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灰腹噪鹛(Garrulax henrici)是中国的特有鸟种,也是噪鹛属中繁殖行为研究较少的物种之一。2016年4—7月,在西藏林芝西藏农牧学院内进行了灰腹噪鹛的繁殖生态研究,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其求偶期日行为节律,用红外相机监测孵卵期3巢和育雏期2巢灰腹噪鹛的行为。结果表明:灰腹噪鹛4月中旬开始产卵,窝卵数2~3枚,卵长径29.6±0.4mm,短径20.3±0.17 mm,卵重6.66±0.12 g;灰腹噪鹛75.0%的巢树为针叶树,12.5%为阔叶树,8.3%为灌木,4.2%为禾本科;灰腹噪鹛营巢成功率为86.7%,孵化成功率为60%,繁殖成功率为43.3%,影响其繁殖成功率的因素是人为干扰和天敌捕食;求偶期灰腹噪鹛觅食行为占总时间的32.03%,移动占29.27%,上午觅食、移动及鸣唱行为达到高峰,下午休憩行为偏多;孵卵期的主要行为是卧巢孵卵,占总时间的85.31%,翻卵占5.02%;育雏期亲鸟理巢行为占39.74%,卧巢占35.92%,喂食频率平均为2.95次·h-1,灰腹噪鹛单亲喂食频次多于双亲共同喂食。  相似文献   

2.
蓝冠噪鹛繁殖期生境选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至2015年每年4—7月,在江西婺源境内对蓝冠噪鹛繁殖小群进行调查。观察并测量其繁殖地斑块海拔,距山地、水源及干扰源的距离,计算斑块面积、周长及形状指数,并在每个繁殖斑块的4个方向5km以外选取同样植被类型的对照斑块,比较繁殖斑块与对照斑块在以上7个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繁殖斑块海拔,距山地距离和距干扰距离显著小于对照斑块。说明在斑块尺度上,蓝冠噪鹛繁殖期倾向于选择低海拔阔叶林,且在离山地更近的村庄附近繁殖,这可能与食物丰富和天敌较少有关。在微生境尺度,选择繁殖点B在巢区及同一片阔叶林中无噪鹛筑巢的对照区进行10个生态因子的测量,并用资源选择函数以及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进行分析。资源选择函数结果表明草本密度、草本高度在微生境尺度对蓝冠噪鹛生境选择贡献最大;而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结果表明蓝冠噪鹛喜在胸径较粗(40—80cm)的朴树、枫杨和枫香3种树上筑巢,筑巢偏好树高20m以上及草本盖度较高(60%—90%)的生境。综合两种分析结果,在微生境尺度蓝冠噪鹛对筑巢树种及高度具有选择性,对巢区隐蔽性有所要求,巢下草本情况可以反映昆虫等食物资源状况,说明蓝冠噪鹛繁殖期偏好在食物相对丰富的区域筑巢。  相似文献   

