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通过小鸟天堂及其周边鸟类资源调查, 研究了小鸟天堂鸟类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 小鸟天堂共有鸟类 96种 , 隶属 14 目、 34 科、 68 属 , 其中以非雀形目鸟为主, 科、属、 种各占总数的 52.94%、 58.82%和 57.29%, 其科属多样性(DG-F=0.7625)大于雀形目鸟类(DG-F=0.7145)。鸟类优势种共 18 种 , 约占 18.75%, 以鹭鸟居多 , 3 种鹭科鸟类群落数量为 6040-6290 只之间 , 夜鹭数量最多 , 池鹭其次 , 白鹭相对较少。按居留型 , 留鸟和冬候鸟数量占优 , 各为51.04%和 40.63%; 区系特征表现为东洋界和古北界鸟类多 , 各占 45.83%和 41.67%。小鸟天堂内鸟类种数、物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均大于东面英洲河沿岸和北面农业区 , 而相邻两处区域均以雀形目数量居多 , 说明小鸟天堂是该区域鸟类集中分布区 , 但相邻区域已不适合鹭鸟等非雀形目鸟类活动。通过鸟类群落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 结合周边生境调查, 剖析小鸟天堂面临的环境问题, 并提出环保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6—2019年对乌鲁木齐市7种生境(高寒草甸、针叶林-灌丛、草原、农田、荒漠、湿地和城市公园)的繁殖期鸟类进行实地调查。共记录鸟类178种,隶属19目45科,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最具代表性,共86种(占48.3%);居留型以夏候鸟和留鸟为主,共153种(占86.0%);分布型以古北型为主,共82种(占46.1%);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物种共33种(占18.5%)。鸟类群落物种数及个体数最多的为湿地生境,荒漠、针叶林-灌丛生境次之,各生境物种数(H=30.628,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湿地生境鸟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高寒草甸生境的最低;草原生境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高寒草甸生境的最低;高寒草甸生境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草原生境的最低;针叶林-灌丛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荒漠生境的最低。草原与针叶林-灌丛生境之间的Sorensen相似性系数最高(0.59),高寒草甸与荒漠之间的最低(0)。湿地生境鸟类群落的捕食集团以食虫性为主,其他生境以杂食性为主。湿地生境中鸟类营地面巢的居多,高寒草甸生境中鸟类营洞巢的居多,其他生境中鸟类营编织巢的居多。上述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周围的湿地生境应该得到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3.
西洞庭湖鸟类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月~2005年6月,按月对西洞庭湖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98种,分属11目39科。其中雀形目和鹳形目占有绝对优势,分别占鸟类群落组成的40.9%和32.8%。各科中,鸭科种类最多,有26种。候鸟134种,占总数的67.7%。豆雁、绿翅鸭、罗纹鸭等为优势种。记录到包括白鹤、白尾海雕、黑鹳、东方白鹳等4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和大天鹅等2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对各季度的个体数、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年动态分析表明,个体数和物种数的年动态总体上相似,因受候鸟的影响,季节性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动态则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2011年至2013年每年的5—8月,采用样线法对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的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3科9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区内夏季鸟类以非雀形目鸟类居多,共有18科53种,占总种数的58%;雀形目鸟类15科38种,占总种数的42%。从居留型来看,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中留鸟16种,夏候鸟75种。在地理区系构成上,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有47种,占总种数的51.6%,其次是广布种,共有41种,占45.1%,东洋界物种仅有3种。连续3年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推测人为活动干扰增加与河口湿地公园建设可能是导致鸟类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利用样线法和同步调查法对江西省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开展了调查,分析了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差异.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3科169种.丰水期鸟类有36科96种,枯水期鸟类36科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7种.结合保护区日常监测到白鹤(Grus leucogeranus)、灰鹤(G.grus)、白头鹤(G.monacha)和白枕鹤(G.vipio)的分布记录,该保护区鸟类累计达173种.保护区枯水期鸟类以雀形目、鹆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分别占枯水期鸟类种类总数的47.4%、13.3%和9.6%;丰水期鸟类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鹳形目为主,分别占鸟类种类总数的58.3%、8.3%和10.4%.枯水期和丰水期鸟类物种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换.枯水期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最高,其次是草洲、沼泽和水体,泥滩生境鸟类多样性最低;丰水期农田和水体生境鸟类多样性基本相同.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枯水期的优势种为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丰水期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八哥.  相似文献   

6.
