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 0年秋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生。由于当时正处于“大跃进”尾声 ,研究所也在由“乱”向“治”的转变之中。因为在 195 9年春季我曾在生化所邹承鲁先生领导的“胰岛素二硫键拆合小组”学习过一个学期 ,于是就暂时把我分配在邹先生的研究组 (当时称三大队 )学习。半年以后 ,196 1年初生化所建立核酸研究室 ,王德宝先生为室主任。 196 1年春节以后生化所人事处分配我到核酸研究室学习。王先生给我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就是探索假尿嘧啶核苷 (pseudouridine)的生物合成途径。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人尿中分离出假…  相似文献   

2.
我的回顾     
王德宝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在核酸研究中,成绩卓著,在培养人才中,也付出了心血。他在上海生化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酸研究组,在他领导下,完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合成,享有国际声誉。他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3.
许根俊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2-185
王应睐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我们的研究所 ,远远地离去了。可是每当我走进生化大楼 ,我就听到他的稳重而又带着匆忙的脚步声 ,听到他那略带福建口音的呼唤声。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事实。在他最后的日子里 ,我去华东医院看他 ,当我退出他的病房时 ,他两次召我回去 ,似乎有什么话要交待 ,可是我两次回到他的身边 ,他却发不出声音。我递去铅笔 ,他那颤抖的手 ,却写不出一个字来 ,这成了我的终身遗憾。1 95 7年 ,我来到生理生化所。当时 ,中国的大学里还没有生化系 ,国外生物化学也大都是依附在生理系或化学系 ,…  相似文献   

4.
得知王先生逝世的消息 ,实在太突然了 !今年五月份我还去拜访过他老人家 ,并一起拍照留念 ,没想到这竟成了我们最后一次的见面。与王先生一起工作时的往事 ,一幕幕的在脑中回旋。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四日 ,周恩来总理曾说“生命起源应该研究”(大概是在出席中科院的一次会议上说的 ,具体不清 )。此后 ,就由生化所为主 ,开始了“人工合成核酸”的项目 ,并以八二四命名此课题。当时 ,协作单位有六个 ,参加人数超过 15 0人。那时 ,我正在东风生化试剂厂下厂劳动 ,被调回所内参加此课题工作。这个课题 ,不但工作量大、困难多 ,而且进行许多年工作…  相似文献   

5.
接到王德宝先生仙逝的消息时 ,我感到深深的悲痛。我和他共事多年 ,195 9年我从有机所回到生化所时 ,分配到了王先生的组里。有一段时间 ,我和他共处一室 ,王先生给我讲他在美国的生活和他回国时的困难。他是一位很和蔼可亲的人 ,我生气的时候 ,他常常对我说“别着急嘛” ,使我平静下来。他也是一位很耐心的人 ,如果他对我们的实验结果有不同看法 ,他会平静地与我们讨论。我至今仍能快乐和感激地回忆起我和王先生共事的那段时光 ,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196 6年我回柏林后 ,我被洪堡大学医学系微生物研究所录取 ,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根据当时的…  相似文献   

6.
张友尚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5-186
五月四日刚刚回到上海 ,五月六日就从李伯良所长那里听到王所长不幸逝世的消息 ,感到非常悲痛。在英期间曾经见到和王所长在一个实验室工作的Perutz ,谈起当时的一些情况 ,原想向王所长转达远方友人的问候 ,谁知王所长竟永远离开了我们 !作为老一辈德高望重的生化学家 ,王所长是生化所的创建者并一直担任所长至1 984年。生化所从诞生到成长壮大 ,王所长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为所长 ,他求贤若渴 ,在担任生理生化所副所长期间就陆续从国外请回了一些学术上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聘为高研人员 ,在蛋白质、酶、核酸及代谢等领域从事生物化…  相似文献   

7.
<正>1954年我在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后,第二年秋,就在生化楼东侧第3教室上生化课,讲者是全校闻名的刘思职教授,当时北医内部不称其名,均尊称他为刘大夫。第3教室很大,我班6个组,每组24人,合起来144人,还坐不满。上课时我坐在最后一排,发现好几位年轻陌生人在座,他们的年龄似乎比  相似文献   

8.
以琼脂糖胶为载体的DNA分子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基纤维素滤膜或二偶氮苄氧甲基纸(diazobenzyloxymethyl paper,简称 DBM 纸)为载体转移核酸分子,并以此载体进行分子杂交是广为应用的生化技术之一。由于现在使用的各种载体吸附核酸分子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核酸分子转移杂交技术仍在不断改进。尤其引人注目的是 Purrello 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理科学会生物化学、营养学联合学术讨论会将于1962年11月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为:1.生物化学专业主要是论文宣读,并结合论文讨论生物化学的发展方向、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如生物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包括核酸与蛋白质等)、酶与代谢、临床生化、内分泌生化、放射生化等。  相似文献   

