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蟒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中条山脉东端的阳城县境内,112°22'11"~112°31'35"E,35°12'30"~35°17'20"N,面积5573 hm2。蟒河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866种,隶属于435属103科,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6种,被子植物100科430属860种(双子叶植物90科364属748种;单子叶植物10科66属112种)。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温带分布占优势(共45科,占总科数的43.69%),其次是温带分布(共29科,占28.16%)。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共264属,占总属数的60.69%),其中北温带分布型优势明显(136属,占总属数的31.26%),反映出该区系明显的暖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国特有分布占有绝对优势(305种,占总种数的35.22%),作为群落建群种或优势种的有油松、白皮松、青杨、红桦、橿子栎、青檀、锐齿槲栎、虎榛子、陕西荚蒾等,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190种,35.22%)、东亚分布(154种,17.78%)。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的珍惜濒危野生植物8种,如南方红豆杉、连香树、无喙兰和天麻等。  相似文献   

2.
侯沁文  铁军  白海艳 《生态学报》2014,34(23):6954-6962
选择山西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阔叶落叶林、杂木林和灌木林4种植被类型为调查样地来初步了解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共采集蛾类标本4709只,隶属24科184种,其中螟蛾科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在4种植被类型中,灌木林的蛾类种数最多,有20科132种,灌木林中螟蛾科为优势科;阔叶落叶林中最少,14科74种,尺蛾科为优势科;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居中,其中前者优势科不明显,后者以草螟科占优势。对4种植被类型中蛾类物种丰富度、多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蛾类的多度指数在阔叶落叶林中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蛾类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灌木林中均最高,在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中则相近。蛾类种-多度曲线在针阔叶混交林、杂木林和灌木林中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而在阔叶落叶林中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3.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的分布与生境、群落成组成及特征,并建议对其加强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福建梁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进行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并将其与周边相邻2个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662属1 498种,种类丰富。(2)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在科级水平上热带分布型所属科共有85科,占总科数的69.67%;在属级水平上热带性质分布型的属有371属,占总属数的60.82%。但相当数量温带成分的存在,体现了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3)对梁野山保护区与周边相邻的武夷山和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的植物区系比较发现,梁野山种子植物区系属数的热带属数/温带属数(R/T值,1.66)高于武夷山的R/T值(1.10)而低于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的R/T值(2.68),梁野山种子植物区系与该相邻2个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非常接近,但在区系成分上,梁野山既有与武夷山共有而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没有分布的温带成分,也有与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共有而武夷山没有的热带成分,说明梁野山植物区系与其地处武夷山脉南端的地理位置相一致,具有明显的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镜泊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野外调查及资料统计,已知镜泊湖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01科395属80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98科388属797种。本区地理成分复杂。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属287属。占总属数的85.42%;温带分布种647种。占总种数82.40%,其中国-日本分布和东北分布有292种。占总种数的37.2%。是本区温带地理成分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区系及资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的后河背、旱地和后大河三个样区采集上样。用五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并对放线菌的数量、组成、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它们的拮抗性等进行了研究。按放线菌常规分类方法进行了鉴定,结果分离到九个属的高、中温放线菌。  相似文献   

7.
