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种群的控制作用。【方法】2017年田间试验调查花生单作种植模式和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花生蚜及东亚小花蝽的种群动态,计算东亚小花蝽和花生蚜的益害比,并利用天敌肠道内含物分子检测方法对东亚小花蝽体内花生蚜DNA进行检测,评估田间东亚小花蝽对花生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种群发生高峰期提前于花生蚜发生高峰期。在花生蚜定殖期(6月10日前),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花生单作。在整个花生蚜发生期(5月31日-7月20日),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与花生蚜的益害比显著高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t=2.981,df=10,P=0.014)。且在花生蚜第一次发生高峰期(6月10日),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与花生蚜的益害比显著高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t=7.103,df=4,P=0.002)。6月10日,田间东亚小花蝽DNA样本中花生蚜阳性检出率为9.21%,其他时间无花生蚜检出。【结论】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能够先...  相似文献   

2.
玉米,小麦与花间作改善花生铁营养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元梅  李晓林 《生态学报》1998,18(5):489-495
采用土培盆栽方法模拟研究了玉米/花生、小麦/花生间作对花生铁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禾本科作物与花生间作对花生的铁营养显著影响;当花生与玉米或小麦分别间作时,花生新叶叶色正常,而花生单作则表现出严重的缺铁花化现象,间作花生新叶活性铁、叶绿素含量明显高单作,途中瞳作花生各部位铁含量和吸收量明显高于单作,间作灶促进了铁向花生地上部的转移;在单作花生表现缺铁症状14d的时间范围内,其根系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土培盆栽方法模拟玉米/花生、大麦/花生、燕麦/花生、小麦/花生、高粱/花生5种种植方式,研究混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的累积和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花生与5种分泌植物铁载体能力不同的禾本科作物混作时,花生新叶叶色正常,而单作花生则表现出严重的缺铁黄化症状,混作花生各部位的含铁量明显增加.与麦类作物(大麦、燕麦、小麦)混作的花生其各部位铁含量高于与玉米、高粱混作的花生,说明麦类作物改善花生铁营养的能力强于玉米、高粱,而两个玉米品种之间的能力差异不大。这主要是由于麦类作物分泌植物铁载体能力高于玉米、高粱.在花生生长至第50、60和70d时,混作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也随着逐渐增加,并始终高于单作花生.同时,混作明显地提高了花生根际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花生根系还原力也逐步提高.混作花生逐渐提高的还原力和介质中不断供给的易被花生还原吸收的铁。在改善花生的铁营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中国也是个花生消费大国,但是常有8种重要的花生病毒危害,包括花生斑驳病毒(PMV)、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丛簇病毒(GRV)、花生丛矮病毒(PCV)、著茄斑萎病毒(TSWV)、花生芽枯病毒(BNN)、花生矮化病毒(PS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7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多次爆发花生病毒病,并引起大面积减产,经济损失巨大,因而花生病毒的检测和转基因花生抗毒株的选育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免疫双扩散和酶联免疫法(ELISA)Z4几种花生病毒的血清学关系进行了研究。三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药用植物间作及接种内生菌拟茎点霉B3的菌丝对连作花生(Archis hypogaea)红壤微生物区系及花生产量的影响,以探索花生连作障碍的生物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药材间作和接种B3能够显著减少土壤霉菌数量、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花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和花生产量。与花生单作相比,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间作花生产量增加9%-22%,接种B3处理花生产量增加24%。茅苍术/京大戟和花生间作处理配合接种B3后,花生产量分别较未接种B3处理增加30%和4%。其中茅苍术花生间作配合接种B3处理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对照(P)花生产量高59%,比单独接种B3处理(PB3)的花生产量高28%;京大戟花生间作配合接种B3处理(PEB3)的花生产量比对照增加13%,但不及单独接种B3处理(PB3)。这表明茅苍术间作和接种B3具有协同提高花生产量的作用,而京大戟或许对B3的功能发挥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小麦与花生间作改善花生铁营养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土培盆栽方法模拟研究了玉米/花生、小麦/花生间作对花生铁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禾本科作物与花生间作对花生的铁营养状况有显著影响:当花生与玉米或小麦分别间作时,花生新叶叶色正常,而花生单作则表现出严重的缺铁黄化现象,间作花生新叶活性铁、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单作,两种间作花生各部位铁含量和吸收量明显高于单作,间作明显地促进了铁向花生地上部的转移;在单作花生表现缺铁症状14d的时间范围内,其根系质外体铁含量仅是间作花生的52%~80%;而根系还原力则是单作花生在表现缺铁症状后迅速提高,至缺铁第6d时还原力达到最大值,随后花生根系还原力迅速下降,而间作花生在0~14d内还原力增加速度缓慢,在10~14d中其根系还原力明显地高于单作花生根系还原力。