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监测乌梁素海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研究了乌梁素海2016年4—11月和2017年1月的不同形态氮磷和藻类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总氮浓度秋季最高, 总磷浓度冬季最高, 应加强对河套灌区农事行为的管理以减少氮磷等营养盐排入; 对乌梁素海12个监测点浮游植物镜检知共监测到浮游植物6门69属, 全年以硅藻、绿藻种群占优势; 乌梁素海各采样点浮游植物丰度在6.88×107—96.66×107 cell•L -1间变化, 浮游植物各种群丰度表现为春冬季低, 夏秋季高; 空间采样点丰度值由大到小顺序为南部明水区和出水口、N13(芦苇区)、进水口附近点位和Q10(旅游区)。掌握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对各季度有针对性地治理湖泊水体意义重大, 为乌梁素海以及寒区富营养化湖泊的进一步修复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4年秋、冬两季,每个季节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对水东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4门57属134种。其中硅藻门42属106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79.1%;甲藻门13属26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19.4%;蓝藻门1属1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0.8%;针胞藻纲1属1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0.8%。优势种15种,主要为尖布纹藻Gyrosigma aluminatum、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舟形鞍链藻Campylosira cymbelliformis等。4个航次共有种类数在18—40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200—0.404,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2.60和0.60。秋季大、小潮期多样性指数差异较显著(P0.05),冬季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大、小潮期均无明显差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0.95×10~4个/L—28.0×10~4个/L,平均为6.86×10~4个/L,平均丰度冬季小潮期(9.46×10~4个/L)秋季小潮期(7.56×10~4个/L)冬季大潮期(5.97×10~4个/L)秋季大潮期(4.44×10~4个/L)。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盐度和营养盐可能是影响水东湾海域生态环境的主导因子。对水东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细胞丰度与盐度在秋季大、小潮期为负相关,在冬季大、小潮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无机氮和磷酸盐在冬季大、小潮期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秋季大、小潮期均无相关性。冬季小潮期水温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细胞丰度均呈正相关;从测定结果来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与叶绿素a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对珠江广州市段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群落组成和群集过程的研究。共观察到各类原生动物203种。其中植物性鞭毛虫44种;动物性鞭毛虫64种;肉足虫17种和78种纤毛虫。分析了原生动物群落在该河段的组成特点,以及它们与水质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原生动物群落持征的变化与水质变化相吻合,珠江在流经广州市区后,水质发生了明显地恶化,原生动物群落受到破坏;经过一个较长的流程,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原生动物群落也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4.
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对苏州工业园区湖泊和河流水体的浮游甲壳动物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度变化,探讨其分布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园区水体有枝角类6科12属24种,桡足类7科13属18种,其中短尾秀体溞、长额象鼻溞、汤匙华哲水蚤及近邻剑水蚤在不同水体中不同季节均为优势种.在湖泊水体和河流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且在夏、秋季分别具有2个峰值.枝角类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河流水体中均高于湖泊水体,两者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桡足类的平均密度在河流水体和湖泊水体间差异不显著,而平均生物量要显著高于湖泊水体.湖泊水体和河流水体在溶解氧、pH、透明度、总溶解固体、盐度、总磷、总氮及铵氮含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无论是湖泊水体还是河流水体,多数浮游甲壳动物的分布与水温、盐度、化学需氧量(CODMn)和总磷等指数呈正相关,只有枝角类中的溞属、船卵溞属种类的分布与水体溶解氧、pH值及透明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安康水库表层水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现状以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12月对水库表层水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分别对浮游藻类分布状况和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利用Shannon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特征,根据理化指标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共检测到浮游藻类7门110属,丰度为0.11×104~2.08×104 cells·L-1.藻类组成、污染指示种分布情况、多样性分析和TSI显示安康水库表层属于中污染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此外,高密度投饵水产养殖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库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支流岚河的水质状况也较差.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测定的8个环境因子中,不同季节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且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营养盐因子.理化指标分析显示,安康水库表层水大体满足Ⅱ类水标准,水质良好.但部分采样点的总氮出现差于Ⅱ类水标准的现象,表明安康水库水质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亚热带黄村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1种,种类最多的是绿藻门(18种)(35.29%),其次是硅藻门(15种)(29.41%)和蓝藻门(11种)(21.57%)。从浮游植物群落季节组成差异来看,春季(62.96%)和夏季(71.03%)蓝藻门丰度最高,秋季(56.11%)和冬季(80.74%)硅藻门丰度最高。黄村水库流域优势种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曲丝藻(Achnanthidium sp.)在春夏秋冬季节均存在。多样性指数表明该流域水体处于中营养状况。温度、电导率和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7.
