种。分别占本区所属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总科数的8556%、总属数的7244%、总种数的5050%。区系特征如下:(1)本区是唐古特地区一个值得提倡大力保护的植物模式标本的集中产地,种类相对较丰富。(2)属的分析表明,本区属于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3)区系具有年轻和衍生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木本类型较少,多年生草本多,缺乏古老的和原始的类群,一些中国特有属种为衍生类群。(4)作为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和过渡区系,本区系在受到我国华北区系和西南高山区系的双重影响的同时,保持了其高原、高山类型的区系性质。(5)为我国黄土高原植物区系向青藏高原植物区系过渡的代表区系之一。本文的分析表明,在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分区中,本区属于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的唐古特地区。  相似文献   

4.
黄河上游谷地位于青海省的东部,约处北纬35°20′~36°25′,东经100°55′~102°50′。属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1780~4969m,面积约13480km2,属于大陆性气候或高原大陆性气候类型。本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6科、404属、1027种。分别占青海省总科数的95.56%、总属数的79.53%、总种数的44.95%。区系特征如下:(1)种类相对较丰富,木本丰富。(2)植物种的中国特有性高,地区特有性不高。(3)就属的层面而言,中国种子植物区系15个分布区类型,特别是6个热带类型在青海境内唯一于本区都有出现。(4)属和种的分析表明,本区属于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5)许多种、属和多数热带类型均以本区为边缘分布区,因而区系的边缘性质明显。(6)在植物区系地理方面,本区(特别是孟达林区)为华北区系、横断山区系、青藏高原的高山区系和柴达木高寒荒漠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过渡区系性质明显。所以,本区作为远离青藏高原腹地的边缘地带和过渡区系,保持了其高原、高山类型的区系性质,应属距我国北方区系最为接近而高寒区系性质最弱的唐古特地区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5.
青海湟水流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湟水流域位于青海省的东部,约处于北纬35°56′~37°38′,东经100°35′~103°05′。属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1650~4395m,全区面积约16600km~2,属于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大陆性气候类型。本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3科、400属、1234种。分别占本区所属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总科数的92.22%、总属数的78.74%、总种数的54.00%。研究表明,湟水流域植物区系特征为:①在唐古特地区中种类相对较丰富;②温带成分占92.80%,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为明显的温带性质(属于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或可称为在温带区系中的过渡区系所具有的“复合型”区系特征);③木本类型少,大多数种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缺乏古老和原始类群,一些中国特有种衍生于其广布的亲缘种中,表明本区系具有年轻和衍生的性质;④我国西南高山区系和华北区系对该区系具有双重影响;⑤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植物地区同华北植物地区相互过渡的代表区系之一;⑥特有属和特有种少。在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分区中,本区属于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的唐古特地区。  相似文献   

6.
大通河流域植物区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通河流域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7科、368属、1154种。分别占本区所属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总科数的85.56%、总属数的72.44%、总种数的50.50%。区系特征如下:(1)本区是唐古特地区一个值得提倡大力保护的植物模式标本的集中产地,种类相对较丰富。(2)属的分析表明,本区属于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3)区系具有年轻和衍生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木本类型较少,多年生草本多,缺乏古老的和原始的类群,一些中国特有属种为衍生类群。(4)作为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和过渡区系,本区系在受到我国华北区系和西南高山区系的双重影响的同时,保持了其高原、高山类型的区系性质。(5)为我国黄土高原植物区系向青藏高原植物区系过渡的代表区系之一。本文的分析表明,在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分区中,本区属于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的唐古特地区。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海省东部(36°15′~38°15′N,97°50′~101°45′E),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3 160~4 953 m,全区面积约29 660 km2,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该区有种子植物823种,隶属于61科231属,依次为青海种、科、属数的23.13%、62.89%和38.82%。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系的种类仅有2.78种/km2,这在唐古特地区的众多自然区域中相对并不丰富。(2)包括中国特有植物种类在内,该区系的温带成分占99.00%,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3)木本种类少,少有古老的和原始的类群,而是以多年生草本为核心的植物区系。(4)该区的一些中国特有种是经其广布的亲缘种衍生而来,这是该区系年轻和衍生的性质的具体体现。(5)我国华北区系和西南高山区系均对该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6)特有属少,特有种多数为水生植物,表现出青海湖独特而隐域性的水湿环境的特化结果。(7)中国特有种的核心成分是出现种类最多的甘肃—西藏—四川亚型。而在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该区隶属于其中的唐古特地区。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头地区植物的区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河源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昆仑山东部范围之内,约占东经96°00′,-99°20′,北纬33°50′-35°40′,海拔大都在4300-4800m之间。气候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本区共有种子植物41科、142属、462种,分别占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总科数的45.1%,总属数的29.4%,总种数的28.1%,是唐古特地区中植物种类最贫乏的地区。植物的区系特点如下:1.种类贫乏;2  相似文献   

