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究父本剥夺对子代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同性间行为及相关脑区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父本缺失子代棕色田鼠成年后社会互作实验和相关脑区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社会互作实验结果显示,与雄性对照组相比,雄性父本剥夺组田鼠对另一雄性个体的探究和聚团行为显著减少(P0.01);与雌性对照组相比,雌性父本剥夺组田鼠对另一雌性个体的探究行为有减少的趋势,对视和自饰行为显著减少(P0.05);但父本剥夺组雌雄棕色田鼠静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通过短暂社会互作后,与雄性对照组相比,父本剥夺组雄性在终纹床核(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BST)、杏仁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e,Ce)和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the hypothalamus,PVN)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雌性对照组相比,父本剥夺组雌性在终纹床核(BST)和室旁核(PVN)阳性神经元数量也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父本剥夺可能导致幼仔成年后社会性和活动性下降,并可能增加成年后应激反应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雌雄子午沙鼠进行新物体识别和社会认知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相关脑区合成催产素(OT)、加压素(AVP)和多巴胺(DA)能的神经元数量,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其血清中OT、AVP的水平,探究了雌雄子午沙鼠的两性认知差异及其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子午沙鼠对新物体的探究时间均要显著高于旧物体,雌雄子午沙鼠的辨别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子午沙鼠随着探究次数的增加对重复刺激鼠a的探究时间不断减少,对陌生刺激鼠b的探究时间显著高于刺激鼠a(P<0.05);雌性子午沙鼠没有此趋势。雄性子午沙鼠OT能神经元数量在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均要显著少于雌性(P<0.05);雄性个体DA能神经元数量在黑质显著高于雌性(P<0.01);然而雄性个体DA能神经元数量在腹侧被盖区显著少于雌性(P<0.01);雌雄子午沙鼠血清OT、AV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雌雄子午沙鼠对新物体的识别能力无显著差异,然而雄性子午沙鼠的社会认知能力强于雌性。在神经内分泌水平上,雌雄子午沙鼠PVN和SON中OT能神经元数量、黑质和腹侧背盖区的DA能神经元数量均呈现出了两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同伴间的社会互作是一种天然奖赏,能够影响成瘾药物使用的敏感性。催产素(Oxytocin,OT)能够调节社会行为,并提高社会互作的奖赏价值。然而不同背景的同伴互作以及与OT合并使用是否对可卡因的奖赏效应有不同的影响尚不清楚。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是一种单配制田鼠,个体间具有较复杂的社会行为。利用雌性棕色田鼠,我们首先检测了可卡因(20 mg/kg)单独强化以及与不同背景关系的同伴(熟悉雌性、陌生雌性和陌生雄性)同时强化诱导的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及持续时间;其次检测了实验鼠外周注射OT(1 mg/kg)并给予不同背景同伴强化对可卡因CPP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卡因单独强化时,实验鼠能够形成可卡因CPP并能持续至3周;用熟悉的雌性同伴强化时,实验鼠对可卡因CPP的维持时间缩短;用陌生的雌性或雄性同伴强化时可抑制可卡因CPP的形成。实验鼠注射OT后,用熟悉雌性或陌生雄性同伴分别强化时会抑制或反转可卡因CPP。这些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关系的同伴强化对可卡因奖赏效应的影响不同。OT可促进同伴强化的奖赏价值,降低动物对可卡因的偏爱,且该效应因强化同伴的背景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同伴间的社会互作是一种天然奖赏,能够影响成瘾药物使用的敏感性。催产素(Oxytocin,OT)能够调节社会行为,并提高社会互作的奖赏价值。然而不同背景的同伴互作以及与OT合并使用是否对可卡因的奖赏效应有不同的影响尚不清楚。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是一种单配制田鼠,个体间具有较复杂的社会行为。利用雌性棕色田鼠,我们首先检测了可卡因(20 mg/kg)单独强化以及与不同背景关系的同伴(熟性雌性、陌生雌性和陌生雄性)同时强化诱导的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及持续时间;其次检测了实验鼠外周注射OT (1 mg /kg)并给予不同背景同伴强化对可卡因CPP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卡因单独强化时,实验鼠能够形成可卡因CPP并能持续至3周;用熟悉的雌性同伴强化时,实验鼠对可卡因CPP的维持时间缩短;用陌生的雌性或雄性同伴强化时可抑制可卡因CPP的形成。实验鼠注射OT后,用熟悉雌性或陌生雄性同伴分别强化时会抑制或反转可卡因CPP。这些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关系的同伴强化对可卡因奖赏效应的影响不同。OT可促进同伴强化的奖赏价值,降低动物对可卡因的偏爱,且该效应因强化同伴的背景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许多证据表明早期生活应激会影响动物成年后的行为和神经化学改变,然而该过程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催产素(OT)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对应激的神经适应性反应。