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8和2009年4-9月,对黑龙江省安邦河自然保护区以及龙凤湿地骨顶鸡繁殖种群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骨顶鸡繁殖季节会建造3种巢结构:炫耀台、产卵巢和育雏巢,雌雄共同参与筑巢及领域防卫活动;巢高和巢深随窝卵数增多而呈上升趋势;平均窝卵数为8.77±0.24(n=75)枚,窝卵数随繁殖时间推迟而呈减少趋势;骨顶鸡雌雄共同参与孵化,雌性平均每次孵化时间高于雄性;雌雄共同参与喂雏,雏鸟至亚体阶段才完全独立,之前需亲鸟饲喂;骨顶鸡是杂食性鸟类,食物以植物为主,但也摄取动物性食物.  相似文献   

2.
2007~2009年每年5~7月对四川省绵阳地区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在绵阳,黑卷尾5月初迁入,5月中旬开始筑巢,巢深(6.73±1.41)cm、巢位高(6.38±1.27)m,巢内径为(9.88±1.54) cm,外径为(12.87±2.75) cm;5月底6月初产卵, 窝卵数多为3~5枚,平均卵重4.61 g,平均卵长径24.4 mm,平均卵短径17.4 mm;孵卵期(16±1) d,育雏期15~17 d,在幼鸟8~12日龄亲鸟育雏频次最高,平均为(8.23±2.13) 次/d.  相似文献   

3.
在2008~ 2009年2个繁殖季节对黑龙江省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骨顶鸡( Fulica atra)种群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骨顶鸡具有很高比例的种内巢寄生现象,平均巢寄生比例达38.55%;且发现骨顶鸡具有类似于同属的美洲骨顶鸡(F.americana)的拒卵方式,主要包括埋卵、逐出和啄破....  相似文献   

