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安徽省霍邱县夏收作物田杂草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7级目测法,获得安徽省霍邱县夏收作物田69个样点共84.3hm ̄2样地杂草种群的草害指数,对其进行数量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并赋以生态学意义的解释,结果显示该地区杂草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密切对应关系,杂草群落的分布主要取决于:(1)土壤湿度、结构性质;(2)土壤酸碱性。前者可通过样点的耕作制度,后者可通过样点的地理位置定性了解。数量分析的结果将全部样方分成3组——水稻土组、旱地组和偏碱土壤组,每组都对应着相应的杂草优势种。其中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雀舌草为水稻土组的杂草优势种,猪殃殃、大巢菜、野燕麦为旱地组杂草优势种,偏碱土壤组优势种杂草为粘毛卷耳和牛繁缕。根据这些杂草群落的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杂草防除策略。 相似文献
3.
江苏南部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七级目测法对江苏省南部麦田81个样点796块田地共计82,7hm^2草害进行调查,采集数据,经转化后,对其进行主成分(PCA)和系统聚类分析,并赋予生态学意义的解释,研究表明,决定江苏省南部麦田杂草的发生、危害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制度导致的田间土壤饱和水分持续时间和土壤酸碱度,生境相似,杂草群落具有趋同性,并就杂草发生的特点提出杂草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棉区棉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对江苏省四大主产棉区82个样点727块田地共57.5hm^2棉田杂草群落及草害进行了7级目测法调查采集数据后,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赋以生态学意义的解释,研究表明,江苏省棉田杂草的发生和分布与轮作种植制度和区域性化作制度导致的田间水分的巨大差异是决定杂草群落结构特征的最深刻的原因,导致全省水旱轮作棉 杂草群落有趋同性。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棉区棉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对江苏省四大主产棉区82个样点727块田地共57.5hm^2棉田杂草群落及草害进行7级目测法调查采集数据后,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赋以生态学意义的解释。研究表明,江苏省棉田杂草的发生和分布与轮作种植制度和地理区域性密切相关,其中轮作制度导致的田间水分的巨大差异是决定杂草群落结构特征的最深刻的原因,导致全省水旱轮作棉田的杂草群落有趋向性。而地理区域构成的土壤、气候等生态因子的显著影响表现 相似文献
6.
金华地区秋旱作物田杂草生态相似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浙江金华地区秋旱作物田17个样点的杂草优势度等级进行了七级目测调查,计测了22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作出了反映它们间生态学相似程度的最小生成树。结果表明,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狗尾草Stearia virid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碎花莎草Cyperus iri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石胡荽Centiped 相似文献
7.
不同控草措施对高温季节华南地区蔬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高温季节从6月持续到10月,田间杂草危害严重,当前高温季节田间杂草群落发生格局相关的研究资料积累不足。因此在广州高温季节于标准化菜田通过田间杂草调查、小区控草试验和室内土壤培养,研究了杂草群落发生规律和菜田不同清园和土壤处理控草措施对田间杂草群落短期防效和后续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田休耕50 d后,田间杂草群落中禾草类杂草种类较少但发生量明显占优,阔叶类杂草种类较多而危害总体较轻,莎草类杂草种类较少,发生量与阔叶草相当;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呈现明显的单优势,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a)、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碎米莎草(Cyperus iria)、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等的盖度也较高。休耕后取田间土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的结果亦表明,高温促进禾草类杂草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尤其是40℃/35℃)而15℃恒温培养14 d几乎仅有阔叶类杂草出苗。不同控草措施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百草枯处理(900 g a.i./hm~2)后阔叶类杂草总盖度上升的趋势被扭转为禾草类杂草持续占优势;喷施百草枯并铲草处理30 d后杂草盖度即恢复至60%以上,而配合喷施丁草胺(1350 ga.i./hm~2)、乙草胺(750 ga.i./hm~2)、精异丙甲草胺(750 ga.i./hm~2)或二甲戊灵(600 ga.i./hm~2)进行土壤处理30 d后可使杂草盖度与仅喷施百草枯处理分别下降72.9%、84.6%、83.9%和77.5%;土壤处理前配合浅翻耕可明显提升控草效果。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控草处理70d后,百草枯、铲草和翻耕处理均对试验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P0.01),田间各主要杂草在CCA排序图中明显分为两个类群:1)光头稗、牛筋草、千金子、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和三头水蜈蚣(Kyllinga triceps);2)草龙、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鳢肠(Eclipta prostrat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等阔叶类杂草和碎米莎草。 相似文献
8.
