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我在《生理卫生》数学中,发现有些问题是学生常易搞错的,甚至在某些考试或练习中编成错题,或作出错答,这样学生就更加真假难辨,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一〉腺体是组识,还是器官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人体内的肠腺属于上皮组织。”答案为“+”(对)。不少学生认为腺体是特化的上皮组织,他们的理由是教材 p.10上讲:“有些上皮组织分化成具有分泌作用的腺上皮,构成人体的各种腺体”从而认为腺体只是上皮组织组成。事实上,腺体中的腺上皮是由上皮组织特化成的,但腺体中还有血管,也有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2.
白蚁唾腺及其水分管理是白蚁社会行为及生态功能的基础。白蚁唾腺包括上唇腺、上颚腺和下唇腺。上唇腺仅在少数白蚁中有报道,是否普遍存在尚存疑问。上颚腺为1对小型腺体,分别位于两侧上颚基部的头腔内,在不同种类白蚁中广泛存在。其分泌物可能与防卫、品级分化及保护上颚免于磨损有关。下唇腺在不同种类白蚁的各品级个体中广泛存在,是白蚁中功能最复杂的外分泌腺体;由腺泡群、下唇腺囊及相关的导管组成;其分泌物复杂多样,行使营养、防卫及水分管理等功能。本文介绍白蚁唾腺的解剖形态、超微结构、分泌物种类与功能、水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白蚁水分管理机制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乌梢蛇上唇腺及达氏腺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4条乌梢蛇的上唇腺及达氏腺。两体均具分叶,上唇腺为混合腺,基分泌部呈管泡状,由大量的粘液性细胞和少量的浆液细胞组成,达氏腺为浆液腺,其分泌部呈分枝管状,由单层柱状上皮的浆液性细胞组成,腺体具单一导管。最后讨论了两腺体的生理功能,协同作用及达氏腺在系统演化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菜蜜腺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的花通常具两对蜜腺,一对呈类肾形,另一对呈乳头状,分别称为中腺及侧腺。腺体的表面都覆盖有角质层,从扫描电镜中观察腺体的表面,在顶部有1—4个暗斑,大小不等、圆形,此处可能是角质层与表皮细胞壁之间形成角质层下空隙,成为蜜汁排出体外之前的临时贮存库。蜜腺的表皮具气孔器,主要集中分布在暗斑区域,其数量与泌蜜量有关。油菜蜜腺中除分泌细胞之外,尚有输导组织分布,但只有筛管和伴胞,筛管呈一条或多条积聚在一起,分布于表皮下的泌蜜组织中,筛管具有供应分泌物的作用。类肾形腺体中的筛管明显多于乳头状,且呈技状分布。从泌蜜量统计,类肾形的分泌量远较乳头状为多。花托维管束的木质部导管没见进入腺体内,而终止于腺体的基部。  相似文献   

5.
体外诱导源于成年大鼠的胰腺导管单克隆上皮样干细胞分化形成胰岛、神经、脂肪及成骨细胞,探讨干细胞的多分化潜能。扩增培养源于成年大鼠的胰腺导管单克隆上皮样干细胞,采用不同的诱导液体外诱导其向胰岛、神经、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并通过DTZ染色、糖刺激试验、免疫荧光反应、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或Vonkossa染色的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体外诱导培养干细胞分化形成类胰岛,DTZ染色阳性,糖刺激分泌胰岛素、C-肽;分化形成类神经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化形成类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分化形成类成骨细胞,其分泌物呈岛状矿化结节,茜素红和Vonkossa染色阳性。这表明,该源于成年大鼠的胰腺导管上皮样干细胞系具有多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6.
答:高中《生物》P.114写到“这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也具有调节的作用。”初中《生理卫生》P.107写到“内分泌系统就是由内分泌腺组成。”实际上,内分泌系统不单是由内分泌腺组成,还包括一些并不构成腺体的、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内分泌腺由一些腺细胞组成,它们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囊泡状。腺细胞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这类腺体没有特定的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邻近的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器官,从而调节人体各项生理功能。这类激素属于腺激素。中学教材上列举的甲状腺素、胰岛素、性激素等属这一类。  相似文献   

7.
