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向遗传学在呼吸道合胞病毒减毒活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减毒RSV活疫苗能模拟自然感染充分活化机体固有免疫系统,并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会产生疾病增强作用,经黏膜途径应用,能突破母传抗体的干扰,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在减轻野生型RSV毒力和增强其免疫原性等方面具有传统减毒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综述了反向遗传学在RSV减毒活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采用轮状病毒灭活疫苗进行初始免疫,减毒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的序贯免疫方案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口服疫苗组、序贯疫苗组、口服对照组及序贯对照组),按相应方案免疫后,ELISA检测血清轮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A、肠道轮状病毒特异性IgA;微量中和实验检测血清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同时采用ELISA分析口服活疫苗后病毒排出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序贯疫苗组小鼠产生的轮状病毒特异性血清IgG、IgA、中和抗体及肠道IgA水平显著升高。与口服疫苗组相比,序贯疫苗组的免疫方案诱发的轮状病毒特异性血清IgG、IgA、中和抗体水平显著升高,肠道IgA水平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与口服疫苗组相比,序贯疫苗组中轮状病毒灭活疫苗进行的初始免疫未影响第一次口服活疫苗后病毒的排出量和排出时间,但序贯疫苗组第二次口服活疫苗后病毒的排出量迅速减少,排毒时间快速缩短,与口服疫苗组第三次服苗后病毒的排出量和排出时间相似。结论: 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序贯免疫可有效诱发小鼠全身和黏膜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该方案将有可能成为轮状病毒疫苗临床应用的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将乙脑减毒活疫苗SA_(14)-14-2株以不同疫苗病毒量(3.87PFU/ml和5.87PFU/ml)分别一次免疫豚鼠,观察其对强毒攻击后抑制毒血症和抗体形成的能力。结果显示疫苗(5.87PFU/ml)免疫组豚鼠攻击前虽然中和抗体阴性或很低,但经攻击感染后不同时间内均未出现病毒血症,对照组豚鼠则于第2,3,4天全部出现病毒血症。表明一次活疫苗免疫后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血症的产生。免疫后30天虽然免疫组的豚鼠中和抗体很低,但攻击感染后抗体迅速增长。第四天的抗体滴度为1:8~32,第5天达1:128~256,第14天抗体高达1:512~1024;而对照组抗体则上升很慢,第7天才出现低水平抗体(1:4)。血凝抑制抗体增长的动态与中和抗体近似。表明活疫苗免疫后虽然中和抗体水平不高,但一经感染可迅速产生高滴度抗体达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一种主要以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其感染孕妇后,可导致胎儿畸形和新生儿小头症;感染成人后,可引起以神经缺陷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病症。近年来,寨卡病毒已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重大威胁,因此,各国相关研究人员均在积极研制安全有效的ZIKV疫苗,以预防该病毒的感染和蔓延。现就ZIKV的基本特征、目前正在研究的几种ZIKV候选疫苗,如减毒活疫苗及嵌合活疫苗、全灭活病毒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作一概述,旨在为该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应用端胚绒毛尿囊膜小块法测定A2型与B型病毒滴度和A2型的中和抗体的结果。对本法作了改进,并指出影响病毒和抗体滴度的一些因素。采用血凝抑制常规法、血凝抑制加温法和尿膜小块中和法测定了以往流成活疫苗试验人体的免疫前血清中和抗体,并与疫苗接种后的病毒分离率(代表生存性)和抗体升高率(代表免疫原性)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证明被接种者原来的免疫水平对活疫苗的生存性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这3种抗体测定方法中,中和法最灵敏,血凝抑制加温法次之,常规法最濿。  相似文献   

6.
