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要求通过杂交种能培育大型珍珠。目前较好的育珠河蚌是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但它们的育珠性状还不理想。三角帆蚌所产珍珠,质量虽佳,但插核植片部位的壳间距离小,不能育成大珠;褶纹冠蚌体型大,插核植片部位的壳间距离也大,外套膜厚实,能插大核植大片育成大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淡水珍珠养殖业的发展,研究蚌的精、卵发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也愈加迫切,而亲蚌的选择对繁殖的成败以及珍珠质量和产量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观察研究两种蚌斧足内生殖腺中的卵子和外鳃中的钩介幼虫的成熟度和外鳃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人工繁殖选择恰当的受精时间,亲蚌成熟度的掌握等,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资料。材料和方法在蚌的繁殖季节,以我国淡水人工育珠常用的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和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为实验材料。从100个蚌中,按外鳃膨大的不同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雌蚌共40个,其中褶纹冠…  相似文献   

3.
褶纹冠蚌光珠与骨珠珍珠囊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泌物性质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珍珠前体物质的能力较光珠的强,故骨珠的形成速度比光珠快;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的差异决定了光珠和骨珠的形成;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差异可作为检验和预测人工培育珍珠质量的细胞学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县无核蚌珠生产几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提高珍珠生产的质量,我县沙湖养殖场,斜塘渔业大队等一些生产单位试搞了有核珍珠,初获成功。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采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作插核蚌。  相似文献   

5.
珍珠及珍珠层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不同产地及不同等级的淡水养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珍珠以及珍珠层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珍珠的来源不同,其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不同,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差异。研究表明,珍珠的等级与化学成分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几种淡水蚌外套膜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部分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三角帆蚌、圆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背视丽蚌外套膜的粗蛋白含量 ,分析了外套膜干粉的氨基酸组成 ,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等离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角帆蚌、圆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外套膜的 12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干燥外套膜蛋白质含量为 :三角帆蚌 4 1 34% ,圆背角无齿蚌2 2 0 3% ,褶纹冠蚌 32 14 % ,背视丽蚌 7 78%。这四种淡水蚌外套膜均含有 17种氨基酸。被测的 12种元素中 ,Cu元素含量最高 ,其次是Fe ,Mn ,Mg ,Ca ,Zn ,Cr,而Ni,Co ,Pb ,Hg等元素含量较低。这四种淡水蚌外套膜是一类优质的动物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张帅  陈修康  肖利娟  胡韧 《生态科学》2011,30(3):280-287
2009年5月31日-6月20日在广东省大沙河水库利用微型生态系统比较不同放养密度的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氮、磷及浮游植物的影响,探讨两种蚌在控制南亚热带水库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水华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处理组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加,而铵氮的浓度显著下降;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导致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改变和数量的增加,实验过程中绿藻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两种蚌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不同的作用强度下,时间上的响应不同。综合实验结果,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难以有效地运用于我国华南地区水库的水质改善与富营养化控制。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31日-6月20日在广东省大沙河水库利用微型生态系统比较不同放养密度的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氮、磷及浮游植物的影响,探讨两种蚌在控制南亚热带水库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水华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处理组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加,而铵氮的浓度显著下降;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导致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改变和数量的增加,实验过程中绿藻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两种蚌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不同的作用强度下,时间上的响应不同。综合实验结果,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难以有效地运用于我国华南地区水库的水质改善与富营养化控制。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1972年开始人工繁殖褶纹冠蚌,通过两年的工作认识到褶纹冠蚌的人工繁殖较三角帆蚌要容易得多。但在采集钩介蚴虫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的困难,就是成熟的褶纹冠蚌母体在拿进室内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排蚴的速度极其缓慢,有的母蚌由于长期不排蚴而引起外鳃瓣中钩介蚴虫的萎缩、退化现象,因此采取杀蚌取蚴的方法。我场在1972年初也曾采用此法,后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发现同日成熟的母蚌,当所处的环境条  相似文献   

10.
蚌科钩介幼虫的比较形态学研究Ⅱ.六个种幼虫的形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真柱矛蚌、剑状矛蚌,洞穴丽蚌、角月丽蚌、三解帆蚌、褶纹完蚌等六种蚌的育作囊的类型和钩介幼虫的形态,应用光镜及扫描电僮对钩介幼虫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 柱矛蚌、剑状矛蚌、三角帆蚌、褶纹冠的育儿囊为外鳃类同生型,洞穴丽蚌、角月丽蚌的育儿囊为外鳃类四生型、钩介幼虫可为二类:真柱矛蚌、剑状矛蚌、褶 纹冠蚌为有钩型,三角帆蚌、油穴丽蚌、角月丽蚌为无钩型。一些细微结构在不同种之间也存在着差  相似文献   

