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具有pH响应性及细胞核靶向功能的,由细胞穿透肽Tat修饰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胶束(PECL/DA-Tat-M)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胶束,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胶束形貌和大小。考察在不同pH条件下胶束的药物释放行为。在Bal b/c雌性小鼠的乳腺脂肪垫注射鼠源4T1乳腺癌细胞,建立小鼠乳腺癌原位模型,通过尾静脉向荷瘤小鼠注射具有pH响应及细胞核靶向功能的载药胶束。记录18天治疗期内肿瘤的体积、小鼠体重以及存活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TEM结果显示PECL/DA-Tat-M胶束呈球形结构,粒径在80 nm左右。在72小时内,胶束在pH 5.0条件释放80%的药物,而在pH 7.4条件下仅释放11%的药物。PECL/DA-Tat-M胶束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最缓慢,在治疗第18天,非靶向胶束(PECL-M)组肿瘤体积为0.82 cm3,PECL/DA-Tat-M组的肿瘤体积仅有0.51 cm3。生理盐水(Saline)组和空白胶束(PECL/DA-Tat-blank M)组的小鼠的肿瘤生长较为迅速,体积分别是PECL/DA-Tat-M胶束组肿瘤体积的4.43倍和3.76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小鼠经过治疗后体重均呈现出上升趋势;治疗期后第42天,PECL/DA-Tat-M胶束组和非靶向胶束(PECL-M)组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60%和40%,其他组的小鼠均在39天内全部死亡(n=5);肿瘤组织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PECL/DA-Tat-M载药胶束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其抑瘤率(IR)、及肿瘤细胞凋亡率(AR)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pH响应及细胞核靶向功能的胶束(PECL/DA-Tat-M)具有良好的体内抗乳腺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李轶杰  刘欢欢  张富春 《生物技术》2015,(2):176-179,190
[目的]探讨携带自杀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的重组乳球菌静脉注射后靶向实体肿瘤组织定殖及联合更昔洛韦(GCV)治疗小鼠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方法]荷瘤小鼠静脉注射乳球菌3d或7d后,将小鼠脾肺肝肾器官和肿瘤组织细胞匀浆后涂布于筛选培养基上,以乳酸菌数量的评价静脉发送乳球菌靶向定殖肿瘤细胞的可能性。以携带HSVtk的重组乳酸乳球菌经静脉途径处理荷瘤小鼠后,通过观测小鼠肿瘤体积变化及小鼠存活率评价相关抗肿瘤效果。[结果]静脉注射乳酸乳球菌3d后在小鼠脾肺肝肾和肿瘤组织内均有乳球菌检出,而7d后仅在肿瘤组织中发现有乳酸乳球菌的分布。与对照相比,静脉注射LL-HSV-tk联合GCV处理能显著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结论]静脉发送携带治疗性分子的乳酸乳球菌能靶向实体肿瘤组织定殖并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该文探究了四氧化三铁搭载的阿霉素纳米复合物对小鼠乳腺癌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纳米四氧化三铁,通过羧甲基壳聚糖的羧基和阿霉素的氨基的静电作用,组成纳米复合物。利用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等对制备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和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进行表征,观察其形貌特征。小鼠活体成像观察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物对荷瘤小鼠的靶向作用。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实验考察纳米复合物对肿瘤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粒径约为10 nm,搭载阿霉素后仍保留纳米四氧化三铁的超顺磁性。小鼠活体成像显示,纳米复合物能在肿瘤区域富集。小鼠肿瘤生长抑制实验显示,具有较单独使用阿霉素更好的抑癌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四氧化三铁–阿霉素纳米复合物对肿瘤组织具有靶向性和更好的抑癌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制备RGD/FA双靶纳米金考察其与高表达整合素与叶酸受体B16细胞的协同靶向成像与热疗作用;方法:采用功能化PEG分子将靶向小分子RGD与叶酸通过强健Au-S键连接至纳米金棒表面,利用激光共聚焦与808 nm近红外激光器评价修饰纳米金的协同靶向作用;结果:RGD与叶酸分子被成功连接于纳米金表面,且双靶纳米金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具有较好的协同靶向作用;结论:同时靶向同一肿瘤细胞的不同表位,可克服单一靶向功能化纳米粒子难以在肿瘤位点有效积累的问题,本研究为多功能纳米金棒在临床肿瘤早期诊断与光热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广泛应用于肿瘤药物输送中。配体修饰的靶向脂质体,其靶向配体分子在脂质体表面修饰的构象和密度等参数,对脂质体本身的特性及其体内的靶向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但有关其中的具体相互关系,以及可能的最优条件,国内外文献都尚无定论。据此我们建立了多肽靶向脂质体表面配体修饰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影像学手段来研究不同靶向肽含量对脂质体在荷瘤裸鼠中的靶向行为的影响。首先采用孵育插入法将带有多肽的脂质分子插入脂质体表面,用分子筛色谱法分离修饰后的脂质体和未插入的多肽脂质,再用HPLC-ELSD定量各脂质成分,得到多肽靶向脂质体表面的靶向肽密度。而后将修饰有不同密度靶向多肽的荧光脂质体经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分别在给药前后各时间点对小鼠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计算AUC、T1/2和MRT等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脂质体表面多肽密度的增加,即多肽密度大于1.298%的靶向脂质体,其肿瘤部位的荧光AUC、T1/2和MRT都较未修饰的隐形脂质体有所提高,显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聚集量增多、停留时间延长,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作用机制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6.