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922名,收集整理上述人群的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检测其清晨尿样,分析UACR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和其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问卷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所有老年人中,有68名为健康人群,有724名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78.52%的老年人存在至少1个或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众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患病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2)UACR检测结果:健康人群中,男性UACR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人群的UACR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与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检测患者的UACR,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胰岛素与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胰岛素与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改变徐珞苏海灵王瑞华1唐明(青岛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青岛266021;电力工业部青岛培养院)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胰岛素(Ins)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为了探讨Ins与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人群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住院部收治的138例UAP患者为UAP组及80例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正常的非CHD者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对不同性别UAP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男性UAP组和男性对照组在吸烟、高血压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Vit B12)和叶酸(FA)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其它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UAP组和女性对照组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尿酸(UA)、Hcy、VB12和FA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其它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HDL、Hcy、和Vit B12水平为男性UAP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01);高血压、UA、Hcy、Vit B12和FA水平为女性UAP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性别人群发生UAP的危险因素不同,血浆Hcy和UA水平为女性UA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Hcy水平为男性U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人群克罗恩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4例克罗恩病患者和64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饮食习惯、受教育情况、职业、家庭卫生情况、吸烟、母乳喂养、肠道疾病家族史、感染性肠病史、阑尾切除术、麻疹等内容,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陕西地区人群克罗恩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64例克罗恩病患者及64例配对的健康对照者均完成问卷调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居住面积(大)(OR 0.4003,95%CI 0.1577,1.0165)、饮茶(OR 0.2597,95%CI 0.0662,1.0184)、油炸食品(OR3.1465,95%CI 1.2841,7.7101)、口服避孕药(OR 5.4500,95%CI 0.8400,35.1158)是陕西地区人群克罗恩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油炸食品、服避孕药可能为陕西地区人群克罗恩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人均居住面积(大)、饮茶可能为陕西地区人群克罗恩病发病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立  徐颜美  程竹君  熊招平  邓立彬 《遗传》2014,36(9):857-863
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首要疾病,而胆固醇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高通量技术的推广和群体基因组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复杂性状(或疾病)易感基因或突变的发现,为深入解析胆固醇代谢紊乱的遗传学病因提供了机会。文章整合传统遗传分析和近期GWAS筛查的结果,对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通路富集分析揭示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功能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胆固醇代谢紊乱致病的分子机制,为其防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病是我国成年人致死的最主要的疾病,而脂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阐述研究揭示脂代谢异常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本期专题主要一方面综合评述了脂蛋白组分与脂质代谢,以及甘氨酸的心血管疾病保护作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并分别展示了国内学者有关于PCSK9/LDLR通路、模拟人apoE结构域的小分子多肽EpK、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联素、LXRα- ABCA1途径和普罗布考等在脂代谢中的作用及相应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让更多的人进一步深入了解脂质代谢以及,了解心血管病发病的复杂机制和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显著上升,全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已成为是中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1].众所周知,脂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亦呈逐渐增加趋势.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九省18岁及以上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血样检测数据、人口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岁及以上农民共2001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发布的定义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中心型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具有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2RFs)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2009年我国九省(区)农民中,中心型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人群比例分别为39.8%、36.8%、21.8%、22.1%和2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血压升高[OR=0.74,95%CI(0.60,0.90)]、血糖升高[OR=0.68,95%CI(0.54,0.85)]和甘油三酯升高[OR=0.77,95%CI(0.62,0.96)]的危险性低于男性,中心型肥胖[OR=6.25,95%CI(4.74,8.24)]和HDL-C降低[OR=4.49,95%CI(3.45,5.84)]的危险性高于男性;年龄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及聚集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trend<0.05)。南部地区的农民患血压升高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北部地区农民,但血糖升高的危险性高于北部地区农民。未发现农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及社区城市化水平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关联。结论 我国九省中约有2/3的农民至少有1种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约有一半的农民存在危险因素聚集性。从公共卫生防控的角度,应根据农民各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性别、年龄及区域性流行特征,发现相应的高危人群,优先采取精准化的一级预防营养干预措施,重视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冠脉动脉照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主支狭窄程度大于等于70%的入选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照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主支狭窄程度小于20%的为对照组,共入选568名冠心病患者以及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529名对照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测序的方法分析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情况。