9.
巴颜喀拉山地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巴颜喀拉山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北纬 32°2 0′~ 35°15′ ,东经 94°5 0′~ 10 1°4 5′ ,面积约84 0 0 0km2 ,海拔高程介于 36 0 0m至 5 36 9m之间。本地区拥有种子植物 1116种 ,分属于 6 4科 ,2 95属。区系特征概述如下 :1)对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 ,本地区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 ,仅有 9个分布区从热带延伸到温带的热带属 ,且在本区所含种类极少或仅有 1种。 2 )对种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 ,大多数种 (不包括中国特有种 )属于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 ,且多呈中亚 -喜马拉雅 -中国西南或中国 -喜马拉雅分布式样。以此为据所得结论是 ,本地区的种以温带成分为优势 ,具高原、高山分布的特点。 3)本区东南部的生态环境和区系成分的来源均不同于其余地区。东亚分布型及其变型中国 -喜马拉雅的种聚集在东南部。这里被认为是那些来源于横断山和西秦岭的区系成分的一个通道。 4 )对中国特有种的分析表明 ,本区系与横断山区系和甘肃南部区系联系最为密切。 5 )在高山特化作用和高山生态因子的选择之下 ,本区植物获得了适应寒冷和干旱的特性。 6 )本区植物的耐寒性常常伴随着耐旱和耐湿的双重特性 ,植物的这些特性也反映在它们的地理分布上。 7)本区的区系性质和特点与唐古特地区基本一致 ,因此本植物区  相似文献   

10.
巴颜喀拉山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北纬32°20′~35°15′,东经94°50′~101°45′,面积约84 000km2,海拔高程介于3 600m至5 369m之间。本地区拥有种子植物1 116种,分属于64科,295属。区系特征概述如下:1)对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本地区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仅有9个分布区从热带延伸到温带的热带属,且在本区所含种类极少或仅有1种。2)对种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大多数种(不包括中国特有种)属于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且多呈中亚-喜马拉雅-中国西南或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式样。以此为据所得结论是,本地区的种以温带成分为优势,具高原、高山分布的特点。3)本区东南部的生态环境和区系成分的来源均不同于其余地区。东亚分布型及其变型中国-喜马拉雅的种聚集在东南部。这里被认为是那些来源于横断山和西秦岭的区系成分的一个通道。4)对中国特有种的分析表明,本区系与横断山区系和甘肃南部区系联系最为密切。5)在高山特化作用和高山生态因子的选择之下,本区植物获得了适应寒冷和干旱的特性。6)本区植物的耐寒性常常伴随着耐旱和耐湿的双重特性,植物的这些特性也反映在它们的地理分布上。7)本区的区系性质和特点与唐古特地区基本一致,因此本植物区系应视为唐古特区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台湾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的海洋中,地处热带的北部和亚热带的南部,约为21°45′~15°56′N,119°18′~124°34′E,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它是受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地区之一,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具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岛屿和山区植物区系。就其种子植物而言,约有186科,1201属,3656 种,包括热带属742属,温带属346属。根据台湾植物区系中各大科、主要植物群落优势种和中国特有种的地理分布以及热带属在整个植物区系中的主导地位,台湾地区的植物区系主体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中国台湾本地特有种十分丰富,其比例远高于中国特有种的比例。这似乎表明台湾植物区系是一个古老区系在多次地质事件侵袭后又起活化的历史演变的结果。新老成分并存、共同发展是台湾植物区系的重要特点。通过台湾全部属和非特有种在周边地区地理分布的分析,中国台湾植物区系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植物分区上应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东亚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81科,601属,1228种,是安徽植物资源集中地之一。区系成分起源古老,孑遗种多,保存着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各类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中国特有成分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属总数的33.6%、62.96%、3.44%,显示了本区植物区系的亚热带特性。本区植物区系97.6%的成分与华东植物区系共有,且含华东特有种111种,具有典型华东植物区系特征。本区植物区系与西天目山、黄山植物区系关系最密切,其次为大别山和庐山,再次为神农架。  相似文献   