于2006~2007年对杭州西湖浮游藻类的种类及个体丰度进行初步研究,并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其水质现状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综合生物和理化指标数据,对杭州西湖的水质作一总体评估,并对西湖水中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及水质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共鉴定浮游藻类179种,其中蓝藻25种,隐藻1种,金藻3种,甲藻3种,黄藻5种,裸藻23种,硅藻41种和绿藻78种.分析了杭州西湖浮游藻类的组成和分布的特点,揭示出西湖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与西湖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藻类的组成和分布与水质变化规律基本吻合,西湖水质较整治前有明显的改善,一些清水藻类的物种逐步增多. 相似文献
8.
流溪河水库的盔形潘和舌状叶镖水蚤对浮游植物的牧食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盔形溞Daphnia galeata和舌状叶镖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是流溪河水库的两种大型的滤食物性的浮游动物,P.tunguidus也是中国特有种,他们的牧食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为了解这两种浮游动物在自然水体中对浮游植物牧食的作用及营养盐水平对牧食作用的影响,将D.galeata和P.mnguidus 4.4 ind.L-1的密度,分别在两个营养水平(不添加与添加营养盐)中用4.5L的透明塑料瓶培养10天(2008年3月28-4月8日).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水样为用64um孔径的筛绢过滤后的水库水,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为过滤后的水样再加入KH2PO4和NaNO3,使TN:TP=16:1(TN=34.86 μmol·L-1,TP=2.18 μmol·L-1).10天后,计数和分析浮游植物四个粒径级别(<20μm,20-30μm,30-50μm,>50μm)和各门类及优势种类的生物量组成,比较两组动物在两种营养状态中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抑制均不明显,但<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下降,且D.galeata处理组中,小于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P.tunguidus处理组,P.tunguidus处理组中20-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D.galeata组,说明两种浮游动物对<30μm的浮游植物均有抑制作用,但D.galeata对<2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P.tunguidus而P.tunguidus对20-3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D.galeata. 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尤其对<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明显.但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种类之间产生差异.D.galeataa处理组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明显高于P.tunguidus组,表明P.tunguidus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强于D.galeata.D.galeata处理组中,蓝藻生物量比例(15%)远低于绿藻(41%)和硅藻(37%),但在P.tunguidus组蓝藻生物量比例(36%)远高于绿藻(18%)和硅藻(32%),与不添加营养盐实验的t检验表明D.galeata对绿藻和蓝藻抑制明显,而P.tunguidus对绿藻和硅藻的抑制明显(t-test,p>0.05).D.galeata对衣藻chlamydgmonas sp.,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单细胞蓝藻抑制作用明显,而P.tunguidus对小球藻chlorella sp.,衣藻chlamydomonas sp.,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针杆藻Syneara sp.的抑制明显.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浮游动物影响不同的浮游植物种类,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盔形涵Daphnia galeata和舌状叶镖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是流溪河水库的两种大型的滤食物性的浮游动物,Ptunguidus也是中国特有种,他们的牧食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为了解这两种浮游动物在自然水体中对浮游植物牧食的作用及营养盐水平对牧食作用的影响,将D.galeata和Ptunguidus以4.4ind.L^-1的密度,分别在两个营养水平(不添加与添加营养盐)中用4.5L的透明塑料瓶培养10天(2008年3月28-4月8日)。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水样为用64um孔径的筛绢过滤后的水库水,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为过滤后的水样再加入KH2P04和NaNO3,使TN:TP=16:1(TN=34.86μmol·L^-1,TP=2.18μmol·L^-1)。10天后,计数和分析浮游植物四个粒径级别(〈20μm,20—30μm,30.50μm,〉50μm)和各门类及优势种类的生物量组成,比较两组动物在两种营养状态中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抑制均不明显,但〈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下降,且D.galeata处理组中,小于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Ptunguidus处理组,Ptunguidus处理组中20-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D.galeata组,说明两种浮游动物对〈30Ixm的浮游植物均有抑制作用,但D.galeata对〈2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Ptunguidus而Ptunguidus对20.3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D.galeata。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尤其对〈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明显。但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种类之间产生差异。Dgaleataa处理组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明显高于Ptunguidus组,表明Ptunguidus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强于Dgaleata。