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具单裂缝,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不具周壁,孢子外壁局部具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纹饰.接种后10~12 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20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形成顶端细胞的时间较晚.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数量丰富,多为单细胞,分布于原叶体背腹面及边缘.接种后60 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接种后65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的出现较颈卵器早10 d左右.颈卵器成熟后,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原叶体受精后幼胚突破颈卵器生长.  相似文献   

2.
变异鳞毛蕨的孢子培养与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无菌培养和常规泥土培养两种方法对变异鳞毛蕨(Dryopteris varia)孢子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其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蔗糖浓度为2%的1/2MS与MS培养基对孢子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影响不大,但前者较适于孢子萌发,而后者则适于孢子体形成;在1/2MS培养基上,1%的蔗糖浓度比其它浓度更适宜于孢子的萌发.以菜园士为培养基质时,变异鳞毛蕨孢子的萌发时间短且萌发率高,但幼孢子体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无菌培养.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符合鳞毛蕨属配子体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开梅  石雷  李东 《植物研究》2006,26(1):70-73
采用混合土培养普通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3 d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播种7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丝状体与片状体两阶段的界限不明显。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播种21 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播种35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相似文献   

4.
药用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配子体发育周期短而迅速,是一种研究蕨类配子体世代的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的理想试验材料.本文采用原生境腐殖土培养方法对乌蕨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观察并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乌蕨孢子呈黄色,单裂缝,二面体形;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丝状体4~6个细胞,有时具二叉分枝.片状体为长楔形,达6~8个细胞宽.成熟的原叶体为对称心形,裸露,发育为槲蕨型(Drynaria-type),并且具备一定的营养繁殖能力.原叶体上的假根为单细胞且不含叶绿体.精子器为盖裂开放,颈卵器短而直立.利用孢子培养的方法对乌蕨种苗进行人工繁殖,将为保护性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药用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1植物名称对马耳蕨[Polystichum tsus-simense(Hook.)J.Smith],又称小叶金鸡尾巴草。 2材料类别成熟孢子。3培养条件孢子萌发培养基:(1)MS;(2)1/2MS;(3)1/4MS。原叶体继代增殖培养基:(4)MS+6-BA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良Knop’s营养液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球腺肿足蕨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单裂缝,周壁具密集的波纹状褶皱。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三叉蕨型。孢子接种后7d左右萌发,30d左右形成为片状体,50d左右发育为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但成熟原叶体心脏形对称。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乳头状毛状体。75d左右精子器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90d左右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5列细胞构成,3~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可看到幼孢子体生成。最后讨论其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阔叶鳞盖蕨和粗毛鳞盖蕨(碗蕨科)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腐殖土为基质,对阔叶鳞盖蕨Microlepia patyphylla(D.Don)J.Sm.和粗毛鳞盖蕨M.strigosa(Thunb.)Presl进行了孢子繁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了它们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者的孢子及配子体性状极为相似:孢子同型,三裂缝,萌发慢;孢子萌发需要光,萌发方式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生长慢,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原叶体心形或其他形状,无毛状体,多数为雌雄异株。性器类型为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type。它们既具有大量的原始性状,也具有少数进化性状。与阔叶鳞盖蕨相比,粗毛鳞盖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更为原始。说明粗己鳞盖蕨的系统位置更加低下。首次观察到阔叶鳞盖蕨中细胞自然死亡时的叶绿体聚集现象。粗毛鳞盖蕨原叶体老化时叶绿体呈现规则的、相互镶嵌的多边形的形状以及在正常光照下粗毛鳞盖蕨某些细胞中的部分叶绿体成链珠状排列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龙头节肢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治友  张宪春 《植物研究》2009,29(5):513-516
采用原生境土、Knorp’s营养液和MS培养基的培养方法对龙头节肢蕨(Arthromeris lungtauensis Ching)的孢子进行对照培养,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孢子黄色,呈二面体型,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椭圆形,周壁瘤状,有刺,单裂缝;接种5 d后孢子开始萌发,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的发育为槲蕨型(Drynaria-Type);接种7 d后向丝状体发育,为3~8个细胞长;接种2周后向片状体发育,片状体呈长阔匙形,达6~8纵列细胞;接种6周后向原叶体发育,成熟的原叶体呈对称心形,毛状体二型(单细胞乳头状的毛状体和4~5个细胞分枝的毛状体)和假根分叉;接种9周后出现精子器,早于颈卵器1周出现和成熟;精子器具宽而短的柄,颈卵器的颈沟部较短而且通常弯曲。研究表明龙头节肢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毛状体,假根分叉,颈卵器弯曲等进化特征,并对其分类学意义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银粉背蕨是一种小型观赏蕨类植物,但目前我国对该蕨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本文利用改良Knop's培养基和腐殖土培养银粉背蕨的孢子,观察其配子体及幼孢子体形态发育特征,并研究了其配子体发育的最适培养基pH值。研究结果显示:(1)银粉背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极面观三角圆形,赤道面观为近半圆形,孢子具网状纹饰;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水蕨型;颈卵器和精子器为薄囊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不具毛状体;上述特征为银粉背蕨孢子和配子体发育的稳定特征。(2)培养基pH值在7.0~9.0时随着碱性的增强,银粉背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增加。(3)利用腐殖土培养银粉背蕨孢子,7~8周可发育成幼叶,成苗率达90%,成苗健壮,根系发达,是扩繁银粉背蕨的适宜方式。本文为资源植物银粉背蕨人工繁殖和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原生境腐殖土对粗齿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blinii(Lévl.)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粗齿黔蕨的孢子深棕色,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播种1周后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Aspidium-type).丝状体由4~12个细胞组成,片状体宽达9个细胞,斜向一侧生长,边缘具毛状体.播种约2个月后形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成对称心形.在粗齿黔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成熟原叶体的背腹面和边缘均被毛状体,假根有分叉且尖部常膨大,并含有较大的颗粒状贮藏物,精子器有3个壁细胞等特征较为进化,而颈卵器粗短且直立的特征较为原始.粗齿黔蕨的精子器和颈卵器发育不同步,精子器的出现和成熟均早于颈卵器的发育.从配子体发育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粗齿黔蕨野外种群数量较少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乌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混合土培养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黑褐色,赤道而豆形,极而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丝状体5—10细胞时开始发育为片状体。播种2周后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及表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数量丰富,为单细胞。播种后1个月左右开始有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精子器产,扛时间较颈卵器早10d左右,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精卵受精后2周左右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相似文献   

