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汉果果实维生素C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锋  张碧玉  覃良  周良才  蒋汉明   《广西植物》1985,(3):304-306
本文报道罗汉果不同品种、类型、产区、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成熟度等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为提高罗汉果产品质量提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HPLC法对不同生长周期的罗汉果鲜果中罗汉果甜甙V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总结出罗汉果中罗汉果甜甙V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坐果50d后,罗汉果甜甙Ⅴ的增加比较快,80d后,罗汉果甜甙Ⅴ的含量趋于稳定;随着生长周期的增加,罗汉果总黄酮的含量增加,40~50d中增长最快,坐果约50d后达到最高值,从60d开始总黄酮的含量迅速下降到20d水平,然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罗汉果果实生长发育与内含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新能  李锋  蒋汉明   《广西植物》1990,10(3):223-227
罗汉果开花授粉后果实体积不断地增大。纵径在授粉后1至3天生长最快,以后逐渐减慢:横径以授粉后9至15天生长最快,30天果实体积停止增长。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含量由低到高变化,总糖含量由低到高不断增加,但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维生素C含量在生长发育前期最高,随果实发育,其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罗汉果雄性、雌性、两性花芽分化过程的形态和激素水平变化进行观测,为罗汉果开花调控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罗汉果雄性、雌性、两性花的花芽分化过程均可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和雌蕊原基分化期7个阶段。雄蕊原基分化期前,3种花芽分化过程无明显差异,各时期形态特征均依次为:茎端呈圆锥状(花芽未分化期)→茎端经半球形变成扁平状(花芽分化初期)→距茎端5~7节位处分化出穗状花序(花序分化期)→小花原基周围形成5个萼片原基(萼片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内侧形成5个花瓣原基(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3种花芽分化过程存在明显差异,雄蕊原基内侧出现雌蕊原基后,雄花芽雄蕊原基继续发育成雄蕊,雌蕊原基停滞生长,退为一个小突起;雌花芽雌蕊原基继续发育成雌蕊,雄蕊原基生长缓慢,退化为小花丝;两性花芽雌蕊和雄蕊原基均继续发育,形成外观正常的雌蕊和雄蕊。(2)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s)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相似,即ABA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降低,花芽形态分化期升高,而GAs和ZR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吲哚乙酸(IAA)含量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雌花芽IAA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升高,花芽形态分化期逐渐降低,而雄性和两性花芽的IAA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ABA/GAs、ABA/IAA、ZR/IAA和ZR/GAs激素含量比值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相似,ABA/GAs在花芽生理分化期降低,花芽形态分化期升高,而BA/IAA、ZR/IAA和ZR/GAs则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认为,罗汉果花芽分化过程经历一个"两性期",高ABA含量和ABA/GAs比值有利于罗汉果花芽分化,IAA可能对罗汉果花性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罗汉果‘永青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授粉30 d后,设置不遮荫、遮荫70%、遮荫95%三个处理,探讨遮荫对罗汉果总苷、总糖、维生素C等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授粉30 d后,对罗汉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遮荫处理,显著提高了罗汉果果实重要内含物总苷、甜苷Ⅴ、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可有效改善罗汉果果实的内在品质。遮荫70%处理条件下较适宜罗汉果果实内含物的累积。  相似文献   

6.
周志权  廖咏梅  李锋   《广西植物》1991,11(3):274-277
经初步研究,罗汉果果实病害主要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 Sacc)、黑斑病(Alternara tenuis Ness)和腐烂病(Fusarium heterosporum Ness)3种,它们多见于成熟期前后。其中炭疽病为害期长,危害严重,在果实成长过程中,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来防治。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丁香苷主要存在于茎干系统,其中在枝中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可达2.94%。从季节动态来看,刺五加地上部分枝和茎中丁香苷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即春秋季含量较高,夏季含量较低;地下部分根和根茎中丁香苷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刺五加全株均含有总黄酮,刺五加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叶片总黄酮在5月中下旬林分郁闭之前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可达3.8%;茎干中总黄酮春季较高,夏季降低,而到晚秋时含量最高,其中枝中总黄酮平均含量可达3.75%。地下部分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十分明显。本文对丁香苷和总黄酮季节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刺五加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丁香苷主要存在于茎干系统, 其中在枝中的含量最高, 平均含量可达2.94%。从季节动态来看, 刺五加地上部分枝和茎中丁香苷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 即春秋季含量较高, 夏季含量较低; 地下部分根和根茎中丁香苷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刺五加全株均含有总黄酮, 刺五加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叶片总黄酮在5月中下旬林分郁闭之前含量最高, 平均含量可达3.8%; 茎干中总黄酮春季较高, 夏季降低, 而到晚秋时含量最高, 其中枝中总黄酮平均含量可达3.75%。地下部分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十分明显。本文对丁香苷和总黄酮季节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罗汉果中罗汉果苷ⅡE、苷Ⅲ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ZORBAX SB-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以外标法测定了罗汉果中罗汉果苷ⅡE、苷Ⅲ的含量。罗汉果苷ⅡE在1.934~25.142μg,苷Ⅲ在2.070~26.91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与97.9%。  相似文献   

