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破坏和强直,开始我们采用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大约70%的病人获得满意的结果。然而,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关节存在某些缺点:1)金属与金属之间的耐磨性能差;2)不能模拟正常膝在最后伸直时伴有的旋转运动,可造成假体松动;3)晚期感染率较高。因此,从1982年2月起,我们开始采用几何形人工膝。假体设计的改进假体采用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生产的钴铬钼——聚乙烯几何形人工膝(见图1)。设计时  相似文献   

2.
由张家港市医疗器械厂和上海长海医院共同研制成功的可调式人工半骨盆全髋关节最近在上海通过技术鉴定。该人工假体主要由人工髋骨、耻骨、髂骨、坐骨髋臼和股骨头等六个部件组成。其主要特点是结构合理,选材精良,具有耐磨、耐腐蚀性,有一定强度、硬度和弹性,生物相容性好。又因为假体采用可调式,故可适应不同体格、性别、年龄患者的需要。经临  相似文献   

3.
分析基于MRI图像数据建立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假体进行匹配,通过有限元法对匹配假体接触关节表面进行应力变化分析,为人工关节假体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MRI对1名正常男性青年双膝关节进行扫描并获取二维图像数据,根据MRI扫描数据建立膝关节三维模型;根据实际假体模型经过逆向工程技术建立膝置换假体模型,在截骨的膝关节三维模型上装配置换假体,最终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关的生物力学分析。进行置换术后膝关节在垂直受力的0°~90°屈曲运动中,相对于胫骨,内股骨滚动并向后方发生了滑动外旋;膝关节在90°~120°范围內侧髁向内后方滑动,并且外侧髁向上抬离处于内旋状态。在屈曲运动过程中,膝关节随着度数增加,聚乙烯垫片内侧后方出现应力集中情况,约为120°时垫片后缘产生较大的应力峰值;基于MRI图像扫描并通过有限元法建立膝关节三维模型,用于膝关节置换后生物力学分析,为进一步人工关节假体研究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在不同季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构成比差异,为积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5年12月到2014年12月间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和季节的相关性。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夏季(0.98%),明显高于冬季(0.30%),春季(0.25%),秋季(0.19%),夏季与秋季组之间、夏季与春季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翻修术后末次随访结果示夏季组PJI患者HSS评分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夏季组感染患者的WOMAC评分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SS评分及WOMAC评分结果表明,夏季组PJI患者预后及满意度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呈现周期性规律,且夏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种差异可能与自身免疫及周围环境的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优良率为93.6%,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65例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并出院后随访。结果 6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率,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至2007年期间,我科进行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36例41膝,其中单膝关节置换31例,双膝置换5例。所有病例入院前均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骨密度。所有病例均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患者在术前给予钙尔奇D片及鲑鱼降钙素等抗骨质疏松治疗1月,术后继续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2~3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49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法)术前平均为37.2±6.4分,术后平均评分94.6±8.8分,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早期松动影像学改变,骨密度复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例,骨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行假体选择的个体化,手术操作的精细化以及术后康复治疗具体化等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至2007年期间,我科进行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36例41膝,其中单膝关节置换31例,双膝置换5例。所有病例入院前均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骨密度。所有病例均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患者在术前给予钙尔奇D片及鲑鱼降钙素等抗骨质疏松治疗1月,术后继续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2~3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49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法)术前平均为37.2±6.4分,术后平均评分94.6±8.8分,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早期松动影像学改变,骨密度复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例,骨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行假体选择的个体化,手术操作的精细化以及术后康复治疗具体化等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治疗关节炎和关节外伤的需要,七十年代世界各国已有几百种全髋假体设计作为定型产品应用于临床。然而人工关节研究面临着两大问题尚待解决。一为人工假体的生物匹配。所谓“生物匹配性”即是考虑植入人体之假体对人体的适应性,也就是假体材料应对人体无毒性,不引起变态反应和异常的新陈代谢,没有致癌性,对组织没有刺激性等等。二为人工假体的力学匹配,这要求假体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以及适当的韧性,还要求疲劳强度和耐磨性,以及泡浸在血液、间质液、淋巴液、关节润滑液中的耐腐蚀性。人工关节的研究已成为医师和工程师共同关心和相互协作的间题。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术中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方法很多,包括与胫骨结节相关的解剖标志、Akagi轴、ROM技术、计算机导航技术等,但尚无一种方法被广泛接受。我们就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胫骨旋转对线的常用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术中方法的选择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5月5日~7日,假体医学工程研究会在上海市科学会堂举行首次年会,出席年会的不仅有本市的研究会成员,而且还邀请了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有关假肢工作者。会上共宣读了56篇论文,其中: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双臂截肢使用机械假手20年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臂三个自由度肌电假手的研制”、上海科技大学“人工肘关节的力学分析和试验”、沈阳骨科医院的“控制生物材料与组织界面稳定的微孔材料的研究”、长海医院的“人工股骨头在股骨  相似文献   