4.
汪青雄  杨超  肖红 《四川动物》2013,(4):543-546
2012年5~7月,在陕西红碱淖对东方大苇莺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大苇莺5月末迁来繁殖,营巢于芦苇丛中,巢口向上呈深杯状,由枯芦苇和芦苇絮编织而成。对17个巢的巢参数进行了测量:巢外径(11.85±0.216)cm,巢内径(5.87±0.101)cm,巢深(6.49±0.166)cm。巢距地面高度(106.00±4.421)cm,约位于芦苇高度的2/5处。平均窝卵数(4.67±0.188)枚,卵重为(2.70±0.044)g,卵长径为(21.93±0.13)mm,卵短径为(15.81±0.06)mm。孵化期为(15~18)d,孵化率为78.8%,巢雏成活率为95.2%。雏鸟的体重、体长的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芦苇的高度和密度是制约东方大苇莺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恶劣天气和大杜鹃巢寄生是影响繁殖成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疆木垒波斑鸨的繁殖成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 1998~ 2 0 0 0年 4~ 7月 ,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栖息地植被样方调查和无线电跟踪等方法对分布于新疆木垒的波斑鸨 (Chlamydotiundulatamacqueenii)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研究。考察中共发现45个巢、 84窝幼雏。研究结果表明 ,木垒波斑鸨有两个产卵高峰期 ,表明雌鸟第一次繁殖失败后可能再次产卵。雌鸟营巢成功率平均为 0 5 0 5。波斑鸨的窝卵数在 2~ 6枚之间 ,出现 4枚卵的频率最高。第一产卵期内的平均窝卵数 ( 4 0± 0 8枚 /窝 )大于第二产卵期内的平均窝卵数 ( 3 3± 0 8枚 /窝 )。木垒波斑鸨种群三年间卵孵化率分别为 0 84、 0 80和 1,繁殖成功率为 0 45 6。种群在繁殖期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干扰 ,巢卵及幼雏损失主要来自天敌捕食 ,如沙狐、大和棕尾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扩大朱鹮(Nipponia nippon)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区,于2018年7月从洋县引进20只朱鹮在北戴河建立了朱鹮野化种群。2020年繁殖期,北戴河共有22只朱鹮,其中成年朱鹮17只,雌雄性比为1.1;实际繁殖密度为37.8只/hm2;人工巢的密度为40.0巢/hm2,人工巢筐内径为50 cm。2020年繁殖期,北戴河朱鹮共配对8对,其中6对繁殖成功,营巢成功率为75%;共产卵33枚,平均窝卵数为(4.1±1.8)枚;出壳18只,孵化率54.5%;出飞13只,出飞率72.2%,繁殖成功率为39.4%,繁殖生产力为2.2±1.2。与洋县饲养种群相比,北戴河种群首枚卵的产卵时间晚17 d,与两地温差相吻合。北戴河朱鹮的窝卵数显著高于洋县种群,这可能是由种内巢寄生所致。监控录像表明,北戴河1巢朱鹮的窝卵数高达6枚,超过野生种群平均窝卵数(2或3枚)的2倍,推测发生了种内巢寄生行为。此外,还观察到8号巢朱鹮同时发生了婚外配和种内巢寄生行为,婚外配雌鸟将卵产在该雄鸟的巢中,使得窝卵数高达7枚。此后在该巢中发现3只朱鹮轮流孵卵,以及2只雌性朱鹮并排孵于同一巢中的异常情况。北戴河朱鹮的种内巢寄生行为可能是因网笼内人工巢址密度较高但隐蔽性较低所致,而婚外配行为可能与种群密度和繁殖密度过高有关。本文有关朱鹮异常繁殖行为的研究结果可为野化网笼内人工巢筐的设置和野化种源的选择提供参考,并提示我们进一步关注朱鹮在环境压力下的表型可塑性和生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2012~2013年每年的4~7月,在陕西神木县红碱淖(39°04'21″~39°04'43″N,109°53'12″~109°53'40″E)对白喉林莺(Sylvia curruc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喉林莺4月末迁来繁殖,5月初开始营巢于油蒿(Artemisia ordosia)、臭柏(Sabina vulgaris)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中,巢口向上呈深杯状,巢由柳絮、枯枝和干草编织而成。对33个巢的参数进行了测量,巢外径(9.62±0.227)cm,巢内径(5.21±0.084)cm,巢深(5.05±0.160)cm,巢高(9.03±0.185)cm,巢距地面高度(24.91±1.084)cm,巢约位于植株高度的1/3处(由下而上)。营巢成功率为77.1%(n=35),窝卵数4~5枚(n=27),卵重(7.49±0.021)g,卵长径(17.27±0.057)mm,卵短径(12.86±0.080)mm(n=130)。孵化期为11~13 d,孵化率为93.1%,雏鸟出飞为90.9%。雏鸟的形态参数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植被高度、植被盖度和单株植物冠径是制约白喉林莺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时恶劣天气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繁殖成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于2021年3~9月,采用目标观察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广西防城港市钦州湾八路水湿地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的繁殖习性进行全过程观察记录。黑翅长脚鹬的栖息生境主要在盐田、虾塘和鱼塘,而巢主要分布在盐田生境。共发现39巢,雌雄共同营巢,按照主要巢材将其巢分为干草巢、碎石巢、泥皮巢和牛毛毡草巢4种;巢材包括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以及碎石、贝壳等;巢外径为(23.3±10.7)cm,巢内径为(11.2±1.9)cm,巢深为(1.6±0.5)cm,巢高为(6.5±4.3)cm(n=39);筑巢需(3±2)d(n=6)。窝卵数2~4枚,1~2 d产1枚卵,7 d内产完满窝卵(n=6)。雌雄均参与孵卵,雄性孵卵时间比雌性长,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 0.05),雄性(8 550±245.9)min,雌性(7 530±263.3)min,孵卵期为(25±2)d(n=6)。育雏期(26±3)d(n=6),雌雄轮流育雏,育雏前、中期(雏鸟1~20d日龄),雌性育雏时间比雄性长,是雄性的2倍,育雏后期(雏鸟大于20 d日龄),...  相似文献   

9.
2009~2010年对江西省吉安地区乌鸫Turdus merula的繁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乌鸫的营巢时间在3月9日至16日,产卵时间是3月18日至26日,平均窝卵数5.14(4~6)枚(n=14),平均卵大小29.71 mm×21.16 mm,平均卵重6.63 g(n=71).孵卵和暖巢主要由雌鸟承担,但雄鸟也有暖巢行为,孵化率为65.83%,育雏期13~15 d,离巢率高达100%.与高海拔的乌鸫相比,当地乌鸫产大窝小卵,这一特征保证了大窝雏数和高离巢率,繁殖对策属于r-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趾百灵繁殖生态学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趾百灵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记录到短趾百灵繁殖巢37个。筑巢期7~10 d。巢外径91.95 mm±3.85 mm(n=37),巢内径53.89 mm±3.29 mm(n=37),巢深43.62 mm±5.36 mm(n=37)。平均窝卵数3.05枚±0.51枚。孵卵期10~12 d。孵化率、离巢率和繁殖成功率分别为83.3%、94.1%和54.1%。雏鸟食性以直翅目昆虫幼虫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