1.1973—1978年内于某海岛小学儿童测得乙脑抗体阳性者,除1978年一例中和指数为1,862外,其余中和指数均<10,说明该岛乙脑隐性感染率较低,5年内为12.5%。 2.活疫苗初种后抗体阳性率为77.6%,一年后下降至57.7%,再接种一针后抗体即迅速上升至100%. 3. 活疫苗初种后次年再接种一针,其中和抗体水平维持较好,五年后其阳性率仍为70.6%。 4.活疫苗初种后,中和指数>1000的儿童其抗体可维持较久。<1000者一年后下降约60%,但再接种后中和指数述。>10c0者其抗体阳性率在第五年仍维持92.8%,<1000者则至第五年已降为58.8%。考虑到其中一部分儿童仍有隐性感染,因此活疫苗接种后五年的实际抗体阳性率可能还低些。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与感染》2014,(1):60-60
<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能在儿童出生后1年内感染大多数儿童,是婴幼儿住院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新生儿初级感染产生的抗体亦不能有效地保护再次感染,甚至是抗原同源病毒株的感染。该研究通过观察新生小鼠中的免疫学相关实验,发现与成年小鼠较强的CD4依赖性抗体反应相比,新生小鼠的抗体反应较低且不受CD4敲除影响。自然杀伤细胞敲除或CD4+和CD8+T细胞共敲除在新生儿  相似文献   

8.
<正>病毒活疫苗可引起长期保护性的体液免疫,但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亲和成熟的发生、长效的保护性抗体应答的产生涉及T滤泡辅助细胞,生发中心,B细胞和T滤泡调节细胞之间的密切相互作用。作者假设通过血源途径传播的复制病毒或活疫苗引起的抗原浓度升高对于诱导和维持长期保护性抗体应答是必要的。使用复制或很少复制或不复制的甲型流感病毒,发现TFH细胞、GC B细胞和中和抗体反应的大小与病毒的复制能力直接相关。此外,还发现,在GC反应峰值期间,淋巴和循环  相似文献   

9.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属疱疹病毒α亚科,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为双链DNA病毒。原发感染可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全球流行性疾病——水痘;潜伏病毒的再激活感染可引发典型的疼痛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及不典型的内脏器官感染。日本和美国分别自1987年和1995年开始实行给全体儿童预防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vOka)后,两国儿童的水痘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但VZV疫苗的不良反应,包括二次传播和突破感染等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研发更为有效、安全的新型疫苗。本文就VZV相关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猪细小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对小鼠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猪细小病毒VP2基因克隆至pCI-neo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CIneo-VP2重组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中,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在体外表达情况;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将pCIneo-VP2、pCI-neo重组质粒、猪细小病毒活疫苗和对照组通过肌肉注射进行免疫,检测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pCIneo-VP2在体外能够诱导PK-15细胞表达VP2蛋白,小鼠注射pCIneo-VP2质粒 1周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4周时达到峰值,与活疫苗对照组产生的抗体滴度、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强的细胞毒性基本一致。试验表明,构建的pCIneo-VP2能够有效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研制出高效、新型猪细小病毒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山市1~14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麻疹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抗体水平状况,为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择220名1~14岁健康儿童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抗体Ig 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用中和试验检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中和抗体。结果脊灰、麻疹和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93.18%和66.36%,脊灰病毒Ⅰ、Ⅱ、Ⅲ型和麻疹病毒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15.90、1∶119.05、1∶31.40和1∶1 254.45;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36%。结论中山市1~14岁健康儿童对脊灰病毒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已形成对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乙肝得到有效控制;但麻疹未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对包括已注册的轮状病毒疫苗在内的口服活疫苗的以往经验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中国家中的疫苗效力有降低的趋势。这一差异背后原因尚未十分明确。在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感染是地方性的,并且母体抗体水平很高,经胎盘传递母体抗体和母乳摄取可能会减弱婴幼儿对疫苗的反应。本实验检测了发展中国家背景下轮状病毒流行及母源血、脐带血、初乳和母乳中轮状病毒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肠炎是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猪的临床症状之一,其发生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盲肠是单胃动物重要的消化器官,PCV2感染的影响值得探究。【目的】探究猪盲肠在PCV2感染后的免疫功能及菌群变化。【方法】将12头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6头,感染途径为口服和肌注,分别接种5mL,总接种量为10mL/头,对照组以同种方式接种PK15细胞培养物。分别检测在感染后56d(days post-infection,dpi)内血清中病毒载量、抗体动态及21dpi和56dpi盲肠的组织病理变化、病毒抗原含量、免疫功能及其内容物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在21dpi,血清病毒核酸载量和抗体均达较高水平,PCV2抗原信号强,主要分布在盲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盲肠分泌物SIgA含量显著降低,而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高,感染猪盲肠上皮细胞严重脱落,肠腺萎缩,盲肠菌群多样性与丰度显著降低,有益菌属如弧菌属(Butyrivibrio)、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显著降低,条件致病菌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显著增高;56dpi,病毒核酸载量降至7dpi水平,抗体持续较高水平,其他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PCV2感染导致仔猪盲肠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盲肠黏膜损伤,有益菌丰度降低、条件致病菌丰度增高,这些变化与病毒含量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将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以不同疫苗病毒量(3.87PFU/ml和5.87PFU/ml)分别一次免疫豚鼠,观察其对强毒攻击后抑制毒血症和抗体形成的能力。结果显示疫苗(5.87PFU/ml)免疫组豚鼠攻击前虽然中和抗体阴性或很低,但经攻击感染后不同时间内均未出现病毒血症,对照组豚鼠则于第2,3,4天全部出现病毒血症。表明一次活疫苗免疫后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血症的产生。免疫后30天虽然免疫  相似文献   

15.
