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中药羌活进行了本草考证,概括了羌活的化学成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羌活原植物的根进行了显微观察、薄层层析分析等,为正确鉴定药用羌活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龙眼肉原称"龙眼",至明《本草蒙筌》明确"取肉用药",始以"龙眼肉"为正名.其原产于广东,而以闽桂两省为道地药材产区.通过对龙眼肉的名称、产区、品质、伪品和炮制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本草考证,从而为当代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历史依据和科学参照.  相似文献   

3.
菌物药雷丸的本草学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丸的分类、产地、名称、炮制方法、药用剂型、功效主治和方剂等做了较详细的本草学考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大量的本草考证,结合现代文献对薄荷的植物形态与基原、产地、品质和性味功效进行本草学考证,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薄荷资源,指导薄荷的合理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药巴戟天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历代本草及近现代文献对南药巴戟天的基原、产地变迁、加工炮制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记载。经考证,古今巴戟天基原植物差异很大,清末以前本草记载的巴戟天涉及基原植物有6科10属12种,通过比对本草文献中对巴戟天的有效生物学描述,可以明确古代巴戟天来源于葡萄科(Vitaceae)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num Diels et Gilg)、百合科(Liliflorae)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及开口箭(Campylandra chinensis(Baker)M.N.Tamura et al.)3种;古代巴戟天产地与现代《中国药典》记载的品种产地差异大;炮制方法古今沿用,炮制品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和酒巴戟天;品质以条粗大而且呈连珠状、肉厚、色紫质软、内芯木部细、味微甜、无蛀虫、体干者为佳。通过本草考证,可厘清巴戟天古今之变,为巴戟天商品规格研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历代本草及近现代文献对南药巴戟天的基原、产地变迁、加工炮制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记载。经考证,古今巴戟天基原植物差异很大,清末以前本草记载的巴戟天涉及基原植物有6科10属12种,通过比对本草文献中对巴戟天的有效生物学描述,可以明确古代巴戟天来源于葡萄科(Vitaceae)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num Diels et Gilg)、百合科(Liliflorae)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及开口箭(Campylandra chinensis(Baker)M.N.Tamura et al.)3种;古代巴戟天产地与现代《中国药典》记载的品种产地差异大;炮制方法古今沿用,炮制品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和酒巴戟天;品质以条粗大而且呈连珠状、肉厚、色紫质软、内芯木部细、味微甜、无蛀虫、体干者为佳。通过本草考证,可厘清巴戟天古今之变,为巴戟天商品规格研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基于ITS序列探讨法落海的系统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法落海的系统分类地位,检测了法落海以及当归属和独活属共12种代表植物的核糖体DNA ITS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独活属4种代表植物的ITS序列,以羌活属的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作为外类群,应用序列特征、遗传距离与系统树分析等方法对法落海的系统分类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的ITS区序列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若依据ITS1序列,法落海应该归属到当归属;若依据ITS2序列,法落海应该归属到独活属。进一步分析法落海与当归属、独活属植物ITS区序列的碱基组成时发现,法落海在ITS1区拥有当归属植物的序列特征,而其ITS2区拥有独活属植物的序列特征。综上分析,支持法落海是介于当归属与独活属之间的一个分类群的系统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8.
白月苹  刘海波  任艳  孟杨 《四川动物》2020,39(1):116-120
蜚蠊是传统的中药、民族药,药用历史悠久,现被多部地方药材标准单独入药收载,药用主流种为蜚蠊目Blattaria蜚蠊科Blattidae的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innaeus,1758),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积、生肌等功效。本文通过查阅本草典籍中关于蜚蠊的记载,对蜚蠊的名称、基源、效用、炮制方法进行考证,为蜚蠊资源的药用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历代本草和现代文献,对桑白皮药材的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和性味功效进行考证,明确了桑白皮的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和性味功效的古今差异与变迁.经考证可知,唐以前,本草书籍记载桑有山桑与女桑之分,自唐以后,出现白桑、鸡桑、子桑、山桑、荆桑、鲁桑等数种,近现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桑白皮正品基原为白桑Morus alb...  相似文献   

10.
中药山豆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中药山豆根进行了本草考证,并概括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山豆根(广豆根)和北豆根在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山豆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全文附参考文献105篇。  相似文献   

11.
张哲僧   《广西植物》1988,(2):201-202
本文对红豆蔻的《本草》、药用情况及混乱种的外形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考证与鉴别。  相似文献   

12.
对古代记载的"青芝"的名称、形态特性、地理分布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青芝"的特点,将其与现代中药杂色云芝进行形态学、生境与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比较考证,结合云芝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青芝"应为多孔菌科真菌杂色云芝,并非灵芝。  相似文献   

13.
对古代文献记载的"黑芝"在名称、地理分布、形态特性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对"黑芝"的记载,与紫芝(Ganoderma sinense J.D. Zhao,L.W. HsuX.Q. Zhang)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进行对照。初步认为古代记载的"黑芝"和"紫芝"是同一种真菌,即灵芝科真菌紫芝子实体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中药"桑黄"应为多孔菌科真菌粗毛纤孔菌。  相似文献   

15.
中药积雪草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中药雪草进行了本草考证,查考比较历代主要本草文献,。从植物形态,分布与生境,开花期,采收期,可食性和功效等方面加以论证,认为历代本草收载的积雪草基本是一致的,其原植物即今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积雪草Urb。  相似文献   

16.
文中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白芝"进行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白芝"的特点,对可能是白芝的香栓菌[Trametes suaveloens(L.)Fr.]、苦白蹄[Fomitopsis officinalis(Vill.:Fr.)Bond.]、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Bull.ex Fr.)Karst.]、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 T.H.Li et al.)这4种真菌从名称、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与白芝进行了比较,认为古代"白芝"应为现代多孔菌科真菌香栓菌。  相似文献   

17.
藏药"作毛兴"原植物的资源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藏医常用植物药"作毛兴"原植物作了本草学考证,产于青藏高原的锦鸡儿属数种植物为药材来源;同时对"作毛兴"原植物的地理分布、群落学特征、资源的现状等进行资源学方面的分析,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该类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本草图经》中兴化军防己的附图及文字记载进行本草考证,探究其原植物品种。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从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产地分布及性味功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草图经》中的兴化军防己应为今之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为防己类中药的古今品种沿革及基原考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仙人掌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中药仙人掌的本草考证、仙人掌属植物国内外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滁州中药的本草考证张庆秀(安徽省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39012)缪细泉,钱海(上海中医药大学)本文报道滁州白薇等十二种滁州特产中药的本草考证,供药材生产,收购和研究人员参考。滁州白薇白薇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图经》曰:“今陕酉诸群及舒、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