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蜇     
海蜇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早在1600多年前晋代时就已经开始食用。据报道,我国沿海分布有海蜇、黄斑海蜇、面蜇及沙蜇等4种。其中以海蜇在我国分布最广,从辽东半岛直至广东沿海均有分布。我们日常食用的海蜇,主要是这一种,它历来是我国沿海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Rhizostom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idae。  相似文献   

2.
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 2 0 0 4年 4月和 6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大型水母的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区大型水母的主要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环境的关系、以及主要种类间的个体生长差异。结果表明 :4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多管水母约占 75 %、霞水母约占 15 %和沙水母约占 5 % ;6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沙海蜇约占 6 0 %、多管水母约占 2 0 %和霞水母约占 10 %。其中沙海蜇和霞水母为往年东海区大量暴发的种类。沙海蜇为低温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12~ 17℃ ,主要分布于黄海冷水团伸向东海舌锋的锋面以北海域 ,密集分布区最高网产为 10 0 0 0 kg/ h左右 ;霞水母为暖水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2 0~ 2 5℃ ,主要密集分布于东海北部的暖水控制海域。黄海冷水团势力强弱可作为判别沙海蜇暴发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子。东海区大型水母主要优势种的生长速度以沙海蜇最快 ,其次为霞水母 ,而多管水母相对较慢 ,且个体偏小  相似文献   

3.
海蜇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ve)是隶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属的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浮游性大型食用水母。 我国沿海,自南到北均有海蜇分布,其中以浙江、福建、江苏、辽宁为主要产区。关于海蜇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就杭州湾海蜇的形态结构作一介绍,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东沿海几种海蜇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沿海分布的食用水母,通称为海蜇,据文献记载共有四种。体大而重,在海洋中随波逐流营漂浮生活。我国对于海蜇的记载和食用历史是很悠久的,在一些省份和地区的群众渔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对海蜇的利用更加重视,并对其化学成分作了分析,还可供药用。 海蜇(图1、2、3)属腔肠动物门的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腔肠动物有二种基本形态:无性世代适应固着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横裂生殖(strobilafion)是大多数钵水母(Scyphomedusac)特有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指螅状幼体经分节(segmentation)和变态(metamorphosis)两个紧密联系的发育阶段产生碟状幼体的全过程(Spangenberg,1965)。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生活史多次变态过程中,横裂生殖是一个重要环节(丁耕芜、陈介康,1981);就经济意义而言,人类食用的是海蜇水母型成体,只有通过横裂生殖才能产生实质为幼水母的碟状幼体。因此,阐明海蜇横裂生殖的诱导和抑制条件,无论对发育生物学研究,或以人工手段培育出大量海蜇幼水母用于水产增殖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喜平  高尚武 《生态学报》2000,20(4):533-540
水母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群。根据1959年以来在渤海进行的几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资料,对渤海水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共记录到水母类41种,其中水螅水母35种,钵水母4种,栉水母2种。主要以近岸低盐类型为主,高盐种类少并且出现时间短。渤海水母类密度季节变化有3个高峰,出现在冬季,夏季和秋季,分别出八斑黄氏水母,酒杯水母属、和平水母属、五角水母构成。渤海水线类  相似文献   

7.
水母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群。根据 1 959年以来在渤海进行的几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资料 ,对渤海水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共记录到水母类 4 1种 ,其中水螅水母 35种 ,钵水母 4种 ,栉水母 2种。主要以近岸低盐类型为主 ,高盐种类少并且出现时间短。渤海水母类密度的季节变化有 3个高峰 ,出现在冬季 ,夏季和秋季 ,分别由八斑芮氏水母、酒杯水母属、和平水母属、五角水母构成。渤海水母类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特点 ,冬季和夏季以莱州湾密度最高 ,春季为渤海湾最高 ,秋季为中央海区最高。辽东湾水母类的密度在各个季节都不算高  相似文献   