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II型,ID型和DD型)在我们入选的568例冠心病组分布频率分别为50.3%,30.3%和19.4%,而在我们入选的524例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57.7%,31.2%和11.1%,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了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的变化仍然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以早期预判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3CL1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收集对照组400例,利用免疫组化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外动脉旋切术后斑块组织中CX3CL1表达水平,分别检测上述2组不同人群血清中的CX3CL1表达水平,同时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CX3CL1基因rs17036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对照组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人群的分布差异。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外动脉斑块组织中CX3CL1表达明显增高,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X3CL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人群中CX3CL1的表达。CX3CL1基因rs170364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GG型,GT型和TT型)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分布频率为42.7%,40.0%和17.2%,在对照组分布频率为50.2%,39.6%和10.2%,CX3CL1基因rs170364位点T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后,CX3CL1基因rs170364 T等位基因仍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CX3CL1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清和颈外动脉动脉血管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CX3CL1基因rs170364T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50~70岁中老年人群ICVD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对未来10年的ICVD患病风险进行评估,为深圳地区ICV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092名50~70岁中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体检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应用"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 "模型,对研究对象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结果:在1092名研究对象中,高血压、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的暴露率分别为37.64%、51.19%、56.87%、29.58%、23.46%;男性的超重/肥胖、吸烟和糖尿病的暴露率高于女性,而女性高脂血症的暴露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及极高危的检出率分别为65.02%、20.14%、10.26%、4.12%、0.46%;所有年龄组平均危险度水平均高于中国人群评估方法参考标准。结论:深圳地区50~70岁中老年人群ICVD发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ICVD10年发病风险较大,应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及加强对ICVD危险因素的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奉化市100例成人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成人麻疹的控制提供对策。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发生的成人麻疹100例进行1︰2配比对病例对照研究,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获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外来人口及有麻疹病例接触史的发病危险性明显提高,单因素分析提示2组人群经济条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外来人口及有麻疹病例接触史是成人麻疹发生的危险因素,故应采取综合措施以控制成人麻疹的爆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因心血管病入院治疗的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医院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154例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16.23%。共培养出病原菌27株,革兰阴性菌16株(占59.26%)、革兰阳性菌7株(占25.93%)及真菌4株(占14.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与医院感染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有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14天)是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正>冠心病诞生于20世纪初,在这短短的百年间,它就已经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和头号杀手。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心脏病患者将增加2 600万人,并且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我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占死亡人数的41%,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有300万,平均每分钟约死亡5人。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冠心病高发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发病率节节攀升,给我国的冠心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但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类消费过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2)。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31%。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患病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密切相关,脂肪摄入多且体力活动少的人,患高血压病的机会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患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本文主要对NAFLD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做简要的综述。NAFLD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代谢综合征、脂肪细胞因子的作用、内质网应激、及铁超载等多种因素有关。NAFLD的治疗可以从防治原发病或相关危险因素、基础治疗(行为或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解国际上NAFLD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进展,对遏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年龄增长、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的日趋增加。作为人群胆囊疾病的常见病,胆囊息肉病因复杂甚至有些息肉有癌变倾向,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了解胆囊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与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其具体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明了,但近年来胆囊息肉成因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介绍国内外对胆囊息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遗传》2021,(10)
目前中国慢性病负担沉重,加快推进慢性病早期预防的研究迫在眉睫。大型人群队列是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首要设计之一,有助于人们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慢性病干预措施。同时,从大型人群队列的基因水平阐明危险因素与疾病的遗传关联,也可开辟一条研究流行病学中因果关系的新途径。本文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开展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进行了推介,重点介绍了该项目遗传数据资源的建设进展以及近年来发表的遗传学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大型人群队列遗传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的基因突变,酶活性下降,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生物磁学》2013,(27):I0003-I0003
来自美国的PaulK.Crane等学者研究了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与痴呆的相关性,发表在2013年8月8。日的NEJM杂志上,结果显示:高血糖水平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这种危险性即使在非糖尿病人群中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