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长类学是研究灵长类的科学,有时也涉及古生物学和研究人类的人类学。为了区别起见,称灵长类动物为非人灵长类(Nonhuman primates)或次人灵长类(Subhuman primates)。本文只讨论灵长类学中现存灵长类动物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灵长类动物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所以,灵长类学诸方面的研究,如行为科学,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对于认识人类的进化和社会活动,对于人口控制和医学等均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人类学是与古人类学相对应的。古人类学这门学科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至今还没有今人类学的学科,这是从现代古人类学的内容说到怎样来建立今人类学的新学科。 古人类学(Paleoanthropology)也叫人类古生物学(Human Paleontology),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科学。 人是灵长类中的一种。因此,要研究人类起源,就一定要涉及灵长类学,包括现生的灵长类和古灵长类或化石灵长类的知识。 人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来进行生产劳动。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因而古人类学也必然要涉及石器、特别是旧石器。 研究人类进化的主要实物根据是人类化石和猿类化石,都是从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因此要有地质学和地层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较晚地质时期的新生代地质和地层。新生代  相似文献   

3.
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主办的“中国灵长类保护国际研讨会”于1990年7月27日至8月3日在昆明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巴西、西德、肯尼亚、印度及中国约80多位灵长类学专家、学者。会议得到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及中国有关部门的支持。会议主要就灵长类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灵长类保护、神经科学、生殖生物学、  相似文献   

4.
模式动物斑马鱼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动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发育学、遗传学、行为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其具有繁殖能力强、发育迅速且同步、体外受精和幼体透明等生物学和形态学特点,经广泛培养和筛选突变品种,目前斑马鱼品系资源丰富。与其他非脊椎模式动物相比,它与人类有更高的同源性。本文主要介绍斑马鱼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动物,结合其特殊的行为学检测手段和分子生物学特点,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构建疾病模型和相应药物筛选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演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演化的科学,探究生物演化的历史、原因和规律等. 1859年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提出,为现代演化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演化生物学的研究已经与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古生物学、行为学和生物地理学等许多学科形成了广泛和密切的联系,成为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特别是最近十年来,随着各类组学技术及非传统模式生物基因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演化生物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仅可以回答该学科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重要难题,更使得演化生物  相似文献   

6.
由国际灵长类学会、美国灵长类学会和国际人类习性学会召开的第九届国际灵长类学大会于1982年8月8日至13日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举行.主办单位是Yerkes地区灵长类研究中心。参加会议的有23个国家500多人。我国首次派一人参加,提交学术论文两篇。会议期间共举行30个专题讨论会和32个论文报告会,还放映了有关灵长类的电影、录像,展出了有关灵长类研究工作的墙报.同时还举行了图书、专用设备、饲料等展览,介绍了灵长类研究机构和灵长类贸易的情况。 以分子生物学和行为科学研究灵长类的分类和进化,是这次会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对长臂猿的分类,Chivers等认为分为一属三亚属九种,三亚属是:黑长臂猿亚属(Nomascus),白掌长臂猿亚属(Hylobates)和合趾猿亚属(Symphalangus)。有人认为高等生物的蛋白质和结构基因的DNA有减慢进化的趋势,如旧大陆猴中种间变异小,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想利用在美国学习与工作的机会对美国大学的细胞生物学教学与科研的现状做一些调查并写一篇汇报,但一接触到美国细胞生物学实际以后,这种想法很快就打消了。因为细胞生物学这门学科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课题与成果浩如烟海。细胞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范畴又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与生物化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物学的出现,使生物学中的各个领域与化学、物理学等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推动了整个生物学的发展。今天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物科学中各个学科的共同语言。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大大推动了人们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且已在工、农、医等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还带动了新兴产业生物工程的蓬勃发展。加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将是向宏观和微观最基本和最复杂的两极发展。就方法论而言,受现代新兴学科的推动,未来生物学的研究将从以分析式为主发展到分析式与整体性(综合)相  相似文献   

9.
离开演化谈保护,往往难窥其道.保护生物学建立之初旨在阐释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素干扰下的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从生态、行为等宏观层面深入到生理、遗传、基因组、适应性演化等分子机制层面.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到物种演化历史及其成因、适应性演化机制与演化潜力等方面,这些研究超越了传统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保护生态学和行为学等的研究内容.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引入保护生物学研究则能更好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因而越来越受到保护生物学家的重视.因此,我们提出"保护演化生物学"这一新分支学科,以强化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物种保护问题中的应用.保护演化生物学是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整合进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旨在从演化的视角探讨物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揭示物种如何适应和响应环境变化以维持长期生存的机制,阐明物种濒危过程与演化潜力,以期为制定前瞻性的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保护演化生物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推动保护演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原生动物是一大类动物性单细胞真核生物.其高度特化的细胞结构与生理特征,独具的进化地位以及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和动物疾病间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其兼具的"细胞"与"动物"这个二元性统一体特性,使得以原生动物为模式或对象的研究在以细胞学、遗传学、适应与进化为代表的基础生物学、环境生物学、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防治、水产养殖及畜牧业等应用学科均具有十分广泛的科学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我国的原生动物学研究从早期经典的分类学、寄生虫学、生态学,逐步拓展到今天全面、深入地涉足涵盖基础与应用生物学各学科分支领域.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我国聚焦在海洋纤毛虫的多样性与系统学、表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比较基因组学、以寄生原虫为核心的免疫生物学、病害生物学、以鞭毛虫为核心的进化生物学、以海淡水纤毛虫和阿米巴等为核心的原生动物生态学等方向并取得了全面和长足的进展,许多代表性成果处于该领域国际前沿水平.本文扼要陈述了我国原生动物学各主流团队近年来的工作进展,介绍了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性科学问题,同时对相关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描绘和规划.  相似文献   

