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扬州地区生长的成年杉木为实验材料,通过采用数码相机拍摄、体视镜、扫描电镜以及半薄切片等方法,对杉木小孢子叶球发育、小孢子囊发育及其散粉规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发现,10月中旬,杉木小孢子叶球形成并着生于新枝顶端。翌年3月中下旬,小孢子叶球成熟,进入散粉期,散粉首先从小孢子叶球基部开始依次向上部扩散。小孢子叶在孢子叶球主轴上螺旋排列,单个小孢子叶通常由3个小孢子囊组成,构成三角形。小孢子囊壁由1层表皮细胞、1~2层中间层细胞和1层绒毡层细胞组成,表皮细胞首先形成,并向内分化出2~3层细胞,分别分化形成中层和绒毡层,最后中层和绒毡层消失。杉木的小孢子囊通过开裂口控制其开裂,20℃室温下整个小孢子叶球散粉时间持续约18 h,单个小孢子叶的散粉时间为8~10 h。以上结果显示,杉木小孢子叶球的发育过程经历了体积增大、鳞片开张及散粉等阶段,这些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利于提高散粉效率,这说明杉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风媒传粉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用酶解-研磨法分离烟草与大叶烟草受精后的胚囊,继之以显微解剖分离合子与二胞原胚。将3—5个合子或二胞原胚置于微室的琼脂糖小滴中,以预先培养3—4天、分裂1—2次的烟草、大叶烟草或黄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饲养。培养基为KM8p与其它附加成分。在25℃与黑暗下静置培养。培养3—4天,约60%合子完成第一次分裂。多数行不等分裂产生大小两个细胞。12天后形成少数原胚或多细胞团。二胞原胚培养亦分裂为多细胞原胚。研究了合子分离方法、合子发育时期、饲养细胞种类与培养天数等因素对合子离体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on)叶上腺毛的研究表明:叶上腺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头状腺毛,二是后状腺毛。两类腺毛都是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由分泌细胞组成的头部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由1个、2个或4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头部呈圆球形或半圆球形。盾状腺毛的头部也由1个、2个、4个或8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分泌细胞横向扩展使头部呈盾状。分泌盛期,大量分泌物充满角质层下间隙。两类腺毛的原始细胞均起源于叶原基或幼叶的原表皮层细胞,它通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头细胞,头细胞不分裂或依次进行1—3次垂周分裂,分别形成单细胞、2细胞、4细胞或8细胞的头部。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粉叶小檗(Berberis pruinosa Franch.)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雌蕊1枚,子房单心皮,边缘胎座,2枚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外两层珠被共同形成,呈“Z”字形;单孢原,位于珠心表皮下;直线形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成熟胚囊中,2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不发达,较早退化;"品"字形卵器,其中助细胞发达且具丝状器。  相似文献   

5.
凹叶厚朴花药四囊型,腺质绒毡层有1-2层细胞,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四分体和小孢子在发生时有不规则变形。子房单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2个胚珠,胚珠倒生型,厚珠心,双珠被;抱原细胞一个,并且自表皮下第2层细胞处分化。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凹叶厚朴的胚胎学特征与木兰科其它植物的胚胎学特征基本相同,属于较原始的被子植物胚胎类型。在凹叶厚朴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存在部分败育现象。本文初步探讨了凹叶厚朴濒危的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6.
玉凤花属植物的花形态变异多样,分类学问题复杂。为筛选出该属关键的分类学特征,该文以鹅毛玉凤花和粉叶玉凤花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它们的花结构和合蕊柱超微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玉凤花的花结构差异显著,尤其表现在侧花瓣裂片的有无、唇瓣3裂片形态、花距与子房的长度比。(2)合蕊柱超微特征在两个种间明显不同,表现在退化雄蕊、花药室外壁细胞、“花药室管”外壁细胞、“柱头枝”及其与蕊柱交界处的乳突等结构形态。(3)花粉小块外壁纹饰在种间不同,鹅毛玉凤花具网状花粉外壁纹饰,粉叶玉凤花则为棒状→网状的花粉外壁纹饰。该研究认为,侧花瓣裂片的有无、花距形态多变、花距与子房的长度比、花粉外壁纹饰类型等是玉凤花属物种鉴定的关键分类特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该文补充并分析了粉叶玉凤花的花结构及合蕊柱的超微特征,不支持粉叶玉凤花独立于玉凤花属。  相似文献   