12.
邓晰朝 《广西植物》2016,36(1):96-100
野雉尾金粉蕨为中国蕨科金粉蕨属植物,而金粉蕨属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该研究用原生境腐殖土和改良克诺普氏(Knop’s)营养液对野雉尾金粉蕨的孢子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2 500 lx、光照12 h/d,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野雉尾金粉蕨的孢子为黄褐色,四面体型,三裂缝,赤道面观为扇形,具周壁,外壁表面具网状纹饰。孢子培养7 d后开始萌发,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孢子萌发后,配子体原始细胞经多次横向分裂形成3~9个细胞的丝状体,丝状体细胞呈圆筒形,壁薄,侧壁向外鼓起,含有颗粒较大且数量较多的叶绿体。15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多为匙状。25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配子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Ceratopteris-type)。在原叶体发育过程中分枝丝状体非常发达,配子体呈丛状生长,整个发育过程没有毛状体产生。野雉尾金粉蕨的假根为单细胞管状,偶有分支,内无叶绿体。45 d左右精子器开始出现,精子器顶面观近圆形,侧面观为近椭圆形或短柱状。精子器成熟时,盖细胞裂开,精子逸出。60 d左右颈卵器出现,颈卵器比较大,基部略大于顶部,侧面观呈烟囱状,顶面观为铜钱状,颈部由四列细胞构成。90 d左右发育出肉眼可见的幼孢子体。从研究结果看,其配子体发育的特征与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属(Pteris L.)相似,支持金粉蕨属归于凤尾蕨科的观点。该研究结果为野雉尾金粉蕨系统学研究提供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1植物名称 里白[Hicriopteris glauca(Thunb.)Ching]。 2材料类别 成熟孢子。 3培养条件孢子萌发培养基:(1)1/2MS;配子体(原叶体)增殖培养基:(2)MS+6-BA0.5mg·L-1(单位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利用MS培养基、改良Knop’s培养基、自来水和蒸馏水分别培养水蕨中等大小孢子,同时利用改良Knop’s培养基培养不同大小的水蕨孢子,观察记录不同条件下水蕨孢子萌发和性别分化情况。实验表明,二级孢子(赤道轴120~140μm)萌发率最高;一级孢子(赤道轴〉140μm)萌发最有利于使水蕨发育为两性配子体,三级孢子(赤道轴〈120μm)萌发最有利于使水蕨发育为雄配子体;MS培养基和改良Knop’s培养基相对于自来水和蒸馏水有利于水蕨孢子萌发;各培养基中水蕨两性配子体比率排序是MS培养基〉改良Knop’s培养基〉自来水〉蒸馏水,而雄配子体比率排序与之相反。此结果为水蕨的引种保护、人工繁育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植物名称 银中斑风尾蕨(Pteris multifida Poir.cv.Variegata),又名银白风尾蕨。 2材料类别 成熟孢子。 3培养条件 孢子萌发培养基:(1)1/2MS;原叶体增殖培养基:(2)MS+6.BA2.0mg.L^-1(单位下同)+NAA0.5,(3)MS+6.BA1.0+NAA0.2;孢子体形成和丛生芽增殖培养基:(4)MS+IAA0.05,(5)MS+KT0.0125+IAA0.05,(6)MS+KT0.025+IAA0.05,(7)MS+KT0.05+IAA0.05;生根培养基:(8)1/2MS+NAA0.1,(9)1/2MS+NAA0.5,(10)1/2MS+NAA1.0,(11)1/2MS+NAA2.0,(12)1/2MS+IBA2.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良Knop’s固体培养基、原生境腐殖质土和红壤分别培养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e)孢子,光学显微镜及解剖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比较了3种培养方法对其配子体发育和有性繁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扇蕨的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成熟孢子黄褐色,赤道面观为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毛状体在原叶体阶段出现。有性生殖周期长及配子体发育成幼孢子体的百分率低是扇蕨在配子体世代的主要濒危原因。此外,红壤固有的理化性质导致扇蕨配子体发育极其缓慢、精子器和颈卵器发生的时间间隔过长使其不能受精产生孢子体。原生植被遭受破坏引起的林下腐殖质土消失、红壤裸露,加剧了扇蕨的濒危。  相似文献   