采用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和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法,分析了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栖息地森林22个主要优势树种(包括12种乔木和10种灌木)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乔木层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鹅耳枥(3.477),其次为千金榆(3.340)、野核桃(3.194)和蒙古栎(3.123),最低为榆树(1.039);在灌木层中连翘的生态位宽度(3.491)最大,三裂绣线菊(3.017)、珍珠梅(1.938)、胡颓子(1.759)和葱皮忍冬(1.593)次之,大花溲疏(1.131)最低,说明它们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2)22个优势种的生态位普遍产生重叠,但重叠程度均较小,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为0.10~0.30,表明历山猕猴栖息地优势种间竞争并不激烈;(3)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这可能是由物种所处生境的异质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查阅文献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统计、排序,并对该区系种子植物的种类组成、水分生态类型、生活型及种的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856种,分别隶属于87科,345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11种;被子植物84科,340属,845种。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共559种,占区系总种数的65.30%;旱生植物213种,占区系总种数的24.88%。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区系总种数的88.67%。区系中种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既反映出保护区植物地域性强的特征,也反映出该区域生境类型多样、植物丰富度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越南蒲马特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马特国家公园位于越南中部的义安省,国际著名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Annamite山系的核心地区。基于植物标本鉴定,在蒲马特国家公园保护区内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84科,771属,2018种(包括变种和亚种)。该植物区系占整个越南植物区系的21 %,其中的木兰亚纲植物占该植物区系总种数的90 .98 %,总属数的90 .4 %及总科数的83 .7 %。含种数最多的科包括茜草科(37属/129种) ,大戟科(36/99) ,兰科(34/73) ,樟科(11/66) ,桑科(10/54) ,蝶形花科(24/51) ,壳斗科(4/50) ,紫金牛科(5/48)及芸香科(14/45)等。在种子植物地理成分组成上,有11个科的分布区类型及14属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型分别占总科数的85 .6 %和总属数的90 .1 %,并且在其热带分布属中,热带亚洲成分占总属数的31 .4 %。这些特征显示,蒲马特国家公园植物区系是典型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属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山西关帝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关帝山位于吕梁山脉中部,有种子植物737种,属于335属、85科。种子植物属种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尬发占绝对优势(温带属249属,占总属数的85.67%)。对属种区系成分和植被建群种和优势种组成的分析表明,关帝山具有典型的明温带落叶阔叶林性质。与有关山地植物区系与植被组成的比较,关帝山与太岳山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密切的联系,与太行山南部次之,而与秦岭太白山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13年8至12月,对陕西省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野生猕猴的种群数量及其社会结构进行调查,并估测该物种栖息环境的偏好性。通过在预先选取的样区域内采用"V"型路线调查法调查,发现该区域生活12群,共有460—500只野生猕猴。结合对其中5个猴群长时间的持续跟踪观察,统计得出成年个体占45.93%,未成年个体占34.45%,幼仔占19.61%,成年与未成年比例为1.33,成年雄雌的比例为0.36。并证实猕猴倾向于选择海拔700—1600m裸露的悬崖峭壁、平缓山坡农田带上缘、灌丛-森林带和半山中部及以上区域的阔叶林带下缘活动。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标本鉴定和文献研究,对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与周边4个地区(章古台、木兰围场、达里诺尔、乌斯吐)种子植物区系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2科261属526种,但多样性却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2)在植物区系科的组成上,主要有8个优势科;属的组成则主要为单种属和寡种属,共计246属,占本区系总属数的94.26%;在生活型方面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而在水分生态类型的分布上中生植物最多。(3)在科、属的地理分布类型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区系温带性质明显;而且区系成分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但特有程度较低。(4)该研究区与邻近4个植物区系的属相似性分析发现,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与达里诺尔的属相似系数最高,与乌斯吐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鹿生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濒危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通过2013年9月和2014年10月对新疆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2次秋季野外调查共收集了92处马鹿(Cervuselaphus)出现数据,利用马鹿出现数据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植被类型和气候因子3类23种因子作为生境变量,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析了新疆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鹿秋季生境适宜性分布特征和主要生境因子对马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较高,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值)值为0.976;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最热月最高温度对马鹿生境分布的影响较大。植被类型和坡度对马鹿生境分布的影响不大。海拔、年降雨量、气温日较差和最热季平均温度是影响马鹿生境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马鹿秋季生境划分为高适宜、次适宜、低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马鹿的高适宜生境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北部,次适宜及低适宜生境区则分布于高适宜生境区的边缘,而不适宜生境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部地区。研究不仅提供了马鹿在艾比湖的实际分布状况,也为马鹿生境和生境因子的关系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龙虎山有野生种子植物851种,隶属136科536属。龙虎山区系世界分布科占25.0%,热带分布科占59.6%,温带分布科占15.4%。热带分布占本区系总属数的80.6%;温带分布占本区系总属数的18.4%,中国特有分布属占1.0%。龙虎山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岩溶区系性质,特有现象较丰富。  相似文献   

16.
