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的发现是过去100年中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胰岛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并在继续拯救生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021年是胰岛素发现10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为胰岛素发现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2.
产业化中的胰岛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很早就被人类所了解的疾病,因为病人症状明显,痛苦不堪,因此有关它的治疗方案层出不穷,但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还需等到班廷成功地从动物胰腺中提取到胰岛素之后。1922年1月11日,一名14岁的少年,雷纳德·汤普森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如今80余年过去了,现代医学的革命早已席卷全球,无论在探索疾病的机制还是在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3.
张峥嵘  黄木红  蔡春霞 《蛇志》2013,(4):400-401
目的评价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胰岛素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8例住院期间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采用我对胰岛素的看法主副量表评估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和对胰岛素使用存在的障碍。针对患者表述的问题,评估患者当前存在的1~2个主要障碍,宣教护士在《专业访谈手册》找到相对应的讲解资料,给予分析与解读,找出讨论要点对患者进行访谈,每次访谈约30min。访谈结束后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及治疗的接受程度。最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误区和使用障碍;使用胰岛素访谈工具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的优点、认知、生活管理、态度、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不良反应、费用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是以访谈模式协助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纠正了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知误区,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是临床开展糖尿病胰岛素使用健康教育的一个优化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每日胰岛素总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和每日胰岛素总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每日胰岛素总量均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低血糖发生次数和身体质量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能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现胰岛素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本世纪初发现第一个激素——促胰液素(secretin)以后,一个纷纷寻找激素的热潮开始了。胰岛内分泌便是大家注视的目标之一。当时已经知道,胰岛与糖尿病有关。但许多人致力于提取胰腺激素或吃胰组织以治疗糖尿病的尝试,都失败了。1909年,De Meyer在急不可待的心情下,把这个诞生不出来的内分泌“婴儿”,预先起了个名字,叫胰岛素。又过了两年,Scott发现,正是胰腺中的胰蛋白酶可在提取液中破坏胰岛素。但人们就是无法克服技术上的困难以使胰岛素提取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对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予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PG)、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值都有所降低,血糖达标时间(d),胰岛素日用量(U/kg*d)及低血糖发生率(次/人)都有所减少,疗前后Homa-IR有所降低,Homa-β及体重有所增加,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糖尿病并发症都有所好转,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情况更优,但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对照组较观察组在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值上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较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与疗效接近,但起效迅速,持续时间久,低血糖反应少,胰岛素用量低.  相似文献   

7.
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制剂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推动这一市场的是2001年开始临床使用的超速效型胰岛素注射剂。专家评价这种制剂不易引起低血糖的创作,只要餐前注射就可以,使用十分方便,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可以在较早的阶段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或许会在某一天通过口服药片来控制病情,Zhang等发现了一种可能使这种药片成为现实的化合物。糖尿病患者体内或是不生成胰岛素(Ⅰ型糖尿病)或者是抵抗胰岛素的作用(Ⅱ型)。Zhang等筛选了5万种以上的化合物,想从中找到胰岛素的替代品。最有希望的侯选是源自一种真菌的化合物L783,281(该真菌生长在一个从刚果收集的树叶上)。这种小分子化合物能在各种试验如培养细胞和标准的小鼠糖尿病模型中模拟比它大得多的胰岛素分子的行为。模拟胰岛素的化合物给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带来希望@车笛  相似文献   

9.
任教于美国波士顿哈弗医学院的J.Stuart Soeldner博士,在一次由美国糖尿病协会佛罗里达分会举办的会议上说:“目前有一种新型胰岛素泵,可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水平和类型。这是利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新疗法。”这种植入的胰岛素泵为一闭环系统,能自动监测血糖水平,适当地释放一定量的胰岛素,而且当需要预防低血糖时,它又能释放高血糖素。正在试验的植入式胰岛素泵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由带有一个小导管并可填充的胰岛素库  相似文献   

10.
衰老是生物学中一个基本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过去十几年在无脊椎动物方面的研究表明,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发生改变可以增加寿命和延迟衰老。在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勾画出了这个神秘问题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1.
1型糖尿病是由包括病毒感染、药物接触及自身免疫在内的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β细胞凋亡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由血清中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引起的高血糖。在过去数十年中,外源补充胰岛素一直是1型糖尿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1型糖尿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及生命科学相关技术的发展,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生开始探索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方法,其中包括将分泌胰岛素的外源胰岛或干细胞移植入体内。或将胰岛素基因直接导入体内,合成并分泌体内缺乏的胰岛素等。本文对胰岛移植、干细胞和基因疗法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主要方式做一简要回顾与综述,并重点讨论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家庭胰岛素注射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3~9月,以本科室出院的96例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胰岛素注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的影响。结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存在较多知识肓点及操作薄弱环节,系统、有针对性地个体化教育指导必不可少,护理干预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控制了血糖。  相似文献   