大穗和中华结缕草的群落特征及种内分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穗结缕草为盐生植物,主要生长在沿海潮沟两侧的滨海盐土地带上,其区系组成绝大多数种类属于盐生植物,为海滩原生植物群落。中华结缕草为耐盐的优良草坪植物,其野生群落主要分布在沿海2~40m的滨海阶地上。其生态幅较宽,土壤pH在7.2~9.2之间。中华结缕草群落为单优群落,盖度多在60%~90%。中华结缕草种内存在十分丰富的变异,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17份草样划分为6类,各类间差异很大。主分量分析表明有性繁殖器官如果穗高度和营养器官特征如叶长和匍匐茎扩展速度是研究中华结缕草种内分异的重要指标。这2种植物可作为沿海城市建植草坪的优良植物。 相似文献
9.
经连续5年对江苏省主棉区水旱轮作及旱连作两种种植制度下的棉田杂草种群密度及草害优势度级数进行定田调查,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比较统计分析,研究了棉田杂草群落演替趋势及草害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制度与江苏省棉田杂草群落的组成和草害发生程度紧密相关。在水旱轮作棉田中,随着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种植年数的增加,喜湿性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等优势度值逐渐减少,喜旱性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优势度值逐渐提高,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旱连作棉田以喜旱性杂草为主,发生量较大,草害较重,年际间杂草群落变化较小。另外,水旱轮作和旱连作棉田之间的杂草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差异显著。而地理区域差异的影响明显小于轮作制度差异导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种植将导致连年连续使用单一目标除草剂,势必会影响杂草群落结构的变化,但其变化规律至今还不十分明确。【方法】于2011~2013年,连续3年在直播种植抗草铵膦转基因Bar68-1水稻田中,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持续观察期间杂草群落结构变化,并与常规选择性除草剂丙草胺—苄嘧磺隆(丙·苄)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以揭示由于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而使用单一除草剂对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草铵膦和丙·苄连续使用后,杂草的物种丰富度和总杂草密度均逐年显著降低。随草铵膦使用年限增加,控草效果持续提高并达到优良水平,而常规选择性除草剂丙·苄的长期使用,致使多年生杂草双穗雀稗演替为群落的优势种,杂草密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导致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种植,在抗性杂草演化之前,不会因单一灭生性除草剂的应用而导致杂草群落迅速朝不良方向演替。长期的群落演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1.
农田杂草生态位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农田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引起杂草种群的演变,增加了化学除草难度。预测除草剂作用下农田杂草群落的演变是当前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研究农田杂草生态位,揭示霜草种间生态心关系,结合杂草对除草剂敏感性资料,能够预测这种演变。本文以浙中油菜田为例,对该地区油菜田24种主要杂草的姓进行了七级目测,计测了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汉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用极点排序和图论聚类分析中的最小生成树法,作出了反映杂草生 相似文献
12.
13.