本实验将出生3 d后的雌性ICR小鼠幼仔每日隔离3 h直至出生21 d,在60日龄时检测其焦虑水平、社会行为及血清中皮质酮(CORT)和OT的水平,同时检测了中枢BDNF、OT和GR的阳性神经元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隔离组小鼠的焦虑水平增加,运动性和社会行为减少,同时血清中CORT水平上升、海马CA1和CA2/3区的BDNF及GR的阳性神经元表达下降,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的OT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这些结果表明,早期社会隔离下调了BDNF、OT和GR的水平,并通过调制应激系统影响雌性ICR小鼠的情绪与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通过记录分析雌雄棕色田鼠同性间的社会互作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雌激素α受体(ERα)在雌雄棕色田鼠脑内的分布进行定位,以揭示ERα在不同性别棕色田鼠社会行为中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雌性棕色田鼠攻击行为显著多于雄性;雌性棕色田鼠亲密行为明显少于雄性,差异极显著;此外,雌性棕色田鼠的防御行为极显著多于雄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Rα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弓状核(ARC)、杏仁内侧核(MeA)、杏仁中央核(Ce)、下丘脑视前区(MPOA)、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终纹床核(BST),其中ERα在BST、MPOA、MeA和Ce中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性二型性,且雌性田鼠表达的ERα较多;在ARC中的分布也存在显著性二型性,雄性田鼠表达的ERα多于雌性田鼠;ERα在VMH中的分布无明显的性二型性。结果揭示了雌雄棕色田鼠在同性间社会互作中攻击、防御以及亲密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ERα在雌雄棕色田鼠脑内的分布模式也有显著性差异,社会互作和ERα免疫阳性细胞分布的两性差异都呈现单配制鼠类的特征,ERα在大脑分布模式的两性差别和不同种类间的差别可能是单配制啮齿类呈现相关生殖和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动物学报54(6):1020-1028,2008]。  相似文献   

7.
冷应激诱导的脾脏NK细胞活性下降和脑内c-fos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单一冷应激对大鼠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脑内Fos表达。方法 :大鼠置于 4℃的冷室 4h。采用YAC 1细胞51Cr释放法测定脾脏NK细胞的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脑内有关核团的Fos表达 ,以及PVN和LC中Fos表达阳性的神经元的性质。结果 :单一冷应激能使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 ,下丘脑室旁核 (PVN)和脑干蓝斑 (LC)出现明显的Fos表达。双染实验表明 ,PVN中有部分神经元同时表达精氨酸加压素 (AVP) ,LC中大多数神经元同时表达酪氨酸羟化酶 (TH)。结论 :PVN中的AVP能神经元和LC中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很可能参与冷应激诱发的脾脏NK细胞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AT1受体在脑内胆碱能刺激引起的钠水排泄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和方法 :本工作通过整体实验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观察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在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中的作用和下丘脑室旁核TH IR的变化。结果 :用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阻断剂Losar tan( 2 0 μg)预处理 ,可部分阻断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和利尿作用 (P <0 .0 5)。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后 40min ,下丘脑室旁核 (PVH)、室周核 (Pe)、弓状核 (Arc)和下丘脑前区后部 (AHP)的酪氨酸羟化酶 (TH )免疫反应活性明显增强。Losartan预处理后侧脑室再注射氨甲酰胆碱 ,除PaPo的免疫反应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外 ,上述其余神经核团的TH免疫反应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在脑胆碱能刺激引起的钠水排泄反应中有AT1受体的参与 ;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对胆碱能刺激引起Arc、Pe和AHP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兴奋性有下调作用。提示脑血管紧张素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在下丘脑室旁核等脑区共同参与介导了脑内胆碱能刺激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 ,同时血管紧张素能神经元还影响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9.