13.
脊柱外固定器(见图1)是治疗脊柱损伤的一种新型装置。由于脊柱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过去在治疗方法上,多沿用石膏固定,外科手术治疗及至少2~3个月的卧床休息,由于病员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1985年以来,研制了脊柱外固定器(External SpineSkeletal Fixation),简称“ESSF”器械。在临床上进行闭合式安装,固定脊柱,使病人能  相似文献   

14.
有朝一日糖尿病患者也许可用下面的方式来控制他们的胰岛素量:用基因疗法将生产胰岛素的基因送入某些细胞,这些用基因工程生成的胰岛素在细胞的内质网里聚合成块,然后病人口服某种“小分子”药物。这种小分子药物可以将胰岛素块破碎,从而细胞能将其根据需要送入血液。最近在培养的细胞和活的小鼠身上研究发现,一些重要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生长激素、以及那些与疼痛、饥饿、血压有关的蛋白质都可以存在于内质网内,然后通过用小分子药物控制其分泌。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车笛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近年来伴随糖尿病的快速蔓延而迅速发展的慢性并发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0%~75%的患者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该类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危险性也更大.目前比较公认可的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是"二次打击学说",而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关件的作用.现今诊断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依靠B超,在治疗上仍是一大难题,比较有效的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以及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口服葡萄糖刺激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稳态模型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0.5h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I30/G30)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以上各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明显纠正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1.8A分辨率胰岛素同晶置换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差值付里叶技术研究了胰岛素晶体中水的结构和作用。晶胞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水呈结合状态,它们与胰岛素分子彼此以氢键结合。在差值图上,这部分水分子表现清晰而肯定,显示出有序状态。胰岛素分子A、B链各氨基酸残基的极性和荷电基团,除已经彼此以氢键或盐键形成给体-受体“配偶”者和处于分子内部者外,其余几乎都与水分子相结合。蛋白质分子表现出最大限度结合水的倾向。一些水桥和水网络作用于胰岛素分子的A、B链之间和二聚体之间,对胰岛素分子A、B链的正确相关以及二聚化和六聚化都有重要意义。显然通过水分子的作用,使极性和荷电基团形成最大限度的给体-受体“配偶”,是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大约三分之二的水分子,围绕胰岛素分子形成近似“水合层”的结构。它们在差值电子密度图上,表现弱而弥散,显示出是一些有序性较差的分子。通过结合水在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一些“抛锚点”,可能是这类水与蛋白质分子相作用的一条途径。它们较大的游动性,对蛋白质分子的动力学性质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1.8分辨率胰岛素同晶置换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差值付里叶技术研究了胰岛素晶体中水的结构和作用。晶胞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水呈结合状态,它们与胰岛素分子彼此以氢键结合。在差值图上,这部分水分子表现清晰而肯定,显示出有序状态。胰岛素分子A、B链各氨基酸残基的极性和荷电基团,除已经彼此以氢键或盐键形成给体-受体“配偶”者和处于分子内部者外,其余几乎都与水分子相结合。蛋白质分子表现出最大限度结合水的倾向。一些水桥和水网络作用于胰岛素分子的A、B链之间和二聚体之间,对胰岛素分子A、B链的正确相关以及二聚化和六聚化都有重要意义。显然通过水分子的作用,使极性和荷电基团形成最大限度的给体-受体“配偶”,是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大约三分之二的水分子,围绕胰岛素分子形成近似“水合层”的结构。它们在差值电子密度图上,表现弱而弥散,显示出是一些有序性较差的分子。通过结合水在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一些“抛锚点”,可能是这类水与蛋白质分子相作用的一条途径。它们较大的游动性,对蛋白质分子的动力学性质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PDAC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基于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在过去的25年中并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当发生转移时,FOLFIRINOX以及基于吉西他滨的联合治疗只能略微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不仅如此,近年来取得重要突破的免疫疗法在PDAC患者上的表现也乏善可陈,因此亟需探索新型的治疗手段。该文将就PDAC面临的挑战以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而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之一。据估计,仝世界糖尿病人约有几千万人,单在美国就有500~600万人,而且每年都在增长。这种病是与胰岛细胞功能衰竭有关。目前,医疗上使用的胰岛素大多数是从猪、牛和羊胰脏提取的。动物胰岛素的使用可产生过敏性反应(约有5%),而人胰岛素则没有这种不良反应。但人胰岛素来源更加奇缺。因此,胰岛素的供应甚感不足,像美国600万糖尿病人每天就有100万患者需用此药。所以,尽快地解决胰岛素工业生产问题,对治疗糖尿病具有极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经济价值。当前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