2015—2016年4个季节,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结合调查鸟类并基于遥感信息分析生境结构,研究了大山包自然保护区9个1 km~2样点鸟类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山包共有鸟类16目41科127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4种;雀形目、雁形目、鸻形目鸟类为主,共27科80种,数量最多的是斑头雁(Anser indicus)、小云雀(Alauda gulgula)、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共占总数量的50.09%;种类以留鸟(占49.61%)和鸣禽(51.97%)为主,数量以冬候鸟(58.13%)和水鸟(60.28%)为主;40.94%的种类和60.28%的数量均偏好水域湿地生境类型;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水域面积占比与冬季和春季鸟类数量显著相关(P0.05),森林-灌丛面积占比与夏季和秋季鸟类种类显著相关(P0.05);大山包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越冬地,其生境结构对鸟类种类和数量有巨大影响;营建水域、森林-灌丛、沼泽湿地等多种生境类型及其空间组合,是保护大山包鸟类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段菲  李晟 《生物多样性》2020,28(12):1459-774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 多样的地理气候、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塑造了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本研究以IUCN与国际鸟盟发布的鸟类分布图层为基础, 同时收集了黄河流域2009-2019年的鸟类实地观测记录, 包括观鸟记录、GBIF数据库、红外相机监测及其他实地调查的鸟类数据, 共得到35,026条鸟类实地观测有效记录。汇总结果显示, 黄河流域记录有鸟类物种662种, 占中国鸟类物种总数的45.81%。这些鸟类分属于23目83科, 其中雀形目物种数最多(384种, 占本目全国鸟种总数的46.83%), 其次为鸻形目(67种, 占50.00%)和雁形目(39种, 占72.22%)。黄河流域受威胁鸟类共计121种, 其中有37种和52种分别在IUCN红色名录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受威胁物种(即评估级别为极危、濒危或易危), 22种和73种被分别列为国家I级和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受威胁鸟种多为地栖性、体型大、营养级高或具有长距离迁徙习性的物种。黄河流域鸟类整体物种多样性由南向北递减, 以黄河上中游四川、甘肃、陕西的高原与山地内鸟种最为丰富, 而受威胁鸟类物种多样性热点区则在黄河中下游, 下游黄河三角洲及邻近平原区为受威胁鸟类最主要集中分布区。黄河流域内4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覆盖鸟种数504种(占黄河流域鸟类总种数的76.13%), 其中受威胁鸟种92种(占黄河流域受威胁鸟种数的76.03%)。区域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黄河上游, 对黄河下游的受威胁物种覆盖程度较低, 保护空缺较严重。对此, 我们建议着重加强中下游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能力提升, 增加对中下游受威胁鸟种的保护力度, 在保护策略上应当积极探索高强度土地利用下的多样化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城市鸟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对牡丹江城市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91种,隶属14目31科,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7.69%.说明牡丹江地区鸟类资源比较丰富,其丰富度指数1.967,均匀度指数0.653 8,Shannon-Wiener指数2.949.记录的91种鸟中留鸟26种,夏候鸟53种,冬候鸟3种,旅鸟9种,分别占总数28.6%、58.2%、3.3%、和9.9%.在居留型上,主要以夏候鸟为主.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种5种,占5.5%,古北种54种,占59.3%,广布种32种,占35.2%,以古北种为主.记录到的91种鸟类中包括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苍鹰(A.gentilis)等8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所调查的鸟类中雀形目鸟类最多,15科52种.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与文化价值。鸟类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类群,研究人类活动对鸟类资源的影响能够为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与维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采用样线法对武汉市不同干扰强度的城市绿地内林鸟群落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目34科100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在物种组成上以雀形目为主(76种,占调查到总鸟种数的76%),在居留型上以留鸟为主(42种,42%),在区系上主要属于东洋界(45种,45%)。繁殖季鸟类物种数高于非繁殖季,主要是由于夏候鸟和旅鸟的增加导致。在不同干扰强度中,重度干扰斑块的平均鸟类个体数最多,轻度干扰斑块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而中度干扰斑块的鸟类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低,且繁殖季和非繁殖季鸟类群落结构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中的格局未发生变化。