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草甸交错带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原理,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咨询系统构建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一草甸交错带植物受威胁等级、优先保护定量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定量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包括物种濒危系数、遗传损失系数和利用价值系数3个评价系统层和10个评价指标层.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定量确定各个系统层和指标层的权重.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计算,分别度量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草甸交错带植物物种受威胁状况和优先保护序列状况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系数;对照植物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序列区域性评价标准,定量评价了植物物种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草甸交错带的种子植物有濒危种4种,脆弱种68种,敏感种179种,安全种695种;该地区种子植物一级保护物种8种,二级保护物种78种,三级保护物种164种。暂缓保护物种696种.最后,针对植物物种优先保护序列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权重分配问题。物种濒危等级与优先保护序列之间的关系,物种濒危等级评价的空间尺度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江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江西省受威胁的32种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制定出江西省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的定量化分级标准。经过一系列评价标准的定量化及权得分配处理,以求得药用植物种的“濒危系数”和“Q刀切保护值”,然后确定药用植物的受威胁程度和急切的保护的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前调查到广州市有2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5种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植物居群的大小和数量以及受威胁等级,建议将广州市分布的14种野生植物列为市级重点保护对象。通过分析植物的生存现状和受威胁因素等,对广州市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色季拉山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色季拉山16科、49属、8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了物种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1)西藏色季拉山的87种植物中有1种处于极危状态,13种处于濒危状态,55种处于易危状态,18种处于近危状态.(2)西藏色季拉山有一级保护植物23种,二级保护植物53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3)该研究结果与各种保护植物名录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植物在本区受威胁程度加强,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中127种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及专家咨询,构建了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受威胁等级、优先保护评估体系.建立了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生境系数、繁殖系数5项准则,准则下共设17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计算出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等级及优先保护级别.结果表明: 极危种2种、濒危种13种、易危种37种、近危种44种、无危种31种,分别占总数的1.6%、10.2%、29.1%、34.7%、24.4%.其中,受威胁种(极危、濒危和易危种)共52种,占总种数的40.9%.一级保护植物35种、二级保护植物72种、三级保护植物20种,分别占总数的27.6%、56.7%、15.8%.本评估结果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相比,有75种植物的濒危等级和62种植物的保护级别发生了变化.其中新增了9种植物的濒危等级评估和32种植物的保护级别.  相似文献   

6.
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对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计算出综合评价值,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7种,隶属于34科44属;根据综合评价值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进行优先保护评价排序,其中Ⅰ级优先保护物种有9种,Ⅱ级优先保护物种有23种,Ⅲ级优先保护物种有12种,Ⅳ级优先保护有物种3种。通过分析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发现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相对集中,并且在900~1 600 m海拔段,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和数量分布最多。该研究结果更加真实有效地为该保护区管理部门制定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其更加高效有力地指导本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资料收集和标本查阅,利用多个评价指标定量计算各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值,确定该区域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序列。结果表明: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60属156种濒危兰科植物濒危等级进行评价,其中处于极危(CR)状态的有15种,处于濒危(EN)状态的有46种,处于易危(VU)状态的有78种,处于近危(NT)状态的有17种;优先保护范围值为0.853 9~0.416 8,其中被划分为Ⅰ级保护植物有45种,Ⅱ级保护植物有72种,Ⅲ级保护植物有39种。该研究结果与各种保护植物名录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级别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兰科植物在该区受威胁程度加强,与这些兰科植物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现实生存状态基本保持一致,对该区域兰科植物的保护迫在眉睫,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情况,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种,其中Ⅰ级7种,Ⅱ级21种,分别占湖北省分布的60.9%、87.5%和55.30%;(2)采用优先保护评价体系对2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进行排序,其结果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结果有所不同,属一级保护的有银杏和伯乐树2种,占总数的7.14%;属二级保护的有桢楠、连香树、光叶珙桐、红豆杉、珙桐、黄杉、花榈木、篦子三尖杉、毛红椿、巴山榧树、水青树、红豆树、闽楠、南方红豆杉、莼菜、红椿和川黄檗17种,占总数的60.71%;属三级保护的有喜树、香果树、鹅掌楸、榉树、厚朴和凹叶厚朴6种,占总数的21.43%;属四级保护的有金荞麦、樟树和野大豆3种,占总数的10.71%;(3)该评价体系对28种植物的评价与分级结果更真实地反映了它们在该区域受威胁状态和优先保护顺序,对该区野生重点保护植物的优先保护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苏珍稀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分布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濒危现状及评估濒危等级是制定科学保护策略的关键。根据江苏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2012-2018)以及近年来相关调查资料, 我们采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与评估标准, 对江苏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 (1)江苏41种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植物的濒危等级可以分为7个等级。包括地区灭绝(RE) 2种, 占总种数的4.88%; 极危(CR) 10种, 占24.39%; 濒危(EN) 6种, 占14.63%; 易危(VU) 13种, 占31.71%; 近危(NT) 2种, 占4.88%; 无危(LC) 2种, 占4.88%; 数据缺乏(DD) 6种, 占14.63%。其中, 受威胁物种(包括CR、EN和VU)有29种, 占总种数的70.73%。(2)建议的江苏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74种, 隶属于40科62属; 它们的受威胁比例较高, 达74.32%。江苏人口众多、环境资源压力较大, 近年来生产经营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及宣传教育不足很可能是导致这些原生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 (1)尽快制定江苏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2)加强科学研究, 同时对部分濒危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积极开展野外回归、近地保护和动态监测; (3)继续加大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地区性的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植物的稀有及受威胁的不同程度是评价它们优先保护的基础。当前国内外对植物的稀有性和受威胁的各个等级没有定量的限定,很难掌握其标准。根据植物个体生态、种群动态及群落生态,本研究以植物分布区类型、区域内分布状况、生物群落确限度、植物群落中的重要值和植物群落结构五个方面作为植物稀有、受威胁的表达信息。然后对各种信息,按表达的强弱采用5到1的数量尺度进行标记,并根据植物受威胁系数计算的结果,把植物的稀有、渐危和濒危当作一种简单的植物受威胁的危险程度增加的线性关系来处理。 本方法采用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所推荐的确定应予优先考虑的受威胁物种的图解公式,按物种损失的急切性和损失的大小确定了优先保护的次序,达到了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目的。此外,引进和延伸了“特别考虑种”的概念去校订所计算的植物受威胁系数及上述图解公式计算结果,解决了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遗传潜力及生态意义种类的优先保护。 这一地区性的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的定量评价方法,计算简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1.