11.
保护行为学: 正在兴起的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的30年里, 人们利用动物行为的进化生物学方法来解决保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行为学、行为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相结合, 产生了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保护行为学。保护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 从物种保护实践中发现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的生态适应性, 并把动物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理论应用到物种保护实践中, 从而促进物种保护工作。目前全球有10%的物种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保护日趋紧迫, 保护行为学的诞生为行为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表明行为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正在担负起挽救濒危物种的使命。不久的将来, 保护行为学及其相关学科将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12.
与手偏好相比较,脚偏好被认为是研究大脑半球中语言功能偏侧性调控表达的一种更佳的行为预测指标。当前国际科学界对于人类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和肢体偏好进化起源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非人灵长类物种肢体偏好行为学研究,其中关于树栖灵长类物种的相关研究,对身体姿势在灵长类肢体偏好表达的理解有十分关键作用。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特有濒危灵长类物种,主要营树栖生活。本研究首次关注秦岭川金丝猴自发性非移动双足姿势(双足叠放)的脚偏好。研究发现在个体水平上每个焦点动物均表现出明显的脚偏好,在群组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右脚偏好,脚偏好表达无显著性别差异,其研究结果支持“姿势起源理论”。本文首次呈现野生旧大陆猴物种群组水平脚偏好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脊髓损伤治疗研究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成果开始向临床转化.非人灵长类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基因序列和相近的神经解剖结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研究的临床转化前阶段.运动行为学评价是脊髓损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几乎在所有的脊髓损伤相关工作中都有所应用,为评估诊疗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参考.近年来,非人灵长类的运动行为学研究迅速发展,使得运动行为测试从单一、粗放的评估演变成复杂化、精细化的观测.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相关实验通过非人灵长类的运动行为测试来分析脊髓损伤程度的变化及有关干预方案的疗效.本文从非人灵长类独特的脊髓运动控制通路及运动行为能力入手,结合其在脊髓损伤相关研究中的应用,针对不同部位的运动行为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运动行为测试所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愉 《化石》2003,(4):6-10
人如何有别人于其他哺乳动物在数百万年的自然历史中 ,一种高级灵长类经历某种极其深刻的演化 ,最终脱胎于同类 ,成为动物界中的佼佼者 ,在自然选择中成为最成功的一支。谁都知道 ,以上我们所谈论的 ,正是我们人类自己。是什么特性把我们与其他灵长类分开 ?如果我们用一个具体的性状来替代上面第一句中的“某种极其深刻的 (演化 )” ,这个性状应该是什么 ,使我们在三百万年前独立于自然界的芸芸众生之外 ?在自然界中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 ,人类其实并无特殊之处。黑猩猩的遗传组成 ,与我们之相似更胜于其与大猩猩。使我们异于其他高等灵长类…  相似文献   

15.
肝脏疾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严重的致死率和死亡率,动物模型是研究肝脏疾病的有效工具,考虑到非人灵长类实际使用的限制,树鼩作为非人灵长类替代动物具有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等优势,本文对树鼩在肝脏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     
(一) 分子生物学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生命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人类长期以来不断研究探索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充实形成了生物学。早期的生物学研究较偏重于宏观的描述。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特别是现代物理、化学等概念和技术的渗透,生物学研究日益从宏观发展到微观,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结构联系到功能,终于形成了生物学的带头学科——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2006,18(4):346-346
人类区别于其他高等灵长类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最近,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副所长王文领导的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发现了一个人特有的年轻基因clorf37-dup。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该基因通过一种叫做逆转座的机制在人类进化枝上独立起源,不存在于黑猩猩和大猩猩等其他高等灵长类中。该基因在人类细胞中编码一个人类特有的细胞表面蛋白,在人大脑、血液等组织中表达,可能在人类某些组织的细胞间信号传递中起作用。分子证据表明clorf37-dup基因经历了强烈的自然选择作用并在各个人种中固定下来。该研究成果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Human Molecular Genetics(15:1870-1875)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兽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联合发起《亚太地区兽类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25日至31日在中国云南昆明召开。 会议主要学术内容有: 1.大熊猫生物学 2.濒危物种的保护 3.灵长类生物学 4.种群、群落和行为生态学  相似文献   

19.
Liao CH  Su B 《动物学研究》2012,33(1):108-118
随着人类和黑猩猩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宣布完成,以及其他灵长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逐步开展,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灵长类基因组数据,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灵长类比较基因组学应运而生。该文主要通过对人类和其他非人灵长类系统关系和基因组结构的比较,从系统进化、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评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人类、黑猩猩与其他非人灵长类之间的主要生物学差异,揭示人类进化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兽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联合发起的、亚太地区兽类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25—31日,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主要内容: 1.大熊猫生物学;2.濒危物种的保护;3.灵长类生物学;4.种群、群落和行为生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