综上所述,武汉市城市绿地的鸟类多样性较为丰富,随着干扰强度增加,鸟类多样性出现非线性差异,揭示了人为干扰与自然干扰对生态影响的差异;在面积狭小、破碎化严重的斑块中,人为干扰可能有利于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11月和2008年4~5月,对云南省丽江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84种,结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收藏的该地区标本和文献记录的种类,保护区内共记录鸟类330种(另13亚种),隶属47科(另4亚科),18目,占云南省所录鸟类种数848种的38.92%,全国鸟类种数1329种的24.83%.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种,二级保护物种29种.黑眉长尾山雀Aegithalos iouschistos和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为保护区内的优势种类.保护区记录的鸟类有留鸟230种和亚种,占所录鸟类种和亚种数的67.05%.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物种为主,有182种,占繁殖鸟类总种数的66.42%.亚区级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的鸟类以西南山地亚区的种类为主.结合该区鸟类生境分布的特点,提出云南松高山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寒温性暗针叶林的保护是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2011年8月对河南安阳平原农耕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9种,隶属13目33科,其中雀形目鸟类59种,占鸟种总数的54.1%;留鸟30种,占总种数的28.4%;夏候鸟33种,占总种数的30.3%;冬候鸟8种,占6.4%;旅鸟38种,占34.9%。在生境分布上,以村庄农田鸟类种类最多,其次是林地果园,鸟种最少的是河流水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鸟类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线法与网捕法对黑龙江大沾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并计算其物种多样性、均匀性及不同生境群落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大沾河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6目39科203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6科92种,非雀形目鸟类111种,种类较多的科有鹟科、雀科、鸭科、鹬科等.保护区分布的鸟类中,古北种占绝对优势(65.52%),广布种次之(30.54%),东洋界物种极少(3.94%).4种群落类型中,多样性指数排序:湿地>林地>农田>居民点;均匀性指数排序:湿地>林地>农田>居民点;相似性排序:居民点-农田(S=0.25),湿地-林地(S=0.23),农田-湿地(S=0.14)和居民点-林地(S=0.07).  相似文献   

13.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特征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宁夏罗山国家级保护区鸟类区系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5目46科98属164种,占宁夏已知鸟类总种数的48.81%。其中留鸟51种(31.10%),夏候鸟68种(41.64%),旅鸟38种(23.17%),冬候鸟7种(4.27%)。繁殖鸟119种,其中以古北界鸟类占优势,有88种,占繁殖鸟总数的73.95%;东洋界种15种,占12.61%;广布种鸟类16种,占13.45%。研究发现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中的鸟类群落特征差异较大。林地鸟类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水域鸟类具有最高的G-F指数。相似性分析显示,山地荒漠草地和废弃村庄的鸟类群落,林地和浅山灌丛鸟类群落,分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春季鸟类群落物种数、G-F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和2012年8月,本研究利用样线法对江西省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夏季鸟类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共记录鸟类12目39科119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4种,包括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红脚隼Falco amurensis、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该区夏季鸟类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鹳形目为主,分别占鸟类总种数的56.3%、10.9%和8.4%。留鸟65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23种,分别占总数的54.6%、26.1%和19.3%。在地理区系构成上,该区鸟类组成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东洋界种类共60种,古北界种类达31种,广布种28种,分别占总数的50.4%、26.1%、23.5%。有7种冬候鸟在2010年和2012年的夏季调查中均被记录到。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2010年夏季优势种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2012年夏季优势种为八哥、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牛背鹭Bubulcus ibis。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2013年3月,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相结合,对鄱阳湖4个地区岸边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陆生鸟类7目29科69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白尾鹞Circus cyaneus、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普通鵟Buteo buteo和红隼Falco tinnunculus。