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0只青紫蓝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定位。结果显示,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的室旁核、背内侧核、穹隆周核、外侧区和后区以及底丘脑的未定带。以下丘脑背内侧核、穹隆周核和外侧区的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下丘脑室旁核、后区和未定带较少。表明了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Orexin 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存在一些差异,提示两种Orexin的产生部位和生理功能可能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下丘脑室旁核胃动素对胃运动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下丘脑室旁核 (paraventricularnucleus,PVN)胃动素对胃运动调节的参与作用及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室旁核内胃动素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及室旁核与延髓迷走复合体 (dorsalvagalcomplex ,DVC)间的神经联系 ,应用室旁核内微量注入胃动素的方法观察清醒大鼠胃运动的变化。结果 :①下丘脑室旁核有胃动素免疫阳性细胞 ,在饥饿组和十二指肠灌酸组 ,阳性细胞数有明显增加 (P <0 .0 1)。②迷走背核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peroxidase ,HRP) ,在室旁核发现HRP标记细胞 ,证实室旁核与DVC间的纤维联系。③清醒大鼠室旁核内微量注射胃动素可使胃运动的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后 ,胃动素对胃运动的作用消失。结论 :下丘脑室旁核内胃动素可增强胃运动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丘脑 延髓迷走复合体 迷走神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鼠类具有密度依赖的行为-内分泌反馈调节机制:当其种群密度升高时,会产生社会应激,增加紧张焦虑、攻击等行为,同时其神经内分泌也产生相应变化。然而,密度升高引起的社会应激可能涉及到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等不同感官,而不同感官对社会应激反应产生的独特作用尚不清楚。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高密度饲养可导致雄性布氏田鼠脑部催产素(OT)表达量降低、后加压素(AVP)表达量升高、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升高,并与攻击行为增加一致,但其中嗅觉和视觉密度信号的作用尚不清楚。嗅觉信号通常用于个体领域标记和社会地位识别,而视觉信号常用于应对竞争者或天敌的群体防御,因此,二者的社会应激效应可能不同。本研究利用巢垫和镜子分别模拟嗅觉和视觉密度信号,对布氏田鼠的行为(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和三箱社交测试)、体重、器官、血清生理指标、脑部神经递质表达等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嗅觉和视觉密度信号对布氏田鼠社会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高密度嗅觉刺激下,布氏田鼠脑部OT表达量减少、AVP表达量增加,与密度拥挤效应的影响相同(除雄性OT增加外),说明高密度嗅觉信号是社会应激产生的主要信号通路。高密度视觉刺激下,雄性脑部OT表达量增加,雌性脑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减少,且雌性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降,焦虑性行为减少,说明高密度视觉信号是减少社会应激反应的主要信号通路。本研究揭示了视觉和嗅觉信号在社会性的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调节中发挥相反的调控作用,可能对于维持合适的种群密度或群体大小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单配制和多配制动物社会行为有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雌激素受体类型有关(ERs)。虽然多配制大鼠和小鼠中枢神经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免疫反应在大脑的分布已有报道,单配制雄性草原田鼠中枢神经ERα的分布也有报道,但单配制田鼠ERα和(或)ERβ在雌性和雄性分布差异未见报道。本研究对雄性和雌性棕色田鼠前脑区域ERα和ERβ免疫反应(IR)细胞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免疫反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2)ERα-IR和ERβ-IR细胞广泛分布于整个雌性和雄性前脑区域,在许多脑区表达有重叠。然而,不同受体在雌雄不同脑核中的分布数量不同。(3)ERα和ERβ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例如,雌性ERα在视前核中部(MPN),终纹床核(BNST)和杏仁内侧核(Me A)比雄性多,相反雄性ERβ在MPN和BNST比雌性多。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为我们理解如何通过ERα和ERβ调节动物的社会行为,及雌性和雄性社会行为的差异提供一个重要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在能量需求变化的情况下生理功能调节在消化道适应性变化中的地位,并探讨生理调节与消化道形态结构适应性变化的关系,采用NADPH-黄递酶(NDP)组织化学法、VIP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整装铺片技术对哺乳和非哺乳雌性棕色田鼠及雄性棕色田鼠胃肠道管壁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哺乳和非哺乳雌性棕色田鼠及雄性棕色田鼠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肌间神经丛,VIP分布于黏膜下神经丛,未观察到共染现象。NOS和VIP阳性神经元在哺乳雌性棕色田鼠胃及小肠前段的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分布显著高于非哺乳雌鼠和雄鼠,而在回肠、盲肠和结肠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不同繁殖状态下,能量需求的不同促使消化道发生适应性变化,首先是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的变化。同时提示消化道适应策略与消化道各段生理功能及能量胁迫程度有关[动物学报51(5):830—839,2005]。  相似文献   

14.
