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刑事案件中死者死亡时间推断的难题,不同季节野外环境用18头猪尸体做模拟材料观察和筛选对推断死亡时间高度准确的昆虫指标。结果表明,幼虫开始出现时间、幼虫开始爬离时间、大部分幼虫爬离尸体的时间、开始化蛹的时间、大部分幼虫化蛹的时间、开始羽化的时间、羽化结束的时间等若干昆虫指标比较敏感且稳定可用作死亡时间的精确推断。在珠江三角洲春季、夏季及秋季尸体腐败很快,分别在259±23,202±18,277±20 h进入白骨化期,而冬季则时间较长,约经过1 297±63 h才进入白骨化期。大约有47种嗜尸性昆虫在尸体生态环境出现,大多数种类全年可见,尸体上的昆虫群落的优势种为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绯颜裸金蝇Achoetandrus rufifacies及厚环黑蝇Hydrotaea (Ophyra) spinigera。蝇类昆虫在尸体上只能大规模繁殖一代尸体即白骨化。根据以上结果可确定一些可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关键时间点。  相似文献   

2.
肥须亚麻蝇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气门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玲  刘彬  王贺  李泽民  赵静 《昆虫学报》2008,51(7):707-713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中利用蝇类幼虫日龄推断尸体死后间隔时间的需求,本文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龄期肥须亚麻蝇 Parasarcophaga crassipalpis (Macquart)幼虫气门的形态学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幼虫的前、后气门等可用于判断幼虫生长发育的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肥须亚麻蝇幼虫前、后气门随时间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幼虫前气门色素管部的平均光密度及其长宽比,以及后气门的平均光密度这 3 项指标是推算幼虫日龄较理想的指标,对法医学中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此外,叠龄期作为幼虫发育的必经阶段,可为特殊时间点的推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估计死亡和案发之间的最短时间是法医昆虫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估计死亡时间时,研究吹蝇扩散至关重要。如果低估了最早扩散的幼虫距离和深度就可能低估死亡的时间。因此,掌握影响吹蝇幼虫扩散的有关因素,包括竞争、同类相食、在食源上的聚集密度、光周期、温湿度等以及潜入习性,进而推测吹蝇幼虫在尸体附近或远离尸体化蛹等都会影响估计死亡时间的准确性。本研究分析了从2006年夏季至2007年冬季在巴西南部自然状态下吹蝇食后的扩散。除趋光性外,扩散距离在季节上的不同(夏季3·1 m对应冬季的1·2 m)是由于环境条件起了重要作用。在用屠宰动物模拟实验时显示,吹蝇幼虫在低温低湿环境下扩散的时间滞后,扩散的距离也缩短。本研究表明温度(也许包括湿度)影响吹蝇幼虫的扩散,环境条件也决定吹蝇何时开始扩散。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供上海地区最常见嗜尸性蝇类三龄幼虫图解检索表,共4科11种.该检索表可用于案发现场法医昆虫的分类鉴定,进而推断尸体的死亡时间,也可用于重要有瓣蝇类幼虫的孽生地调查.  相似文献   

5.
1979年秋,我们从广西1038农场茶场里自然死亡的大尺蠖幼虫尸体上,分离到一株产伴孢晶体的芽孢杆菌CW-1菌株。根据我们的试验,该菌对大尺蠖幼虫具有一定的病原性。我们对该菌进行了分类鉴定,该株系在我国首  相似文献   

6.
1975年3月,从棉花仓库采集到自然死亡的越冬红铃虫的幼虫尸体,从中分离到一株能形成伴孢晶体毒素的芽孢杆菌,编号为“75002”。通过对该菌形态及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血清学反应的研究,发现该菌具有苏芸金芽孢  相似文献   