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质,可响应外磁场,产生力、热等效应。如在静磁场下将药物磁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低频交变磁场下可将纳米药物主动渗透至病灶部位,实现瘤内均一分布;中频交变磁场作用下磁滞损耗产生热和增强的活性氧,用于肿瘤治疗。磁性纳米材料同时具有尺寸依赖的磁学性质以及表面多功能化等特点,可将磁靶向、分子靶向以及磁热疗联合。此外,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纳米酶催化特性,使其在肿瘤诊疗一体化治疗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近年来,纳米给药系统不断被优化,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靶向治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围绕提高靶向肿瘤治疗效果,从磁靶向药物治疗、被动靶向磁热疗和主动分子靶向磁热疗、纳米酶特性以及诊疗一体化应用等几方面出发,综述了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是当今生物医学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整合素αvβ3单克隆抗体作为肿瘤靶向分子,以单壁碳纳米管(SWNT)作为运输载体,同时利用单壁碳纳米管在近红外区的光吸收特性,开展靶向肿瘤光热治疗.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整合素αvβ3单抗标记的碳纳米管探针对高表达αvβ3的U87MG细胞具有高靶向选择性和靶向光杀伤性...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和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首个旨在阻止癌细胞增殖的药物具有第二种效应:它将抑制机体对肿瘤发起免疫攻击的免疫细胞转化为增强这种免疫攻击的细胞类型。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期刊上。根据在小鼠体内开展的实验,作为靶向肿瘤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摄取药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aclitaxel,商标名为Abraxane)。这些  相似文献   

9.
冉茜  胡昌华 《生命科学》2009,(3):452-455
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由于具有肿瘤靶向性,能在肿瘤组织中复制并产生抗肿瘤效果的能力,使肿瘤治疗获得了新契机。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作为细菌载体使目的基因在肿瘤组织内特异表达,表现出良好治疗效果。近期研究发现,单独使用突变后的菌株A1-R在裸鼠模型上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分别可达到40%和50%的治愈率;在小鼠肿瘤转移模型中也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鼠伤寒沙门菌作为肿瘤治疗制剂有诱人的前景。本文就这些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人源化小鼠模型,为靶向CTLA4的肿瘤治疗性抗体研发和筛选提供有效的小鼠模型.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CTLA4基因人源化和敲除小鼠模型,利用PCR、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及分析.将小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临床常用抗体将人重链铁蛋白(HFn)纳米材料更好地靶向肿瘤,以期改善肿瘤的靶向成像或药物治疗,促进蛋白类纳米材料向临床转化。方法:在大肠杆菌内表达纯化得到HFn,以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anti-HER2)作为模型抗体,用双功能交联剂马来酰亚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Mal-PEG-NHS)将HFn与anti-HER2偶联形成HFn/anti-HER2复合物;标记荧光后,观察其不同时间内在HER2阳性乳腺癌荷瘤小鼠内的分布,判断其作为靶向肿瘤药物的可能性。结果:通过尺寸排阻凝胶色谱纯化的靶向复合物HFn/anti-HER2保留典型的对称球状结构,粒径大小为16.88±0.49 nm,较HFn粒径7.11±0.1 nm增加;HFn/anti-HER2组在肿瘤部位的荧光强度是对照组HFn的3倍,说明可以通过偶联抗体提升HFn的靶向性。结论:构建了人重链铁蛋白与抗体的复合物,提升了铁蛋白的靶向性。抗体铁蛋白复合物为铁蛋白类靶向成像及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皮肤肿瘤,发病率在全球内不断上升。尽管近年来靶向治疗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耐药性仍是重大障碍,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通过各种机制参与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为介导黑色素瘤耐药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研究相关机制有助于寻找逆转黑色素瘤耐药的方案。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脂肪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对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耐药性的相关作用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28(1):65-65
序号12345678910活动名称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暨江、浙、闽细胞生物学学会学术大会名词审定会议信号转导培训班第二届小鼠基因组改造及疾病模型暑期学习班中南地区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研讨会放射粒子植入技术研讨会第六期全国“研究性教学及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国际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第五届亚太细胞生物学组织(APOCB)学术大会八届四次理事会议主要内容组织专家、学者就细胞生物学医学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对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专有名词进行审定组织信号转导方面的培训班通过理论课、讲座、实验的方式提高从事遗传工程小鼠方面工…  相似文献   

14.
