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 杧果切叶象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是杧果叶部的主要害虫。1986年作者在云南景东首次观察到该虫的自然种群个体存在体色变异。它们表现在成虫腹部腹面的色泽有3种  相似文献   

2.
杧果切叶象成虫密度对雌虫产卵习性影响不大。成虫密度与雌虫单日平均产卵量呈直线负相关,与单叶平均着卵量呈曲线正相关。按幼虫取食最计算得出成虫最大允许密度,泰国杧、印度901和缅甸杧分别为2.0、2.9、4.2(对/梢)。  相似文献   

3.
4.
5.
寄主适合度是指寄主植物对昆虫下一代的繁殖贡献,其大小反映了食物对昆虫的综合影响。杧果(Mangifera indica)和扁桃(M.sylvatica)是杧果剪叶象(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的两个主要寄主。本文测定了三种杧果品种和扁桃的适合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果成熟果实呈黄色长卵形是典型的核果。其外果皮呈革质,中果皮呈肉质,内果皮呈骨质表面有纤维。内果皮包被着种子形成一个大而扁的核。种子扁形,种皮很薄,子叶呈多胚或单胚。通过对果果实结构各个层次的扫描电镜观察,为其贮藏保鲜及繁育栽培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杧果     
正海杧果(Cerbera manghas Linn.),别名牛心荔、黄金茄,为夹竹桃科(Apocynaccae)海杧果属植物,乔木,高达8m,枝轮生,叶痕明显;全株具明显乳汁。叶互生,厚纸质,倒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长6~37 cm,宽2.3~7.8 cm。花序梗粗壮;花白色,直径约5 cm,芳香;花萼裂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顶端短渐尖或钝,不等大,向下反卷,黄绿色;  相似文献   

8.
杧果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杧果组织培养、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及分子标记等几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杧果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成虫的行为习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成虫习性观察表明 ,茶毛虫成虫羽化集中在下午1 4∶0 0~ 1 7∶0 0 ,雌雄蛾比率为 1∶1 40 ,且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 1 48d ;羽化的雌雄蛾的平均寿命分别为5 85和 5 1 2d ;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有 2个高峰 ,第一个是傍晚时分 ( 1 6∶0 0~ 2 0∶0 0 ) ,第二个是凌晨0∶0 0~ 4∶0 0 ;雌蛾怀卵量平均为 1 84 69粒至 1 96 47粒。  相似文献   

10.
东亚飞蝗成虫活动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春光 《昆虫知识》1993,30(5):270-274
  相似文献   

11.
七星瓢虫成虫觅食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进忠  王熠  孙淑玲 《昆虫知识》2000,37(4):195-196
本文研究了七星瓢虫成虫捕食麦长管蚜、洋槐蚜和绣线菊蚜的行为 ,发现其觅食行为包括 7个明显动作 ,即搜寻、捕捉、嚼食、梳理、静止、展翅和排泄。  相似文献   

12.
广西杧果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24个市(县)杧果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病害有20种,主要为白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蒂腐病等,其中杧果水泡病、杧果畸型病和杧果红点病为国内新发现的杧果病害;发现害虫94种,隶属于8目38科,主要为杧果小齿螟Pseudonoorda minor Munroe、杧果横线尾夜蛾Chlumetia transversa Walker、杧果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桔小实蝇Dacus dorsalis Hendel、杧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 Baker等。腹足纲有害生物1种。  相似文献   

