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α1D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研究9种配体的生物亲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增加细胞膜色谱法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用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法研究9种α1-肾上腺素受体配体与α1D-肾上腺素受体亚型(α1D-AR)的生物亲和作用. 培养稳定表达α1D-AR的HEK293细胞株, 制备细胞膜固定相, 应用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法研究不同配体与α1D-AR的结合情况. 结果表明: 9种不同的α1-肾上腺素受体配体与大鼠α1D-AR的亲和顺序为: 哌唑嗪, BMY7378, 酚妥拉明, 羟甲唑啉, 5-甲基乌拉地尔, 去甲肾上腺素, 苯肾上腺素, 甲氧明, RS-17053. 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法是一种特异、可靠的生物亲和色谱方法, 可用于α1D-AR亚型选择性药物的高效筛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心脏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及其三种亚型的变化规律和可能的意义。方法:用Wistar雄性大鼠建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模型,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离体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等方法观察心脏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及其三种亚型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大鼠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心脏α1-AR最大结合容量(Bmax)显著增加(P<0.05),且α1A-AR和α1D-AR均增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左心房α1-AR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较对照组降低41%(P<0.05),pD2值不变。α1-AR亚型选择性拮抗剂5-MU、spiperon和BMY7378拮抗NE正性变力效应的pA2值不变。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心脏α1-AR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的降低,其主要与受体后信号转导效应减弱有关,其中以α1A-AR和α1D-AR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Wang SY  Song Y  Xu M  Hao TP  Han QD  Zhang YY 《生理学报》2005,57(4):480-485
为了明确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ergic receptor,α1-AR)三种亚型在人胚胎肾(human embryonic kidney,HEK)293A细胞株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在激动剂作用下在细胞内的定位改变,本研究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实时荧光共聚焦成像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1-AR三种亚型在细胞中的定位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1)α1-AR三种亚型在HEK293A细胞株转染效率相同,均达90%以上。三株细胞的粗制膜上α1B-AR表达量最高,α1D-AR最低,α1A-AR居中,但三者的解离常数(配)相等;(2)在无激动剂作用时,α1A-AR均匀地分布在HEK293A细胞的胞膜和胞浆,α1B-AR主要位于胞膜,而α1D-AR则主要分布在胞浆中:(3)用α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刺激细胞1h后,α1A-和α1B-AR在胞膜上分布明显减少,而在胞浆中分布增加,其中α1B-AR变化更为显著,α1D-AR的分布在PE作用下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在激动剂作用下,α1-AR二种亚型在HEK293A细胞中的定位特点和分布变化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大鼠BMSCs,采用3H-TdR掺入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NE(10-7-10-4 M)作用8h及10-5M的NE作用不同时间(0-24h)BMSCs细胞增殖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AR,α1B-AR和α1D-AR 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0-7-10-4M的NE作用8h后均促进了BMSCs细胞的增殖.并且在10-5M时NE对BMSCs的促增殖效应最为显著;正常组BMSCs细胞的α1A-AR,α1B-AR,α1D-AR mRNA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加入10-5M的NE作用后α1-AR三个亚型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NE能够促进BMSCs的增殖,并且这种促增殖作用是通过AR依赖的信号通路来调节的.  相似文献   

5.
阿片受体亚型功能结构研究中,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的阿片受体亚型配体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国际上不少实验室均致力于寻找高选择性及高亲和力的阿片受体亚型配体,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如DAGO,DPDPE,U-50488H等分别为μ,δ及κ亚型的激动剂,已  相似文献   

6.
老年大鼠血管α1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工作用离体与整体实验方法,研究了老年(18月龄)与年轻(3月龄)大鼠血管中 α_1肾上腺素受体储备和 α_1(?)与 α_(1b)亚型比值的差别。在离体实验中用机械方法分离血管,用 Krebs 溶液灌流,在灌流液中加入 α_2和 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然后用去甲肾上腺素(NE)激动 α_1受体。结果显示;老年大鼠主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由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的最大收缩反应与年轻大鼠无显著差别,但浓度-效应曲线显著右移,功能性解离常数 K_A 值不变,而 K_A 与EC_(50)的比值减小。此外,在老年大鼠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血管,选择性 α_(1b)亚型拮抗剂 CEC对 NE 引起的缩血管效应的阻断作用显著减弱,硝苯吡啶(选择性阻断 α_(1a) 亚型的效应)对 NE 缩血管效应的阻断作用显著增强。整体实验显示老年大鼠硝苯吡啶的降血压作用比年轻大鼠增强,在用硝苯吡啶的基础上给予苯肾上腺素升血压作用减弱。上述结果提示:与年轻大鼠相比较,老年大鼠 α_(1-) 肾上腺素受体储备减少,α_(1a) 亚型相对 α_(1b)亚型的比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是一种在机体广泛分布的配体-依赖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表达于心脏和血管的感觉神经,可被多种内源性或外源性介质激活或致敏。近年来研究表明TRPV1受体在改善心血管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配体与位于细胞膜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如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s)结合,促进异源三聚体G蛋白解离,这代表了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的起始,是调控细胞生化反应的关键步骤。激活的β2-ARs磷酸化并与β-抑制蛋白结合,经网格蛋白包被的衣被小泡内吞,由此认为经典的β2-ARs信号局限于细胞膜上。作者构建了两种纳米粒,Nb80能选择性与配体β2-ARs复合体结合并能稳定激活的受体构象,可作为受体激活的生物感受器;Nb37能特异性识别刺激性G蛋白Gαs,是活化Gαs的生物感受器。采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作者观察到β2-ARs位于静息状态的HEK293细胞膜上,而Nb80-GFP  相似文献   

9.