居留型方面,留鸟和冬候鸟最多,分别占鸟类物种总数的55.07%和31.89%。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种类最多,占44.93%;东洋界鸟类次之,占30.43%。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数最多,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最低而优势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邛崃山脉东南坡,地处邛崃山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地带。2014–2016年,我们在卧龙保护区内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大中型兽类与鸟类的本底调查。经过10,961个相机工作日的调查,完成有效调查位点83个,覆盖58个公里网格。共鉴定出分属6目15科的32种野生兽类和4种家畜,探测数总计2,095次,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5、11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动物分别有4、6、4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物种数最多,共6科16种,其次为偶蹄目(4科8种)和啮齿目(2科5种)。偶蹄目是有效拍摄数最多的类群(占总探测数的63.33%),其次为食肉目(20.01%)和啮齿目(5.73%)。食肉目中相对多度最高的物种是猪獾(Arctonyx collaris,RAI=12.23),偶蹄目中最高的物种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32.21)。记录到雪豹(Panthera uncia)、狼(Canis lupus)、豺(Cuon alpinus)3种大中型顶级食肉兽类。鸟类探测数655次,鉴定出分属5目18科的59种鸟类,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3、9种,保护区新记录鸟类4种。鸡形目是探测数最高的类群,占全部鸟类探测数的56.76%。本次调查了解了区内兽类和鸟类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提供了区内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群落的初步本底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规划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1种,隶属于45科16目。其中非雀形目鸟类74种(占49.01%),雀形目77种(50.99%);94种属东洋界种类(62.25%),42种属古北界种类(27.81%),15种属广布种(9.93%);留鸟88种(58.28%)、冬候鸟44种(29.14%)、夏候鸟15种(9.93%)、旅鸟和迷鸟4种(2.65%);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2种(14.57%)。该保护区鸟类特色是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较大,猛禽资源和水鸟资源较丰富。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共记录到鸟类200种,隶属于17目43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06种(占53.0%),雀形目94种(47.0%);古北界鸟类136种(68.0%),东洋界鸟类3种(1.5%),广布种61种(30.5%);夏候鸟有126种(63.0%),冬候鸟11种(5.5%),留鸟33种(16.5%),旅鸟30种(15.0%);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2种。  相似文献   

19.
徐雨  冉江洪  岳碧松 《四川动物》2008,27(3):429-431
依据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的分类系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发现的新分布记录,对四川的鸟类重新进行了统计.结果 表明,四川省鸟类有21目80科683种,分别占全国鸟类目的87.50%,科的79.21%,种的51.28%,其中非雀形目有20目42科273种,雀形目有38科410种.四川省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Ⅱ级保护鸟类80种;CITES(2007)附录Ⅰ有9种,附录Ⅱ有62种;IUCN(2007)红色名录有42种;中国鸟类特有种37种,占全国鸟类特有种的52.1%.  相似文献   

20.
澳门鸟类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2009年在澳门山林和沿海滩涂湿地对鸟类进行了调查和记录,共记录鸟类297种,加上文献中记录的3种,整理出澳门鸟类名录共300种,隶属17目56科.其中非雀形目有30科160种,占澳门鸟类总种数的53.33%;雀形目有26科140种,占澳门鸟类种数46.67%.就数量来看,澳门鸟类中的优势种有9种,常见种44种,偶见种96种,稀有种则有151种.白腹海雕Haliaeetus leucogaster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33种.澳门鸟类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7>公约附录Ⅰ的有游隼Falco peregrinus peregrinus、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和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 3种,属于公约附录Ⅱ的有29种.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列入极危(CR)鸟类,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和小青脚鹬被列入濒危(EN)鸟类.易危(VU)鸟类有4种,近危(NT)鸟类有5种.本文成果可为今后长期监测和保护澳门鸟类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