Dgaleata处理组中,蓝藻生物量比例(15%)远低于绿藻(41%)和硅藻(37%),但在Ptunguidus组蓝藻生物量比例(36%)远高于绿藻(18%)和硅藻(32%),与不添加营养盐实验的t检验表明Dgaleata对绿藻和蓝藻抑制明显,而Ptunguidus对绿藻和硅藻的抑制明显(t-test,p〉0.05)。Dgaleata对衣藻chlamydomonassp.,绿球藻chlorococcumsp.,单细胞蓝藻抑制作用明显,而Ptunguidus对小球藻chlorellasp.,衣藻chlamydomonassp.,绿球藻chlorococcumsp.,小环藻cyclotellasp.,曲壳藻achnanthessp.,针杆藻Synedrasp.的抑制明显。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浮游动物影响不同的浮游植物种类,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汉江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是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对象。目前,有关汉江水生植物群落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在1998-2000年,运用植物群落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汉江沿途6个江段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在汉江上游与下游各江段,群落水平分布格局为斑块状,不象湖泊或池塘系统那样表现出明显的均匀分布或带状分布特征,而在中游局部江段中表现为小范围的带状分布。群落垂直分布格局,在上游江段,以沉水层为主,浮叶层和挺水层不发达或缺乏;在中游各江段,群落表现出完整的垂直结构层次:挺水层、漂浮层、浮叶层和沉水层;在下游江段群落结构常为两层或一层结构,以浮叶层和挺水层为主,而沉水层在下游江段发育不充分且生物量很小。另上,对汉江上、中、下游的典型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汉江的不同江段,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数量特征等都不同,而水位、流速、基质状况、人为干扰是影响汉江水生植物群落生长和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9月对额尔古纳河流域5个重要水体呼伦湖、乌兰泡、二卡湿地、伊敏河和哈乌尔河进行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1)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82属177种(含变种),以绿藻和硅藻种类最多,绿藻有36属77种,占43.5%,硅藻21属54种,占30.5%;其次是蓝藻,13属26种,占14.7%;裸藻4属11种,占6.2%;其他藻类仅占5.1%;2)在呼伦湖共有64属121种,乌兰泡47属88种,二卡湿地62属116种,伊敏河41属59种,哈乌尔河32属54种;优势度分析显示:呼伦湖与乌兰泡优势种为蓝藻和绿藻,二卡湿地为硅藻与隐藻,伊敏河与哈乌尔河为硅藻;蓝藻个体密度在乌兰泡与呼伦湖最大,分别为5.17?106 ind./L和4.01?106 ind./L,而硅藻密度则在二卡湿地、伊敏河与哈乌尔河占优势,分别为1.40?106 ind./L、1.84?105 ind./L与4.89?105 ind./L;此外,聚类分析显示5个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按结构特征可分为两大类;3)与历史记录相比,呼伦湖的优势种转变为细胞较小的坚实微囊藻(M. firma)与不定微囊藻(M. incerta),这种小型化的趋势表明呼伦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4)综合多种指标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估:呼伦湖、乌兰泡为中-富营养水体,二卡湿地为中营养水体,伊敏河与哈乌尔河属于贫-中营养水体。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于2019年6月对贵州境内3种不同营养类型的河流(锦江河、湘江河和南明河)进行调查。研究了3条河流的理化因子、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密度,结合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3条河流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排序为南明河>湘江河>锦江河,3条河流的综合营养指数分别为61.76、48.76和36.05。锦江河共有浮游植物6门19属21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7.14%;湘江河共有浮游植物6门34属43种,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最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1.86%和37.21%;南明河共有浮游植物6门32属46种,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最多,分别占总种数的39.13%和32.61%,锦江河、湘江河、南明河水体中浮游植物细胞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2.66×105、38.66×105、132.61×105个/L。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P<0.05),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盐度、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锦江河的电导率、盐度、溶解性总固体和营养盐含量最低,南明河的最高。此外,聚类分析显示3条河流的浮游植物群落按结构特征可分为两大类。这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河流的电导率、盐度、溶解性总固体、营养盐含量升高,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增加,其群落结构会由硅藻门占优势,逐渐转变为蓝藻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大辽河水系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建立中国水环境生态学基准的基础性工作,于2010年7月,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大辽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大辽河水系共检出5门124种或变种,其中以绿藻和硅藻为主,分别占43.55%和31.45%;总细胞密度在2.05×105~1.46×107个·L-1,平均6.35×106个·L-1,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主要优势种是硅藻的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共检出污染指示种44种,其中β-中污带指示种居多,有36种,占所有指示种的81.8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3 ~2.68,Margalef指数为1.00~1.7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2 ~0.83;综合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优势种类、指示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表明,大辽河水系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中等程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5.