大量实验证明,肾上腺素能神经-效应器接点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的α-受体性质不同,Langers首先提出,将调节效应器官反应的突触后α-受体命名为α_1-受体,而将突触前膜上调节NA释放的α-受体命名为α_2-受体。一些药物可选择性地激动或阻断突触前、后两种不同的α-受体。例如,甲氧胺、新福林选择性地激动α_1-受体;可乐宁(clonidine)、托马唑啉(tramazoline)选择性地激动α_2-受体。哌唑嗪(prazosin)主要阻断α_1-受体;育亨宾(yohimbine)主要阻断α_2-受体。在大多数血管,NA激活突触后α-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并因此使血管收缩。但并非所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α-受体均属同一亚型。多数离体动脉平滑肌对A、甲氧胺、NA新福林等α-激动剂发生收缩反应,但对可乐宁和托马唑啉相  相似文献   

10.
阿片肽有μ、δ、κ三种受体。其中κ受体的激动剂无成瘾和呼吸抑制作用,这给广泛使用吗啡类镇痛药物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由于κ激动剂也有自身的副作用,因此人们推测,是否能通过确定出κ受体亚型而寻找到一种无副作用的κ激动剂。κ亚型的存在最初是根据受体结合实验提出的。当μ、δ受点被自身特异的配体封闭以后,组织中仍能同非特异配体(对μ、δ、κ无特异选择性)结合的受点称κ受点。在豚鼠脊髓结合[H~3]-ethylketazocine(κ非特异配体)的实验中发现,存在对DADLE(脑腓肽类似物)敏感和不敏感两类κ受点。最近报道,组织对[H~-]-ethylketazocine呈现不同的亲和力:豚鼠脑以高亲和力κ受点为主,而大鼠脑则是以低亲和力κ受点为主。在寻找出κ受体的特异配体U-50488H和DynA(1-17)以后,发现这两种配体所结合的κ位点较非特异配体结合的κ位点要少,这可能间接地预示U-50488H和DynA(1-17)的结合位点是κ受体的某一个亚型。但至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调节EGF受体核移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编码的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是重要的致瘤蛋白, 一直以来是EB病毒致瘤机制的研究核心. 传统的受体学说认为, 细胞膜受体作为第一信使, 在细胞膜上与其配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但近年来, 对EGFR家族成员受体核移位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意义的研究, 拓宽了人们对细胞膜受体生物学功能的认识. 利用我们建立的Tet-on系统调控LMP1表达的细胞系, 采用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证实, LMP1可调控EGFR的核移位, 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 通过GFP与EGFR及不同突变体的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发现, EGFR的核定位信号在其核移位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并初步发现LMP1调控EGFR核移位为配体非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头号杀手,心血管受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β-肾上腺素受体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成员,是心血管药物最重要的靶点之一。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被认为是继洋地黄后药物防治心脏疾病的最伟大突破,其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再次授予了β-肾上腺素受体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β-肾上腺素受体接受着细胞内调控蛋白的精密调控,不同调控蛋白介导着受体不同的生理信号通路和病理性信号通路。基于这些发现,近年来提出了受体功能选择性的配体药物,这也将成为未来药物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β-肾上腺素受体调节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及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PCR基因芯片,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离体培养的大鼠下丘脑原代细胞不同神经递质受体的影响,以研究TNF-α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后叶加压素1A受体(Avpr1a)、γ-氨基丁酸受体1 (Gabrr1)、离子型谷氨酸受体1 (Grin1)、5-羟色胺受体4 (Htr4)和转位蛋白(Tspo) 5个基因的表达有显著提高。另外肾上腺素能β2受体(Adrb2)、胆囊收缩素B受体(Cckbr)、毒蕈碱亚型胆碱能受体5 (Chrm5)、烟碱亚型胆碱能受体6 (Chrna6)、γ-氨基丁酸受体5,6 (Gabra5, Gabra6)、代谢型谷氨酸受体8 (Grm8)、5-羟色胺受体2c,3a (Htr2c, Htr3a)、生长抑素受体1 (Sstr1)和速激肽受体1(Tacr1) 11个基因的表达有明显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离子型谷氨酸受体1 (Grin1)和速激肽受体1(Tacr1)的影响,分别是提高了3.12和降低了2.76。由此可见,TNF-α可以通过特定的信号传导途径调节下丘脑细胞中多种神经递质受体的转录表达水平,以改变神经元细胞对相应递质分子的应答水平和兴奋性,从而影响下丘脑组织内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释放量,并最终影响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和主血压性心肌肥大肌浆网Ryanodine受体变化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了解运动性和病理心肌肥大重塑的不同特征。