官山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季节性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鹏  张微微 《生态学报》2017,37(18):6005-6013
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2015年7月至11月在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繁殖期、育雏期、繁殖后期)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了6条样线上的126个样方,选取与其生境相关的17个因子进行了观察与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史阶段各生境选择样方负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在各主成分中的序位不尽相同,即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随生活史阶段而变化。卡方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生活史阶段,白颈长尾雉对林型、坡向、坡度、灌木高度、草本高度和水源距离6个生态因子上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11个生态因子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典则判别结果显示,白颈长尾雉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在生境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又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逐步判别表明,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差异上有一系列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草本数量、落叶层盖度、乔木盖度、海拔和乔木数量,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生境选择差异的正确区分率为80.3%。繁殖期和越冬期食物条件是影响白颈长尾雉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而育雏期则为隐蔽条件。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鼓藻类植物中国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  魏印心  范亚文  刘妍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1):2360-2362
于2011年5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先后3次对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鼓藻类植物调查,并对采集到的57份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有6个分类单位为鼓藻类植物中国新记录,隶属于5个属,分别为:微小胶球鼓藻(Cosmocladium pusillum Hilse),中凹鼓藻(Cosmarium medioretusum Coesel),近前膨胀鼓藻锥形变种(Cosmarium subprotumidum var.pyramidale Coesel),双孢辐射鼓藻美国变种[Actinotaenium diplosporum var.americanum(West et West)Teiling],双臂角星鼓藻优美变种[Staurastrum bibrachiatum var.elegans(West et West)Prescott],冠毛多棘鼓藻钩状变种波兰变型(Xanthidium cristatumvar.uncinatumf.polonicumGutwingski)。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凤尾藓属(Fissidens)植物,其中内卷凤尾藓济州岛变种(F.involutus Wilson ex Mitt.var.jejuensis Y.-J.Yoon,B.C.Tan&B.-Y.Sun)为中国首次报道,该变种此前只分布在日本和韩国,其特征是背翅基部明显下延,鞘部细胞的...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支配的景观中,生境退化已经导致多个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分布范围不断缩减。紫貂(Martes zibellina)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种群数量稀少,开展栖息地适宜性研究工作对制定科学的栖息地保护计划至关重要。于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黑龙江省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足迹链跟踪、远红外相机监测综合收集到紫貂和猎物(雪兔)活动点信息。利用最大熵(MaxEnt)栖息地建模分析方法,首次在多个分辨率尺度背景下对紫貂种群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ArcGIS 10.4重采样后在6个分辨率尺度(30m、60m、120m、240m、480m、960m)进行栖息地建模分析,基于主要栖息地变量因子对模型的贡献率及稳定性影响,并综合考虑研究区域面积,最终选定30m分辨率尺度作为紫貂栖息地最佳分析建模尺度,在30m分辨率尺度栖息地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1;(2)研究发现猎物资源、植被类型和地形变量是影响紫貂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变量因子:雪兔出现概率较高、距草地与河流较近、海拔约400-600m、距常绿针叶林1.5km、距落叶针叶林约200m、坡向为50-250°的区域为紫貂的适宜栖息地;(3)栖息地适宜性分析表明,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貂适宜栖息地和次适宜栖息地面积共计23.66km2,约占保护区的17.2%,主要集中在保护区中部,而东部和西北部区域,栖息地破碎化较严重。基于模型结果与野外调查,提出了三条建议:(1)应严格控制人为活动,避免因人类干扰造成不适宜栖息地面积的持续扩大;(2)建立生态廊道促进保护区西部与中部紫貂种群进行个体交流,降低紫貂种群局部区域灭绝概率;(3)对东部地区破碎化的栖息地进行修复,扩大东部适宜栖息地面积,使破碎化的栖息地连接为整体。为分布于我国最北端的紫貂种群恢复创造条件,这对于构建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