7.
1977年,湖北省光化县微生物站从自然死亡的小麦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幼虫尸体中分离获得一株形成伴孢晶体毒素的芽孢杆菌。几年来,我们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地位、培养工艺及对鳞翅目害虫的毒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018”菌株是我国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邳县官湖红旗人民公社第11大队,在花生套种蓖麻防洽金针虫的耕作习惯,当地农民称为“果子地点麻子”,此法流传甚久。 最早他们在花生田头点上些蓖麻,在旧历7月间曾发现蓖麻周围有很多金针虫的尸体,因此逐渐创造了套种的办法。该地金针虫有2个为害期,当春夏之交,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此时蓖麻出芽,幼虫食害根茎,即中毒死亡。此后至旧历7月间,一部分成虫出土,食害蓖麻叶,幼虫则在土中食害根,亦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5~1×108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立康唑(1.5 mg/kg)治疗;同时设置未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收集大蜡螟幼虫尸体做病理检测并记录5 d内死亡情况,每24 h记录1次。通过感染后病理组织切片和大蜡螟幼虫生存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大蜡螟幼虫在1×107CFU/mL茄病镰刀菌感染后,5 d死亡率达100%,1×107CFU/mL为本次实验组最佳感染浓度;大蜡螟幼虫感染第2 d死亡虫体病理检测发现大量茄病镰刀菌菌丝和孢子,经伏立康唑治疗后,单个幼虫体内菌体减少,菌体内菌丝减少;大蜡螟幼虫生存曲线显示伏立康唑治疗组较单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生存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蜡螟幼虫能够作为茄病镰刀菌体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可用于观察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嗜尸性蝇类是法医昆虫学调查中最重要的目标,作为早期到达尸体并主要促成尸体组织腐解的昆虫,对死亡时间的推断,特别是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嗜尸性蝇类的主要种类及形态识别、各种类生长发育、在尸体上的演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11例吸毒死亡法医学鉴定回顾性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奉文时吸毒及体内藏毒死亡法医学尸体检验与鉴定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研究。强调该类法医学鉴定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方法:将2003年初至2006年底昆明市及周边地区11例吸毒死亡法医学鏊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同时对毒品作用机理、死亡原因、吸毒流行病学特征、吸毒死亡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体内藏毒死亡特征、吸毒死亡法医学尸体检验与鉴定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论述。结果:吸毒或体内藏毒死亡的法医学尸体检验与鉴定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吸毒死亡法医学检验与鉴定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结论:吸毒及体内藏毒死亡法医学尸体检验与鉴定,必须在充分进行尸体剖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毒物检验、现场勘验、案情调查、临床表现和死亡经过等资料进行充分的案情研究并排除其他原因致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王小波 《化石》2002,(3):37-38
据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紧急情况局提供的报道说 ,1999年6月 ,在俄罗斯贝加尔湖岸边发现大量海豹尸体 ,湖上的大浪将36只海豹尸体冲上斯柳佳区乌图里克村附近的岸边。这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发现贝加尔湖中的海豹大量死亡。5月底 ,贝加尔湖边就曾发现42只海豹尸体。贝加尔湖里大量海豹相继死亡一事已引起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者的严重不安 ,当地的动物生态学家正在对湖中的水样做化验分析并对动物尸体进行解剖 ,目前尚不清楚海豹死亡的原因。据推测 ,如此多的海豹死亡有可能是海豹群中发生了瘟疫 ,或者是人为偷猎造成的。贝加…  相似文献   