8.
正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于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tidae),海蜇属(Rhopilema),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增养殖品种,同时是我国钵水母研究的代表种类。海蜇、沙海蜇(Nemopilema namurai)、海月水母(Aurelia auria)等大多数钵水母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括营栖息生活的无性阶段(水螅体)和营浮游生活的有性阶段(水母体),从水螅体到水母体的转变是通过一个有序变态过程实现的,叫作"横裂生殖"。"横裂生殖"是钵水母特有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也是钵水母水螅体产生水母体的唯一途径,是影响水母体种群数量的重要环节,亟需加深对其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水母种类多样性及群集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涛  吴强  王俊  李忠义 《生态学报》2016,36(18):5646-5656
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除冰期12月和翌年1—2月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采集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开展水母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的周年季节变动,弥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相关资料的不足,有利于掌握该水域水母(主要是小型水母)主要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特点,促进莱州湾生物类群对生境改变响应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调查中,共出现水母30种,无全年出现的种类。各月中,莱州湾水母以8月种数最多,5月数量居多。各月水母总数量的80%多由1—2种优势种贡献所致;水母优势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3—5月优势种为八斑唇腕水母;6月为嵊山秀氏水母和贝氏真囊水母;7月为贝氏真囊水母、9月有细颈和平水母;10月为细颈和平水母和大西洋五角水母,8月和11月无明显的优势种,但8月细颈和平水母和曲膝薮枝螅水母数量较多。莱州湾小型水母聚集结构主要呈现季节性时间格局上的变动。春季有八斑唇腕水母为代表、在湾内分布的聚集组;夏季有以嵊山秀氏水母和贝氏真囊水母为代表、在湾口西侧和湾中部分布的聚集组,以及细颈和平水母为代表、在湾中底部分布的聚集组;秋季有四枝管水母和大西洋五角水母为代表、在湾口和中部分布的聚集组。水温对小型水母聚集结构分布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型水母在本调查出现较少。海蜇和沙海蜇出现于6—8月个别站位;海月水母7—10月均有出现,但高密集区出现在10月紧邻莱州湾的湾底水域。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近海海域常见的海月水母为目标生物,提取其水母基因组DNA,PCR扩增mt-16S rDNA(650 bp)和mt-COI基因(709 bp)的部分序列,经纯化、克隆、测序后,将获得的序列进行BLASTn分析,筛选目的序列中与其他水母差异较大的区域,设计出8对分别针对海月水母mt-16S rDNA和mt-COI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经过实验室培养样品和模拟现场样品检测发现,针对mt-16S rDNA的引物AS3和mt-COI的引物AC3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以从海蜇、沙海蜇、霞水母、端鞭水母和海月水母中快捷地检测出目标水母,从而初步建立了海月水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和检测技术.本技术摆脱了水母形态学鉴定方法存在的局限,可准确、快速地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孙明  董婧  柴雨  李玉龙 《生态学报》2013,33(10):3222-3232
白色霞水母是我国近海主要大型灾害水母种类之一,其暴发性增殖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温度(7.5、11、14.5、18、21.5和25℃)和投饵频次(1次/2d、1次/8d和1次/16d)对白色霞水母无性繁殖与螅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足囊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5℃,足囊繁殖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白色霞水母横裂率和横裂次数的影响显著,温度越高,白色霞水母发生横裂生殖的时间越早,横裂生殖速度越快,重复横裂次数越多,释放的碟状体数量也越多.横裂率和横裂次数随投饵频次的增加而递增.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在7.5-25℃范围的成活率均为100%,其生长速度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和投饵频次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足囊繁殖、横裂率和螅状体生长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螅状体的横裂次数和初生碟状幼体伞径随螅状体柄径增大而递增,呈线性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投饵频次即营养条件显著影响着白色霞水母的种群数量,说明海水水温上升、富营养化或渔业资源锐减导致的浮游动物量增加均可能诱发白色霞水母暴发性增殖.结论为进一步探索大型水母暴发的生态环境机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鲁男  刘春洋  郭平 《生态学报》1989,9(4):304-309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盐度为2—31.42‰范围内,本文就盐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的生长、发育、变态及成活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浮浪幼虫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2‰;螅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0‰;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碟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幼水母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 作者根据近15年辽东湾北部主要河流的淡水注入量,海蜇产量及本实验数据,结合辽东湾曾出现过三次大减产现象分析,认为前一年夏、秋季海蜇生殖季节河流淡水注入量过多,使河口附近海蜇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的栖息水域盐度聚降,导致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毁灭性死亡,是造成海蜇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作者并提出采取人工培育螅状幼体,选择合适水域进行放流以补充海蜇资源,是海蜇渔业稳定和增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霞水母提取物抗凝血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霞水母提取物对小鼠抗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断尾法和毛细玻管法分别测定霞水母提取物对小鼠体内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试管法测定霞水母提取物对小鼠体外凝血时间的影响,通过试剂盒测定小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显示,霞水母提取物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小鼠体内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和体外凝血时间,且能显著提高小鼠的APTT和PT。从而表明,霞水母提取物具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每当春末夏初,暴雨过后,在我国东南沿海,人们常可以看到大批的海蜇,就象无数顶蓝里透紫的雨伞,在海面上聚集浮动,向岸边飘来。所以自古沿海渔民就有这样的谚语:“四月八,一哺雨,一葡蜇”。海蜇,学名水母,是一种极古老的海洋腔肠动物,早在五亿多年以前,它就飘浮在寒武纪时代的海洋里了。年代如此久远,大海波浪滔滔,这种既没有五官,又没有骨骼,如同胶状物质一般的低级生物,为什么能够安全生存、繁衍至今呢?原来,在海蜇的身上,有着许多适应海洋环境的秘密,说来是很有趣的。  相似文献   