13.
杧果Mangifera indica花期大多集中在2~3月,易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导致其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果,并加重白粉病和炭疽病的危害。本文简要介绍低温阴雨天气对杧果花期的影响,并详细阐述生产上推迟花期的常用措施,如回缩、重修剪、摘花穗、抹花、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采后灌水、培养二次秋梢或利用冬梢结果等,为杧果开花调控及花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杧果采后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期采收的果.采收时呼吸速率为23.2mgCO2·kg(-1)h(-1)果皮深绿色.果肉硬度>30P/cm2.置室温下(30℃)8d出现呼吸高峰,速率132.9mgCO2·kg(-1)h(-1),果皮的颜色黄绿各半.果肉硬度8—9P/cm2。采后12—14d果实达到完熟,果皮金黄色,硬度<3P/cm2,呼吸速率下降到39—45mgCO2·kg(-1)h(-1)。试验结果还表明.可溶性糖、还原糖、非还原糖、固形物等含量.均在采后第5天明显增高,果皮从深绿转为淡绿色。可溶性糖在采后第14天增至最高.达9.92%,此时可滴定酸度下降至0.14%.PH值升至6.15,此时为果实的最佳供食状态.生产上可据此为制定果贮藏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危害杧果嫩叶的瘿蚊首先由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发现。危害杧果的瘿蚊据Barnes(1948)记载已有9个属9个种。Felt(1911)发表1个新属1个新种Erosomyiamangiferae,Grover&Prasad(1966)发表危害杧果花的一种瘿蚊Erosomyia indica。我国广西南宁发现危害杧果嫩叶的瘿蚊正是Erosomyia这一属。本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松墨天牛成虫交配与产卵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永慧  郝德君  王焱  戴华国 《昆虫知识》2006,43(1):47-49,F0004
观察了养虫笼中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交配和产卵行为。描述了雌、雄虫在交配过程中的多种行为,雌、雄虫间的交配时间可持续23~540 min,平均约200 min;有重复交配现象,重复交配次数可达2~18次;每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100 s。雌虫背负雄虫,边取食边产卵;也可脱离雄虫单独产卵。雌虫在寄主枝条上咬槽产卵,通常日产卵1~2粒,最多3粒。产卵期的长短和产卵量的多少取决于雌虫个体寿命的长短。  相似文献   

17.
几种杧果象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杧果,肉嫩味美、含糖高、维生素丰富,是热带地区的著名水果。但象虫为害严重,使生产受到一定影响。1973—1975年我们在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思茅地区,对为害杧果的几种重要象虫的发生和为害情况,作过一些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沙棘象甲成虫取食及产卵行为观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中华 《昆虫知识》2001,38(6):464-464
沙棘象CurculiohippophesZhang是危害沙棘果实和种子的重要钻蛀性害虫[1,2 ] 。过去有关该虫的报道 ,对其成虫取食部位及产卵行为描述不甚确切 ,本文综述了作者数年来的观察结果。该虫成虫以取食沙棘幼果的种仁补充营养 ,并非取食果汁补充营养。取食时 ,成虫以喙管穿入果皮 ,身体前倾 ,进而使喙管全部插入果内、直达种胚 ,并以喙管插入点为中心 ,不断转动身体方向 ,以啮食幼嫩种仁。每粒果实只取食 1次 ,每只约 1 0~ 2 0min。每头成虫每天取食4~ 9粒果实 ,平均 5 6粒。雌虫取食次数明显多于雄虫。雌虫产卵于种胚…  相似文献   

19.
对40个杧果品种(系)的花瓣和花药颜色进行数字化描述,即采用Photoshop CS3软件对试材图像进行处理,分别提取花瓣和花药颜色典型色域的CMYK模式参数,通过C、M、Y、K的百分比值确定其颜色。结果表明,用C、M、Y、K的百分比值能较准确科学地表现杧果花瓣和花药的色彩,可以反映品种(系)间差异。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花瓣和花药颜色分别分成7个类群和4个类群。本研究为种质色彩描述与新品种选育指标提供新的数字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杧果三种食叶新象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西双版纳,危害杧果的象虫,除作者(1977《昆虫知识》)报导了三种果实新象虫外,近几年来又发现危害杧果嫩叶的新象虫三种,国内尚无报导。现将其种类、形态,生活习性及发生危害情况记述如下:1.杧果卷叶象Apoder genculatus Jaker,新记录 成虫:全体粟色有光泽。长9~12毫米。背部扁平复面隆起。头在复眼下方延长呈长卵形或圆锥形:在与前胸交界处狭缢成细颈状。两眼显著突出。口喙粗短端部渐大,其上密布细小颗粒。头部背面正中稍洼,形成一条中淘,伸达两触角窝的上方。在复眼两侧还有两条浅沟,终止于触角基部。头上中沟两侧生有横向沟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