13.
蚂蚁死亡后在密闭、潮湿的巢穴环境内非常容易滋生病原菌,威胁巢穴健康。为了防止尸体的存在危害健康个体,工蚁识别尸体上的“死亡信号”并将其搬离巢穴。本研究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工蚁尸体化合物,并利用化学方法转化尸体提取物,然后测试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对4种主要提取成分——酯、脂肪酸、表皮碳氢化合物以及哌啶生物碱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红火蚁尸体的正己烷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搬尸活性,高达76%的滤纸条被搬运到弃尸堆。酯、自由脂肪酸和结合态脂肪酸都能引起红火蚁的搬尸行为,搬尸活性分别为40%、28%和19%。自由脂肪酸转化成甲酯后搬尸活性不变,但结合态脂肪酸转化成甲酯后搬尸活性丧失。此外,红火蚁尸体还释放出多种能够诱导搬尸行为的未知成分,说明“死亡信号”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死亡的8具动物尸体周围布设红外相机,详细记录了动物尸体在保护良好的自然条件下的分解过程。研究发现,除微生物与无脊椎动物外,脊椎动物在尸体分解过程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动物尸体会吸引多种脊椎动物前来取食,不同脊椎动物对尸体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不一样。其中利用强度最高的动物为野猪Sus scrof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hos,实际贡献率分别为:87.15%、9.08%、3.72%,占所有脊椎动物对尸体取食强度的99.9%,其他动物贡献0.1%,如果子狸Paguma larvata、啮齿动物。(2)野猪有同类相食和拖动尸体的行为;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有采集尸体毛发筑巢的行为;未发现灵长类动物在尸体旁长时间逗留。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保护区在不污染水源的情况下,让自然死亡的尸体自然分解而不作深埋处理。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在调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田间消长规律的过程中,发现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病是影响田间种群密度的生态因素之一。从小菜蛾感病幼虫尸体分离到的颗粒体病毒,经室內及大田初步试验表明,其毒力较强,稀释浓度低,对各龄幼虫均可感染致死,杀虫效果比较稳定,持效期较长。为了探索此病毒在  相似文献   

16.
第20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法医昆虫学论文简要介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25~31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第20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首次出现了法医昆虫学专题讨论组,这是1至19届所从未有过的,反映了法医昆虫学已普遍受到了重视。此领域一共收到论文16篇[‘1。其中有关法医昆虫基本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有:《重要法医学蝇类的生物学及行为人《意大利南部法医昆虫活动习性:动物尸体上的昆虫研究人《不同地点利用动物尸体繁殖羊丽蝇bcdtasericata及其它丽蝇的试验人《在布利提斯·哥伦比亚两个地理区埋葬对尸体腐解、温度、昆虫在尸体上演替的影响及其应用人《蝇类幼虫大发生时尸体内部温度与气温的关…  相似文献   

17.
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昆虫学鉴定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尸体上昆虫的生长发育及群落演替具有一定的规律,这能够用于推断尸体死亡时间。本文从昆虫证据的收集及种属鉴定、昆虫的发育与群落演替、影响昆虫证据推断死亡时间的因素以及法医昆虫学发展面临的挑战等几个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我国法医昆虫学的应用进展做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8.
嗜尸性昆虫分解尸体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指尸体本身和动物的作用,包括:尸体特征、尸体腐败阶段、死亡原因、尸体部位、外伤、嗜尸性昆虫的种类、其它动物的取食等;非生物因素包括:对腐败、分解速率影响较大的温度和埋葬与否,其次是湿度,以及纬度、地质条件、季节、气候条件等.本文就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早春,在浙江部分地区出现了一种严重的蜜蜂细菌性幼虫病,该病导致蜜蜂幼虫颜色发黄,失去光泽;严重时幼虫死亡腐烂。从10批发病死亡幼虫样品中,分离得到并保存了5类纯培养物。通过蜂群接种试验和实验室人工培养的幼虫接种,确定L2菌株能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且能从接种发病的幼虫上再次分离到相同菌株,证明L2菌株是该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的致病菌。进一步对分离到的该致病菌从发病特征、病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序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肠球菌属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不是目前报道的任何一种已知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20.
mtDNA中COⅠ分子标记在常见食尸性蝇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死后不同时间,在尸体上出现不同种类食尸性蝇类的演替规律,可用于准确推断死亡时间。传统上仅依据蝇类形态学特征来判断种属,但由于蝇类的形态结构复杂和种间形态差异微小等特点,对蝇类尤其是对蝇类幼虫的种属鉴别很难。因此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食尸性蝇类及其幼虫进行种属鉴定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是利用此方法对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常见双翅目食尸性蝇类包括:开普黑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及部分卵,铜绿蝇、棕尾别麻蝇及部分幼虫和蛹的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Ⅰ)中278 bp的基因序列进行鉴别。除个别蝇类如丝光绿蝇与铜绿蝇外,该方法均能有效地将上述食尸性蝇类鉴定到种属水平。在我国,它将成为法医鉴别食尸性蝇类种属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