浙江金衢盆地小麦—杂草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模糊图论中的最大树法,对金衢盆地的小麦-杂草群落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小麦-杂草群落分成4个类型,即潮土田上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野燕麦(Auena fatua)-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一荠菜(Caspsella bura-pas-toria)-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l)群落,低丘岗地上的小麦-猪殃殃-野燕麦-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群落,水稻土田上的小麦-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春蓼群落及烂浸田上的小麦-翅茎灯心草(Juncus alatus)-春蓼-看麦娘-扬子毛茛(Ranunculus sieboldii)群落。分析表明,土壤类型、pH、地形地貌、耕作制度、栽培措施是影响该区小麦-杂草群落结构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元谋干热河谷植被的类型研究 Ⅰ.群丛以上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用法瑞植物社会学学派的方法对元谋干热河谷植被的群丛以上单位进行划分和研究。经分析,确定了从群目(order)到群丛(association)的一个分类等级系统。整个河谷区的植被可以归入到扭黄茅、坡柳群目(Dodonaeo-Heteropogonetalia contorti)中,下面再分出两个群属(alliance)和九个群丛。经使用模糊聚类分析数学方法验证,分类基本合理。 经研究表明元谋干热河谷1600米以下地区的气候及植被特点与热带的稀树草原(savanna)十分相似,可以称为半自然稀树草原或次生性稀树草原(semi-natural savanna or secondarysavanna)。 相似文献
15.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目前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植物之一。利用样方法调查了南京市春季有空心莲子草分布的不同生境下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目的是研究空心莲子草对杂草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市春季有空心莲子草分布的样点杂草有36科142种,其中禾本科、菊科、蓼科最多;影响空心莲子草及伴生杂草分布、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条件和人为干扰强度。依据这两个因素的不同,可将样点划分为4个聚类群,比较了各聚类群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各聚类群里随着空心莲子草重要值的升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也逐步上升,表明空心莲子草的优势度得到加强;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逐渐下降,说明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持续降低,原来的优势种危害加大,空心莲子草的入侵影响群落结构,使物种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马唐的生育期为62—111天,需>0℃积温1380—2716。其生殖生长阶段对季节的温度要求严,营养生长阶段宽,生育期长短主要靠营养生长期的长短来调节。马唐种子休眠期一般为150天,休眠期长短和解除休眠速率与种子贮藏条件关系密切,以恒温贮藏最快。种子发芽起点温度为15℃,60%种子发芽的有效积温平均为555.13℃。马唐种子发芽对光照要求不敏感。在农田7cm土层内的种子均能出苗,但以1—4cm层最佳。马唐的再生能力强,试验表明,凡是带有须根和幼芽的任何断节都能发生新的植株。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马唐是我国北方夏播粮田的主要杂草。马唐群体水平(x,株/m2)与夏玉米籽粒减产率(y,%)间呈以下关系模式:(1)y=0.1532x1-5574(x≤20株/m2) (2)y=-18.400+11.315lnx(x>20株/m2)与夏玉米共同生长日数对作物籽粒减产率呈以下关系模式:y=54.5956/1+89.7962e-0.1184x根据推算,在石家庄地区夏播玉米田,马唐的允许存在密度即生态经济阈值为5.8株/m2。 相似文献
17.
豫西黄土高原农作区鼠类群落动态:时空尺度格局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分析了豫西农业生态系统中鼠类群落局部空间尺度的短期动态格局。在区域尺度上,该群落为棕色田鼠+大仓鼠型,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丰富度的作用大于均匀度的作用。由于资源分布的斑块性,群落优势种和次优势种对环境变异的季节性反应不同,故群落的时空格局具有明显的变化。在农田中,群落在秋季分化为棕色田鼠+大仓鼠亚群落型和大仓鼠+棕色田鼠型,后者的生境斑块为单一的玉米田和油葵田;在作物轮作的格局下,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果园中,无论果树树龄和季节的变化,棕色田鼠的多度总是大于大仓鼠,即群落格局是不变的,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多度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然而,灌溉可使大仓鼠与棕色田鼠的数量关系发生逆转,因此灌溉不仅影响果园中鼠类群落格局的分化,而且也将影响到农田中的这种分化。在一年弃耕地中,群落格局从夏季开始由棕色田鼠+大仓鼠亚群落型转化为大仓鼠+棕色田鼠亚群落型;在第3年末演替结束时,多年生植物取代一年生植物成为优势种,大仓鼠+棕色田鼠群落格局则趋于稳定。在此过程中,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与均匀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异质性可导致农作区鼠类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闽东山区鼠类群落的空间配置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1984年3月-1985年1月对闽东山区鼠类群落的调查结果表明,根据鼠种类和数量组成,该区可划分为针毛鼠+社鼠;黑线姬鼠+黄毛鼠、黄毛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4个鼠类群落。不同鼠类群落的组成和数量有不同的季节变化。本文比较了不同鼠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相对生物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