13.
在对广东荷包岛植被全面踏查的基础上,结合其植物区系成分及组成特征分析,对该区系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岛共有维管束植物135科370属541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28属40种,种子植物113科342属501种;野生种子植物共有465种,栽培植物共有36种。在属级水平上,荷包岛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性质属占野生植物非世界广布属的87.80%;在种级水平上,中国特有种74种,占非世界总种数的15.91%。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分布4种分布类型构成了该植物区系的主体。将荷包岛与我国东南沿海其他岛屿(澳门、香港东平洲岛、浙江舟山群岛、上海崇明岛)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发现,该岛植物区系表现出更强的热带性质,与澳门植物区系性质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西倾山地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西倾山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北纬 33°80′~ 35°50′ ,东经 10 0°10′~ 10 2°4 0′。本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56科、 2 57属、 711种。区系特征如下 :(1)温带成分占 96 88% ,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 (2 )世界成分多为衍生 ,更兼所含的中国特有属亦多为衍生 ,表明本区系的年轻性和衍生的性质。 (3)主要植被均属典型的高寒类型 ,它们的建群种亦多为典型的高寒植被的特征种。所以 ,本区系高寒植被典型 ,特征种典型 ,高寒区系特色明显。(4 )生态环境对本区系特征的塑造表现为高寒生态因子的选择和高山特化的作用强烈 ,而在一定程度上湿冷生性质和寒旱生性质的高山特化作用更为明显。西倾山地区的植物区系是唐古特地区的代表区系之一。但在中国特有种的分析中 ,本区系却与横断山和甘肃南部区系的联系最为密切 ,三者间的共有种最为丰富 ,有 36 3种 ,占本区中国特有种的 6 6 73%。如此大的相似性 ,无疑且有力地支持了李锡文等 (1993)关于横断山地区的“川西北、甘西南、青东南小区”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郭柯  郑度 《植物生态学报》1997,21(2):105-114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区系组成比较贫乏,在东经90˚以西仅有高等植物约827种,分属于60个科272属。其中,蕨类植物仅3科3属5种,禾本科植物最多,有136种。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莎草科和藜科分别排列在第二至第六位,均含50种以上。区系地理成分组成以中亚的为主,青藏高原成分居第二位。但是,不同的地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昆仑山主脊南侧高原和中昆仑库木库勒山间盆地青藏高原成分占有的比例高于中亚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也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中亚成分占有的比例下降,适应高寒气候的青藏高原成分占有的比例急剧升高,在海拔4250m左右两者占有的比例相等,在海拔5000m以上青藏高原成分显著超过中亚成分。对该地区8个地段的植物区系相似性分析显示,昆仑山主脊南北两翼植物区系的差异远大于东西方向的差异。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及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异规律说明,昆仑山脉作为中亚植物亚区与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之间的分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水生种子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河南省水生种子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区系组成。结果表明,河南水生种子植物有30科、61属、125种、1亚种、9变种及2变型,其中以挺水植物为主,有75种、1亚种、5变种、2变型;浮水植物次之,有33种2变种;沉水植物较少,有17种2变种。河南省水生植物的区系成分中,以泛热带、北温带和旧世界热带3种成分为主,其次是东亚和东亚北美间断成分和旧世界温带成分,植物区系中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几乎并重。  相似文献   

17.
安徽大别山北坡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安徽大别山北坡是大别山的主体部分,也是目前大别山森林植被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作者通过对该区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之间共有种和区系成分的对比分析,以及通过与邻近山地森林植物区系之间相似性系数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下列结论:(1) 该区植物区系与华东植物区系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华中,再次依次为日本、华北、华南、西南、东北,与西北和青藏高原植物区系之间很少有联系。(2) 该区植物区系与日本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比与我国西南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要密切。(3) 该区植物区系与天目山、神农架、中条山、庐山、武夷山诸山地森林植物区系之间关系紧密程度依次为天目山、庐山、神农架、武夷山、中条山。(4) 大别山植物区系在我国植物区系分区上应属于华东区。(5) 在我国植物区系分区上,华东区与华中区的分界线在湖北省境内应位于“襄樊—宜昌”一线,华东区与华北区的分界线在安徽省境内应位于“霍丘—滁县”一线。  相似文献   

18.
张光富 《植物研究》2001,21(1):31-33
对植物区系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进行讨论。指出植物区系主要研究区系性质、特有现象、地理联系、替代现象、区系区划、与古地理和古环境的关系、区系的起源与演化等问题。还针对当前区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Chiapas Highlands, a tropical mountain region wher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ave resulted in a mosaic landscape of forest fragments embedded in a matrix of secondary vegetation and crop fields. The question addressed was how may woody species richness be affected by forest fragment attributes derived from traditional land-use patterns. Species inventories of total woody species, canopy and understorey trees, and shrubs were obtained in 22 forest fragments (5 h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ize, matrix, isolation and shape of the forest fragments on richness of these species guilds. Fragment size was correlated with shape (r = 0.75) and isolation (r = –0.69), and isol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shape (r = –0.75). Total species richness, and number of shrubs and understorey trees in fragments were related to isolation; moreover, additive effects of fragment shape were found for shrubs. The number of canopy species was not related to any fragment variable. Matrix did not help to explain species richness, possibly due to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created by the traditional land-use patterns. In addition to size and isolation, we point out the need of considering shape and matrix as additional fragmentation attributes, along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if we are ever going to be successful in our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