7.
木立芦荟叶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叶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叶原基在发育早期其形态是不对称的,内部为同形细胞组成,但很快分化成原表皮,原形成层束和基本分生组织。以后,原表皮发育成表皮,位于原表皮下的2-5层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发民同化薄壁组织,而位于中央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则发育成储水薄壁组织,原形成层束发育成维管束。维管束由维管束鞘、木质部、韧皮部和大型薄壁细胞组成。大型薄壁细胞起源于原形成层束,位于韧皮部内,其发育迟于筛管、伴胞,为芦荟属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罗汉松雄球花、小孢子及其配子体发育过程的形态结构特征,以揭示罗汉松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规律,为罗汉松的生殖和杂交组合提供胚胎学证据。结果发现:(1)罗汉松花芽于每年的7月开始分化,至次年5月花粉成熟散粉,雄球花由单生的卵圆形转为2~3个葇荑花序并生,小孢子叶螺旋状着生于圆柱状的花序轴上,每一小孢子叶远轴面基部并列着生2个小孢子囊。(2)小孢子囊壁发育过程中由外及里出现各由1层薄壁细胞组成的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至散粉前,后两者基本被分解吸收。(3)同一小孢子囊内的造孢细胞发育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有四面体型和十字交叉型两种排列方式,成熟的雄配子体包括生殖细胞和粉管细胞,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第一和第二原叶细胞大部分被分解消失。(4)电镜下罗汉松花粉粒为典型的松花型花粉,两侧各具1个气囊,远极面具一萌发沟,花粉粒表面具纹理或皱褶。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南方红豆杉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小孢子叶球于7月下旬分化,9月中旬形成造孢细胞,11月初形成小孢子母细胞;同一小孢子叶球中的小孢子母细胞表现出发育不同步现象;11中旬,进入减数分裂时期,形成游离小孢子后休眠越冬,于翌年1月下旬逐渐成熟,成熟花粉粒为单核;2月中下旬开始散粉,散粉时间持续15 d 左右。花粉落入胚珠后,经过3次分裂形成管细胞、柄细胞和2个精子;管细胞和柄细胞最终退化解体,未见花粉败育现象。认为南方红豆杉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正常,不是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灰毡毛忍冬藤叶粉对肥育猪血清生化、肝脏中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同栏舍、同批次的二元杂交(长×大)健康阉公猪(55±1.03 kg)16栏,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即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1%灰毡毛忍冬藤叶粉,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灰毡毛忍冬藤叶粉降低了血清中总胆固醇(TC)(P0.05),而显著提高C型反应蛋白(CRP)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灰毡毛忍冬藤叶粉使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中c13:0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的c14: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灰毡毛忍冬藤叶粉上调了肝脏中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和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A)的基因表达量(P0.05);而下调了脂肪合成酶(FAS)的基因表达量(P0.10)。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灰毡毛忍冬藤叶粉能有效降低肥育猪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可能通过调控脂肪代谢基因ATGL、CPT1和FAS的表达,进而调控育肥猪肝脏的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1.
胡杨、灰叶胡杨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居群水平研究了胡杨、灰叶胡杨不同居群的开花物候特征.结果表明:胡杨、灰叶胡杨各居群均表现为雄株开花物候早于雌株,一般可授期开始较散粉期晚1~4 d,结束较散粉期晚2~5 d,并且居群散粉期和可授期的重叠期较长.在同一居群内,胡杨、灰叶胡杨同性单株间开花期的不一致性较高.两个种相比较,胡杨居群的开花进程比灰叶胡杨居群早2~5 d,并且从每日开花株数累积分布来看,胡杨散粉期、可授期为双峰型,灰叶胡杨为单峰型.  相似文献   

12.
紫薇品种与尾叶紫薇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杂交结果率比较和荧光显微观察对5个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品种与尾叶紫薇(L.caudata)杂交亲和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以紫薇品种作母本与尾叶紫薇进行杂交(正交),'白云映霞'结果率最高,达36.6%,而'粉蝴蝶'×尾叶紫薇未结果.以尾叶紫薇作母本时(反交),各紫薇品种均可结果,结果率为16.6%~51.8%.(2)荧光观察发现,尾叶紫薇花粉在紫薇雌蕊上萌发和生长受到一定的阻碍,表现为授粉后柱头乳突细胞产生大量胼胝质反应,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出现较多胼胝质栓塞等;而紫薇的花粉在授粉1 h后即可在尾叶紫薇柱头上萌发,8 h花粉管伸入子房,10 h完成受精.研究表明,各正交组合的亲和性有明显差异,存在受精前障碍,而反交组合亲和性较好,不存在受精前障碍.  相似文献   

13.
MT1受体在无蹼壁虎肝脏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观察褪黑激素受体1(melatoninreceptor1,MT1)免疫反应在无蹼壁虎肝脏分布。方法我们采用苏木素染色和免疫荧光单标的方法。结果发现无蹼壁虎肝脏主要由肝细胞和肝脏库普弗细胞组成;肝细胞单位区域细胞数右叶(rightlobe)(217·159±3·571个/mm2)较左叶(84·317±2·072个/mm2)明显多(P<0·05),库普弗细胞单位区域细胞数左叶(leftlobe)(50·276±2·257个/mm2)较右叶(18·241±1·563个/mm2)明显多(P<0·05);左、右叶库普弗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率明显不同(左叶:4·054%±1·642%,右叶:1·261%±0·536%)(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T1受体在肝细胞和库普弗细胞均有表达。MT1免疫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MT1受体阳性反应肝细胞单位区域细胞数右叶(72·381±3·614细胞数/mm2)较左叶(38·153±2·684细胞数/mm2)明显多(P<0·05);库普弗细胞阳性反应单位区域细胞数左叶(12·541±0·572细胞数/mm2)较右叶(6·443±0·761细胞数/mm2)明显多(P<0·05)。MT1受体阳性反应细胞数在左、右叶库普弗细胞也存在明显的部位差异(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褪黑激素经褪黑激素受体的介导对无蹼壁虎肝脏左、右叶肝细胞和库普弗细胞生理功能的调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进行中药溪黄草基原植物的品种鉴定,采用光镜和电镜对线纹香茶菜(原变种)[Isodon lophanthoides var.lophanthoides]叶上腺毛的发育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线纹香茶菜具有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2种类型。头状腺毛无色透明,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或2个头部分泌细胞构成;盾状腺毛为红色,由1或2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4~8个分泌细胞构成头部。2种腺毛均由原表皮细胞经两次平周分裂形成,后因柄细胞和头部细胞所处的分化状态不同而形成两类腺毛。2种腺毛超微结构表明,质体、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为主要分泌物产生和运输的细胞器。当盾状腺毛成熟时,角质层下间隙充满了分泌物,其分泌物的性质很可能决定了线纹香茶菜腺毛的颜色。  相似文献   