<正> 与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相比,活疫苗的显著优点是能诱导更有效的局部粘膜免疫力及更持续的免疫反应能力。而活疫苗的最大缺点则是遗传不稳定使得减毒特性丧失的可能性。目前,应用以下5种策略使这种可能性减小到最小程度,同时又不致于影响减毒与免疫原性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是所有活疫苗株所必需具备的。 一、用琴纳(Tennel)法研制活疫苗株 这种方法是用与人病毒抗原相关的动物病毒株作为疫苗,免疫接种于人体以预防人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在其自然宿主上适应力很好的动物病毒接种于人体后,它们的繁殖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对人来说是减毒的。目前,人们将传统的琴纳法与现代病毒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研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共感染时的相互作用,分别在REV母源抗体阳性(REV-Ab )和阴性(REV-Abˉ)及经MDV疫苗CVI988株免疫和不免疫的商品代肉鸡,比较了二种病毒在病毒血症水平和特异抗体效价上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在未经CVI988株免疫鸡,REV病毒血症对MDV强毒接种后的病毒血症水平及抗体效价无明显影响,但REV病毒血症显著抑制了CVI988疫苗免疫为鸡提供的抵抗力和抗体效价,因而提高了强毒MDV感染后的病毒血症的程度。另一方面,MDV感染会显著减弱REV-Ab 鸡对REV感染的抵抗力,提高REV-Ab 鸡在感染REV后的病毒血症水平并抑制对它的抗体效价。分析表明,MDV和REV共感染主要通过抑制鸡体的免疫功能来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及其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新生牛血清中的抗乙型脑炎病毒的抗体进行检测,并且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测方法。以四个厂家共16批新生牛血清用蚀斑减少中和法(PRNT)对其中的乙脑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出部分批次的新生牛血清中含有抗乙脑病毒抗体,且乙脑抗体阳性牛血清可将乙脑病毒抗原中和,对蚀斑数有较明显影响。证明作为检测牛血清中乙脑抗体的有效方法,PRNT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以上检测说明新生牛血清中存在乙脑抗体,能将乙脑病毒中和。用于乙脑减毒活疫苗生产的新生牛血清除按照《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进行质控外,还应进行乙脑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可引起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易感人群为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目前尚无针对RSV的疫苗和特异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发现,减毒活疫苗不产生疾病增强效应,在母传抗体的存在下仍可复制,且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RSV疫苗。就RSV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可引起仔猪高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尽管已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上市,但由于病毒变异频繁导致保护效力欠佳,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本研究首次制备了PED mRNA候选疫苗,并在小鼠和妊娠母猪上评价了其免疫原性,证明了基于病毒受体结合区异源二聚体的mRNA候选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在小鼠上高效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单次免疫血清中和抗体滴度达到1:300以上,并在妊娠母猪上诱导了与灭活疫苗相近的中和抗体水平,实现了100%抗体转阳。本研究为PED mRNA疫苗的进一步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将编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序列插入痘苗病毒基因组中。该序列受痘苗病毒早期启动子的控制。通过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丧失表达而筛选出的重组体稳定且保留其原有的感染性。用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能合成并分泌出HBsAg颗粒,该种颗粒在抗原性、多肽组成、浮密度、沉降速度和大小方面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的血清中的颗粒没有什么区别。用该重组病毒接种的家兔能迅速产生抗HBsAg抗体,这表明它有可能用作免疫人的活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