12.
前言在骨科,临床应用于人体体内的装置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暂时性的内固定装置,它用于骨折的固定,待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便可取除。这类装置包括各型接骨板、髓内钉、螺钉、钢丝等。另一类是永久性的人工假体,主要是各种人工关节,例如人工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颞颚关节及人工锥体等,它们替代因疾病或外伤而损坏的关节。这类装置中还包括矫形装置,例如矫正脊柱畸形用的哈氏棒(Harrington rod)、鲁氏棒(Luque rod)等。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关节是指根据人体关节的构造、形状与功能而设计的用来取代人体受损或病变的关节。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髋关节等人工关节多是钛合金等金属材质制成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常由于关节磨损的磨屑、应力遮挡和骨关节界面结合不佳等情况,导致植入假体的失败。因此。研究新一代植入材料,增强骨组织与植入假体相互作用,对有效防止假体松动、促进人工假体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十年,多孔全髋人工关节在国外已广泛应用。生物学固定的吸引力在于假体可直接和骨附着,其间没有纤维组织层。已证明假体和生长骨的界面可随时间而塑形,而且能难持人工关节的稳定。我院在1987年曾报告应用国产多孔人工全髋的初步经验。本文报告同一组和87年以后的病例,至少随访2年的结果,并特别考虑多孔假体股骨干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较大的部位。由于肩盂(凹面)形状小,肱骨头(凸面)相对偏大,仅依靠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肩袖)和薄弱关节囊的稳定作用,因此当肩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且再发生暴力打击时,易于发生脱位。较常见的有肩关节粉碎骨折伴脱位、骨肿瘤、阵旧性感染后以及神经原性肩关节瘫痪脱位,以往多数施行肩关节融合术,致功能丧失,现都改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早期人工全肩关节的设计均为组合式,肱骨头和肩盂假体分离成形,以两组结构配套,经手术安装而成,但该人工肩关节的稳定性能差,功能均不够满意。其最常见并发症是术后半脱位或全脱位,致使肩关节丧失运动功能。现根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到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行TKA。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世界膝关节学会(KSS)评分、美国膝关节学会(HSS)评分和膝关节的屈曲度(ROM),以及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HSS评分及RO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KSS评分、HSS评分及ROM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17%)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9%)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TKA中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两者疗效相近,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人工器官杂志15(1):230~231、1986〕报导:日本群马大学医学部泌尿科与原子力研究所高崎研究所合作研制成机能性人工睾九。这种睾丸假体由7克睾丸脂酮和羟乙基丙烯酸在-78℃低温下用1.5×10~6拉德钴~(60)γ-射线辐射聚合而成。体外试验表明,睾丸假体每天保持恒定释放睾丸脂酮达500天以上。在此基础上,将睾丸假体植入三个病人的阴囊内。其中二例系生殖机能不足,另一例系结核性副睾丸而作两侧睾丸切除后。所有植入人工睾丸的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人工关节置换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重建关节功能改善关节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果,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及假体无菌性松动又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如何预防以及发病后如何去治疗成为现今关节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OPG/RANKL/RANK系统,炎性因子的产生,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这些都是影响人工假体术后产生无菌性松动,和引发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重要因素,有效药物的干预治疗成为现如今关节置换术后以及围手术期的热门话题,中药因其副作用小,疗效独特,及深入的研究逐渐受到广大医生的注意,因此中药在治疗人工假体松动及骨溶解方面也得到了重大突破,本文从中医肾藏精,精生髓,髓能养骨理论着手总结中药作用于OPG/RANKL/RANK系统,抑制炎性因子、破骨细胞及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1963年毛氏首先发表超声波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初步报告,由于用A型诊断推广较难。72年McDonald、85年王氏和党氏、88年Pathria先后报道B型诊断膝部疾病。超声诊断不仅对软组织病变有效,且对骨病变也有效。 一、关节的解剖与功能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运动量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已在临床解决了许多终末期的关节疾患。研究表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患者,其假体周围处于高骨更新状态。因此骨-假体界面的早期整合对于阻止磨屑颗粒和细胞因子的迁移至关重要,而限制人工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磨屑颗粒诱导的假体无菌性松动。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尝试使用107个UHMWPE颗粒快速建立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兔动物模型,以便为进一步探讨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机制及防治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我们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动物的左侧胫骨髓腔内植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假体。在实验组中,分别于假体表面和膝关节腔内植入0.5×10~7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颗粒。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的关节内压力更高、骨组织形态学参数更差、假体生物力学固定强度更低,同时,促炎细胞因子和骨更新标志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我们使用很少的UHMWPE颗粒成功快速地建立了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兔动物模型,从而为今后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