下丘脑是机体代谢与能量平衡调控的重要神经中枢。下丘脑“黑皮质素”(melanocortin)神经环路参与能量稳态调节:该环路,由下丘脑弓状核POMC神经元、AgRP神经元、室旁核MC4R阳性神经元及三者间的神经投射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FOS阳性反应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研究了棕色田鼠在受到同性和异性尿液刺激后主嗅球和副嗅球的神经元活动,表明两大嗅觉系统均有感知社会性化学信号的功能.通过比较棕色田鼠在同性和异性尿液刺激后副嗅球和主嗅球的嗅小球细胞层(GL)、僧帽细胞层(MIT)、颗粒细胞层(GRL)中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发现不同性别尿液刺激后棕色田鼠的副嗅球各细胞层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棕色田鼠受到异性尿液刺激后其副嗅球各细胞层的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多于同性尿液刺激组.不同性别尿液刺激后棕色田鼠的主嗅球各细胞层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相较于对照组有增加或增加显著;异性尿液刺激组主嗅球各细胞层的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多于同性尿液刺激组.说明棕色田鼠的副嗅球和主嗅球均参与了通过尿液介导的性别个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缺少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催产素(oxytocin,OT)是一种由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神经元分泌的神经肽,参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多种复杂神经精神活动.近年来,许多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OT可通过多种机制减轻抑郁症状.本文就OT的生理作用,抑郁状态下OT分泌水平,OT对抑郁相关激素、脑区、环路和神经可塑性及OT对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等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究OT减轻抑郁症状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孤束核参与刺激下丘脑室旁核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电刺激鼠尾-嘶叫法测痛,观察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的镇痛效应,并采用核团损毁和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等方法分析其镇痛通路。实验结果如下:(1)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同时,放射免疫测定发现脑干加压素含量升高。(2)损毁孤束核能取消刺激下丘脑室旁核的镇痛效应,但对基础痛阈无影响。(3)孤束核内微量注射加压素拮抗剂[d(CH_2)_5 TYr(Me)-AVP]60ng/0.6μl 和加压素抗血清0.6μl 都可明显对抗刺激下丘脑室旁核的镇痛效应。(4)直接在孤束核内微量注射加压素60ng/0.6μl,能模拟刺激下丘脑室旁核的镇痛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能产生镇痛效应,其机理之一可能是兴奋了下丘脑室旁核中加压素能神经元胞体,后者通过下行投射纤维在孤束核中释放加压素,影响孤束核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产生镇痛。  相似文献   

18.
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是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的九肽激素。关于长爪沙鼠不同月龄加压素的分泌状况少见报道。作者采用光镜和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月龄长爪沙鼠视上核(SON)加压素能神经元加压素的分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H.E染色切片中,各组均可见视上核团呈三角形。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的各组长爪沙鼠中均可见AVP阳性细胞。图像分析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成龄长爪沙鼠血管加压素的分泌能力较强,幼龄及老龄组分泌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9.
了解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 ERα)在大鼠脑的分布及大鼠下丘脑视前区雌激素受体样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规律.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仪检测雌性大鼠下丘脑视前区雌激素受体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灰度值.ERα分布于Calleja岛、梨形核、外侧隔核、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各群、终纹床核、下丘脑内侧视前区、室周核、腹内侧核、弓状核和结节乳头核、再连合和前内侧丘脑核、杏仁核复合体、梨形皮质和穹窿下器官.相比之下,皮质和海马内仅见几个分散的 ERα样阳性神经元.而纹状体内未见ERα样阳性神经元.ERα免疫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蓝黑色.在成年雌性大鼠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edial preoptic area, MPA)神经元的胞浆和突起内可见较弱的ERα免疫反应产物.在MPA内,生后1天可见ERα表达,随着大鼠的生后发育,成年时达到高峰.与成年大鼠比较,老年雌性大鼠雌激素受体样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10.05%,P>0.05,差异无显著性;平均灰度减少41.57%,P<0.05,差异有显著性.老年雌性大鼠下丘脑MPA内ERα表达下调,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而导致情感、记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绪及应激的行为反应失调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但相关的神经生化假说很多。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作为一种神经肽,因其在抑郁症中改变明显而越来越受关注。加压素系统包括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元、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小细胞性神经元、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及下丘脑外边缘脑区。AVP在大脑区域分布不同,对大脑功能的调节机制也不一样。本文从加压素系统及血浆AVP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AVP受体拮抗剂在抗抑郁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