腺病毒载体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研究,但这些肿瘤靶向载体缺乏可控性,其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发新型可诱导的生物肿瘤靶向载体是当今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的当务之急。该研究构建了可诱导肿瘤靶向性IFN-α2a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能够有效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等多种肿瘤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肿瘤细胞能高效表达IFN-α2a,而其非肿瘤细胞株L02几乎没有表达。诱导试验表明重组腺病毒Ad MT-Ⅱ-hTERT/IFN-α2a能被ZnSO4诱导表达。可诱导肿瘤靶向性重组腺病毒Ad MT-Ⅱ-hTERT/IFN-α2a成功构建为下一步体内外抑癌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大多数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生存率较低,一般为5年时间。分子靶向治疗作为晚期HCC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大部分HCC患者都会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特异微小RNA通过影响多类信号传导通路参与HCC靶向药耐药的调控,已成为肿瘤及耐药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微小RNA调控HCC耐药性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解决HCC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性问题找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肿瘤血管靶向肽GX1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吲哚菁绿(ICG)的载体,合成近红外荧光探针GX1-HSA-ICG,研究其作为近红外荧光探针在荷人胃癌裸鼠活体中的靶向成像能力。方法:以HSA作为ICG的载体,通过化学修饰与GX1共价连接,合成GX1-HSA-ICG纳米颗粒探针;使用SDS-PAGE对探针合成进行鉴定;采用探针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及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Co-HUVEC进行结合和竞争抑制试验,验证探针和Co-HUVEC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皮下荷胃癌小鼠进行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验证探针在体内的胃癌靶向性。结果:成功合成GX1-HSA-ICG。细胞结合与竞争抑制实验显示GX1-HSA-ICG可与Co-HUVEC细胞特异性结合;荷瘤小鼠活体成像也显示出GX1-HSA-ICG较ICG有更长体内的循环时间,并且胃癌组织局部较HSA-ICG有更强的聚集。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胃癌血管靶向肽GX1修饰的HSA为荧光染料载体的胃癌血管靶向探针,成功对荷胃癌裸鼠进行了活体成像。使用HSA为载体的探针较单纯使用ICG的肿瘤局部滞留能力显著提高,GX1增加了探针的胃癌靶向特异性。该探针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难治愈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而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材料 的设计。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的载体材料能使载体实现靶向功能,将药物定位浓集于病灶部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效低毒的作用。基于 不同的靶向策略,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响应肿瘤微环境的靶向,综述了近年来一些新型纳米载体材料的设计,为新型纳米靶向给药 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细胞穿透肽设计及肿瘤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穿透肽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穿透生物膜功能,并能介导大分子物质跨膜转导的一类小分子短肽。该肽段以其转导效率高,速度快,生物活性好,对细胞损害小等特点,成为药物导向治疗方法研究领域的热点。肿瘤靶向治疗的一个局限性是不能使药物有效地进入肿瘤细胞内,极大地降低了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因此,如何使抗癌药物特定输送至肿瘤细胞群是当前亟需研究设计的课题,本文就特异性靶向穿膜肽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设计、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新型肿瘤治疗策略开发一直是肿瘤学领域的热点方向。表观遗传变异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多个层面的调控机制。近年来,鉴于表观遗传动态可逆的特点,靶向表观遗传调控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策略备受关注。该文将从肿瘤表观遗传特征的治疗策略和靶向表观遗传调控克服肿瘤治疗抵抗两方面综述靶向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旨在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促进靶向表观遗传调控方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一直是当今世界最难攻克的顽疾之一,肿瘤靶向治疗以其高效低毒等特点为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的靶向药物主要是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小的、进化保守的非编码RNA,负性调节编码基因以及非编码转录因子的表达,是各种细胞主要调控者,在肿瘤的发生、进展以及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多种肿瘤均存在大量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用的mi RNA的表达失调,而这些表达异常的mi RNA已成为人们研制肿瘤靶向治疗的又一新工具。因此本研究就近年来mi RNA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