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禾本科作物玉米、小麦根系分泌物(如:麦根酸类植物铁载体)螯合土壤中难溶性铁并被花生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土培盆栽方法模拟玉米/花生、大麦/花生、燕麦/花生、小麦/花生、高粱/花生5种种植方式,研究混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的累积和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花生与5种分泌植物铁载体能力不同的禾本科作物混作时,花生新叶叶色正常,而单作花生则表现出严重的缺铁黄化症状,混作花生各部位的含铁量明显增加.与麦类作物(大麦、燕麦、小麦)混作的花生其各部位铁含量高于与玉米、高粱混作的花生,说明麦类作物改善花生铁营养的能力强于玉米、高粱,而两个玉米品种之间的能力差异不大,这主要是由于麦类作物分泌植物铁载体能力高于玉米、高粱.在花生生长至第50、60和70d时,混作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也随着逐渐增加,并始终高于单作花生.同时,混作明显地提高了花生根际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花生根系还原力也逐步提高.混作花生逐渐提高的还原力和介质中不断供给的易被花生还原吸收的铁,在改善花生的铁营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种质资源是花生生物学研究和育种改良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花生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1)国内外对花生起源以及分类方法的研究;(2)我国及其他几个花生资源大国的花生收集保存概况;(3)花生优异种质鉴定评价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4)介绍了我国花生品种的历次更新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5)简述了我国花生种质创新的主要方法及取得的成效;(6)国内外关于花生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成果及应用前景;(7)花生优异基因挖掘的现状。文中指出,对于栽培种花生起源问题还存在争议,在花生资源收集保存、优异种质鉴定评价、种质创新、优异基因挖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对今后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期望为未来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左元梅  刘永秀  张福锁 《生态学报》2004,24(11):2584-2590
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上玉米 (Zea mays L.) /花生 (Arachishypogaea L.)混作改善花生铁营养对花生光合速率、光合产物的运输、花生各部位糖类含量、固氮酶活性以及根瘤内碳氮代谢及其有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玉米 /花生混作改善花生铁营养能够明显增强固氮酶活性 ,进而增加了间作花生根瘤氨基酸的含量 ,这主要是由于玉米 /花生混作改善花生铁营养促进了花生光合作用 ,提高光合产物数量 ,增加光合产物由地上部向地下部的运输 ,但是处理间花生根瘤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 ,单作花生根瘤还积累较多淀粉 ,说明不是光合产物的供应导致了花生固氮活性的差异。玉米 /花生混作对花生根瘤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影响较大 ,混作花生根瘤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苹果酸脱氢酶 (MDH)、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单作 ,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 (PEPCK)活性低于单作花生 ,表明混作花生根瘤内三羧酸循环代谢水平较高 ,形成类菌体直接吸收利用的能量物质苹果酸和琥珀酸多 ,能够满足类菌体的固氮需求 ,因此 ,玉米 /花生混作改善花生铁营养增强根瘤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是提高花生固氮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中国也是个花生消费大国,但是常有8种重要的花生病毒危害,包括花生斑驳病毒(PMV)、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丛簇病毒(GRV)、花生丛矮病毒(PCV)、蕃茄斑萎病毒(TSWV)、花生芽枯病毒(BNN)、花生矮化病毒(PS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7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多次爆发花生病毒病,并引起大面积减产,经济损失巨大,因而花生病毒的检测和转基因花生抗毒株的选育变得尤为重要[1~3].本研究应用免疫双扩散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几种花生病毒的血清学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对花生资源的利用却并不充分,大多数仅仅作为油料作物,而花生资源中还含有许多有益于健康的药用成分。长期以来,花生秸秆一般被丢弃田间,榨油后的花生壳和红衣也被大量弃置。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药用成分的角度对花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花生中药用成分的分类、加工技术以及微生物预处理对成分加工3个方面,尤其是花生废弃物如何通过微生物转化获得高附加值的药用成分。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指出,花生废弃物的微生物转化可能是今后花生资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将促进花生资源的可持续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高油酸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子仁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达到80%左右,其中油酸是影响花生油理化稳定性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品质指标。