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方铁杉上斑痣盘菌科一新种—铁杉小双梭孢盘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黄山采自南方铁杉针叶上的小双梭孢盘菌属一新种,即铁杉小双梭孢盘菌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黄山采自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 Flous)针叶上的小双梭孢盘菌属一新种,即铁杉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tsugae H.S.Cao et C.L.Hou)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3.
林英任 《菌物学报》1994,13(Z1):19-21
本文报道发生在蕨类植物芒其上的斑痣盘菌目一新种,即异常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anomala Y. R. Lin)。该种以其略呈三、二纺锤形至近线形的子囊孢子,明显区别于小双梭孢盘菌属的其它成员。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4.
提供了中国二头孢盘菌属的分类研究概况和已知种类。对属的概念进行了修订;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序列分析的结果,将兰斯盘菌属的3个种转入二头孢盘菌属,建立3个新组合(黄二头孢盘菌、黄山二头孢盘菌、暗丝二头孢盘菌);描述了一新种(缩孢二头孢盘菌)。该属目前已知的10个种中,在我国分布9个种。编制了该属世界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茶树(Camelliasinensis(Linn.)Kuntze)枝上小双梭孢盘菌属一新种,即茶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camelliae).该属在阔叶树寄主上为首次报道。模式标本保藏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6.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Kuntze)枝上小双酸孢盘菌属一新种,即茶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camelliae)。该属在阔叶树寄主上为首次报道。模式标本保藏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从我国南部地区针叶树上采集的斑痣盘菌,共5属9种。其中小双梭孢盘菌属(Bifusella v.Hhn.)是我国新记录属;杉生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cunninghamiicolaKorf & Ogimi)和落叶松散斑壳(Lophodermium laricinum Duby)为国内新记录种。对新记录属、种作了简要记述,记载了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地理新分布和生态习性,并对一些种的同物异名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3,32(3):429-447
对我国盾盘菌属馆藏标本和近年来采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学研究表明,中国已知该属31种。描述了3个新种,命名为柯氏盾盘菌、长孢盾盘菌和假小孢盾盘菌,对新种与其相近种的区别进行了讨论;根据前人的形态描述,对S. erinaceus,S.olivascens和S. lusatiae在中国的分布提出了质疑;根据对相关馆藏标本的观察,指出S. barlae、S. superba和S. vitreola在我国的报道系基于错误鉴定,它们应从中国物种名录中排除。文中提供了该属中国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紫盘菌属Smardaea是Svrcek(1969)在Ascobolus amethystinusPhill.基础上建立的。其主要特征为:子囊非淀粉质,孢子椭圆形,具纹饰,囊盘被组织明显紫色,2层,内层交错丝组织型,外层球胞组织型至角胞组织型。本属成员以前在我国未见报道。作者近年来在研究中国盘菌区系过程中发现本属2个种,一个为紫色紫盘菌S.purpurea Dissing;另一个为新种,命名为小孢紫盘菌S.microspora sp.nov。本新种与本属其它3个种的区别主要在于较小的子囊孢子,低的表面纹饰。  相似文献   

10.
报道斑痣盘菌科的两个寄生种,即生于茶树Camelliasinensis(L.)Kuntze枝梢上的硬湿皮盘菌新种HypoheliondurumY.R.Lin,C.L.Hou&S.J.Wangsp.nov.和生于青杄PiceawilsoniiMast.针叶上的线孢小沟盘菌新组合Lirulafiliformis(Darker)Y.R.Lin&S.J.Wangcomb.nov.。湿皮盘菌属HypohelionJohnston同时为中国新记录属。对此二种进行了汉文描述、图解和讨论,新种附有拉丁文特征简介。供研究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11.
王四宝  刘润进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777-3779
2020年9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5》(GBO-5)报告,助力世界实现协商一致的愿景——到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实,原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相互依存、互惠共生于地球村的,尽管存在少数“坏分子”。但由于人类的贪婪,过度扩张才导致地球“千疮百孔”的面貌,严重威胁到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通过最近20年的研究,互惠共生微生物(mutualistic symbiotic microbes,MSM)从其丰富的群落多样性到种质新资源、从多种多样的生理生态功能到作用机制、从基础探究到新技术研发,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新挑战。令人可喜的是,中国在MSM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微生物学通报》于2020年11期特别推出了“互惠共生微生物专栏”,旨在展现中国MSM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促进生物共生学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Centromeres support the assembly of the kinetochore on every chromosome and are therefore essential for the proper segregation of sister chromatids during cell division. Centromere identity is regulated epigenetically through the presence of the histone H3 variant CENP-A. CENP-A regulation and incorporation specifically into centromeric nucleosomes are the matter of intensive studies in many different model organisms. Here we briefly review the current knowledge in centromere biology with a focus o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d how these insights lead to new rules and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Gap junctions: new tools, new answers, new questions.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