胰腺发育相关maf基因在胰腺导管和胰岛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胰岛功能和发育相关maf基因在胰腺导管上皮中的表达情况,对新鲜小鼠胰腺组织切片进行显微切割,分离纯化胰腺组织中的导管和胰岛,以及外分泌腺组织细胞作为对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完成对目的基因的相对定量.结果显示,mafa mRNA,mafb mRNA水平在胰岛及导管中非常接近,无统计学差异.而c-maf在导管的表达高于胰岛(P<0.05),外分泌腺则无上述基因的表达.胰腺导管中mafa,mafb,cmaf均有表达,肯定了导管上皮细胞向内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而c-maf在导管中的表达高于胰岛,提示导管上皮c-maf的下调可能有助于导管上皮细胞向内分泌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8.
田鳖的食道细长,在前端附近发生一分枝,成为嗉囊。贲门瓣十分发达,几乎全部由前肠的上皮细胞构成。中肠分为三部分:中肠前部呈囊状,壁厚;中肠中部最为细长,其上皮形成四十大形的纵褶,突入腔内;中肠后部细短,上皮无此种纵褶。中肠三部分的上皮细胞均行局泌,胞窝内再生细胞甚多。直肠分为较细长的前部与较粗短的后部,后者又生一大形的侧突,这三部分内都具有十分发达的直肠垫。 田鳖的唾腺高度分化,由大主腺,小主腺及副腺各一对组成,因此与异翅亚目显角类。不同,而与同翅亚目相似。大小主腺均呈葡萄状,由许多腺囊组成。大主腺前端的一对球状部分呈乳白色,其分泌物中含有脂蛋白与中性粘多糖或粘朊,而大主腺本部与整个小主腺的半透明腺囊则仅分泌中性粘多糖或粘朊。植食性半翅目昆虫唾腺分泌物中十分普遍的酸性粘多糖,在田鳖中却未测得。副腺呈管状,其前端透明部分及后端半透明部分的细胞染色性质不同,但由于副腺的水状分泌物在切片中无法保存,因此未测得其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9.
吴文英  李丕鹏  陆宇燕 《蛇志》2011,23(1):20-25
目的了解花背蟾蜍和中华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的显微结构特点。方法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耳后腺的外部形态及皮肤分泌物特征,采用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技术、HE和PAS染色方法观察皮肤腺和耳后腺的结构。结果花背蟾蜍和中华蟾蜍相比,皮肤黏液腺和耳后腺的显微结构差异有显著性,皮肤颗粒腺结构相似,推测当颗粒腺中的分泌物排出后,腺体外的上皮肌细胞变厚,细胞界限明显。花背蟾蜍皮肤黏液腺有两类分泌细胞相间排列成花环型。根据黏液腺分泌细胞的高矮(即中等高柱状、矮柱状和极矮柱状),中华蟾蜍皮肤黏液腺相应地可见到三种形态,第三种黏液腺的分泌细胞极矮腺腔较大,数量极少,基本上只在前后肢皮肤中观察到。花背蟾蜍和中华蟾蜍的耳后腺也有差别:一是,中华蟾蜍耳后腺中大瓶状腺体内含物明显不同;二是,中华蟾蜍耳后腺中大瓶状腺体的大导管外侧有不同腺体存在,花背蟾蜍则无;三是,中华蟾蜍耳后腺表皮下大瓶状腺体上有钙化层存在,花背蟾蜍则无。结论两种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形态结构的差异与其生活习性和防御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本实验用古典的Aoyama氏法显示小白鼠副睾上皮、胰腺外分泌上皮、肾近曲小管上皮及肠腺上皮细胞中的高尔基氏器;小白鼠分三组,第一组正常作对照用,第二组于杀死取材前半至1小时内,用1毫克硝酸匹罗卡品从皮下注射入动物体内,第三组在杀死取材前半至1小时内用0.2毫克硫酸阿托品从皮下注入动物体内。 2.比较三组小白鼠四种器宫的高尔基氏器后,发现有显著的区别:①正常小白鼠副睾上皮细胞和胰腺外分泌上皮细胞中的高尔基氏器呈网状或略呈网织状。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高尔基氏器呈小滴状或由小滴速成短杆。肠腺上皮细胞内的高尔基氏器是小块状;②用硝酸匹罗卡品注射小白鼠后,器官或腺体上皮细胞中的高尔基氏器因颗粒浓集而膨胀很大。同时形成分泌滴排出于腔中;③用硫酸阿托品注射小白鼠后,器官或腺体上皮细胞中的高尔基氏器显现紧缩,很少或不形成分泌颗粒。 3.细胞内高尔基氏器的膨胀紧缩及颗粒的涨落与分泌的生理和药理机能有关,而颗粒的集散又影响高尔基氏器的改变。故我们同意Nassonov与Bowen(1924a)的主张,认为高尔基氏器可能是细胞中有分泌机能的主要机构。  相似文献   

11.