17.
1 植物名称东北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 2 材料类别含有成熟孢子囊的孢子叶. 3 培养条件孢子萌发培养基:1/2MS.原叶体继代增殖培养基:(1)MS 6 BA 0.2 mg·L-1(单位下同);(2)MS KT 0.2.上述培养基均添加2.0%蔗糖和7g·L-1琼脂,pH 5.5.光照强度5~10μmol·m-2·s-1,光照时间12h·d-1;白天温度25~26℃,晚间20~22℃.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荷叶铁线蕨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 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L.vat.sinense Y.X.Lin),又名荷叶金线草。 2材料类别 成熟孢子。 3培养条件孢子萌发培养基:(1)1/2MS;(2)1/MS+0.5g.L。活性炭。原叶体增殖培养基:(3)MS+6.BA1.0mg.L。  相似文献   

19.
以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成熟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其孢子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2%蔗糖为孢子萌发最适培养基,20 d后萌发率达65%;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KT 0.5 mg.L-1+2,4-D 1 mg.L-1,诱导率达39.8%,愈伤组织为绿色颗粒状;颗粒状愈伤组织在MS+KT0.2 mg.L-1的培养基中生长出大量丛生芽,转化率可达66.3%;MS+IAA 0.2 mg.L-1+NAA 0.2 mg.L-1培养基可有效促进幼孢子体苗生根。  相似文献   

20.
以球子蕨成熟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及浓度对其孢子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MS+2%蔗糖,20d后萌发率达55.7%;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mg·L-1 KT+0.5mg·L~2,4-D,诱导率达36%,愈伤组织为绿色颗粒状;颗粒状愈伤组织在不添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中即可生长出大量丛生芽,转化率可达49.3%;低浓度(0.2mg·L-1)的IAA可有效促进幼孢子体苗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