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度对难波小黑蛛个体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波小黑蛛(Erigonidium(?)naniwaense Oi,1960)为我国新纪录种,该蛛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在国内外未见报导,现将温度对个体发育和繁殖力影响的试验资料,刊出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星豹蛛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星豹蛛(Pardosa astribera Koch)在20℃、23℃、29℃、32℃和35℃6种恒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幼蛛存活率、成蛛产卵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组建了星豹蛛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种群增长表,结果表明星豹蛛在所试验的6种恒温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可保持上升趋势,其中以在29℃条件下种数量增长最快、繁殖1代种群数量对增加37.78倍;以在20℃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最慢,繁殖1代其中种群数量可增加15.77倍。 相似文献
3.
4.
温度对八斑鞘腹蛛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是农田害虫的主要天敌之一。它分布范围广、数量大,可捕食棉蚜(Aphis gossypii)、豆蚜(A.craccivora)、柳蚜(A.saliceti)、菜缢管蚜(Lipaphis erysimi)、麦长管蚜(Macrosi-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自然猎物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对照,研究了替代猎物红蜘蛛Tetrany-chus nr.fijiensis对小黑瓢虫的发育、存活、繁殖及实验种群增长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小黑瓢虫以红蜘蛛为猎物时,成虫可产卵并可完成整个世代。与自然猎物烟粉虱相比,小黑瓢虫取食替代猎物红蜘蛛时,各虫态及世代历期延长,世代死亡率提高,产卵前期延长,总产卵量及平均每雌日产卵量减少,而两者之间的性比、产卵率、产卵期及雌虫寿命无显著差异。2种猎物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指数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8.85、0.0658(红蜘蛛)和55.38、0.1905(烟粉虱)。 相似文献
6.
7.
桃-点叶蝉及其天敌草间小黑蛛种群三维空间格局动态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对桃树树冠上、中、下3层及东、西、南、北4个方位桃—点叶蝉及其天敌草间小黑蛛的系统调查分析表明,桃—点叶蝉及其天敌草间小黑蛛种群在7个部位的聚集强度其5个判断指数都大于聚集格局的判断标准,证明桃—点叶蝉及其天敌草间小黑蛛种群7个部位均为聚集格局,1wao公式m·=a+βx-中的α值均大于0。表明个体间互相吸引,其中树冠中层和东面树冠平均拥挤度最高,而树冠下层和南面树冠最低,在时间上平均拥挤度为9月中旬最高. 相似文献
8.
9.
李园桃蚜和草间小黑蛛种群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李园桃蚜种群和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桃蚜种群6月27日和11月22日此两次的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为直线,表明此两次两种空间分布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其余9次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均为球形,表明此9次李园桃蚜种群的空间分布是聚集分布,变程RSD(m)为4.173903~34.7837.草间小黑蛛空间格局5月21日、5月31日及10月19日、11月22日4次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为直线,表明此4次种群的空间分布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其余8次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均为球形,表明此8次李园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分布是聚集分布,变程RSD(m)为2.3169~42.00711,表明草间小黑蛛种群对桃蚜种群在空间位置上具有追随关系,对其种群数量的控制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虎纹捕鸟蛛实验种群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虎纹捕鸟蛛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各种生态条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蛛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差,对强光呈负趋性,土壤湿度最适范围为16%-22%。土壤pH值最适范围为5.1-5.5。对噪声敏感,具较强的耐饥力和相互残杀习性。 相似文献
11.
12.
十一种农药对小菜蛾的毒力及其天敌草间小黑蛛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11种农药对3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幼虫的毒性及其天敌草间小黑蛛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氟虫腈、溴虫腈、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杀虫效果最好,致死率达100%;啶虫隆和巴丹效果次之,致死率分别为90.0%和87.5%。对于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rall)幼蛛,丁醚脲、苏云金杆菌、虫酰肼、啶虫隆的初始毒性和持续毒性均较低,接触药膜48h后致死率都低于30%;而对于草间小黑蛛成蛛,除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巴丹外,其余8种农药毒性较低,死亡率低于20%;综合11种农药对小菜蛾和蜘蛛的毒性,苏云金杆菌、丁醚脲、多杀菌素的选择毒性最好,优先推荐在蜘蛛等天敌多的季节使用。 相似文献
13.
云杉小黑天牛幼虫种群众数龄期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条件下,对云杉小黑天牛幼虫发育进度作系统调查,然后通过常量的数学分析方法,确定幼虫的龄数和龄期。测定结果,云杉小黑天牛幼虫共5龄,各龄幼虫众数龄期分别为:Ⅰ龄10.59天,Ⅱ龄10.36天,Ⅲ龄7.70天,Ⅳ龄11.00天,Ⅴ龄293.87天(含越冬时间)。 相似文献
14.
15.
16.
温度对水螅种群增长和个体大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以枝角类为食物,在10℃、20℃和30℃三种温度下,研究了温度对水螅(Hydra sp.)种群密度、种群增长率和个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水螅种群密度和个体体积由极显著影响。在培养初期,30℃下的水螅种群密度最大;而在培养后期,20℃下的水螅种群密度则显著大于30℃下的值;10℃下的值则始终最小。在同一温度下,种群增长率均与时间呈曲线相关,10℃、20℃、30℃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433X^2-0.00262X 0.00332、Y=-0.003367X^2 0.068335X-0.066489、Y=-0.018469X^2 0.188952X-0.030933。在研究范围内,30℃的水螅个体最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在20℃、23℃、26℃、29℃、32℃和35℃6种恒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幼蛛存活率、成蛛产卵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组建了前齿肖蛸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种群增长表。结果表明前齿肖蛸在所试验的6种恒温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可保持上升趋势,其中以在29℃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可增加74.28倍;以在20℃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最慢,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可增加20.74倍。 相似文献
18.
桃一点叶蝉及草间小黑蛛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应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桃-点叶蝉及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桃-点叶蝉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变程在25.71-37.14m之间,草间小黑蛛种群的拟合并变异函数也表现为球型,呈聚集空间格局,空间变程在25.12-44.06m之间,并与桃-点叶蝉种群在数量和空间上有较强的追随关系,说明草间小黑蛛种群是桃一点叶蝉种群的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统计学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桃园生草模式下不同时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种群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 Sundevall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桃蚜和草间小黑蛛种群均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理想的半变异函数曲线为高斯、圆型、指数或球型,其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变程范围分别为6.863012.0903 m、6.863012.0903 m、6.863012.6980 m,空间结构比例分别为0.011312.6980 m,空间结构比例分别为0.01130.6546、0.06760.6546、0.06760.6129,表明桃园生草模式下桃树草间小黑蛛对桃蚜在空间位置上具有追随关系,对其种群数量的控制有较大作用,草间小黑蛛是桃蚜的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20.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拟合了两种斑潜蝇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求出了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两种斑潜蝇实验种群的生殖力表,计算了主要的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斑潜蝇的发育、存活、繁殖均有显著的影响,且两种斑潜蝇对温度的适应特性有着明显差异。美洲斑潜蝇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种群的发育、生存及繁殖;而南美斑潜蝇适应的温度范围相对较窄,且适温范围明显偏低,高温不利于种群的增长;在各自的适温条件下,两种斑潜蝇都有很强的种群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