15.
水母和海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水母和海蜇的生物学特性、我国海域水质母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水母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母类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eDNA metabarcoding)检测辽东湾东北部河口区围海养殖池塘水母种类多样性,探索适用于水母种类物种鉴定和监测的新方法。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分别基于18S rDNA和COI宏条形码检测了辽东湾东北部河口区围海养殖池塘水母种类多样性,通过水样采集、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的环境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从围海养殖池塘7个采样点中获得可检测的采样点数据。结果显示,基于18S rDNA宏条形码检测出8种水母种类,其中钵水母纲大型水母2种、水螅水母总纲小型水母6种;基于COI宏条形码技术共检测出19种水母种类,其中钵水母纲大型水母5种、水螅水母总纲小型水母14种;两种DNA条形码标记都显示养殖种类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为优势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手段可用于快速检测水母种类多样性,在水母类物种鉴定、监测及早期预警中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7.
1985年2月,我国第一次南大洋考察队在南设得兰群岛以西的10号测站(62°48′S、63°03′48″W)捕捞磷虾时采得1个钵水母标本。经鉴定确认属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旗口水母目Semaeostomeae,霞水母科Cyaneidae,环肌水母属Desmonema,华丽环肌水母Desmonema gaudichaudi。本种最早是Lesson(1830)在南极发现的新种,定名为Chrysaora gaudichaudii;1862年L.Agassiz为此而建立了一个新属Desmonema。我国这次是首次从南极采到,所以特将属、种的形态特征描述于后,以  相似文献   

18.
正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能发光,它们大多是因为体内有荧光素或荧光酶,经过氧化作用就会发出光来。然而水母的发光系统却不同于其他动物,它是依靠一种奇妙的蛋白质来发光的。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水母活着,就会一直发光。【知识布丁】Q:水母的触手断掉后会怎样?A:水母的触手断掉后会重新长出来,而且在新触手长出之前,剩下的触手为了使水母的身体保持  相似文献   

19.
霞水母糖蛋白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霞水母糖蛋白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分别以50、100、200mg/kg剂量的霞水母糖蛋白经口给予小鼠连续灌胃30d,然后分别进行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及血乳酸测定。结果显示,霞水母糖蛋白各剂量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各剂量组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糖原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剂量组小鼠运动后的血乳酸含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从而表明,霞水母糖蛋白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采自辽东湾和韩国江华岛的2个海蜇群体56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15个海蜇样品的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变异分析,研究海蜇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遗传结构状况.在所分析的71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定义了32种单倍型.海蜇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1±0.06~0.94±0.01)和中等或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60±0.34)%~(0.68±0.40)%].与其他几种大型水母相比,海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海蜇群体间具有2个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比较海蜇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发现,在本研究取样范围内不同海蜇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结构.不同海蜇群体存在复杂的遗传模式,海蜇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其分布海域的海流状况及人为因素如增殖放流等可能是造成海蜇这种复杂遗传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