泥螺生殖系统的组织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泥螺为雌雄同体。生殖系统包括交媾器和生殖器本部。交媾器包括刺激器、阴茎和摄护腺;生殖器本部主要包括两性腺、缠卵腺和蛋白腺。刺激器和阴茎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肌肉组织,腔壁游离面具纤毛。阴茎腔壁为单层柱状细胞;摄护腺被膜为一层薄的肌纤维,里面具有许多分泌细胞;缠卵腺被膜为单层扁平上皮,下层为环肌,腺体组织由分泌小管构成。蛋白腺主要由皮质层和导管层组成,皮质层内充满了分泌细胞,导管层由许多分泌小管构成,管壁为柱状腺细胞。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人正常腺上皮中MUC6基因的表达,揭示MUC6基因在正常人腺上皮组织中的分布异质性及其特点.结果显示MUC6基因编码的核心蛋白及其mRNA主要分布于正常胃粘膜胃腺的基底部,上皮细胞无MUC6基因表达,呈细颗粒状,位于细胞核周,胃底、胃窦的表达无区别;十二指肠绒毛上皮内的表达呈弥漫性,均质状,杯状和柱状细胞的表达类似,杯状细胞的粘液滴内未测得MUC6基因产物;空肠、结肠组织中无MUC6基因的表达;胆囊上皮组织内有强阳性MUC6核心蛋白的表达,而宫颈上皮中表达较弱.实验提示MUC6基因的表达存在异质性及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人正常腺上皮中MUC6基因的表达。揭示MUC6基因在正常人腺上皮组织中的分布异质性及其特点,结果显示:MUC6基因编码的核心蛋白及其mRNA主要分布于正常胃粘膜胃腺的基底部,上皮细胞无MUC6基因表达。呈细颗粒状,位于细胞核周,胃底,胃窦的表达无区别;十二指肠绒毛上皮内的表达呈弥漫性,均质状,杯状和柱状细胞的表达类似,杯状细胞的粘液滴内未测得MUC6基因产物;空肠,结肠组织中无MUC6基因的表达;胆囊上皮组织内有强阳性MUC6核心蛋白的表达。而宫颈上皮中表达较弱,实验提示;MUC6基因的表达存在异质性及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显微解剖和测量,研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下唇腺解剖构造及其在不同类型个体间职能的分化。黑翅土白蚁的下唇腺由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组成,每侧构造由9~11个腺泡群、1个下唇腺囊及相关的导管组成。每侧的腺泡群导管与下唇腺囊导管首先汇合成分导管,两侧的分导管在舌基部后方汇合,形成一条主导管,主导管开口于舌基部下方。黑翅土白蚁下唇腺发达程度与个体的职能有关。有翅成虫下唇腺最发达,3龄无翅芽若虫下唇腺最小。巢内工蚁是口交哺物质的主要提供者,在下唇腺长度、腺泡直径及腺泡数量方面均极显著高于采食工蚁。兵蚁下唇腺及下唇腺囊转化为与防卫职能相关的器官。前兵蚁与兵蚁下唇腺囊均发达,老龄兵蚁下唇腺囊内充满黄色粘稠液体。冰冻保存后下唇腺明显缩小。冰冻保存后下唇腺腺泡直径的校正系数为1.19,腺泡群长度校正系数为1.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蟋螽是直翅目中唯一具有吐丝筑巢行为的类群。本研究旨在探讨蟋螽丝腺的结构特点。【方法】应用解剖学观察、免疫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PAS苏木精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从细胞水平对黑缘烟蟋螽Capnogryllacris nigromarginata丝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黑缘烟蟋螽丝腺由导管和腺泡构成。腺泡由鞘细胞延伸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包围。腺泡的主体有4种细胞,分别为Ⅰ型分泌细胞、Ⅱ型分泌细胞、围细胞和腔细胞。Ⅰ型和Ⅱ型分泌细胞为大的腺细胞,形状不规则。分泌细胞细胞核很大,胞质内有大量的内质网和分泌颗粒。Ⅰ型分泌细胞靠近腺泡中心,PAS-苏木精染色表明Ⅰ型分泌细胞内含糖蛋白,Ⅱ型分泌细胞在腺泡外周,位于Ⅰ型分泌细胞与围细胞或结缔组织鞘之间。腔细胞分散在分泌细胞之间,包围形成胞外运输分泌物的通道。围细胞与鞘细胞接触,具有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微绒毛腔,胞质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围细胞微绒毛腔与腔细胞包围的细胞外运输通道相连,分泌细胞分泌的颗粒聚集在分泌细胞和胞外运输通道之间的连接处,并将分泌物排出至胞外运输通道。多个腺泡的胞外运输通道汇集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丝腺导管。单层导管细胞靠近管腔外围具有规则排列的质膜内陷和大量伸长的线粒体;靠近管腔的一侧具连续的细胞膜突起,在导管壁的表皮下紧密排列。【结论】黑缘烟蟋螽丝腺分泌细胞分为Ⅰ型分泌细胞和Ⅱ型分泌细胞。分泌物质产生及分泌过程依次经过分泌细胞、腔细胞包围的胞外通道、分支导管、总导管和唾窦。其中在腺泡细胞之间,分泌物向外运输过程中,围细胞微绒毛腔的微丝束可能对分泌物的外排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杨琨  余四九  何俊峰  崔燕 《兽类学报》2012,32(4):346-355