11.
α2-巨球蛋白(alpha-2 Macrogloblin,α2M)是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血浆中的一类广谱性蛋白酶抑制因子。本文利用RT-PCR方法分析了α2M基因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及在嗜水汽单胞菌刺激后褶纹冠蚌血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α2M仅在血细胞中有表达,而在外套膜、闭壳肌、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均无表达。注射嗜水气单胞菌6h、12h、24h后,褶纹冠蚌血细胞中α2M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表明α2M是褶纹冠蚌基础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褶纹冠蚌α2M基因包含有受体结合区片段的第1369~1589氨基酸设计含有酶切位点的表达引物,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经过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结果表明重组的α2M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gami(DE3)中获得了表达,产物为40.81KDa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2.
在安徽省有关地区,我们从大量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和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的蚌壳中,见到了一些珍珠层的颜色各不相同的个体(即蚌壳),如白色、紫莲色等等。此外,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其珍珠层的颜色,也不完全一样。对于这种复杂的自然现象,我们认为,需要通过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褶纹冠蚌外套膜组织培养的分泌物的偏光显微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淡水育珠贝中珍珠形成较快的褶纹冠蚌为材料,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组织培养的外套膜的分泌物的形成和变化,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分泌物的双折射现象,并与活体外套膜的分泌物、贝壳的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的双折射现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离体培养的外套膜细胞不仅能产生活体细胞相同的分泌物,而且分泌物还能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结晶,并逐渐生长。发现外套膜的不同部位分区培养所形成的分泌物的性状与结晶性质和活体有一致性,表明组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氨对蚌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分别以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的钩介幼虫及稚蚌为实验对象开展了24h和48h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氨对褶纹冠蚌钩介幼虫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0.63 mg NH3-N/L (NH3,分子氨)和78 mg TAN7.0,20℃/L (TAN7.0,20℃,pH 7.0水温20℃时即标准化的总氨氮);氨对褶纹冠蚌稚蚌的48h LC50为0.60 mg NH3-N/L和104 mg TAN7.0,20℃/L;上述阈值高于已有研究中氨对其他淡水蚌类的毒性阈值;褶纹冠蚌钩介幼虫对氨氮的耐受性低于稚蚌,二者均低于幼蚌,因此褶纹冠蚌更早期生活史阶段对氨的耐受性更低。相关研究结果可完善氨对蚌类毒性的理解,为水体氮管理策略的制定和蚌类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褶纹冠蚌外套膜组织培养的分泌物的偏光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淡水育珠贝中珍珠形成较快的褶纹冠蚌为材料,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组织培养的外套膜的分泌物的形成和变化,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分泌物的双折射现象,并与活体外套膜的分泌物、贝壳的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的双折射现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离体培养的外套膜细胞不仅能产生活体细胞相同的分泌物,而且分泌物还能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结晶,并逐渐生长。发现外套膜的不同部位分区培养所形成的分泌物的性状与结晶性质和活体有一致性,表明组织培养的外套膜小片具有贝体原来的组织结构、分化特征和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6.
褶纹冠蚌珍珠囊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为实验对象,应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研究珍珠囊的发育,结果表明在水温16℃左右时约需30d形成具有单层上皮细胞的珍珠囊,6个月后稳定分泌珍珠质。构成珍珠囊的上皮细胞从高柱状逐渐变成扁平状或立方形,细胞的碳酸酐酶污性也日益增强。大部分移植细胞小片的结缔组织与母蚌的结缔组织共同成层排列在珍珠囊腔外围。游走细胞在珍珠囊的早期发育阶段十分活跃。本文还阐明了珍珠囊液是存在于上皮细胞与珍珠表面之间的一薄层流体状物质。碳酸钙结晶的核化(nucleation)和初期生长都发生在珍珠囊液中。  相似文献   

17.
淡水育珠蚌褶纹冠蚌血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国外关于海产双壳贝血细胞形态与功能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对于淡水育珠蚌褶纹冠蚌的血细胞却无研究报道,国内关于软体动物血细胞的研究甚少,对于育珠蚌血细胞只笼统地称之为游走细胞,颗粒细胞等,对它们的种类和形态无详细的描述。为此作者对褶纹冠蚌的血细胞进行了形态学的初步观察,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孕育着丰富的我国淡水双壳类特有种(共17属58种),其中蚌科占67%,达13属39种[1],资源开发潜力巨大.Labieniec[2]、Goff[3]、蔡华芳[4]等对淡水蚌的研究集中于DNA生物制剂或蛋白饲料的开发利用.而国内对淡水蚌的研究多见于三角帆蚌(Hyfiopsis cum-mingii)、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等少量几种珠母贝的育珠研究[4].  相似文献   

19.
河蚌培养组织的几种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测定了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培养组织及其培养液中的氨基酸,牛磺酸及钙含量。在珍蛛中含量较高的丙的氨酸和甘氨酸分别增加541%和91%。三种蚌在培养中牛磺酸含量增加5.78%到3倍,培养组织的钙含量增加1倍左右。同时测定了培养组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组织与河蚌外套膜具有相近的比活及相对酶活。结果表明,河蚌外套膜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也具有分泌珍珠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太湖及其周围水域的双壳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是我国五大湖泊之一,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西南缘,在北纬30°55′42″—31°31′50″,东经119°53′45″—120°36′15″之间。地跨江、浙两省,全湖面积为2,250平方公里,沿岸线全长393.3公里,湖底平坦,水深终年在1.5米以上。湖面立阔,自然条件优越,河港纵横,水系密布,水生生物种类多,数量丰富,为我国重要淡水渔业基地之一。软体动物双壳类资源亦相当丰富,而耳早为我国人民广泛利用,如:丽蚌、扭蚌、楔蚌、裂脊蚌、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是制做钮扣、珠核及贝雕的原料,沿湖建有钮扣厂和工艺厂,生产的商品远销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