15.
高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是以自育株系材料T7969F2-19-1-1-3为母本、T4078F2-3-3-3为父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选育的杂交一代粉红大果型番茄品种。母本T7969F2-19-1-1-3系从以色列引进的耐贮运番茄品种NEMOTAMMI(F1)与抗叶霉病粉红株系材料T9179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9代单株选择而成。父本T4078F2-3-3-3系从荷兰引进的抗TYLCVD番茄品种奇诺亚(F1)与粉红株系材料T9178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8代单株选择而成。该品种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对浙粉702的农艺学、产量、品质和抗病等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浙粉702品质优良,早熟,丰产,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枯萎病,抗叶霉病和番茄花叶病毒病,适合我国喜食粉果地区种植,平均产量可达73.83 t/h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成虫数量平均密度分别为(7.61,6.67,5.45,47.43)头/叶(板),(3.84,2.84,1.82,31.80)头/叶(板);2014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分别为(8.29,6.92,5.18,27.16)头/叶(板),(7.89,6.18,4.35,24.06)头/叶(板)。2013-2014年,两种粉虱发生数量较大,全年有多个发生高峰。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是赣南脐橙上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工作,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17.
卢元  黎斌  张莹  李思锋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5):1066-1068
报道了陕西省植物分布新记录2种1亚种。新记录种分别是梨序楼梯草(Elatostema ficoides Wedd.)和粉叶栒子(Cotoneaster glaucophyllus Franch.),新记录亚种是藤山柳原亚种[Clematoclethra scandens(Franch.)Maxim.subsp.scandens]。  相似文献   

18.
羽叶薰衣草表皮毛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羽叶薰衣草(LavandulapinnataL.)茎和叶上两种表皮毛(腺毛和非腺毛)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表明,两者的发生都源于茎或叶的原表皮细胞,但外部形态、发育过程及功能明显不同。腺毛有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两种类型,均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头部细胞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只有1个或2个分泌细胞,盾状腺毛由8个分泌细胞构成头部。非腺毛由3-20个细胞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单列不分枝、二叉分枝和三叉及三叉以上多分枝的树状分枝。非腺毛的顶部细胞由基部到顶部逐渐变细,先端成尖形。腺毛发育由原表皮细胞经两次平周分裂形成,由于柄细胞和头部细胞所处的分化状态不同而发育成两类腺毛。非腺毛由非腺毛原始细胞经二次或多次平周分裂和不均等分裂,再发育成数个至二十多个子细胞。  相似文献   

19.
高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是以自育株系材料T7969F2-19-1-1-3为母本,T4078F2-3-3-3为父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选育的杂交一代粉红大果型番茄品种。母本‘T7969F2-19-1-1-3’系从以色列引进的耐贮运番茄品种‘NEMO-TAMMI’(F1)与抗叶霉病粉红株系材料‘T9179’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9代单株选择而成。父本‘T4078F2-3-3-3’系从荷兰引进的抗TYLCVD番茄品种‘奇诺亚’(F1)与粉红株系材料‘T9178’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8代单株选择而成。该品种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对浙粉702园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粉702 品质优良,早熟,丰产,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枯萎病,抗叶霉病和番茄花叶病毒病,适合我国喜食粉果地区种植,平均可达73.83 t.h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人工培养,采用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法,对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Palmer)有性生殖全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1)雌雄配子体均为壁内发育,雌配子着生有假根,发育出多个颈卵器;雄配子体无假根,每个雄配子可产生4个具有8~12条鞭毛的精细胞。(2)颈卵器只有2个颈沟细胞和1个卵细胞,腹壁细胞由配子体营养细胞转化而来。(3)合子初次分裂面与颈卵器长轴之间的夹角约为20°,2~4细胞胚胎易于停止分裂而老化,自数十个细胞后胚胎即出现明显的组织分化。(4)在球形胚时期第一叶还没分化的时候,在胚胎中出现第一叶的叶舌原始细胞,但直到第一叶顶端变绿具有光合能力时,第一叶的叶舌才开始发育。研究结果支持根叶优先发育的观点,认为雄配子体发生率极低、雌配子体存在较多的败育性结构等,是中华水韭生殖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