本实验选取40份不同胎龄的牦牛肺脏样本,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牦牛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旨在为发育生物学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牦牛胚胎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1)胚胎期(30~50 d),胚胎出现肺芽,其分支形成主支气管,进一步分出叶支气管,上皮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 (2)假腺期(50~120 d),支气管树发育明显,末端终蕾结构似腺体,为假复层柱状上皮;(3)小管期(120 ~180 d),呼吸部发育明显,终蕾腺泡样结构消失,可见多处管状分支,上皮为单层柱状或单层立方;(4)囊状期(180 ~220d),终囊管壁由较厚肺泡隔及原始肺泡组成,少数原始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5)肺泡期(220 ~ 260 d),形成肺泡,大部分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胚胎期和假腺期支气管和终蕾上皮的糖原含量丰富,从小管期开始,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开始急剧减少.之后的几个时期,只有导气部个别上皮细胞PAS反应呈阳性.实验结果表明:牦牛胎儿的肺脏发育的特点与普通牛的基本相似,主要不同点是牦牛的囊状期较短,肺泡期较长,即牦牛胎儿的肺脏更早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7.
曹政  刘明阳  蒲德永  张志升 《蛛形学报》2010,19(2):87-91,103
运用显微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我们首次对大腹园蛛Araneus ventricosus腹部的5种丝腺的形态进行了分离、拍照和切片观察.研究发现壶状腺腹腔较大,有多根纺管;梨状腺为多细胞腺体、成簇;集合腺有不规则的分支,纺管外附着小结节;葡萄状腺成簇.各类型丝腺腺体细胞明显可见,但未能明显见到不同丝腺腺体细胞的形态区别.同时也发现了几个存疑形态:壶状腺上附着的腺体、壶状腺下导管和壶状腺腺体细胞,它们可能与蜘蛛腺体的退化或发育等相关.  相似文献   

18.
乳腺于青春期开始发育,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数十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总导管又称输入管,开口于乳头。静止期乳腺是指未孕女性的乳腺,腺体不发达;  相似文献   

19.
草鱼孵化腺超微结构及孵化酶形成与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鱼胚胎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主要分布在胚胎头部及头部与卵黄囊连接处,尤以眼睛腹下方最多且典型。其形成、释放酶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划分为5个时期:形成前期、迁移期、分泌期、衰退期和消失期。畸形胚胎头部表皮细胞中很少有HGC的分化或HGC分化不完全,其形态结构也呈现畸形。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柿白毡蚧Asiacornococcus kaki(Kuwana)泌蜡腺体、蜡泌物的超微结构与蜡壳形成过程.结果发现,蜡壳形成分3个阶段,即泌蜡发生期、泌蜡增长期和蜡囊形成期,由3种腺体分泌的蜡质构成.锥刺是泌蜡的主要器官,其分泌的粗蜡管形成蜡壳的框架.管腺分泌空心细蜡丝,与框架蜡管紧密交织在一起.单孔腺分泌的细小蜡丝散布虫体表面.雄茧扁平,由空心长丝状蜡编织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