10.
《遗传》1981,(6)
胚胎发育中核酸的测定是研究胚胎生化的重要方面之一。Davidson等曾报道鸡胚、羊胚各器官核酸的含量及鸡胚胎的心脏体外生长过程中核酸含量的变化。等研究了泥鳅卵发育过程中核酸的变动趋势,等测定了鱼在胚胎过程中的核酸。人胚胎核酸含量只见过零星报道。我们测定了24名胎儿9种脏器核酸的含量,胎儿的胎龄从12—40周,随着胎龄增长,比较了各脏器内核酸含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敬爱的王德宝先生离开我们走了 ,我心中深感到无比的悲痛。在打倒“四人帮”以后 ,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我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来到了生化所 ,成了一名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兵。二十多年来 ,慈祥、谦和、严谨、睿智的王先生一直指导、关怀着我的成长。王先生对我的教育有许许多多 ,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在我当研究生的那段日子里 ,粉碎了种种思想上的禁锢 ,科研工作蓬勃开展。核酸室里 ,“酵母丙氨酸tRNA全合成”已经进入最后攻关时刻 ,其他各个小组的工作也都非常活跃。王先生既要具体领导酵母丙氨酸tRNA全合成 ,作为室主任他还…  相似文献   

12.
糖生物学是以生物大分子的组成部分糖链为对象 ,研究它作为生物信息分子在多细胞生物高层次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糖生物学 (glycobiology)这一名词是 1 988年由牛津大学生化系副主任德弗克 (Raymond ADwek)教授在《生化年评》上首次提出的 [1 ] ,这标志着糖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同年 ,牛津大学研制成功了 N-糖链的结构分析仪 ,并商品化。1 糖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糖与蛋白质、核酸和脂类作为生物分子中的 4大物质 ,早在 1个世纪前就已被人们认识 ,但科学家对它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核酸与蛋白质。 60年代 ,科学家发现细胞表面密布糖链 …  相似文献   

13.
正一、北医生化引我进入生物化学1947年我由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恰逢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科任教的师姐李玉瑞赴美深造。使我有机会进入北医生化科,开始了我热爱的生物化学的一生。当时生化科主任刘思职教授原来就曾在北大化学系教过我们。科内核心团队是由协和医学院生化  相似文献   

14.
送别王所长     
惊悉王所长驾鹤西行 ,极其悲恸。急就几句 ,以为送行。愿先生的风范 ,永远恩泽生化所。  我含着笑 站在王所长面前欣赏他  硕大聪慧的头脑聆听他  睿智机敏的教诲敬佩他  献身求实的情操赞美他  团结奋进的精神啊 王所长 我终生的导师我噙着泪 站在王所长面前端详他  坚毅沉着的面容思念他  深邃凝重的话语追随他  攀登不已的脚步承诺他  一生服务于祖国啊 王所长 我难以忘怀的老师我仰着头 遥望那无垠的星空我宁可相信 天上一颗星 ,地上一个人  的古老传说星星下地变成人 ,人儿离地变成星啊 在生化所上空那一…  相似文献   

15.
Elmer L.Gaden博士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化工程教授,他是生化工程的开拓者。 1950年,Elmer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他反对单独设立生化工程课程,至今他仍主张:既要有良好的化学工程的基本训练,又要侧重生物应用的训练,才能造就训练有素的生化工程  相似文献   

16.
王先生是我们科大的核酸教授。他上课从不讲废话 ,讲义充满了最新的世界上的新进展 ,非常详细。他虽然显得比较严肃 ,可是我却常常回忆起他的微笑 ,慈祥又可亲。考试到了 ,大家都忙着复习 ,当我们听到核酸开卷考试时都乐了 !这下可不要死背硬记条条了 ,因为可以看书么 !到了考试那天 ,每人都带着王先生的讲义 ,以为天下太平无事。不料 ,没想到王先生的试题是那样详细 ,在鸦雀无声的课堂里只听见沙沙的翻书的声音 ,每个人都在忙碌地在书包里找答案。对我来说 ,困难在于许多问题似乎从没见过 ,这从哪本书里找答案呀 !这下大家才真正领教了王先…  相似文献   

17.
学海求索     
学海求索孙曼霁编者按孙曼霁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生化药理学家,他在毒物药物研究中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他所谈的治学之道,给予人们很多的启发与思考。我的求学时代我姓孙,名曼霁,籍贯河南安阳,1931年8月3日生于开封。生时大雨倾盆,堕地忽而转晴,因...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核酸之间、核酸与蛋白质之间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往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采用生化技术,如偶联、免疫共沉淀等方法。1989年,Fields和Song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遗传学方法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即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化学》2006,26(6):571-571
山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于2006年4月28-29日在山西省太谷召开了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学术会议。共有180人参加这次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12篇,内容涉及核酸、蛋白质与酶学、生物技术与蛋白质工程、医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及农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学会主管单位  相似文献   

20.
体外遗传学是利用核酸分子本身一定的表型(如结合、催化等)在试管中分离筛选特定核酸分子序列进行研究的方法.由于体外遗传学方法改变了自然界缓慢的进化过程,使人为的进化得以简单地实现,同时也使许多核酸功能区的识别和确定由被动变为主动,为进一步探索基因的调控规律及主动地调节生化反应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近年来体外遗传学方法及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