十五以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花生国际竞争力和满足国内人们对高品质花生油的消费需求,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成为我国重要的花生品质育种目标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高油酸花生突变体、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理、育成发放的高油酸花生品种的研究进展,对高油酸花生品种系谱、育成方式进行分析。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遭受许多病虫害的威胁,随着花生的大面积种植,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花生各类病虫害,对于保持花生供求平衡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花生种植中常见病虫害,重点分析了我国花生使用农药的登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花生安全生产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花生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基因工程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先进技术将有效推动花生种质创新和科技进步。分析了现有的花生EST数据,结合其他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花生EST数据资源在基因克隆、分子标记开发及表达谱研究等方面的利用价值,并在分析花生EST数据库特点的基础上,展望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在花生中的应用前景。为更好的利用花生EST数据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施氮肥花生固氮力为106~146公斤N/顷。施用高量氮肥对花生结瘤不利,用量10、20、40、60公斤NH_4NO_3/亩时,花生固氮率分别降低24、47、67、82%,花生约增产10%,在施低量氮肥(5公斤NH_4NO_3/亩)时不影响花生结瘤,且对花生有增产作用。有机肥对花生结瘤的抑制作用比无机氮肥轻,在2与4吨/亩(0.6%N)用量时,花生固氮作用降低7与23%,花生约增产8.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相色谱研究白藜芦醇在紫斑牡丹、花生和巨峰葡萄几种经济植物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籽和果荚的含量远高于花生和巨峰葡萄。花生白藜芦醇含量最低。紫斑牡丹、花生和巨峰葡萄各部位白藜芦醇分布情况如下:紫斑牡丹叶、紫斑牡丹侧枝、紫斑牡丹茎和紫斑牡丹根中均不含有白藜芦醇,而紫斑牡丹籽和紫斑牡丹果荚中含有白藜芦醇,其中紫斑牡丹籽白藜芦醇含量为0.87‰,紫斑牡丹果荚白藜芦醇含量为0.26‰。花生叶、花生胚乳和花生胚芽中均不含有白藜芦醇,而花生侧枝、花生壳、花生皮、花生茎、花生侧根、花生主根中含有白藜芦醇含有白藜芦醇,其含量为花生侧枝3 mg·kg-1、花生茎11 mg·kg-1、花生壳12 mg·kg-1、花生皮15 mg·kg-1、花生侧根5 mg·kg-1、花生主根10 mg·kg-1。经检测发现葡萄肉,葡萄皮,葡萄籽,葡萄蒂四部分中含有白藜芦醇,其中葡萄肉白藜芦醇含量为0.017‰,葡萄皮白藜芦醇含量为0.028‰,葡萄籽白藜芦醇含量为0.005‰,葡萄蒂和其邻近枝白藜芦醇含量为0.12‰。检测说明这几种植物中花生皮、花生壳、葡萄皮、葡萄籽、葡萄蒂、牡丹籽、牡丹荚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氮是花生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共生结瘤固氮是花生获取氮素的主要方式之一。花生共生结瘤固氮涉及复杂的调控机理,揭示氮素对根瘤固氮的调控机制对发挥生物固氮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花生根瘤形成的“裂隙侵染”机制、花生共生结瘤和数量调控的机制以及氮素影响花生结瘤的调控机制。目前,氮素影响慢生根瘤菌与花生互作进而调控结瘤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集中在氮素影响花生慢生根瘤菌与花生的信号交流、根瘤数调节和营养交换机制等方面,为提高花生结瘤固氮效率和产量、减少化学氮肥施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美国 Agracetus Inc.公司宣布,它们已成功地开发出英国主要粮食作物——花生基因转移方法。公司科学家利用微弹法把具有除草剂抗性和病毒抗性的新基因转移到花生 Florunner 品种里,新产生的植株能稳定地把基因传给后代。据悉,此项成果是花生稳定基因转移的首次报道。该公司将利用此法对花生进行广泛改良。这项成果是 Agracetus 公司花生 R & D 首席科学家 Gurdip Brar 博士在于 Norfolk,Virginia 举办的美国花生研究和教育科学年会上宣布的。Florunner 是美国花生最重要的品种,几乎占全国花生的一半,年盈利达14亿美元,花生是美国需求  相似文献   

19.
花生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遗传转化研究对于花生品种改良、新品种繁育具有重要意义。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和基因枪法是花生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随着对花生研究的深入开展,花生的遗传转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和基因枪法在花生遗传转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凯荣  张磊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2):2757-2762
花生既是世界主要的油料作物,又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和食品加工原料.随着花生直接食用和食品加工的不断增加,国际上对花生籽粒Cd含量问题越来越关注.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花生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花生Cd含量偏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花生籽粒Cd富集能力、花生Cd含量的种内差异、籽粒中Cd的分布规律、影响花生籽粒Cd积累的机制和降低花生籽粒Cd含量技术等方面,对花生Cd污染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在花生Cd污染控制方面有2种策略可以考虑,一是降低花生对土壤Cd的吸收;二是控制Cd向籽粒的迁移富集.为此需要从3个方面加强对花生籽粒Cd积累机制的研究,即花生根系活性特征参数及其与籽粒Cd积累的关系;花生果荚Cd吸收机制及其对籽粒Cd含量的贡献;花生植株体内Cd迁移机制及其与籽粒Cd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