方法:采用^3H-Ryanodine配体结合方法,对游泳运动和压力负荷高血压心肌肥大大鼠心肌肌浆网Ryanodine受体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行腹主动脉狭窄术后6周,血压和心系分别升高62%和45%,心肌肌浆网每毫克蛋白高亲和最大结合降低40%,低亲和/高亲和Bmax升高42%,高亲和受体与配体的解离常数值降低11%,肌浆网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研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方法的便捷程度以及准确度直接影响药物研发的效率。 细胞膜色谱法是贺浪冲教授于 1996 年提出的一种基于生物色谱的方法,用于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筛选以及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研究近 20 年。 对细胞膜色谱法用于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受体亚型及其配体调节基因转录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n SJ  Zhang YX 《生理科学进展》2002,33(4):309-312
本文综述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的结构,功能,组织分布,生理作用及雌激素受体配体调节基因转录的机制,目的是深入系统地了解植物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作用路径及其组织特异性的发生机制,最终为提高雌激素类药物的选择性,优化以临床为基础的药物设计提供一条较为系统的思路。结果表明,ERα和ERβ对不同雌激素类化合物产生不同应答,配体的结构不同,调节基因转录的路径不同和募集的辅调节蛋白的不同是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组织特异性激活或抑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β 肾上腺素受体作为重要的 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在血液循环、代谢调节、肌肉收缩和舒张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心脏中, 急性激活 β 肾上腺素受体能够促进心脏功能,持续性激活 β 肾上腺素受体在心脏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心脏中的 β 肾上腺 素受体包括 3 个亚型:β1 肾上腺素受体、β2 肾上腺素受体和 β3 肾上腺素受体。文章重点讨论了 β1 和 β2 肾上腺素受体二者在心脏中不同甚 至截然相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 β 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亚型特异性的心衰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蚯蚓中分离得到的能够抑制离体豚鼠心耳收缩的活性成分,经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表明,能够抑制~8H标记的心得舒与鸭红细胞膜制剂内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合。在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测定中能抑制异丙基肾上腺素对酶的激活作用。为一种新的内源性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9.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肝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受体,且是一种高效的内吞型受体,去唾液酸糖蛋白、半乳糖、半乳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等糖分子对其有高亲和性.该综述回顾了ASGPR的发现历程、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表达模式、胞吞特点.总结了影响ASGPR与其配体亲和、介导胞吞的影响因素(包括配体类型、触角数量、空间距离与颗粒粒径).概述了早期ASGPR与其特异性配体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最近利用N-乙酰半乳糖胺的缀合或修饰来实现肝靶向核酸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所表达的腺苷受体A2B亚型(ADOR-A2B)可促进DC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Th)的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本文旨在研究作为免疫反应的诱导分子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否可调节ADOR-A2B在DC中的表达并籍此影响其功能.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BM-DC),以多种TLRs的配体,Pam3csk4、polyIC、LPS及CpG进行干预.提取细胞总RNA,real-time PCR测定ador-a2a、ador-a2b的表达;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测定BM-DC对3H-腺苷结合能力的变化.以LPS及选择性ADOR-A2B激动剂BAY 60-6583协同干预BM-DC,ELISA测定培养基中IL-1、IL-6及IL-12的含量.以干预后的BM-DC刺激naive CD4细胞,ELISA测定培养基中IL-17A、IFNγ的含量,荧光抗体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4细胞的分化.结果显示,TLR-4的配体LPS可显著提高BM-DC中ador-a2b的表达及对腺苷的结合能力.BAY 60-6583与LPS相协同可刺激BM-DC分泌多种致炎因子,并增加其诱导CD4细胞向Th1及Th17分化的能力.由此可见,Toll样受体可上调adora2b在DC中的表达,并可籍此增加DC分泌促炎因子的能力及对CD4细胞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