Paul A. del Giorgio Alicia L. Vinocur Ruben J. Lombardo Hector G. Tell 《Hydrobiologia》1991,224(3):129-154
The phytoplankton of the River Lujan (Buenos Aires, Argentina) was studied for a period of 18 months, together wi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variables, in relation to a pollution gradient. 167 taxa were recorded within a seasonal succession characterized by dominance of diatoms with a brief summer green algae facies.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biotic indice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pollution o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The biotic indices used were species diversity and richness, algal quotients (green algae/diatom ratio, Centrales/Pennales ratio) and the SD succession rate index. Multivariate procedures included cluster analysis and ordination by PCA of both species and samples,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variance (MANOVA).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munity dynamism is attenuated at the more polluted sites, concomitant with an increased predominance of a broad-tolerance algal assemblage, co-dominated by Cyclotella meneghiniana and Nitzschia stagnorum. The changes i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ynamics described herein involved altera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the algae, rather than modifications in the basic species composition. These changes may not be readily detectable by methods which over-simplify the ecolog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systems of indicator species and biotic indice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pollution. The suitability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biotic indices in river phytoplankton studies is further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莲虾共作生态系统夏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8年6月至8月对洪湖莲虾共作池塘的浮游植物和水质进行了定量调查监测,并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鉴定有浮游植物7门71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蓝藻门和硅藻门种类次之,三者共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83.1%。浮游植物优势种有8种,以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莲虾共作池塘夏季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变化在2.50×106~6.20×107 cells/L和0.93~24.36 mg/L之间,浮游植物密度总体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浮游植物生物量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浮游植物各门的密度、生物量月份间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7月最高出现峰值,不具有明显的月份差异(P>0.05);夏季各月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较好,表明莲虾共作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冗余分析(RDA)显示养殖期间的浮游植物物种密度受水温(WT)、总氮(TN)、氨氮(NH4 +—N)、高锰酸钾指数(CODMn)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影响莲虾共作池塘各月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WT、NH4 +—N、TN。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犁地区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6年6-7月在新疆伊犁地区对伊犁河干流、三大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恰甫其海水库、吉林台水库、间歇性水体和小水塘中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134属217种,其中原生动物95属153种, 占浮游动物物种数的71%;轮虫27属51种, 占23%;枝角类7属8种,占4%;桡足类5属5种,占2%.伊犁河干流、小水塘和间歇性水体浮游动物种类数较多,分别达132、114和92种,吉林台水库种类数最少,仅7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以恰甫其海水库最高, 分别为11 391 ind·L-1和2.79 mg·L-1,特克斯河密度最低,为578 ind·L-1,喀什河生物量最低,为0.03 mg·L-1.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浮游动物种类数与水体的流速呈显著负相关.采用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对伊犁河干流、三大支流及两个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表明,伊犁河、特克斯河、喀什河、巩乃斯河为寡营养水体,恰甫其海水库和吉林台水库为中营养水体.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夏季对雷州半岛海岸带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211种(含变种、变型),隶属于7门76属;优势种13种,以广温、广盐沿岸性种和温带沿岸性种为主,群落结构具有亚热带和沿岸性特征。半岛海岸带浮游植物平均种类数和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均由近岸往远岸逐渐减少,此外种类数是西南部>西北部>南部>东南部>东北部,细胞丰度则东北部>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南部。除了东北部海岸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低于3及0.7外,其他海岸带均高于此值,物种非常丰富。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种类数与水温、Si/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SiO23--Si、Si/N呈显著的正相关,与NO-2-N、PO34--P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盐度、pH值等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pH值、叶绿素a、DO、NO-2-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水温、NO-3-N等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浮游植物种类数与细胞丰度之间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根据浮游植物生物学指标对雷州半岛海岸带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现状评价表明:雷州半岛海岸带水质营养类型属于中-贫营养型,而根据营养盐指标评价雷州半岛海岸带水质则总体上为氮限制中度营养或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Sjoerd P. Klapwijk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Hydrobiology》1988,73(5):481-509
A hydrobiolog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laborate the water qua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ASPERS & KARBE (1966, 1967) for the larger stagnant bodies of water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etherland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differ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s such as diversity and saprobity. From this a proposal is developed to quantify the water quality classes in CASPERS & KARBE'S scheme on parameters measuring the bioactivity, oxygen regime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scheme is now incorporated in the practical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in North- and South-Holland both for routine monitoring as well as for special water quality stud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