3.
邓腾  张瑞  许华磊  刘伟 《动物学杂志》2016,51(5):743-750
2015年4~9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通过人工观察及监控设备记录,在青海省祁连县研究了2窝在人工巢中繁殖的大(鵟)(Buteo hemilasius)行为.构建了大(鵟)亲鸟及雏鸟在繁殖期的行为谱,将亲鸟繁殖期内的行为划分为12项30种,将雏鸟的行为划分为9项25种.研究发现,大(鵟)繁殖期开始于4月中下旬,持续至8月中旬结束,平均(112.0±2.0)d(n=2);将繁殖期划分为孵卵前期、孵卵期、育雏期及雏鸟成熟期.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对了雌雄亲鸟之间,以及不同时期间亲鸟、雏鸟的行为时间分配.结果显示,(1)雌雄大(鵟)之间的行为时间分配在孵卵前期及孵卵期差异不显著(P>0.05),在育雏期及雏鸟成熟期差异显著(P<0.05).在这两个时期,雌性栖停行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雄性(P<0.01),而捕食行为占比显著低于雄性(P< 0.01).(2)雌性大(鵟)行为时间分配在不同时期均变化显著(P< 0.05),雄性大(鵟)行为时间分配在育雏期与雏鸟成熟期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个时期间差异显著(P< 0.05).(3)大(鵟)雏鸟行为时间分配在育雏期与成熟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2012—2013年繁殖季节,在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观察了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繁殖行为,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比,结果显示:(1)白颊噪鹛巢材选择广泛,可就地利用多种材料,包括各种生活垃圾;(2)白颊噪鹛在市区主要营巢于高大乔木树种上,在市郊营巢于竹林或较低矮乔木树种;(3)影响其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为胸径、巢位高度、树高;(4)孵卵时间为11~12 d,较1950年代(15~17 d)明显缩短;(5)育雏时间为12 d,但市区白颊噪鹛在卵质量、育雏期日喂食频次、出巢日雏鸟体质量和体长上均高于市郊;(6)市区白颊噪鹛繁殖成功率(73.3%)高于市郊(23.1%)。在城市化进程中,市区白颊噪鹛较市郊个体产生了行为的适应性变化,这些行为变化是其成为城市优势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灰胸薮鹛鸣声及繁殖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5~8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在四川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对灰胸薮鹛(Liodchla omeiensis)的鸣声及繁殖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都能记录到的灰胸薮鹛鸣声可分为召唤、应答、觅食、采食、休息、飞行联络、报警叫声14种,仅在繁殖期能记录到的有占区、驱逐、逃避、求偶叫声12种.通过声谱分析获得了各种叫声的语谱图及其频谱特征.本文还对灰胸薮鹛繁殖期占区、求偶、交配、营巢、产卵和孵卵前3 d的行为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哈尔滨动物园两组人工饲养的丹顶鹤繁殖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与野生丹顶鹤不同,按频率依次为:游走39.8%、休息21.9%、取食21.0%、理羽14.5%、繁殖2.8%;其繁殖期行为呈明显的日节律性,游走行为在中午呈现高峰,而其它行为则主要出现在上午和下午;在不同的繁殖阶段,行为时间分配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中期的繁殖行为仍明显高于前、后期;两性间行为的时间分配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天气阴晴状况是影响繁殖期各种行为时间分配的重要因素。通过与野生丹顶鹤进行初步比较分析,发现人工饲养鹤在行为时间分配及节律方面与野生鹤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甘肃卓尼橙翅噪鹛繁殖生态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7月,在甘肃省卓尼县洮河林业局卡车林场对橙翅噪鹛(Garrulaxellioti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橙翅噪鹛多选择在较小的云杉树上营巢,巢距地面高为1.56±0.38m(n=10),其窝卵数平均为3.4±0.5枚(n=10),卵重为5.8±0.2g(n=17)。橙翅噪鹛孵卵期为14天,育雏期为15天,孵化率为67.6%。  相似文献   

8.
圈养普氏野马繁殖期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月~8月,在新疆野马繁育中心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研究了圈养普氏野马(Equus ferus przewalskii)繁殖期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1)雌雄普氏野马繁殖期采食、饮水和站立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而休息、运动、修饰和其他行为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雄马的休息时间、修饰时间显著低于雌马,运动时间和其他行为时间显著高于雌马。(2)雌雄个体繁殖期除运动、修饰和其他行为节律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行为节律则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3)雌雄野马繁殖期内昼间交配次数比较少,且同一家族群内雌马各自参与交配的日期基本不会重叠,同一天内,雄马与群内两匹以上雌马均有交配的现象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9.
白头鹤孵卵后期的行为节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2003~2004年连续2年的4月末至5月初在黑龙江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对3对野生白头鹤(Grus monacha)的孵卵过程进行了定点观察,结果表明,白头鹤的卧巢行为(t=-4.92,P=0.00)和护巢行为(t=3.09,P=0.007)在雌、雄个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孵卵阶段的卧巢行为(t=2.95,P<0.01)、护巢行为(t=4.29,P<0.01)和育雏行为(t=-6.79,P<0.01)表现出不同的节律性。天气状况是影响白头鹤孵卵期各行为的重要因素,晴天时的凉卵行为(t=1.55,P<0.01)和育雏行为(t=4.06,P>0.01)时间明显多于阴雨天。对雌、雄个体行为同时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雌(雄)鹤卧巢行为的时间与雄(雌)鹤护巢行为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4和R=0.86)。  相似文献   

10.
2015年4~9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通过人工观察及监控设备记录,在青海省祁连县研究了2窝在人工巢中繁殖的大■(Buteo hemilasius)行为。构建了大■亲鸟及雏鸟在繁殖期的行为谱,将亲鸟繁殖期内的行为划分为12项30种,将雏鸟的行为划分为9项25种。研究发现,大■繁殖期开始于4月中下旬,持续至8月中旬结束,平均(112.0±2.0)d(n=2);将繁殖期划分为孵卵前期、孵卵期、育雏期及雏鸟成熟期。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对了雌雄亲鸟之间,以及不同时期间亲鸟、雏鸟的行为时间分配。结果显示,(1)雌雄大■之间的行为时间分配在孵卵前期及孵卵期差异不显著(P0.05),在育雏期及雏鸟成熟期差异显著(P0.05)。在这两个时期,雌性栖停行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雄性(P0.01),而捕食行为占比显著低于雄性(P0.01)。(2)雌性大■行为时间分配在不同时期均变化显著(P0.05),雄性大■行为时间分配在育雏期与雏鸟成熟期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个时期间差异显著(P0.05)。(3)大■雏鸟行为时间分配在育雏期与成熟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