10.
罗汉果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位坤  孟丽珊   《广西植物》1986,(4):295-296
对罗汉果三个栽培品种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了含量测定,从水解产物中检出了18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30d和60d两个不同时期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寻找与罗汉果发育、成熟及罗汉果甜甙生成密切相关基因,为罗汉果的开发和品种改良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构建30d和60d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应用Im-age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对所得蛋白质组图谱进行分析。结果:30d和60d两个不同时期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有明显差别,与30d罗汉果蛋白组图谱比较,随果实发育、成熟,60d罗汉果有29个新的蛋白产生,30个蛋白消失,16个蛋白表达3倍升高和15个蛋白表达50%下调。结论:罗汉果生长、发育和成熟的不同阶段受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2.
黄永林  李典鹏  刘金磊   《广西植物》2007,27(3):462-465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以脱色率、总甙收得率为指标,筛选影响罗汉果果汁颜色和总甙收得率的因素,建立了罗汉果果汁脱色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实验设计的A因素对罗汉果果汁脱色率具有显著影响,C因素对总甙收得率有显著影响。最终优选鲜罗汉果果汁的脱色条件是A2BC3(鲜罗汉果∶D900树脂重量比为3∶1;固形物含量为工艺流程可变含量,洗水量为树脂重量的4倍),工艺中试验证时脱色率为96.5%、总甙收得率高达97.7%,该工艺技术操作简单,脱色效果好,回收率高,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3.
野生罗汉果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采自广西和广东的7个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野生居群共13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了111个位点,其中91个是多态性位点,占82.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 0.248,Shannon 信息多样性指数(I) 为0.354。罗汉果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 28.2%-55.6%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80-0.209,Shannon 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123-0.310。永福居群(YF)和金秀居群(JX)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周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逐渐降低,居群间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 = 0.569)。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明显(r =0.369,P = 0.115)。UPGMA聚类图中,7个居群的个体按居群各自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种仁中角鲨烯的提取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罗汉果种仁油脂,采用HPLC检测,初步确定罗汉果种仁中含有角鲨烯,含量为12.5%。经柱层析、HPLC制备后得纯度为98.5%的化合物单体,经IR、1H-NMR、13C-NMR、MS检测,确认罗汉果种仁油中含有角鲨烯。  相似文献   

15.
罗汉果生长动态与叶片矿质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漆小雪  李锋  韦霄   《广西植物》2005,25(6):602-606
对一年生罗汉果种薯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植株体内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6~9月 为罗汉果植株生长速度最快时期,叶片中的N、P、K等矿质营养元素浓度的月变化则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而 变化,其中N的浓度变化有两个峰点,分别在5月、7月,P、K的浓度变化最高点分别在6月、7月,N、P和K 的浓度变化最低点分别在11月、10月。相关分析表明,罗汉果植株的月生长总量及各级侧蔓的月生长量与叶 片中的N、P、K含量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要提高罗汉果产量,施肥的重点应放在5~9月。6月 以前以有机肥、磷肥为主,施以适量速效性氮肥,10月以后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和叶片中N、P、K含量,施 用适量的N、P、K肥,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16.
新鲜罗汉果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新鲜罗汉果的乙醚萃取物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显示:从新鲜罗汉果风味物质中分离出42个组分,并鉴定出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风味挥发油色谱峰面积的83.69%.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新鲜罗汉果风味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产地同一品种收获期罗汉果总皂苷、甜苷V和硒的含量进行比较,了解罗汉果的品质特点与产地的相关性,科学指导种植区域的生产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罗汉果的品质特点和开发等直接关系到罗汉果深加工产业的质量与发展。采用香草醛-浓硫酸试剂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别测量各罗汉果果实样品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甜苷V的含量,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量其中硒的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样品总皂苷含量在2.42%~3.34%之间,甜苷V含量在0.68%~1.41%之间,硒含量在5.634~41.462μg/kg之间;来源于不同产地的罗汉果样品,其总皂苷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甜苷V和硒含量分别表现出显著差异;广西、湖南和四川,罗汉果果实总皂苷和甜苷V含量均可达到药典指标要求。因此,罗汉果具有较广的种植区域,但不同产地甜苷V含量差异相对显著,暗示果实甜苷V的转化效率或成熟度具有一定差异,宜根据产地及年度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收获期,以满足不同加工利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长日龄罗汉果甙类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集不同生长日龄的罗汉果 ,对果实中的甙类成分进行选择性提取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甙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 ,初步找出了罗汉果甙类成分在生长过程中的积累规律 ,为罗汉果采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方法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75%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及理化性质鉴定为:罗汉果醇苯甲酸酯(1)、厚朴酚(2)、双[5-甲酰基糠基]醚(3)、5-羟甲基糠酸(4)、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6)、山柰酚(7)、琥珀酸(8).除化合物1、6和7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