为制定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策略,采用濒危系数、遗传系数及物种价值系数等评价指标对58种珍稀植物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顺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综合评价值(VS)为0.153~0.742,濒危等级为安全的11种,占该区珍稀保护植物总数的19%;稀有的28种(48%);渐危的18种(31%);濒危的1种(2%)。优先保护顺序为Ⅰ级的8种,占该区珍稀保护植物总数的14%,急需保护;Ⅱ级的22种(38%),需要保护;Ⅲ级的23种(40%),可以一般保护;IV级的5种(8%),较为安全。生境破坏和人为干扰是该区珍稀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置样方和路线踏查,对米林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利用多个指标定量计算各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值,确定其珍稀濒危物种优先保护序列,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类、药效和入药部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米林县共有药用保护植物37科72属97种,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48.05%、32.00%、30.70%。其中,被子植物有35科69属95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2种。97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处于Ⅰ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9科11属11种,处于Ⅱ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18科25属27种,处于Ⅲ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28科46属59种。从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药效来看,清热功效和补虚功效的药用植物较多,分别有32种和20种,各占濒危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2.99%、20.62%;从药用部位统计,根与根茎类和全草类的药用植物分别有34种和26种,占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总数比例较大,分别为35.05%、26.80%。该区评估的优先保护等级和濒危等级与保护植物名录有一定差异,桃儿七在本区的保护等级由Ⅲ级升为Ⅰ级,另外有7种植物的濒危程度在本区加强。基于调查和研究结果分析了米林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致濒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江西稀有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调查统计,江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稀有濒危植物74种,比《中国珍稀濒危植物》记载本省的种类(48种)增加了26种,是华东濒危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论述了江西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区系特征及保护现状,它们具有组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成分多特有、分布局限和生态脆弱等特点。在分析稀有植物濒危原因和本省保护区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稀有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区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周繇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3):599-605
长白山区属温带气候,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经过6年的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首次建立了以蕴藏系数、保护缓急程度等7项指标在内的定量评价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长白山区目前1 004种(含变种、变型)野生药用植物中,受到生存威胁的药用植物种类共有59科、98属、124种。其中急需保护的有22科、30属、31种,分别占受威胁药用植物的科、属、种数的37.29%,30.61%,25%,代表种类主要有草苁蓉、人参、天麻、刺参、黄檗、平贝母等;需要保护的有29科、43属、53种,分别占受威胁药用植物的科、属、种数的49.15%,43.88%,42.74%,代表种类主要有高山红景天、木通马兜铃、刺五加、党参、辽细辛、北五味子等;一般保护的有34科、38属、40种,分别占受威胁药用植物的科、属、种数的57.63%,38.78%,32.26%,代表种类主要有穿龙薯蓣、祁州漏芦、黄花乌头、羊乳、手参、大叶小檗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原则和植物保护的具体情况, 探讨了我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与方法。研究选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收录的所有物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红线保护植物, 其中的I级保护植物定义为红线关键植物, 并基于文献资料及标本记录等数据建立了我国植物的属性数据库和地理分布数据库。在GIS支持下, 以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研究了我国红线保护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 基于保护生物学理论, 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以热点地区和GAP分析为理论基础, 在其分布地中识别具有代表性的热点区域以及不同属性植物分布的重点区域, 进而结合土地利用和人类干扰因素, 划定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生境整体保护的红线。通过在全国尺度上的分析, 得出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整体保护红线面积为71.63万km2, 占陆域国土面积的7.45%。植物生境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方法和划定方案的研究对于更准确地划定生态安全预警红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可以为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报道了云南省于1997年5月至2001年8月对我省9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的资源调查结果,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73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51种,其他保护植物17种。云南记录有分布而在本次调查中末找到的物种3种。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看出,云南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种类几乎为全国的一半;但资源数量偏少,有46种的占有面积不足5km^2;极危物种和濒危物种所占的比例大,极危物种48种,濒危物种37种;物种在各个地州间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分布于滇东南和滇南,其中红河州38种,文山州36种;从海拔分布上看,主要分布于1000--2000m之间。此外,由于物种分布的地点不同,物种受到保护的程度不同,人为影响方式也多种多样。根据云南省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受到威胁的情况,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强化植物资源管理,积极开展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技术的研究以及集约栽培、综合利用及可持续经营牛式的研究,加强法制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